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人不能太任性 做事不能太随意
12594900000077

第77章 用“舍”换取“得”

在中国的语汇里,“舍”与“得”经常是联在一起用的,最有哲学的味道。舍得,舍得,不舍不得。舍就是得,小舍有小得,大舍则大得,不舍则不得。所以,人生的学问不是如何去得,而是在于如何去舍,学会了舍才懂得了得。

我们经常说,“舍得”小小的种子,很快就会得到回报。最不用成本的“舍得”是愿意舍出爱心与慈悲心。这方面,佛陀是我们的榜样。佛陀从伟大的无我境界中发出去的舍得,舍去他的享受,付出了很多辛劳,他传教的四十余年是很辛苦的,但他把佛教传播出去了。佛陀的一代代弟子也为此付出了很多。并不只是佛陀这一个老师,所有的老师都是这样的。一个老师实际上一生也很短暂,但他教出了一批批的学生,这些学生有的去经商了,有的去搞教育,有的当医生了,他们在方方面面给社会做出了很多贡献,所以在这种“舍”中,他们得到的是无止境的快乐。

生活中也是一样的。农民舍得春天时间,舍得他可以吃的粮食,把种子种到地里,然后再舍几个月的时间翻土地、浇水、撒肥料,秋天就会有收获。也就是说,他布施了春天的时间,就会得到秋天的收获。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上,我们对事业的投入上,也都是这样。如果你付出得多,得到的回报也一定是加倍的;如果你没有付出,得到的肯定就没有多少。所以,舍不得种子想等到果实是不可能的。很多人想做的就是空手套白狼,自己什么都不愿意付出,光等着天上有珠宝掉下来,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有一个人出门办事,跋山涉水,好不辛苦。有一次,他经过险峻的悬崖,一不小心,竟然掉到深谷里去。这个人眼看生命危在旦夕,双手在空中攀抓,刚好抓住崖壁上枯树的老枝,总算保住了生命,但是人却悬荡在半空中,上下不得,正在进退维谷,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忽然看到慈悲的佛陀,站立在悬崖上,慈祥地看着自己。他如同见到救星一般,立刻请求佛陀说:“佛陀!求求您慈悲,救救我吧!”

佛陀慈祥地说:“我救你可以,但是你要听我的话,我才有办法救你上来。”那个人忙说:“佛陀,到了这种地步,我怎么敢不听您的话呢?随便您说什么,我全都听你的。”这时佛陀说:“好吧!既然这样,请你把攀住树枝的手放下!”那人一听,心想,把手一放,势必掉到万丈深渊,跌得粉身碎骨,哪里还能保得住性命?因此更加抓紧树枝不放,佛陀看到他执迷不悟,只好离他而去。

世人在一生中最舍不得的就是这个“我”,这是最大障碍,谁要是敢舍,就像这个人松开抓住树枝的手,舍掉自我,那么他就真的能大得。这就是大舍才能大得,敢死才敢活,敢大死才敢大活。因为在你“松手”舍弃自我的一瞬间,在你做到了一般人都不敢大舍的举动之后,你一下子悟到了生命的本质,悟到了幻相与真相,从而获得心灵大自由,精神大解放,生活焕发了生机。

古时候,有一个贪财的人背一麻袋金子过河。遇恶浪翻船,船夫劝他丢掉金子,可他舍不得,却最终舍掉生命。身陷绝境,除自身之外,一样也留不得。遇险时,绝对是舍大于得,不然,老命搭进去还不知道咋回事,的确够蠢的。

人生下来是纯洁的。人的贪是在后天的成长过程中慢慢形成的。当今社会,少数大权在握的官员就幻想鱼和熊掌兼得,虽坐拥金山银山还不满足,终至大捞特捞“东窗事发”而舍命。其实,懂得放手和舍去是明事之举。有句俗话叫:“吃饱了要知道放碗。”所以,舍得是一种人生哲学。舍是一种本领,一种态度,一种境界。舍得舍得,先舍后得;舍在前,得在后,也就是说,“舍”与“得”虽是反意,却是一物的两面。舍得是对等的,你先舍,然后才能得。一个人只有施予才能获得,不管是哪一种方式的施予。这就是“舍得”的真意。能“舍”方能“得”。当然,这种“得”更多的是指精神的丰润、境界的升华。舍得之间暗藏玄妙,意境很深,只能靠自个去琢磨,去感悟。

现代人眼里,“舍”就是付出、是贡献、是投入;“得”是成果、是产出、是认同。舍得舍得,不舍不得。上帝是公平的,不可能他所有的东西都给予一个人。所以大家就要在生活中学会舍得,做出正确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