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好习惯是养出来的
12590800000006

第6章 用古诗词充实孩子的记忆库

婴幼儿时期是记忆力发展的最佳时期。因为中国的古诗词既押韵又朗朗上口,所以许多小孩子都能毫不费力地背诵许多首古诗词。小祥应也不例外,在入学前就能背诵上百首古诗词。

我们家住在白浪河边,我们经常领着小祥应去河边玩。看到河里的大白鹅在游来游去,就教她“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一边背,一边把诗句写在事先准备好的纸上(当时用得最多的是香烟盒的背面),并让她仔细观察河里游泳的鹅,体会诗句的含义和意境。看到柳树,就教她“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下雨的时候,就背诵“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和“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看到绿油油的小草,就教她“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晚上看到洒进来的月光,就念“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带她回爸爸的老家山东临朐看红叶,就教她“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冬天的一个早晨,小祥应推开门一看——哇,一片银白世界!她高兴地对大家喊:“姥姥,姥爷,妈妈,大家快来看呀!我太兴奋了!”我们问她为什么。她大声说:“昨天晚上下大雪了,我们可以堆雪人了!”

于是吃过早饭,戴上手套,大家就开始在院子里堆雪人,一边堆一边交谈。我说:“我出个谜语给你们猜:像糖不甜,像盐不咸,夏天不见面,冬天飞满天。”话音未落,小祥应就抢着回答:“是雪!”

这时小祥应的妈妈倡议:“我给你背一首跟雪有关的诗: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姥姥也背了一首古诗:“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小祥应也不甘示弱,想了想说道:“小雪花,六个瓣,飘呀飘呀落地面。放在手心看一看,变成水珠一串串。”

这时小祥应的妈妈打趣说:“你背的不是诗,是儿歌,不算数。”小祥应急了:“儿歌里也有雪呀!”我神秘地趴在她耳边轻轻地说:“我会背一首写雪写得最棒的诗,名字叫做《沁园春·雪》。这首诗很好听,你妈妈和姥姥都不一定全会背,你想不想学?”小祥应迫不及待地说:“想!”于是不一会儿,在雪地上,就写满了毛泽东的诗句。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5岁时,小祥应第一次跟爸爸回农村老家,回来时就写下了这样的句子:

奶奶家真好,四合院里真热闹:

猪狗争食,小兔欢跳。

我给猪喂食,又给兔送草,

忙得我不得了;

冷落了大公鸡,

气得它喔喔叫。

空气中飘来煎饼的香味,

和风把炊烟送上云霄。

——农村真好!

婴幼儿学古诗词,不要求全理解,大人也不需要过多的解释。孩子天生具有情景领悟的本领,幼儿时期记忆的所有事物和信息都储存在大脑中,遇到合适的情景,孩子自然可以领悟。古诗中的字不必要求幼儿一次都认识掌握,只要背诵时经常指一指、认一认就可以了。

在教育小祥应的过程中,我们深深感到幼儿的记忆力实在惊人。

记得一次午休时间,小祥应不睡觉还捣乱。为了哄她赶快入睡,我就把正在看的一本《大学语文》递给她,翻到一篇课文让她看,并告诉她,起床后背给我听(那时她已认识很多字,只要看书,她就会很安静)。那篇课文是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起床后,我早已忘记了让她背诵课文的事。我在叠被子时,只听小祥应嘴里念念有词:“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除了其中比较偏的几个字读错外,竟然一句不落地全都背了出来。

当时我非常惊讶,因为这首词她第一次看到,并且是文言文,其中的意思她肯定也不理解。记忆一些没有任何联系的汉字堆积起来的句子,对于我们成年人来说都是很困难的事情,看来,我们真的不能以成人之心度“小人”之腹。

中国的古诗词博大精深、意境深远,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我们应该在孩子一生的最佳记忆时期,即从幼儿时代开始,让孩子欣赏、背诵古今传诵的名篇佳作,不要让孩子记忆的宝库白白浪费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