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南怀瑾教你掌控人生36计
12573100000061

第61章 妥协也是一种智慧

南怀瑾说:越保守的人越有自己的范围,结果变成固执,变成粘胶一样,自己不得解脱,被它粘住了,就是佛家所讲的执著。

《菜根谭》的原文有几句话:“涉世浅,点染亦浅,历事深,机械亦深,故君子与其练达,不若朴鲁,与其曲谨,不若疏狂。”“涉世浅”,年轻人刚刚出来,入世不深,污染也不深;“历事深”,人生经历的事情太多,机械亦深。这个机械,就是代表那个有心计较的妄想,所谓机关用尽,那些烦恼也越多。所以接下来说的“故君子与其练达,不若朴鲁,与其曲谨,不若疏狂”,就是我们通常讲的做人,人生经验都要通达,但反而不如有些地方马虎一点的好。

南怀瑾先生所谓“有些地方马虎一点”,实际上是说,处世不要过于较真。过于较真的人往往也过于固执、做事太死板,容易走进“死胡同”。因此,人不要一条道走到黑,一个死理认到底。天下没有过不去的河,也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关键是要懂得“转弯”。自己拥有的并不一定是真理,他人持不同意见时,也可能是对的,或可能有部分道理。

我们生活在这个大千世界中,难免要和人明争暗斗。但这种争斗有很多种解决方式,“妥协”就是其中的一种。

其实,世间的大多数事情,没有什么是不可能调和的,只要懂得妥协的道理,一切矛盾和争端都可以化解。对抗可能会遇挫,而妥协则往往会使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

电视上,有一期栏目讲了这样一个案例:几个邻居家的小男孩在玩捉迷藏,一个小孩不小心从窗台上掉下来摔伤,他的家长将其他几个孩子的家长告上法庭,要求他们各赔偿各项损失费8000元。其他家长不同意,经法官从中协调,受伤孩子的家长妥协,只各收他们2500元。邻居之间重归于好,握手言和。专家说过这样一句话:妥协也是一种智慧。

说到妥协,我们总会想起诸如投降、怯懦、软弱等字眼。但是《现代汉语词典》给它的定义是“用让步的方法避免冲突和争执”。由此可见,它的目的是避免矛盾和冲突,所采取的方法是退让。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为贵”,“中庸之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无不包含妥协的意思在里面。

有人生活的地方,就会有冲突,大到国家与社会,小到家庭与个人。而解决冲突的方式无外乎两种:对抗与妥协。长期以来,人们崇尚斗争哲学,妥协被看作是软弱、怯懦、叛变、变节、拿原则做交易的同义词。但现实生活中,对抗有时非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激化矛盾。

生活中的是与非,黑与白,都是相对而言的,执著于是,未必就是;执著于非,未必就非,关键在于人们的良心向哪边倾斜。细细思量,人生有哪些冲突不可以避免呢?兄弟失和,夫妻反目,同事朋友间的是是非非,十有八九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引起的。你不理我,我不理你,你争其多,我嫌其少;你嗓门高,我比你更高……如此这般,没事变成了有事,小事变成了大事,而大事则变得不可开交。比如在公共汽车上被人踩了一脚,如果不懂妥协,就会彼此恶语相向,甚至大打出手;开车在路上,碰到有车“夹塞”,你偏不相让,于是两车刮蹭,结果是叫来警察谁都走不了。而事后仔细思量,却又悔不当初“退一步海阔天空”。

妥协是一种智慧,是一种博大的情怀。与他人达成妥协,使自己与他人都受益,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和高尚的道德观念。它不仅体现着人性的仁爱,更体现着一种智慧的技巧。

“妥协”是双方或多方在某种条件下达成的共识,在解决问题上,它不是最好的办法,但在没有更好的方法出现之前,它却是最好的方法,因为它有不少的好处。

可以避免时间、精力等“资源”的继续投入。在“胜利”不可得,而“资源”消耗殆尽日渐成为可能时,“妥协”可以立即停止消耗,使自己有喘息、休整的机会。也许你会认为,“强者”不需要妥协,因为他“资源”丰富,不怕消耗;理论上是这样子,问题是,当弱者以飞蛾扑火之势咬住你时,强者纵然得胜,也是损失不少的“惨胜”,所以强者在某些状况下也需要妥协。

可以借妥协的和平时期,来扭转对你不利的劣势。对方提出妥协,表示他有力不从心之处,他也需要喘息,说不定他根本要放弃这场“战争”;如果是你提出,而他也愿意接受,并且同意你所提出的条件,表示他也无心或无力继续这场“战争”,否则他是不大可能放弃胜利的果实的。因此“妥协”要创造“和平”的时间和空间,而你便可以利用这段时间来引导“敌我”态势的转变。

可以维持自己最起码的“存在”。妥协常有附带条件,如果你是弱者,并且主动提出妥协,那么可能要付出相当的代价,但却换得了“存在”;“存在”是一切的根本,因为没有“存在”就没有明天,没有未来。也许这种附带条件的妥协对你不公平,让你感到屈辱,但用屈辱换得存在,换得希望,相信也是值得的。

“妥协”有时候会被认为是屈服、软弱的“投降”动作,但若从上面所提几点来看,“妥协”其实是非常务实、通权达变的人生智慧,一个深谙生存智慧的人,应该懂得在恰当时机接受别人的妥协,或向别人提出妥协,毕竟人要生存,靠的是理性,而不是意气。

不过,“妥协”也要看状况。

第一,要看你的大目标何在。也就是说,你不必把资源浪费在无益的争斗上,能妥协就妥协,不能妥协,放弃战斗也无不可。但若你争的本就是大目标,那么绝不可轻易妥协。

第二,要看“妥协”的条件,若要面子就要求面子,要里子就要求里子,但不必把对方弄得无路可退,这不是为了道德正义,而是为了避免逼虎伤人,是有利害考量的;更何况,除非你把对方杀了,否则他的力量是永远存在的。如果你是提出妥协的弱势者,且有不惜玉石俱焚的决心,相信对方会接受你的条件。

总之,“妥协”可改变现状,转危为安,是战术,也是战略,政治家很喜欢这种艺术,所以有人说“政治就是妥协的艺术”。

国学话谋略

待人接物太较真的人,人生观往往是非黑即白,不对即错,并认为自己有原则性。这种人很难拥有一种更为综合的观点,即灰色区域。其实世界上很少的事物是绝对的黑和白、绝对的对和错。大部分情况,是处于这二者之间,即灰色领域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