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生肖集邮概说
12590500000019

第19章 生肖邮戳

一、干支邮戳

干支邮戳是采用天干地支纪年的普通日戳,也称干支纪年戳,俗称干支戳。由于生肖就是配以十二地支用来记人们出生年的12种动物,干支与生肖密切相关,所以干支邮戳是典型的生肖邮戳之一。

干支戳产生于中国清代,为适应民间习惯于阴历纪年方式而启用。1903年11月清政府邮政总办颁文规定,原主要采用公历或帝元纪年的国内日戳改为干支戳。此戳最早见于1904年即甲辰年,到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实行民国纪年,干支戳基本停用,但仍有少数地方继续使用干支纪年,沿用干支戳,最晚见于1917年即丁巳年。后期干支戳中,有部分同时采用民国纪年和干支纪年,称“双年份”日戳。

值得注意的是,在干支戳颁行之前,有少数地方已开始使用干支纪年的邮戳,如1902年太原壬寅年戳,这部分干支戳属于地方邮戳,不能视做统一戳式,但也在生肖邮戳范畴,而且是邮政意义非常重要的生肖邮品。

干支戳纪年,表示的日期是阴历,以其推算公历年月日,每一个干支年必定骑跨两个公历年。例如,甲辰年正月初一日为公元1904年2月16日;甲辰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则为公元1905年2月3日。为便于推算,以下列表说明干支戳上下限之间历年来的干支与帝元、民元和公历的对应关系。

干支戳显示的月份,按当时习惯一月称正月,十一月称冬月,十二月称腊月,其余则无特殊称谓;遇闰月通常就称闰月(对照上表可知历年闰在哪个月),或省略月字、在闰字下加数字,如闰二、闰四、闰六,但这种情形少见。

干支戳的基本样式分两类:三格式与腰框式。三格式习称小干支戳,按戳线不同又分单线与双线两种,单线戳直径23毫米,双线戳外圈直径约25毫米。腰框式较三格式大一点,使用年代较三格式晚,习称大干支戳,圆环直径一般约27毫米,中格带框,按地名文字不同又分全汉文、汉英文和英汉文三种。汉英文戳地名是汉文在上,英文在下,英汉文戳相反,是英文在上,汉文在下。

二、生肖纪念邮戳

纪念邮戳是邮政部门为纪念节日、事件、活动和邮资票品发行等刻制的专用戳记,有些国家称做特种邮戳。一般规定纪念邮戳只限在纪念日当天或限定日期内使用,取代普通日戳盖销邮资。有些国家(如中国)规定纪念邮戳停用后一定期限内还可以使用,主要是应集邮者请求盖销集邮品上的邮资,但不能再交付实寄。纪念邮戳中,纪念主题或邮戳图案内容与生肖有关的部分,就是生肖纪念邮戳。

生肖纪念邮戳常见于为纪念生肖邮票及生肖邮政用品的发行而刻制。世界上最早的生肖主题纪念邮戳产生于何时何地,尚待考证,推论应由较早发行生肖邮票的日本、韩国或琉球群岛先期启用。在邮政用品上出现的生肖纪念邮戳,最早是日本启用的,用于1963年发行的以龙字风筝为邮资图的有奖贺年邮资片,该戳为机盖方式,预印在邮资图下。中国邮政的生肖纪念邮戳,始见于1980年发行的T.46《庚申年》邮票首日封,该戳仿传统的三格式邮戳样式,直观而自然,是邮票设计师邵柏林的杰作,由于封戳设计俱佳,《庚申年》首日封在1982年被评为中国最佳首日封。近年来,成系列发行生肖题材邮票和邮资封片的国家越来越多,为此各国启用的生肖纪念邮戳也很多,此类纪念邮戳多以当年属相为图,与邮票、邮资图相呼应,形态各异,是极丰富的生肖邮品资源。

春节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节日,与生肖主题密切相关。从20世纪80年代起,中国各地邮政部门为庆贺春节,启用了多种多样的纪念邮戳。这些戳记销盖在邮政发行或个人制作的迎春封、拜年封、交替封等邮品上,至今品种不少。其中,可谓典范的是1994年起专用于中国集邮总公司拜年封上的机盖“给您拜年”邮戳,每年样式不一,品种已过一轮。近年来出现在上海的“必能宝”邮资机盖生肖主题邮戳,也饶有特色。其左侧方框内,可以附加生肖文化内容,运用电子计算机设计,方便快捷,已见有“春节好”、“辞旧迎新”等样式。还有日见风行的连体邮戳,一边为临时邮局日戳,一边为宣传戳或纪念戳,其中为欢度春节而刻制的纪念戳,生肖信息显而易见,是生肖纪念邮戳的附属品种。

