书城励志有种感动叫“守口如瓶”
12611300000012

第12章 不以喜怒哀乐因小失大

一件小事,往往能体现出一个人的修养和水准。以偏概全,就会抓不住要害,就会因小失大,失去成功的机会。用人就是要用他的大才干,不要纠缠于他的小过失。

对于成大事者而言,他们通常的做法是:把眼光放在远处,从长远利益考虑问题,力戒因小失大。

“尖锐的批评和攻击,所得的效果都是零。批评就像家鸽,最后总是飞回家里。我们想指责或纠正的对象,他们会为自己辩解,甚至反过来攻击我们。”

人有七情六欲,喜怒哀乐是人与生俱来表达情感的方式,一个人在这世上,难免会遇到令人高兴或气愤的事。兴奋的事可以使人心情愉快,精神奋发,并使生活充满无限的希望。而令人气愤的事往往就会使人义愤填膺,怒火中烧,很可能使人丧失理智,做出不可收拾的不良举动。

我们都知道,当一个人气上心头时,意气用事是在所难免的,因此,不论所说的话或所做的事,总是超出人所能想象的。在这个时候,即使平常说话非常谨慎的人,也会因丧失考虑而祸从口出。

然而,尽管生气是人之常情,但一个人生活在世上,若能高高兴兴地过一生,那不是一件很美的事?所以,我们应尽量以愉快的心情,来处理生活上的各种问题。一旦发怒,最好能尽量忍在心里,不要爆发,用理智来抑制激情。才能使大事化小,小事化无。

一件小事,往往能体现出一个人的修养和水准,在小节上,能够表现得很好的人,他的成功之路上,定会少去许多漏洞。能忍小节的人,才能够经过千折百转之后成就一番大事业。青年人要从小事做起,牢记着忍小节才能成就大事的道理。

处理事情的时候,一味地强调细枝末节,以偏概全,就会抓不住要害,没有重点,头绪杂乱,不知从何下手。因此无论是用人还是做事,都应注重主流,不要因为一点小事而阻碍了事业的发展。须知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要用的是一个人的才能,不是他的过失,那为什么还总把眼光盯在过失上边呢?忍小节,就是不去纠缠小节、小问题,要宽容待人。顾全大局的人。不拘泥于区区小节;要成就一番大事的人,不追究一些细碎小事;观赏大玉圭的人,不细考察它的瑕疵;得木材的人,不为其上的蠹蛀而怏怏不乐。因为一点瑕疵就扔掉玉圭,就永远也得不到完美的美玉;因为一点蠹蛀就扔掉木材,天下就没有完美的良材。

对于一个几乎把自己射死,又曾经保护和追随自己政敌的人,你敢用吗?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就大胆地使用了这样一个与自己有“仇”,但确实能辅佐自己的良才———管仲。正是由于齐桓公能够忍住个人的恩怨,不拘小节,大胆任用人才,才使他在春秋战国时代首先称霸。而齐桓公称霸,全靠他的参谋管仲。

桓公名小白,原是齐国公子。管仲原本是小白之兄公子纠的师傅。齐目的君主僖公死后,各公子争夺王位,到最后剩下公子小白与公子纠。管仲为替公子纠争王位,还曾用箭射伤公子小白。最终结果是小白回到齐国继承了王位,是为齐桓公。帮助公子纠争王位的鲁国在与齐国的交战中大败,只得求和。桓公要求鲁国处死纠,并交出管仲。

消息传出后,大家都同情管仲,因为被遣送到敌方去无疑是要被折磨致死。有人建议说:“管仲啊!与其厚着脸皮被送到敌方去,不如自己先自杀。”但是管仲只是一笑了之。他说:“如果要杀我,当该和主君一起被杀了,如今还找我去,就不会杀我。”就这样,管仲被押回齐国。

到了齐国,桓公马上任用管仲为宰相,这连管仲自己都没有想到。

齐国在今山东半岛一带,从整个周朝来看,只不过是东边的一个小国。如何使这个小国登上天下霸主的地位,这是管仲日夜思索的问题。

他决心要先整顿“法制”,谋求中央集权的强国富民政策。人性本是趋利避害的,因而必须实行以法为基准、赏罚分明的制度以达成严格的君主统治。而富足民生,拉拢人心更是明君之道。此外,还需同时致力于远播威名于四海的工作。这些不只是强国思想,也是称霸天下的统治思想。

齐国与鲁国相邻,由于国界绵延相连,武力冲突不断。齐桓公五年,齐国打败鲁国,鲁国只得割让自己一块土地求和。鲁王与将军曹沫一起前往齐国谈和。议谈中,曹沫突然站起来举起短剑抵在齐桓公胸前。以必死的眼光逼视着桓公说:“我鲁国是个小国,如今由于大王的侵略,国土越发狭小,无论如何请齐王退回所夺去的土地。”“我答应。”桓公只得听命。

“那么,就在这里订下归还土地的盟约吧!”

