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长是孩子的心理辅导师
12608200000038

第38章 眼望星空,还要脚踏实地

8月31日是中小学开学的前一天。有家长提问:“今年我的孩子小玲转学了,对新学校非常不适应。她说话有南方口音,没有朋友,有的课还听不懂,我觉得她在学校不愉快。您看我怎样帮助孩子适应小学生活呢?”

孩子进入一个新环境,如入学、转学、换班、搬家,就有适应问题。尤其是孩子从幼儿园升入小学,在环境上是很大的变化,是儿童发展过程中的重大转折,从游戏为主变为学习为主了。

一般讲环境,不外乎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又分别称为硬环境和软环境。对孩子而言,都有适应的问题。升学或转学时,孩子面临适应问题。

对学校硬环境孩子有时可能不适应。比如,吃不惯学校的饮食等。这里,需要家长及早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这不是说生活上的事样样靠孩子自己解决,而是帮助孩子学会妥善地、独立地安排自己的生活。小玲主要是不适应软环境,家长一方面要加强与老师的沟通,另一方面要帮助孩子,尽早掌握普通话,在孩子的人际沟通方面进行指导,让她在做中学,要既能独立,又能合群,才能适应千变万化的环境。

应该培养孩子成为一个既独立又合作的人。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在全国的调查中发现,目前青少年儿童中较多存在的是任性、依赖、冷漠、懒惰,都属于既不能独立,又难于合群的性格,自然难于适应各种不同的环境。

个体发展是有顺序性和阶段性的,要体现各阶段教育的阶段性和序列化。前一阶段的教育是后一阶段的基础,后一阶段的教育又是前一阶段的结果。

现在一些孩子在生存意识、实践能力、意志品质和社会适应方面存在一些不足。许多孩子有远大的抱负,但缺乏脚踏实地的奋斗精神;他们进取好胜,但同困难斗争的毅力明显不足;他们享受着比上一代更多的照顾和关怀,却很少关心帮助别人;他们追求幸福的生活,但又不愿意为此付出艰巨的劳动;他们成人感确立较早,但生活上不能自理;他们乐于接触社会,但对社会的适应能力较差。

做好小幼衔接或中小衔接的适应要注意三个重要问题:

亲子活动:

第一,针对孩子特点抓入学。对一个刚上学的孩子,首先要了解他认识发展的水平;然后提供通常高于他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的思维模式,使之与现有的水平加以比较,引起冲突;家长帮助他体会冲突,使他意识到采用更高一阶段的判断更为合理;培养孩子对各种问题进行判断及提出问题的能力;指导孩子能把即将到来的阶段作为教育的目标。

孩子个体发展存在差异,有的差异还相当大。例如,同是刚入学的1年级小学生,有人成熟,有人幼稚;有人高尚,有人顽劣。因此家长对孩子必须因材施教,帮助适应的措施得对孩子的路子。家长要激发孩子学习的愿望和要求,让孩子切实感受学校生活是可爱的。

第二,耐心地帮助孩子适应学校生活。适应学校的学习生活是长期、反复、逐步提高的过程。家长必须一贯地、耐心细致地教育孩子,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适应学校的规定。要正确认识和对待孩子心理与行为的反复,善于反复抓、抓反复,日积月累,积善成德。期望能一劳永逸、立竿见影是违背规律的。

第三,帮助孩子克服具体困难。家庭教育要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不断反复、不断深化进行。对于孩子即将开始的新的学习生活,需要家长具体关心、指导,并为孩子做好必要的物质准备。要蹲下身来,针对孩子最大困惑,帮助孩子克服具体困难。同时,讲清学习的要求,培养孩子初步的学习方法,帮助孩子学习进步。

我们可以让孩子自己选择并承担一些事情和因此而产生的责任;一些活动与实践,家长可以让孩子自行设计和组织。或许,在这些过程中,孩子可能表现出荒唐幼稚的情状,可能得不到理想的分数,可能会出洋相,甚至可能会上当受骗。但依然不妨让其自己去挽回尴尬的局面,而不必让他们重回那早该丢弃的襁褓之中。吃一堑,长一智。孩子能力的养成,不是仅仅传授就可以完成的,唯有经过生活实践的体验,才能形成自己的能力。

英国著名戏剧家萧伯纳有一句名言:明白事理的人使自己适应世界,不明白事理的人,硬想使世界适应自温馨提示:

己。适应问题归根结底是一个心理问题,而不是技能问题。所以,家长要帮助孩子适应学校环境,最基本的是要帮助孩子适应学校人际环境。家庭也是一种人际环境,配偶关系、亲子关系是孩子其他人际关系的潜在模式。一个和谐家庭的孩子,在处理同学关系、师生关系时也能坦诚自信。一个不和谐家庭的孩子,在处理其他人际关系时也常会无所适从。应该培养孩子成为一个既独立又合作的人,才能适应千变万化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