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生肖集邮概说
12590500000003

第3章 十二生肖动物的民俗象征意义

民俗是人们共同生活中具有普遍性、规律性的重要社会现象,与人们的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同时,它又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传统息息相通。民俗文化心理的动向惯性,凝成了民族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原动力。十二生肖动物的民俗象征意义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首先,与民间已有的风俗纪时并行使用,形成俗规。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中华民族的先民逐渐参照天文气象的周期性变化,创造了纪岁月日时的历法。中国远古一度流行十月太阳历,它是参照地球与太阳的运转规律而制定的历法。它用十二属相循环纪日,每月三个属相周,一年10个月共有30个属相周,大抵相当于30个节气。中国十二生肖纪日、纪年的最初产生当溯源于十月历。例如,在彝族民众中“十二兽”纪日法,俗称“黑甲子”。人们发现西南彝族自治县南境虎街附近一座山神庙正壁中央绘有以红土为底版的一个黑色大虎头,虎头左下侧起首依次绘虎、兔、穿山甲、蛇、马、羊。右下侧起绘猴、鸡、狗、猪、鼠、牛。此十二兽图历史久远,与十月历的十二兽纪日有关。十二兽以虎为首,一年30个节气,即30个属相周。

在那个时期,真正的传播记忆这些历法,主要靠口耳相传,为了便于民众记忆,广泛传播,先民们便把生活中的亲密伙伴——牲畜动物选出12种与之相配。在文化极度低下、心智尚未开发的民族中,计数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而以兽名时、定日、纪年的方法产生,形象生动具体,便于记忆,又不失其计数的实质,很快就风行成俗。

干支生肖这种独特纪年方法的来源,还有一种说法,是依据阴阳来确定这些动物名称。如子寅辰午申戌属阳,故用身上有奇数特征的动物表示,如鼠、虎、龙、猴、狗都有五趾,马为奇蹄;而丑卯巳未酉亥旧说属阴,故以身上有偶数特征的牛、羊、猪(偶蹄)、鸡(四爪)、兔(双唇)、蛇(二舌)来表示。

第二,与民族的图腾崇拜密切相关。

干支生肖这种独特纪年方法的来源存在图腾说。古代某一氏族因与某种动物关系密切,便奉这种动物为本族的保护者。此后逐渐用几种常见的动物纪年,产生了十二属相,以祈保护。

早在人类童年的旧石器时代,由于人们对众多自然现象的不解与恐惧,相信有种种神奇的力量在操纵一切,相信万物有灵,祈求得到神奇力量的保佑,往往认为某种物对自己的氏族有恩惠,认为此种物是他们的祖先与亲族,从而崇敬它,畏惧它,以一种既矛盾又统一的思维逻辑祈求它的恩赐与庇护,这就是图腾崇拜观念。人们将图腾刻画于山岩上,文于身上,绣于服装上……绘制出来作为氏族集体的标志。

动物崇拜是以动物或幻想中的动物为崇拜对象,属于自然崇拜的一种,始于后期自然宗教。猪、马、牛、羊等是先民重要的生产资料和食物,虎、豹、蛇等对先民威胁极大,为感恩或笼络而加尊崇。龙、凤等为先民臆造的幻像,以这类神异动物为崇拜对象的信仰,流播更为广泛而长远。

中国古代传说中,羌人以羊为图腾;夏人以蛇为图腾;而黄帝所率的六个部落,又各以猛兽为图腾。这些氏族与部落间联盟时,又需要一种共同的标志,于是单一的动物图腾就演变为多种动物形象复合的图腾。

龙是人们想象出来的动物,一说其起源于图腾崇拜。早在新石器时代,它的形象就出现在中国南北各处。最初它似乎是人类的保护神,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形象越来越丰富。前人说:“龙有九似”,是指它成熟之后综合概括了多种动物最突出的特点;它的力量也越来越强大和神奇,“行云致雨”,“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说文》)。宋代的王安石在《龙赋》中则感叹:“龙之为物,能合能散,能潜能见,能弱能强,能微能章。唯不可见,所以莫知其向;唯不可畜,所以异于牛羊。”龙之图像的创造、丰富与定型的过程恰与中华各民族的文化融合、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同步的,可以说,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即常说的“龙的传人”。

上古时代,物质条件简陋,人与自然的关系密切,各种野兽给人类带来灾害的机会很多。蛇,尤其是毒蛇,由于目标不显著,难于防范,对人的威胁也就更大一些。人们对蛇由畏生敬,终于将它作为崇拜的对象。远古时代,由于蛇给人类带来智慧与健康,所以成为人类崇拜的对象。在中国的创世神话传说中,蛇可谓出尽风头,例如,人类始祖伏羲和女娲就是人首蛇身。伏羲成为太阳神和东王公,以后演化成龙,女娲成为月亮神和西王母。

牛和牛文化始终伴随着华夏民族农业文明发展史的进程。牛的忠厚、牛的勤劳、牛的倔犟、牛的暴烈、牛的胆怯,也都和炎黄子孙性格中不同的侧面相类似,难怪中国神话中的炎帝为牛头人身。不仅中国汉族具有崇拜图腾的习俗,中国的许多少数民族也拥有各自的崇拜动物,其中还流传着许多动人的传说。

中国一些少数民族有崇虎习俗,如东北地区的赫哲族、鄂伦春族、达斡尔族、朝鲜族等,西南少数民族中的彝族、白族、傈僳族、纳西族、普米族、怒族、拉祜族也都有崇虎的习俗。作为令百兽震恐的“山兽之君”,虎对古人的生活秩序和生命安全造成了很大的威胁,于是,虎很容易被古人因恐惧而神化而崇拜。人们崇拜虎无非两个目的,一是愿这位“百兽之王”不要危害自己、亲属、族人及家畜,二是幻想借助虎的神力来制服其他野兽及鬼怪。

