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潜思维的力量
12576600000015

第15章 偏己思维

人大都有以自己为中心,偏袒自己、偏袒自己的亲朋好友、偏袒自己喜欢的事物的思维习惯。

甚至有人说,这个世界上最不准的天平是称量自己得失的天平。“很多人在与他人打交道时,一直觉得自己吃亏了,但在旁人看来,你们彼此得失相当;如果觉得自己不亏也不赚,那么在旁人眼里,一定占了便宜;如果你觉得自己占便宜了,而对方没有跳起来,那么要么对方很伟大,要么你很伟大!”

这话确实有道理,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张瑞敏提出了“鸵鸟理论”,指出:一个人在评价自己的能力和贡献的时候总觉得自己是鸵鸟,别人是鸡。若有一天他有幸看到真的鸵鸟的时候,他会说,噢,这只鸡比我大一点!

对此,我提出了偏己思维。偏己思维正好与前面讲的公正思维相对。拥有这种思维的人,对人对事偏心,看问题偏颇,常常犯主观主义,这是一种不好的思维习惯。

因此,在和人相处时,一定要常常提醒自己,在对待个人得失时,必须在个人天平上的所得端再加上一块砝码,在所失端减去一块砝码。

[做人做事不要太偏心]

偏己思维,古已有之,据《新唐书·魏征传》记载,有一次,唐太宗问魏征:“为君何道而明?何失而暗?”魏征回答说:“君所以明,兼听也;所以暗,偏信也。”

这段对话,在北宋司马光编纂的《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二中,记载得更详细些。它说,魏征当时回答唐太宗道:“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并以两个贤明的古帝尧、舜和三个昏君秦二世、梁武帝、隋炀帝为例来加以说明。这就是著名的“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的成语典故。其实这个成语早在汉·王符《潜夫论·明暗》里就有记载了:“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除此外,《三国演义》第八十三回:“良曰:古云: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望陛下察之。

这里说的偏己思维,就是要求人们识人,必须广泛地听取多方面的意见,才能明白事情的真相,做出正确的判断,只听信一方面的意见就会不了解真相,得出错误的结论。做到这一点,才能摆脱偏己思维,才算科学、客观地识人。

历史上项羽与刘邦争霸,一败一成,项羽一大败因,就是偏己思维使然,他听不进范增的意见,一意孤行。刘邦恰恰能摒弃偏己思维,终成霸业。当初韩信投奔刘邦,虽然刘邦也有一点偏己思维,有点轻视韩信,但好在能及时解除,听从了萧何的意见,重用韩信。刘邦就是这样,常常愿意采纳部众的意见,从而让部下很愿意为他打仗出力和敢于提建议。正因为如此,他手下谋士济济,猛将如云。一些才士能人被重用,怎么能不竭尽忠诚呢?“士为知己者死”嘛。

再以张良为例。张良出生于韩国贵族,与草莽之夫的刘邦不同。这样一个张良,有智有勇,却乐意死心塌地为刘邦所用。张良初次见到刘邦时,就将兵法战策的秘籍献给了刘邦,没想到,刘邦立即采用了其中的战法。张良感念之余,说:“刘邦真是受天承运的人啊!”

偏己思维,在当今生活中是很容易发现的。比如,有甲乙两个人下棋,不管象棋围棋,丙站在边上看,发现他们旗鼓相当,下了七盘,可能一个人赢了三盘,一个人赢了四盘,用统计学来看他们的水平也确实旗鼓相当。但如果分头去问,他们都一定觉得自己比对手水平高,如果不是某个地方不小心,自己肯定赢得多!

再如,A和B打羽毛球,并且说好是三局两胜的,两人实力不相上下,结果B以微弱的优势赢得了比赛的胜利,这时A很不服气,觉得自己的水平一定比B略高一筹,若不是昨天晚上没睡好,肯定会将他打得落花流水。

解释偏己思维,可以用心理学上的“归因理论”,是说一个人常常把自己的成功归为自己的努力,常常把自己的失败归咎于运气不好,或其他客观原因。据调查,现在的社会中,有相当大的一部分人常常把自己的成功归功于自己的努力,又常常把自己的失败归咎于运气不好。

偏己思维强的人,很容易犯主观主义,对别人的行为妄加推测,甚至会发展到“狗咬吕洞宾”的地步。

我在广播上听了雪小禅的《二姐》,很感人。文中就反映了兄弟姐妹的“偏己”思维对二姐的偏见和深深的误会。

原本生活在大城市里的二姐,5岁时被不能生育的大伯领走,去乡下做了人家的女儿,从此开始演绎个人的情感、家庭的波折、社会的方方面面的纠葛。二姐走自己的路,用学习、工作、家庭、婚姻等具体的内容来充实自己丰富的社会生活。通过“经历”、“磨炼”、“环境”的熏陶表现出属于二姐自己的“言谈举止”和“风度气质”。二姐对伯父伯母“爱戴孝顺”,对“我和小弟显得非常宽容”,去国外照顾大哥的孩子,后又回来“衣不解带”地“伺候生病的父亲”。二姐满足于得到伯父伯母和父母双份的爱,而且看成是最珍贵的财产,原本体现心灵美的这些做法,可在几个兄弟姐妹看来,她是冲着遗产来的。这也便是生活在城里的几个孩子与二姐认识上的分歧和思想上的反差。直到二姐“拒绝接受财产的赠与”,兄弟姐妹们才为自己的“偏己思维”感到羞愧。

二姐的品质,二姐的表现自有公论。扪心自问时才发现“我们”接受外界的污染太多,变得世俗,更加“偏己”。

戒除偏己思维,上面也提到要“兼听”。多观察,虚心地学习,广泛地听取别人的意见。此外,还有一点很重要,要学会多一种眼光看世界。

世界诚实而公平地存在着,而每个人眼中都有着一个与众不同的“小宇宙”。不同的人在各自的“小宇宙”中会发现不同的色彩,演绎着各自的人生。当人们多一种眼光看问题的时候,就会发现这世界原来是如此美妙,生活是如此精彩!

苏格拉底与朋友一同到一座很高的山上游玩,可是临近黄昏,两人仍未到达山顶。于是苏格拉底的朋友抱怨说:“今天时间全都浪费在登山上,最终也没能爬到山顶,真扫兴。”苏格拉底笑着说:“我觉得这一天过得十分充实,因为我沿路饱尝了山腰上的别样风光。”

苏格拉底能够用另一种眼光,戒除了人们的偏见——风景只在遥远的目的地,从而发现身边的美好,这便是一种智慧。

读后有智慧

偏己思维,从古至今,始终存在于很多人的心中,因为它,君王葬送了自己的江山;因为它,人间产生了许多痛苦的事。

偏己思维,让人们戴着有色眼镜看人,因为一个人的外表怎么样就妄下评断这个人怎么样。其实,这个社会很难说谁比谁优秀,那只是片面的某一方面的,或许你不知道他在别的方面可能是个大笨蛋;有的人尽管第一印象不怎么样,处久了却会发现他的魅力。不要用你那“想当然”的偏己思维,因为这样会对那个人很不公平。

“看人要多想想别人的好,与人相处别怕吃亏。”当你对人对事有了纵深的观察和理解,也便顿悟以往的局限和肤浅。当你跳出狭隘的小圈子时,便会发现一个极目四望的崭新天地,接着会发现更多更美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