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水浒黑白绰号谭
12602900000060

第60章 母夜叉孙二娘

十字坡女强人孙二娘绰号为母夜叉,除了取自她性格泼辣,办事利索,更是因为她善于斩客,曾发明、制作人肉馒头。她堪称是一个跳来跳去的女人。

绰号母夜叉,金圣叹腰斩本据佛藏改为“母药叉”。夜叉、药叉、夜乞又同义,均出自梵语,意译为“能吃鬼”或“捷疾鬼”,含“勇健”或“凶暴丑恶”之意,佛教说它是一种吃人的恶鬼。始见于隋唐,后因佛教广为传播,始为民间熟悉。

“母药叉”,见佛经《根本说一切有部毗耶奈杂事》:“王舍城内,有药叉神名娑多,生女名欢喜,嫁健陀罗国药叉,号半支迦,生男五百,最小者名爱儿。母恃豪强,于王舍城中人家所生男女,次第食之,因此皆唤为‘诃梨底母药叉’。皆往佛所,白言世尊为作调度,佛以钵覆爱儿。药叉母不见小儿,即大惊忙,触处寻觅,投身擗地,悲踊号哭。佛为授戒,城中人众皆得安乐。”

佛经此处称有母药叉(母夜叉)好吃人肉。唐五代也有“夜叉,好吃人肉”说(《十国春秋·高澧传》)。此等所述,可为开人肉铺的孙二娘绰号作注脚。

一部《水浒》,孟州道上孙二娘制作的人肉馒头是颇有名气的。其实,人肉馒头最先专利权并非在她。宋元话本已有叙述,如《宋四公大闹禁魂张》写道:“赵正吃了药,将两只箸一拨,拨开馒头馅,看了一看,便道:‘嫂嫂,我爷说与我道:莫去汴河岸上买馒头吃,那里都是人肉的。’”“赵正去怀里别搠换包儿来,撮百十丸与侯兴老婆吃了,就灶前撷番了。”这段文字,正写了人肉馒头和戏弄侯兴老婆事,和武松十字坡故事相似。文中侯兴老婆称“二娘子”,与文中赵正,即是孙二娘和武松的原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