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生肖集邮概说
12590500000014

第14章 生肖集邮展览活动

生肖邮集展品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即开始陆续散见于地方各级邮协和基层邮协举办的邮展中,但这时的展集还处于初级阶段,主要是生肖邮票及其邮品的“资料性”编排。

由于生肖邮票发行的历史短,受到内容和邮品的局限性,按照国际和中国的邮展规则编组展品难度很大,因此编组这方面内容展集的人数很少。1997年10月在重庆举办的全国邮展上,仅有两部生肖邮集展出获奖,一部是江苏郑汉兴的邮集《十二生肖——中国民俗文化》获银奖,一部是福建张金宽的邮集《中华生肖文化》获镀银奖,实现了生肖邮集参加全国邮展零的突破。

此后,尝试编组生肖邮集展品的人逐渐增多,但参加竞赛性正式展出的难度大,难以获得高奖。生肖集邮研究会为了推动生肖集邮的发展,鼓励支持更多的人组集参展,参照国际和国家邮展规则,根据生肖集邮的特点,发动组织全国性的专门展出,为今后在国家邮展上以至国际邮展上列为专门类别走出一条新路。

2001年4月7日至9日,由中国邮政报社、国家邮政局邮票印制局、江苏省集邮协会、苏州邮政局联合主办,生肖集邮研究会、苏州市集邮协会承办的首届全国生肖集邮展览在苏州国贸中心举行,有48位参展者展出邮集49部、文献4部。经由国际邮展评审员刘广实为主任、国家邮展评审员马佑璋为副主任的评审委员会评审,评出金奖3部、镀金奖5部、银奖9部、镀银奖14部、铜奖18部。2004年1月5日至7日在苏州图书馆举办了第二届全国生肖集邮展览,展品水平比第一届有了较大的提高。这次共展出70部生肖邮集、220框,5部文献,评出金奖5部、镀金奖7部、银奖8部、镀银奖18部、铜奖33部。

两次全国生肖邮展的实践证明,生肖集邮可以参照邮展规则编组出传统类、邮政用品类、专题类、极限类、一框类、开放类等多种类型的展集参展,这给生肖集邮爱好者很大的鼓舞。此后几年中,许多地方也举办了一些地方性的生肖邮展。

集邮界许多人士认为,世界上发行生肖邮票的国家越来越多,生肖邮品越来越丰富,具有中国特色的生肖集邮应该创造条件在全国邮展中作为专门类别展出,并逐步走向亚洲国际邮展和世界邮展。为此,制定专门类别的生肖集邮评审规则是必要的,广州市、北京市邮协已在这方面进行了尝试。北京市集邮协会等2004年11月和2006年10月举办的北京市第二届、第三届现代集邮展览中,已将生肖类专门列为一个类别进行展出和评审,跨出了有重大意义的一步。

2007年1月5日至7日,第三届全国生肖集邮展览在苏州图书馆举行,由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江苏省集邮协会主办,生肖集邮研究会、苏州市集邮协会承办,中国集邮报、集邮报社协办。邮展分专门研究类、专题类、试验类三大类别,展出邮集139部417框。这次生肖邮展是第一次由中华全国集邮联主办,通过各省、市、自治区集邮协会选送展品,由全国集邮联组织的评审委员会按照《“第三届全国生肖集邮展览”展品评审特别规则》进行评审。共评出金奖3部、大镀金奖4部、镀金奖7部、大银奖5部、银奖18部、镀银奖12部、铜奖20部;试验类展品评出一等奖4部、二等奖17部、三等奖37部、证书12部。这些成果标志着生肖集邮已正式成为中国新的集邮门类,具有里程碑式的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