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人不能太任性 做事不能太随意
12594900000066

第66章 不该说的话,千万别说

“祸从口出”曾经是先人们留下的一个教条。在古代,因一句话而丧命甚至满门抄斩、株连九族的惨剧数不胜数。所以在当时,大家常用“祸从口出”这句话告诫那些说话无所顾及的人。“祸从口出”并不是不让人们说话,而是告诫人们说话一定要慎重,常言说:言多必失,谨开言,慢开口。会说话的想着说,不会说话的抢着说。开口说话要动脑筋,要看说话的对象,要看说话的地方,怎样开口,都要有一定的学问。

古人对待因言获罪的问题时,提倡恶语善说,即既要表达志不同不相为谋的意思,又要表明自己的立场,不伤害对方的自尊心。即君子绝交,口不出恶言。把这种保护自己的哲学引申开来,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中,就应该重视察与不察。善于明察的人并不一定是明智的,能够明察也能够做到不察的人,一定是明智的。因为自己洞察了事情的本质,却偏偏有人不愿把事情的事实说出来,只好装作不知,才能使自己免遭不必要的是非。内精明而外浑厚,沉默是金,大智若愚,这才是处事的道理。

说话,要懂得什么时候说什么话;说了,还要为自己说过的话负责任。不巧言,不令色,有时反而突出你的不识时务。舌头是人的利器,也是人的祸害。无论你是吃硬饭还是吃软饭,舌头能帮你也能害你。所以,管不好自己的舌头,就要面临祸从口出的灾难!

有些人心里藏不住话,听到什么看到什么就爱四处转播,这是个很没“心眼”的人。俗话说:“病从口入,祸从口出。”是非往往是我们多嘴多舌造成的。当然,人长了嘴巴就是要说话的,但说话一定要看场合,看时机。如果说话不看场合,不讲究方式方法,不分责任,不考虑结果,往往容易惹出是非和麻烦,爱说敢说的人,如果不注意控制,就更容易因话惹祸。这时不管你是有心还是无意,长期下去最终害了你自己。大家会认为你是个品行不端的人。

日常生活当中,舌头惹出的风波太多了,不负责任的背后瞎说,毫无根据的怀疑猜测,不经调查的轻信乱传,东拉西扯的闲言乱语,都会给许多人造成痛苦和烦恼,给人世间增加许多是非和不幸。“害人的舌头比魔鬼还厉害……上帝仁慈为怀,特地在舌头外面筑起一排牙齿,两片嘴唇,好让人们在开口说话之前多加考虑。”这是一位文学家的语言,寓意开口别伤人,更不能伤害无辜的人。其实言为心声,言语受思想支配,反映一个人的品德,所以说管住自己的舌头是你自己施德的为人表现,更是做人最大成功的体现之一。反之,则要付出沉重的代价。

秦小姐在某国家机关做办公室文员,她性格内向,不太爱说话。可每当就某件事情征求她的意见时,她说出来的话总是很伤人,而且她的话总是在揭别人的“短处”。有一次,同一部门的同事穿了件新衣服,别人都称赞“漂亮”、“合适”之类的话,可当人家问秦小姐感觉如何时,她便毫不犹豫地回答说:“你身材太胖,不适合。这颜色对于你这个年纪的人显得太嫩,根本不合适。”

这话一出口,原本兴致勃勃的同事表情马上就僵住了,而周围大赞衣服如何如何好的人也很尴尬。因为,秦小姐说的话就是大家都不愿说的得罪人的“老实话”。虽然有时她也很为自己说出的话不招人喜欢而后悔,但她总是忍不住说些让人接受不了的实话。久而久之,同事们把她排除在集体之外,很少就某件事儿再去征求她的意见。她也成为了这个办公室的“外人”。

“快人快语”在人际交往中容易得罪他人,会让你在人际关系上屡遭挫折。举一些例子,你到医院探望住院的同事,你知道他病情很严重而他自己却不知情,如果你直接把自己知道的情况告诉他,你一定会因为鲁莽而不能被大家原谅;早晨上班遇到熟人,他向你问好,你心里烦恼,便口无遮拦地说:“好什么好,真见鬼了”,呛得人不知所措,你一定会被认为是一个不知好歹、没有修养的人。

所以,一个心理成熟、懂得社交技巧的人应该知道在什么时候该以怎样合适的方式说话办事。实话不一定要直说,而可以幽默地说、婉转地说或者延迟点说、私下交流而不是当众说,等等。同样是说实话,用不同的方式说,效果会有很大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