一些有影响的生肖集邮事件、活动,广受集邮界关注,也是邮政部门刻制纪念邮戳的题材。随着生肖集邮的兴盛,这类生肖纪念邮戳日见增多。苏州是生肖集邮活动的发源地,苏州邮政部门为生肖集邮研究会举行的历届邮展、代表大会、青少年生肖邮票设计大赛等活动,刻制过多种纪念邮戳,在全国最有代表性。

生肖纪念邮戳中,有的品种纪念主题不一定关联生肖,但图案内容与生肖有关,要特别注意观察、研究并收集这类戳记。如,1987年、1988年为农历兔年和龙年,这两年中国邮政连续在新加坡举办了中国邮票展览,同时刻制了邮展纪念邮戳,两款纪念邮戳分别以当年的生肖兔和龙为主图。再如,1987年中国邮政在墨西哥也举办过邮展,为此届邮展刻制的纪念邮戳,构图是由仙人掌组合成的兔形,从而巧妙地表示出邮展举办地在仙人掌之国墨西哥,举办年份在兔年,兔年还寓意邮展主题是中国邮票。又如,2007年上海集邮节纪念邮戳,构图为放大镜下的邮票,邮票上有生肖猪的头形,表示举办集邮节的年份。

国外也存在这种情况。早在1990年,美国芝加哥第104届年度邮展的纪念邮戳就采用过生肖主题。当年适逢中国农历马年,美国邮协的中国分会和墨西哥分会均利用芝加哥邮展的机会召开年会,为此邮政方面特地将邮展纪念邮戳设计成生肖图形,邮戳的左半边为一马蹄印,日期置于马蹄中间;右半边分别为西、中、英三种文字的“马年”字样。这时美国尚未发行生肖邮票,也就是说美国生肖邮戳的历史要早于生肖邮票。此后,美国各地邮政多次刻制过含中文的生肖纪念邮戳。如,2003年2月9日,美国华盛顿特区华埠邮站为当地华人举行的癸未年春节花车游行刻制了有羊图形和“羊年”字样的纪念邮戳。

三、生肖地名邮戳

地名邮戳是以地名表示邮政局、所的普通日戳,简称地名戳。在普通日戳的分类中,与地名戳并列的为局号戳,后者是以编号(如支、所)表示邮政局、所,通常见之于直辖市和省会市。地名戳表示地名的方式有两种,一为地名文字,一为邮政编码,因此有些集邮者又将地名戳分为文字戳和编码戳。中国现行普通日戳均以地名文字表示营业的邮政局、所,直观易辨,但集邮者还必须熟悉邮戳沿革过程,以便通过邮戳编号或邮政编码了解对应邮政局、所的营业地点。

生肖地名邮戳是以生肖地名表示邮政局、所的普通日戳。在这里,邮戳的概念很清楚,它实际上就是普通日戳;容易模糊的是生肖地名,必须先弄清生肖地名的含义,才能对生肖地名邮戳正确地、恰如其分地归类整理和在邮集中应用。

生肖地名目前已有共识的看法:将其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实际以十二生肖命名的地名;一部分是包括带有十二生肖字及其对应干支字样的地名。前者是基于地名语源考证得出来的科学认识,是实际存在的;后者是纯粹出于集邮兴趣产生的联想,是衍生出来的。前者定义范围严谨,数量可以列举;后者定义范围宽泛,数不胜数。前者关联邮政历史,是生肖邮品中的瑰宝;后者与邮政历史无关,是典型的趣味性邮品。

实际以十二生肖命名的地名邮戳。在生肖邮票的原地邮品一节中,已陈述过这方面的内容。了解过生肖原地,现在再来看生肖地名邮戳,便很容易区分出其中哪些属于实际的,哪些属于衍生的。例如,贵州省长顺县新寨乡鼠场村就是一个很典型的生肖地名,据考明代初期在此设过关哨,因而得名鼠场哨,后改现名,此地为集市场所,逢子日周边群众在此赶场,这就是鼠场的来历,以后这里又设立了邮政机构,也就有了“鼠”的生肖地名邮戳。其他同类生肖地名邮戳,其地名缘由基本差不多,通常都是以生肖代干支纪日的集市场地名称。

