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长是孩子的人生规划师
12577500000021

第21章 家庭挫折教育

邓亚萍得过许多乒乓球世界冠军。她练球极其投入。她说:“很多人为我担心,说我除了球还是球,活得真累真苦。我不这么看。什么叫苦?只有不愿意干的事情被人逼着去干,才是苦。我不苦。”邓亚萍在退役后开始求学,此时光环不再,薄弱的知识基础使她学习很困难,但她加倍努力,终于学有所成。这对于一些心浮气躁、幻想一夜成名的年轻人正是生动的一课。

人们遇到冲突与挫折,要善于运用有意识的、主动的应对方式去面对,调整认知结构,用合理的信念取代不合理的信念,及时缓解冲突和矛盾,主动寻求社会心理资源与心理支持,而不是采取消极、自暴自弃的回避方式。可见,挫折教育也是家庭生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一、还要艰苦奋斗

孔子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成长中的孩子,长身体,学本领,需要像松柏一样的精神,即不屈不挠的奋斗勇气。这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动力,也是个体充满活力的源泉。家庭挫折教育可以让孩子学会生存,所以应当提倡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现在生活条件改善了,许多城里孩子从小吃穿不发愁,为什么联合国21世纪教育委员会还要提出学会生存的口号呢?学会生存和发展的能力也就是要学会适应环境以求生存,改造环境以求发展的能力。人为了求得有价值的生存和发展,更有效地融入自然和社会,就必须充分发展个性,增强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和责任感。这里的生存本身包含着三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活着,这是最基本的;第二层含义是自我改善,意思是认识世界,提升人的生活质量;第三层含义是追求个性发展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它不断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家庭只有把学会生存作为教育孩子的重点,才能培养出具有自主力、创造力、责任感、个性化的符合时代需要的下一代,他们今后的生活道路才会更加宽广。

一个父亲带着6岁的儿子郊游,父亲钓鱼,儿子玩耍。湖边不远有个大坑,孩子好奇,探索着下到坑底。玩了一阵,发现离地面很高,下去容易上来难,大声喊:“爸爸,帮帮我!”父亲让他自己上来。儿子大喊大叫,父亲仍然不理睬。这时天渐渐黑下来,出于恐惧和无助,儿子哭了,可是得到的反应还是沉默。儿子只好自己想办法,在坑底转来转去,终于发现另一面有几棵小树可用于攀爬,他终于艰难地爬上来。此时父亲还在钓鱼。儿子走到父亲身边,自豪地说:“爸爸,我是自己上来的!”道是无情却有情,父亲深爱孩子,为培养其自立能力,故“残忍”;儿子明白父亲,故不抱怨而自豪。

广东中山市有一个小学生夏毅。他出生时留下了肢体失调的后遗症,左右眼视力也都不好。他在学习中吃力地练写字,带着眼镜认真读书。一年级时,学校开展下棋活动,他因为动作迟缓,经常被对手嘲笑。但他并不泄气,努力研究,坚持下棋,获得了一、二年级组的国际象棋冠军。四年级的时候他在中山市“棋协杯”国际象棋比赛中获得了成人组冠军。每年夏毅都被评为三好学生、优秀少先队员。全国少工委、《中国少年报》给夏毅颁发了“全国好少年儿童——勇敢奖”。他知道,人生的道路还很长,但是他坚信自己的力量,困难是可以克服的。可见,第一流的业绩,往往是克服巨大困难后的产物;第一流的工作,往往是在最简陋的房子里做出来的。

二、看看世界潮流

在日本,孩子很小的时候家长就教育他们:“不要给别人添麻烦”。并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自强精神。全家人外出旅行时,不论多么小的孩子,都无一例外地背着小背包。要问这是为什么?父母说:“这是他们自己的东西,应该自己来背。”孩子上小学以后,就得自己上学,家长无特殊情况不能接送。许多中学生都要在课余时间,在外边参加劳动挣钱。大学生中勤工俭学的非常普遍,就连有钱人家的孩子也不例外。他们靠在饭店端盘子、洗碗,在商店售货,照顾老人,做家庭教师等工作挣自己的学费。许多欧美国家现在已经回归严格的家庭教育了,绝不溺爱孩子。相比之下,一些中国孩子的无能和软弱正与家庭教育中学会生存教育的缺失有关。

