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当妈千万别唠叨
12580900000046

第46章 唠叨与父母的责任区

在孩子无法解决的问题上,我们父母必须要提供自己的方案,但是在制订方案时,一定不要越位。凡是孩子需要自己锻炼来获得能力和提高素质,父母都不能提供过多的帮助,只提供简单的条件,让孩子自己去把握。

典型案例

小敏是早产儿,从小就体弱多病。

在妈妈的心里,小敏就像是一块易碎的玻璃,稍有不慎,就会出问题。因此,她经常紧绷着神经,什么都不敢放松。

饮食上,小敏的妈妈专门学习了儿童营养学,没事的时候,就买一些食材回家,烹饪菜肴。而且,她规定,小敏每天都要喝牛奶,吃水果、蔬菜和肉。

穿着上,小敏的妈妈要先查看一下天气预报,再查看一下她专门放在室外的温度计,然后经过仔细挑选、斟酌,决定孩子该穿多厚的衣服。

睡眠上,小敏的妈妈为她制定了严格的睡眠时间,睡眠的原则就是多睡为好。小敏没有困意,也早早把她拖到床上。

环境上,小敏的妈妈就更费心了,不说为了避免磕碰而给每样家具套的罩衫,也不说每个家庭成员,包括爷爷奶奶姑姑小姨他们专门负责小敏的哪些问题,就说专门为小敏准备的运动器材,那真叫一个五花八门,用小敏小姨的话说,大多都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

小敏的妈妈经常唠叨小敏,希望她加强锻炼,甚至还制定了严格的锻炼时间,并每天都监督她。

可就是如此,小敏还是体弱多病,相反,有些地方,还变得更娇气了。比如,只要周围有人感冒,她必定会感冒,有时候,可能还会染上肺炎。

有一天,隔壁家一位老人过来做客,看到小敏正在室内锻炼,不禁笑道:“嗨,你这锻炼方法,既费事,又不好,屋里空气不好。在楼道里爬楼梯也比这强啊。”

小敏妈妈说:“外面空气是好,可是锻炼完了,出一身汗,不是容易感冒吗?”

你仔细看一遍上面小敏妈妈的做法,就会发现问题,她把非责任区的问题都一股脑揽过来,通过物质环境的形式表现出来。

她的做法有两个重要错误:

第一,过分相信温度,过于严格帮助孩子选衣服的薄厚。其实,孩子需要有自我感知温度的机会,孩子的衣服,一定不要太厚,尤其是冬天,给孩子那么一段穿薄衣服的时间,让孩子锻炼自己的体魄。

第二,让孩子在室内锻炼,室内温度守恒,但空气不好,这两条都不利于孩子的锻炼。

你应该了解的教育奥秘

1.为什么说孩子的问题都是父母的问题?

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话:孩子的问题,都是父母的问题。这话可能会使很多父母感到委屈、无奈,甚至反感。请先抛开你的情绪,听听我的道理。

孩子从出生之后,就启动了所有正常的器官,对周围的一切进行地毯式搜索,然后毫无选择地进行吸收,最后以自己的行动把自己所学的表现出来。

我们常说,孩子的学习多是在模仿父母。所以,如果你有某方面的问题,那么孩子大多会有这方面的问题。

有人说:我做事特别认真,也信守承诺,可我的孩子他就是喜欢撒谎。这总不是我教的吧!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

前面所说的“周围的一切”,就是家庭教育里经常强调的环境问题。而这个环境的主要制造者和维护者,就是父母。

孩子的某些坏习惯,即使不是跟随父母学的,肯定也是在父母允许孩子出现的环境里学到的。比如电视、允许孩子和一些思想出现问题的孩子交往。

所以,可以说,孩子的问题,就是父母的问题。

2.为什么说,孩子的行为,是教育和环境的共同结果?这个看起来很容易理解。

环境对孩子的影响,这是毋庸置疑的。教育,对孩子的改变,也是无需多说的。

实际上里面有几个潜藏的问题。

第一,大多数父母只注重教育,而忽略环境。

比如,打麻将的父母,对孩子谆谆教导:你得好好学习,不能做一些没有用的事情。

教育是做了,可是环境却与教育相反,你的教育能有什么用呢?

第二,重视环境而忽视教育。

这类父母相对于第一类父母,会更用心一些。为了能给孩子提供很好的环境,他们宁愿做出更多的牺牲,就像孟母三迁一样。

但这些父母,大多思维狭隘,会更重视物质环境,更重视人文环境,却忽视孩子的精神环境,忽视做人根本的教育。比如工薪阶层的父母,让孩子上贵族学校,不让孩子干一点体力活。

第三,有教育有环境,但教育却不得法。比如爱唠叨的父母,事事放不下,却常常费力不讨好。

在教育的过程中,需要随时检查和反省。如果为孩子提供的环境是好的,教育方向也是对的,但教育却总是没有效果。这说明我们的教育方法错了,需要改变教育方法。

我们要想做好教育,首先就要懂教育,知道如何教育对孩子是正确的。

3.父母的责任区和非责任区,怎么划分?

大多数的教育错误,都是因为没有弄清父母的责任区。在该做的地方不去做,在不该做的地方经常插手,所以才有那么多的费力不讨好,才有那么多的烦恼。

那么父母的责任区在哪里呢?

为孩子营造环境,这是父母不可推卸的责任。

这个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如经济稳定。但这个家庭还要有相应的氛围,比如温馨、和睦、关爱、民主。这样的环境,才是对孩子成长非常好的环境。

这个物质环境一定不能太讲求奢华,只要有必要的生活、学习用具就好,任何多余的东西,都可能会造成孩子的不良习性,比如浪费、奢侈。

我一直这样主张:如果你不懂教育,也不愿意费心,那么提供这样的一个环境,就是最好的教育了。否则,多一分说教,都可能进入非责任区。

为什么呢?

因为孩子有一个自我成长的内在机制。有人管这叫自觉力、自发力。凡是父母不为孩子提供的,而孩子又需要,他肯定就要想办法自己去解决。

总结一下,制造环境,属于父母的责任区,孩子的成长锻炼,属于非责任区。

可是,如果孩子解决不了,父母难道也要坐视不管,等待孩子自己觉醒吗?这肯定不是,有些问题,父母必须要和孩子一起解决。

4.和孩子一起解决问题的分寸是什么?

这还是一个父母的责任区和非责任区的问题。

也就是说,父母只负责改变不利于孩子成长锻炼的环境,其余的,要尽量做到不插手。

我们做父母的,一定要能高瞻远瞩,从整体上把握孩子的成长,而不能被当下一些浮躁的思想影响,只考虑孩子的学习问题以及未来归宿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