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水浒黑白绰号谭
12602900000108

第108章 拚命三郎石秀

《宣和遗事》有拚命三郎石秀,无事迹。

龚圣与的《宋江三十六赞》:“石秀拚命,志在金宝,大似河鲀,腹果一饱。”也仅是写了拚命乃为钱财,如贪食河豚,不思后果云云。

绰号“拚命三郎”,不见于他书,似由“拚命”加“三郎”组合而成。

“拚命”见宋章定《名贤氏族言行类稿·章惇》:苏轼与章惇(字子厚)游南山,章惇的鞋跟折断于壁下。“轼拊子厚之背曰:‘子厚异日得志,必能杀人。’子厚曰:‘何也?’轼曰:‘能自拚命者能杀人也。’”

“三郎”,兄弟排行第三是也。《十国春秋·太祖世家》称,王潮季弟王审知,“身长七尺六寸,紫色,常乘白马,军中号‘自马三郎’”。

石秀被称为“三郎”,盖“郎”已从唐五代时和在此前对贵族官僚子弟的称呼转而成为宋元以来市井小民的称呼。清王应奎《柳南随笔》说:“江阴汤廷尉《公余日录》云:明初闾里称呼有二等,一日秀,二日郎。秀则故家右族,颖出之人;郎则微裔末流,群小之辈。称秀则曰某几秀,称郎则曰某几郎。人自分定,不相逾越。”

作家汪曾祺于石秀绰号极有兴趣。他解释说:“拚命和三郎放在一起,便产生一种特殊的意境,产生一种美感,大郎、二郎都不成,就得是三郎。这有什么道理可说呢?大哥笨,二哥憨,只有老三往往是聪明伶俐的。中国语言往往反映出只可意会的潜在复杂的社会心理”(《汪曾祺文集·散文卷》)。

石秀智杀裴如海,且制造头陀、和尚互杀的现场,通常多以为是他智勇过人之处。实则不然。盖此种写法,乃是缺乏实地考察、自圆其说的结果。此处石秀伪造杀人现场,稍有知识的,就能发现破绽处。清人刘玉书也说:“石秀既杀道人及杀海阇黎(裴如海),遂插刀死尸之手,妆点自戕之状,而检验之人,竟以一被杀,一自戕成案。夫被杀与自戕之不同,判若黑白,世人皆知,况刑仵乎?稗官野史之难尚如此。”(《常谈》)这正反映了糊涂官办糊涂事,息事宁人,有意或无意让它滑过去的状况,根本难以说是“智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