就算今后物质生活极大丰富了,我们也还需要艰苦奋斗。现在美国许多富豪为防止子女染上富贵病,专门设立家庭信托基金,以借贷方式资助子女读书,学业完成后便要求他们自力更生创业,用劳动所得偿还贷款。求生存、求发展要有奋斗的精神。大而言之,求得民族的生存发展;小而言之,求得自身的生存发展。

挫折教育的精髓并非吃苦,而是如何帮助孩子在战胜挫折的过程中升华。生活中最可悲的事情之一,就是挫折没有成为智慧之母,反而激起不负责任的幻想,那可就白辛苦了。

三、几个具体方法

北京史家小学学生王婧怡在2003年非典过后曾深有感触地说:“人的一生是由困难和快乐组成的。没有当时的挫折哪来之后的快乐?没有一个个困难和挫折,哪来多姿多彩的人生?抬起头,面对一个个困难,你的生活会发出耀眼的光芒。”

洪战辉的父亲病了,母亲也抛弃他们。带着父亲捡来的弃婴,这个农村少年开始扛起了生活重担。他打工挣生活费和学费,2003年还考上了大学。他说:“自立、自强才是最重要的!苦难和痛苦的经历并不是我接受捐助的资本。”这对一些生活条件不错,但遇到困难就退却、总是抱怨环境不好的人来说,是一味很好的清醒剂。

许多过来人共同的体会是:帮助孩子实现理想,就要教他们在失败中学习,在逆境中前进。如何对待挫折正是人们在达到完善人生时最容易忽视和低估的技巧。如果孩子从小就获得对逆境与失败的正确认识,那么他一生获得成功的机会定将大大增加。

现在有一些孩子,喜欢说:没劲,生活没劲,学习更没劲,干什么都没劲。其实这是心灵不充实的表现,感到空虚的人不思进取,没有奋斗的目标,无所事事或不愿做事,于是常常寻求刺激,如吸烟、喝酒、赌博、闹事、网上聊天或游戏等,以此来排遣时间,摆脱寂寞。更严重的,空虚者会偷盗、吸毒、抢劫,走上犯罪道路。这种空虚心理的形成,一是由于物质条件优越或家庭溺爱,又不考虑生活目的与人生责任;二是从不做生涯规划,或人生目标不切实际,眼高手低难以达到目标。

《法制晚报》和新浪网对8428名参与者进行调查后发现:“挫折和磨练”被认为是青少年最缺乏的要素。出人意料的是,十多年前被大声呼吁的“尊重和理解”排在其后,认同率仅为“挫折”的一半。家庭教育最主要的措施是,父母应首先不溺爱,加强挫折教育。家长要让孩子真正明白,除了阳光和空气是大自然的赐予,其他一切都要通过劳动获得。

家长朋友,永远不要低估我们能给孩子带来的影响,帮助他们学会在失败中奋起是你最明智和最令人满意的投资。

北京四中校长曾经对学生说:“生活是什么?在我看来,生活好比是一场盛宴大餐,山珍海味,色味俱全,但是此时此刻端到你面前的这道菜并不合你的口味。它也许是辣的,也许是酸的,甚至是苦的。今天,你们仅仅是赶上了一道苦菜,不合口味,但不要抱怨,勇敢地尝一尝,把它咽下去,因为它是有营养的,这些营养是你发育所必需的,吃下去,你才能变得强健、变得成熟。只有酸甜苦辣五味俱全,才能算得上是一顿真正丰美的大餐。只有把每道菜每种口味都一一尝遍,那才算是真正享用。生活就是这样。不论什么滋味,都要细细品尝,品出其中的味道,悟出其中的真谛,要以乐观的心态去细细品尝生活中的每一道菜肴。如今摆到同学们面前的这道菜就是高考。不论它是什么滋味,你们都要勇敢地把它吞下去,并且要细细地品味。”