人们对于猪的崇拜可以分为两大时期。先是原始社会,当时生产方式处在狩猎时期,人们所崇拜的猪是野猪,它凶猛、强悍,因而人们畏惧它,希望它的威力能够保护自己。于是人们便与它相亲合,承认它是自己的祖先,祈求它的保佑,猪就有了辟邪镇妖的神格功能。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从狩猎生产发展为畜牧业与农业生产时,猪是人类最早驯养的家畜之一,从此对于猪的崇拜与先前的意义开始有所不同。但这种崇拜却变得更广更深,猪开始成为农耕生产、定居生活的标志。它为人类提供美味的肉食,因此自那时起它不仅能够辟邪、镇妖,而且与生活的富足、安泰紧密相关。

第三,来源于对各民族及国外生肖文化的融合。

中国西藏地区采用的是藏历饶回纪年法标志年代,也有用在位的中国皇帝年号标志年代的。藏历元年为公元1027年(即北宋宋仁宗赵祯天圣五年,丁卯年)。藏历是从第一饶回第一年开始的,是以天干地支加阴阳相配,以60年为一个周期。它一方面表示年序,另一方面可以从中推算出与藏历年相对应的公元年。

干支生肖这种独特纪年方法的来源,有一种观点认为来自游牧民族。中国自古有以干支纪年的办法,而只有在古代中国西部、北部等地的少数民族,主要从事游牧,在和各种动物打交道中创造了一种动物纪年的方法。此后随着民族间的融合,华夏族的干支纪年法与少数民族的动物纪年法相融合,产生了十二生肖。

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十二生肖就其文化底蕴而言,具有汉文化的精神实质。但在其他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生肖大多结合其本民族的文化特征,存在一些独具特色的变化。

蒙古族的十二生肖,其排列顺序不同于汉族。虎为首,其次为兔,然后为龙、蛇、马、羊、猴、鸡、狗、猪、鼠、牛。民间俗称“虎儿年”、“兔儿年”……蒙古族最古老的一本历史巨著《蒙古秘史》,又称《元朝秘史》,即以此法纪年。

在上法实行过程中,蒙古族人嫌其循环一次12年,周期太短,就配以5种颜色:蓝(青)、红、黄、白、黑,并分阴、阳,这与十二生肖相配,正好形成60年为一周期。随着喇嘛教传入蒙古族,受藏族纪年影响,他们又废弃了5色,改用木、火、土、金、水五行,也分阴、阳为10数,与十二生肖相配,循环周期亦为60年。这样一来,蒙古族纪年有阳木马年、阳金龙年等。

再看其他少数民族的十二生肖内容。

广东黎族:

鸡、狗、猪、鼠、牛、兔、龙、蛇、马、羊、猴、虎

毛道黎族:

鼠、牛、虫、兔、龙、鱼、肉、人、猴、鸡、狗、猪

哀牢彝族:

虎、兔、穿山甲、蛇、马、羊、猴、鸡、狗、猪、鼠、牛

桂西彝族:

龙、凤、马、蚁、人、鸡、狗、猪、雀、牛、虎、蛇

西南、东南地区是少数民族聚集比较多的地区,尤其在崇山峻岭之中生活的少数民族,更能体现出“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的文化特征。例如同为彝族,云贵川地的彝族的十二生肖,与汉族完全相同,而哀牢、桂西彝族的十二生肖中,就分别加入了穿山甲、凤、蚁、人、雀等完全不同的内容。

生肖文化是一种世界性的文化现象,不仅中国有,其他国家也有,郭沫若在《释支干》一文中对比了希腊、埃及、印度和中国四个文明古国的十二生肖。希腊的十二生肖(十二兽历)是牡牛、山羊、狮子、驴、蟹、蛇、犬、鼠、鳄、红鹤、猿、鹰。埃及的与希腊相似,只是将鼠换成了猫。印度与中国的生肖相似,是鼠、牛、狮子、兔、龙、毒蛇、马、羊、猕猴、金翅鸟、犬、猪。而古巴比伦的十二生肖兽是猫、犬、蛇、蜣螂、驴、狮、公羊、公牛、隼、猴、红鹤、鳄。因而曾有人提出中国十二生肖是源于西域,仿巴比伦的十二宫制定的。

也有人认为十二生肖源于印度,印度神话《阿婆缚钞》记载,十二生肖原为12个神的驾兽,只是其中没有老虎而有狮子,于是有人推断当其传入中国时,是否因为中原本来没有狮子,只有老虎,所以用虎代替狮子呢?印度的十二生肖来源于12位神将祗座下的12种神兽。据《阿婆缚钞》和《行林钞》记载,招杜罗神将驾鼠,毗羯罗神将驾牛,宫毗罗神将驾狮,伐折罗神将驾兔,迷企罗神将驾龙,安底罗神将驾蛇,安弥罗神将驾马,珊底罗神将驾羊,因达罗神将驾猴,婆夷罗神将驾金翅鸟,摩虎罗神将驾狗,直达罗神将驾猪。其中,与中国十二生肖有别者仅为:以狮取代虎,以金翅鸟取代鸡。

认为中国的十二生肖是随着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国。然而,湖北云梦睡虎地和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秦简《日书》后,中国生肖源于巴比伦黄道十二宫和印度佛经之说已怀能成立,因为《日书》成书于先秦,此时巴比伦文化和印度佛教尚未传入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