需要说明的是,有些生肖地名因为时代变迁或文化差异,或者被重新命名了,或者有别于习惯性称谓。如,贵州瓮安县珠藏镇,据该县地名志记载,珠藏原名猪场,系早年按十二生肖属相逢猪(亥)日赶场得名,后人们以当地物产丰富比之珍珠宝藏,遂将“猪场”雅化为“珠藏”。除雅化的原因,在根据国家《地名管理条例》更改重复地名的过程中,也改掉过一些生肖地名,比如猪街改为珠街,猪场改为朱昌,羊场改为阳长,等等。一般而言,被雅化、被改掉的多是人们有所嫌忌的动物,如蛇、鼠、狗、猪之类,而那些人们比较偏好的动物,像龙、马、牛、羊等,被保留下来的就多一些。从文化差异看,在特定的地方个别生肖地名称谓不同,主要缘于少数民族对某种动物的敬畏或厌恶心理,如,讳言虎,故有“猫场”、“寅街”之称;讨厌蛇,故有“永善街”、“长虫街”之谓。

包括带有十二生肖字及其对应干支字样的地名邮戳。这部分的邮戳很多,全国各地都有,不仅十二生肖一个不缺,子午卯酉说得出来,甚至可以用地名从头到尾地组合某一种生肖动物,用地名给某一种生肖动物装饰不同的颜色,用地名任意串编出包含各种生肖动物的成语、诗歌或对联。但严格说来,这些地名邮戳与生肖并无关联,而是来源于历史传说或自然地貌等。如,湖北汉川有马口镇,明嘉靖《汉阳府志》载,东汉建安三年(198)关羽在此系马休息,故名系马口,简称马口。广东东莞有虎门镇,相传狮子洋中有两小岛,分别叫大虎和小虎,把守出入广州门户,故曰虎门。云南红河有甲寅镇,原名加依(哈尼语),为古代建村人名,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瓦渣土司官衙迁此,借谐音更名甲寅。再如,山东金乡的羊山镇,是因紧靠一座形似卧羊的羊山而得名。江苏泗洪的龙集镇,是地处岗岭如卧龙而得名。诸如此类,不一而足。像这样带有生肖字的地名邮戳,估计全国有上千种。收集、整理和研究此类戳记,虽然不等同于实际存在的生肖邮戳,但也邮趣横生。

四、干支代号邮戳

干支代号邮戳是以天干、地支文字表示邮局不同业务部门的邮政日戳,即以干支代字,代指不同邮政业务部门。从生肖邮品的角度看,干支代号戳与干支戳有同有异,共同点是它们都包含与生肖密切相关的干支文字;相异点是干支在邮戳中的应用不同——干支戳是以干支纪年,干支代号戳是以干支代表邮局内部机构。干支代号戳与干支戳一样,均以邮政历史研究为基础,是重要性强的收集对象。

干支代号戳仅见于中国内地和台湾地区。在邮政日戳上使用干支代字,最早在清末。1911年2月24日清邮政供应处明令规定繁要局地名之下,加刻干支代表局内部门,中文数字代表支局编号。此前,实际各地已自行在邮戳中嵌入干支代称内部机构。民国时期,承旧制继续以干支编号代表邮局内部部门。1949年新中国诞生初期,基本沿用原中华邮政日戳样式,只是将其戳面英文地名改换了,其中有部分使用干支代字。1957年1月起,我国邮政日戳实行变更,规定统一式样为单圈双月牙腰框圆形;一般局所日戳直径25毫米,少数民族地区和国际业务日戳直径30毫米;戳面汉字用仿宋体。同时规定,邮局内部生产机构日戳用干支代字区别。以天干文字代表的业务部门为:甲——营业(科或股,下同),乙——汇兑,丙——函件分拣,丁——包裹,戊——印刷品,己——投递,庚——邮件转运,辛——市内交换,壬——邮件转运交换,癸——报刊发行推广。其他科股的代字不作统一规定,由各局自行以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个地支文字编定应用。

干支文字的位置,通常在邮戳下半环或下月牙中,排列方式没有一定之规,变化多端。有的排在地、局名中,有的只有干支字样。有的加括号,有的无括号。有的附带数字编号,有的没编号。还有的与业务部门简称组合,或排在腰框(字钉槽)和上半部,但这类戳式很少见。

干支代号戳在实际使用中,并不一定严格,互相代用的情况很普遍。由于营业部门的日戳使用频繁,或因用得多而损坏,所以,常见其他各业务部门的日戳在营业单位使用。如,本该用“甲”字或“丙”字戳盖销邮票的平常信函,却盖上了包裹(丁)、汇兑(乙)、印刷品(戊)用戳,甚至电信、邮储日戳。

1985年7月,中国邮政日戳实行第三次变更。此次更新,邮戳基本样式没有变化,但规定邮政内部生产机构日戳使用单位简称表示,不再采用干支代字的方式,干支代号戳自此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