下面是一个中学生的一篇作文。

路有两种,一种平坦顺畅,另一种坎坷曲折。我偏爱后者,这得从我家乡的小路说起。

我小时候,家住农村,那里只有一条坎坷曲折的小路。它伴随我长大,我与它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这条小路曾使我尝到了痛苦。我上一年级的一个早晨,屋外飘着鹅毛大雪,天还没亮,我们就出发了。爸爸骑车带着我行驶在这条小路上。此时寒风肆虐,大雪纷飞,大片雪花打在脸上,钻心地疼。爸爸顶着风,艰难地蹬着车,自行车好像不听使唤,左一歪,右一扭,我坐在车后难受极了。突然,一阵狂风袭来,自行车一打滑,便失去了平衡。爸爸摔到地上,我跌入沟里。爸爸站起来,把我从沟里拖出来,亲切地问我:“疼吗?”我含着泪,摇了摇头。于是我们在风雪中继续前进……

后来,我学会骑车了,在这条坑坑洼洼的小路上骑车,实在太颠了,有时竟会颠得浑身发痒。但我每当骑到终点时,便会感到一种胜利的喜悦。

这条小路也有可爱的地方。我经常到小路上散步。漫步在这条没有汽车轰鸣声,只有昆虫悦耳叫声的小路上,我欣赏着一路的美景。路的两侧全是庄稼,清风徐来,激起滚滚麦浪。路旁的沟里长着郁郁葱葱的野草,还有颜色各异的花朵点缀其中。我高兴的时候便会采集一些植物,有的色彩缤纷,有的香气怡人,我的心情也特别舒畅!

一次我和妈妈在路旁挖野菜,也许是因为我穿着红校服的缘故,突然五六头牛向我们冲来,这可把毫无准备的我们吓坏了,妈妈丢下手中的野菜喊道:“快跑!”我们一前一后跑在小路上,那群牛离我们越来越近,眼看就要追上我们了,我十分恐惧,心脏都快跳出来了。我们拼命跑过一座小桥,在桥头突然左转弯,而那些牛由于惯性太大,仍然向前冲去,然后一头一头地“飞”下陡坡,扑通扑通地栽倒在地,我们乐得前仰后合。从此我们称这条小路为“牛路”。

云水悠悠,人事变幻。如今,我家搬入望京小区,我也考入北京大学,只能和“牛路”说再见了。现在我们在平直的马路上再也看不到那田园风光了,在高层塔楼上再也看不到那滚滚麦浪了,心中倒有一丝惆怅。

我永远不会忘记那条坎坷曲折的“牛路”,它不仅给了我乐趣,而且磨炼了我的意志。“痛并快乐着”,正是我那时的感受。

地上之路如此,人生之路也是如此。我在今后的人生之路上会遇到许多绊脚石,甚至会摔得鼻青脸肿,但我会勇敢地爬起来,昂首阔步在人生之路上!

四、培养孩子不怕困难的品质

意志是人为了实现目标,在行动中自觉克服困难时所表现出来的心理过程。良好的意志品质表现在4个方面。

一是自觉性。这是为了实现目标,自觉地把自己的言行置于目的约束之下,不用别人暗示或督促,经常主动地把自己的行为与目的相对照,自觉地调整行为。

二是果断性。这是指人能抓住时机,对情况及时做出正确分析与判断,并迅速采取行动,使自己摆脱困境。

三是坚持性。主要表现在自始至终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不达目的不罢休,具有坚忍不拔的精神。

四是自制性。善于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感,善于约束自己的言行,保持平和的心态。

勤奋有雄心的人比感情用事和散漫的人更可能获得成功。守纪律的人不但比较快乐,也更可能过稳定的生活。他们比较能抗拒酒精、药物和冒险的诱惑,从而保证健康。主持研究的加州大学心理学教授弗里德曼说:“勤奋的人既有稳定的工作,也有稳固的关系。”

意志不够坚定的人做事往往虎头蛇尾,有始无终,眼高手低,志大才疏。对挫折的耐受力与四个因素有关系:一是认知因素,觉悟高的人耐受力相对强些;二是生理因素,身体强壮的人耐受力相对强些;三是遭受挫折的经验,经常处于逆境的人耐受力强些;四是对挫折的思想准备,有准备的人耐受力强些。

