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水浒黑白绰号谭
12602900000073

第73章 霹雳火秦明

“霹雳火”源起于“霹雳”。

“霹雳”,《尔雅·释天》:“疾雷为霆霓。”注:“雷之急击者,谓霹雳。”霹雳,又作为星名,《星经》:“霹雳五星在云雨北,主天威击劈万物。”由此咬文嚼字,“霹雳”也作迅猛、声响解释。

迅猛说。《唐书·裴琰之传》,裴琰之为同州司户参军,刺史李崇义轻视他年少,派人拿数百件积案去刁难他。“琰之立为省决,一日而毕,理当词平,文笔劲妙。崇义亟谢过,由是名动一州,号‘霹雳手’”。

声响说。《乐府解题》:“楚商梁游于雷泽,霹雳下,乃援琴而作歌,名《霹雳引》”;《梁书·曹景宗传》:“拓弓弦作霹雳声”;均以拉弹弓弦犹如霹雳巨响意。

由是宋元平话杂剧常将“霹雳”引申为“霹雳火”,用以抒发某人的性格。如宋人平话《杨温拦路虎传》引诗有:“大林木编成寨栅,涧下水急作泉流,霹雳火性气难当,城头上勇身便跳”;元尚仲贤杂剧《柳毅传书》也有“则为那霹雳火无情的丈夫”。今人张亮采佐证,“按吾袁郡(江西宜春)语,以‘霹雳’二字状火烧物声及人性躁暴”(《中国风俗史》)。当如是说。

秦明名字,仅见于元人《秦并六国平话》,说有“昔日十二国内梁邦秦明上将”,或由此移植。且在水泊梁山理想桃源世界里荣任马军五虎将之一。

按,梁山五虎将并非《水浒》首创,它的发明权属关汉卿;关汉卿杂剧《刘夫人庆赏五侯宴》始记有“五虎将”一词。“某今领二十万雄兵、五员虎将与梁兵交战去。小校,唤将李亚子、石敬瑭、孟知祥、刘知远、李从珂五员将军来者”。“举着阿妈的将令,看俺五虎将与王彦章交战去来,被俺五虎将围了彦章”。估计后来大明皇帝的朱元璋也看过这出杂剧。“龙凤六年庚子(1360)正月朔日,太祖(朱元璋)于府门亲书桃符曰:‘六龙时遇千官觐;五虎功成上将封’”(钱谦益《国初群雄事略》卷一)。朱元璋是否有戏谑他的那几个将领为“五虎将”的意思,语焉不详。大概“五虎将”这个叫法太逼真了,于武人也堪称是最高职称,此后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和《水浒》都收有此称,后人不察,信以为真,其实仍是文化圈里对武人的称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