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人气:讨人喜欢的85个心理诀窍
12577800000035

第35章 尊重“独特”:尊重对方的独特性,使他感到受重视

你听过世界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罗蒂的歌声吗?那声音如金石、如山泉,也如光辉灿烂的阳光,给人以极大的艺术享受。有位女高音歌唱家说,帕瓦罗蒂有一种“使每一个听众感到这是单独唱给他听”的本领,这是他的法宝。他的确在有意识地运用这个法宝。他感到自己的歌声是通过单独的导线传给每一个听众的,并且这根导线也传回来听众的反应。

心理学告诉我们,人人都有一种对“独特性”的需要。帕瓦罗蒂的歌声受到欢迎,和他满足了人们的这种心理需要密切相关。

众所周知,人和人是不一样的,谁也免不了会产生有别于他人的要求。有时候这些要求表现为一种怪癖、一种狭隘的嫉妒心、一种盲目的优越感等,但有时候却表现为积极的东西,如高度负责的精神等。是的,当独特性得到承认,人们往往会激发出巨大的热情和做事的积极性。

一位女学生在给友人的信中写道:“我们的班主任真有两下子!他刚来的时候,我们班糟透了。他对我显得特别看重,常常跟我促膝谈心,好像搞好班级全靠我了。我便真的卖起劲来,收本子、义务劳动……样样抢在前。但是渐渐地我发现其他人也都和我一样,个个积极向上,原来老师对所有人都说过‘搞好班级靠你了’这样的话。大家知道后,都有点失望,但是更大的欢乐冲淡了一切——班级里的风气好多了。同学们虽然都觉得班主任有点‘狡猾’,但还是从心底里感激他。”

其实,“搞好班级靠你了”之类的话没什么错,虽然搞好班级靠大家,但是“你”不也是大家的一分子吗?正是对个人的“独特性”的重视,唤起了每个人的自尊心,激发了人们做事的责任感,从而改变了集体的风气。不难看出,“独特性”需要的满足,能够增强个人“效能感”,提高个人做事的积极性。

某单位在接受一项紧急任务后,立即以最强的阵容组成攻关组。其中有两位高级工程师。当他们得知对方也受到邀请时,表示谢绝参加。奇怪的是,之前他们都曾表示过要参加攻关组的愿望,为什么在这个节骨眼上,却耍起“有他没我,有我没他”的态度来了呢?

他们对此是这样解释的:“我俩的关系一直很好,不参加同一攻关组决不是出于什么成见,而是出于对工作效益的考虑。我们在动脑水平和动手能力等方面相差无几,一个攻关组只需要一个像我们这样的角色就够了,要两个人是一种浪费。”

每个人都重视自己的独特性,希望自己的独特性得到别人的承认,从而更深刻地体验到自我的价值,在人群中凸显自己的存在。海明威说过:“我当然也看别人的作品,但那不是为了模仿,而是为了避免模仿。”有人说,美国文坛之所以始终那么生机勃勃、新人辈出,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人们像害怕瘟疫一样地害怕雷同”。

了解了人有这种重视自己“独特性”的心理,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如果能满足对方的这种心理,就容易使对方感到高兴。

某杂志社的编辑有一次请一位大作家写篇稿子,但这位作家总是推说太忙,不肯答应。因为对方名气大,编辑比较紧张,难以以对等的姿态与对方谈论,更谈不上提什么要求了。但是这位编辑下决心一定要取得这位作家的一篇手稿。他第二次登门造访时,换了一种方式——跟作家闲聊起来。

“先生,听说你有一部作品在美国十分畅销是吗?”这位高傲的作家听了十分高兴,点头称是。

编辑又问:“先生的文笔十分独特,难道也能译成英文吗?”作家答道:“就是因为我的文笔十分奇特,翻译起来是有些困难。但是如果译成了,一定会是一本畅销书……”这位作家兴致高昂地谈论起他的作品。本来这位编辑也没抱太大的希望,没想到作家的反应竟比他预期的好。最后,作家竟答应为他写稿了。

身为一名忙碌的知名作家,有许多编辑对他约稿,而他对一般的编辑常不予理会。而这位编辑先生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说的一番话使作家感到:对方非常了解自己的独特的优点和成就,从而在心理上获得了极大满足,于是对这位编辑另眼相看,愿意与之合作。

认识到对方的独特性,首先说明你重视他,关注他,而且,会使对方有一种自我价值得到承认的感觉。试想,这样的话,对方怎能不喜欢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