2005年8月,来自中国(北京和内蒙古)、韩国和日本各90名青少年组成的国际草原探险夏令营活动在内蒙古进行,队员年龄为12~19岁。5天的活动,平均每天步行30公里,全部是野外宿营。结果,中国孩子的表现令人失望。日本少年身背巨大行囊,随行人员想要帮忙,立即遭到严词拒绝。中国孩子却叫苦不迭,手机铃声不断,通话内容就是向家长诉苦,只盼着早点回家。孩子怕困难,怎么办?早在1992年中日孩子夏令营这种情况就曾掀起轩然大波。十几年后,情况并无好转。现在独生子女的儿童中,怕吃苦、怕困难的还真不少呢。古时候,有一个人向酒家问造酒的方法,酒家告诉他说:“一斗米,一两曲,加二斗水,相掺和,酿七天就成为酒。”那人回去后,用水二斗和曲一两相掺和,过了七天,尝一下,还是水的味道,于是责问酒家,说为什么不传给他真正的酿酒方法。酒家说:“问题出在你没有遵循我的方法。你仔细考虑考虑,忘了什么?”那人说:“我忘记下米了。”咳,把做酒的根本要素给忘了。现在一些学生,忘本逐末,要别人的尊重,要好环境好学校好教师,要减负悠闲轻松快乐,要整天听人夸我,却就是不肯努力,而学业不成,还埋怨家长和老师,那和这个忘记下米的人有什么两样呢?

成功的诀窍就一条:浓厚的兴趣,辅之以坚忍的努力。然而坚强意志,用之于性之所近,生平所爱,则既不勉强,收效尤其大。例如莫扎特,在襁褓之中听到奏乐就欢笑,3岁会乐器演奏,5岁会作曲,6岁拉小提琴已经震惊了国内的名手,于是成为世界音乐巨子。所以家长,要看孩子兴趣所在作为其择业的指南,从小培养兴趣,帮助孩子不懈努力。否则拔苗助长,不仅一事无成,而且浪费了孩子的才能。

亲子活动:

第一,用好表扬的手段。有的人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其实不然。表扬是教育者经常使用的教育手段,但正由于经常拿来便用,所以很少有人去考虑使用的效果如何。“矮人看戏何曾见,都是随人说短长”。家长作为教育者应如何使用好表扬这个“武器”呢?

人希望被别人肯定,有着强烈自尊心的孩子也渴求得到他人肯定。表扬的作用是让孩子认识到自身的优点和长处,乐于不断保持并发扬下去。当我们知道适时、适度的表扬能激励孩子对其产生积极的效应的同时,也不可忘记,不当的表扬将会引起强烈的负作用。孩子听了“你真棒!”,不一定就真棒;只有他克服困难,取得成绩,觉得“我能行”,才会增添前进的动力。

在学校里,一次考试成绩不好,还有下次,这和现实社会生活中的事情没有相似之处。而将来工作后,老板可不是老师。现实世界并不会在意一个人的自尊,所以一定要先有所成就,才能有相应的良好感觉。

第二,教孩子从失败中学习。许多人的共同体会是:帮助孩子实现理想,就要教他们从失败中学习,在逆境中前进。如何对待挫折正是人们在达到完善人生时最容易忽视和低估的技巧。如果孩子从小就获得对逆境与失败的正确认识,那他一生获得成功的机会定将大大增加。家长可以教给孩子面对挫折的具体方法:

——坚信自我,决不气馁;

——偶遇失败,平常对待;

——切合实际,保持期望;

——集中强项,顺性发展;

——另辟蹊径,获取成功。

——重整旗鼓,再接再厉。

温馨提示:

大发明家爱迪生说:“很多生活中的失败,是因为人们没有认识到,当他们放弃努力时,距离成功是多么近。”

格外敏感,受不了批评是脆弱自尊心和能力差的表现。家长千万不能持外因决定论,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功能说得太绝对,自我教育才是真正有效的教育。少年儿童自己要对自己负责,家长和教师只是孩子的支架,孩子的生活终究要靠孩子自己去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