由于短剑抵在桓公胸前,谁也不敢插手,于是签订了归还土地的盟约。

桓公为了保命才归还土地,并非真的要归还,他在鲁王离去后,立即向群臣说:“盟约另行书写,绝不退出占领地,原有盟约无效。”此时管仲劝谏桓公道:“君主的心情我理解,但那样做必定因小失大。轻易破坏既定的法则,失信于诸侯,将会失去得天下最重要的后盾,千万不要迷恋于这样的一小块土地。”

桓公立刻冷静下来,接受管仲的建议,收兵而返。这件事很快传到邻近诸侯的耳里,大家传颂齐王的果断,更敬畏桓公的英勇,齐国的信誉大大提高了。

齐国北方的燕国受到周边少数民族———山戎的攻打,求救于齐国。齐桓公出兵征讨山戎,燕王为了表示感谢,亲自把桓公送回齐国境内。桓公便在自己与燕王之间挖了一道鸿沟,把燕王所到之齐地都给了燕国。

桓公赠给燕王一小块领土,小小的恩惠却被广为传诵,诸侯听说桓公所为,均归顺齐国,齐桓公霸业乃成。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是为谷,一分耕耘十分收获是为树,百分耕耘百分收获是人才。”这是管仲留给后世的著作《管子》中的一节。管仲之所以能够当上宰相。这与他的好朋友鲍叔牙有很大关系。他们年轻时曾秘密约定辅佐齐建立霸业。当时在公子纠处当师傅的管仲对当小白师傅的鲍叔牙说:“齐国必定是由纠或小白当上君主,其他公子不配继承。很幸运,我们在这两个优秀的公子旁边当师傅。不管谁继承王位,我们都要合力辅助君主。”结果,公子纠失败,桓公继位,因此鲍叔牙召来管仲,救了他的命,并且推荐他为宰相,遵守了彼此的约定。

鲍叔牙年轻时就发觉了密友管仲卓越超凡的才智,彼此建立了深厚的友情。有一次,两个人一起去做买卖,鲍叔牙将所得利益的三分之二送给管仲。因为管仲穷困,所以鲍叔牙认为这是应该的。又有一次,管仲为鲍叔牙做了一件事,反而使鲍叔牙陷入窘境,然而鲍叔牙并没有怨恨管仲。

由这些事,可以看出鲍叔牙对管仲有如家兄一般。而鲍叔牙本身也是个有才略的人,深谋远虑,处事恰如其分,正确无误,推荐管仲为相只是自己策略的转嫁而已。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之下,齐桓公平定乱世成为开创霸业的先驱。

其实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都常在做这种因小失大的傻事。我们不是常因觉得东西便宜,所以就大量采购,以至用不完而浪费掉。我们不也常为了芝麻小事,和多年好友闹翻,甚至于老死不相往来,却还洋洋得意的吗?夫妻之间不也常为了小事冷战多日,而失掉家居乐趣还不自知吗?如果把那些为了小利或贪一时之快,而赔上名誉、生命甚至灵魂的人,都一并算上那人数就更多得数不清了。有人说:“人纵然赚得了全世界,却赔上了自己的灵魂,对地方什么益处?”

所谓:经路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的,减三分让人尝。一个人如果能做到这样就不容易会因小失大。

淡淡的感悟

在成大事的过程中,一个人难免会有受委屈的时候,而如何以柔克刚,尽显本色,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青年人是否可以成大事,也看他在这样的时候是否以一种良好的习惯来控制自己,是否能够以柔克刚。能忍一时的委屈,才会有将来的成绩。

§§第二章 学会爱,超越爱

一句安慰,一句叮咛,都是一份深深的爱。一个眼神,一个手势,就能带给你无限的温暖。只要我们常怀一颗感恩的心,我们的人生便多一份欣喜,多一份幸福。生活需要爱,没有爱,那些受灾的人们生活将永远悲惨;生活需要爱,爱就像调味料,使生活这道菜充满滋味;生活需要爱,爱让生活永远充满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