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好书就是好老师好妈妈(教养卷)
12565500000024

第24章 第24种好习惯:让孩子拥有完整的人格

习惯点滴

人格,是我们人之为人的基本。现代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面临着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有时候这些重重压力让我们无所逃避,如果此时,我们的人格丰盈,人性中充满了真、善、美,那么在现实的围城中,总有我们灵魂的栖息之处。

人格也称个性,这个概念源于希腊语,原来主要是指演员在舞台上戴的面具,类似于中国京剧中的脸谱,后来心理学借用这个术语用来说明:在人生的大舞台上,人也会根据社会角色的不同来换面具,这些面具就是人格的外在表现。面具后面还有一个实实在在的真我,即真实的人格,它可能和外在的面具截然不同。

完整的人格对于成年人来讲是如此的重要,那么对于小孩子来说呢?完整的人格是成年之后就自动拥有的么?这些问题的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培养小孩子完整的人格,让他的内心充盈着真善美的观念,内心时时感受到爱与关怀,这对他儿童时期的心理发展打下了一个好的基础,使他成年之后能够面对复杂的社会生活。正如著名的学者钱理群先生所说:“人要打好一个光明的底子,就是一个充满幻想、梦想和幸福感的底子。”拥有了这种光明的人格底子,孩子必将受益一生。

习惯故事

你是否想过变成另外一个人?是否曾看着你所认识的某个人想:“他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怎么我就不行?”你是否想到变成另外一个人,就算只有一天,你也可以随心所欲,没人会为此指责你的,因为没人知道那个人就是你——本来么,那已经不是你了。要是变成了另一个人该多么刺激啊!一天,偶尔一下也可以,就是别太久了,否则要是总变成别的人,也许真会成了别人,再难变回自己了。这些想法对有的人来说是很危险的,尤其对杰基尔博士就是这样,他是个聪明绝顶的科学家,找到了一种方法,把幻想变成了现实。

杰基尔医生是一个非常和善的人,所有认识他的人都是这么认为的。他非常的有钱,但是却不吝啬,喜欢帮助别人;他医术精湛,救人于生命紧要关头,却不自诩神医。一天,他的律师厄塔森收到了一份遗嘱:“如果杰基尔逝世、失踪或连续三个月不见踪影,所有的财产就转给他的朋友兼恩人海德。”厄塔森从来没有听说过海德这样一个人,于是他决定调查他。

在调查中,厄塔森发现海德的行踪非常诡异,律师心中疑云密布。海德给人以畸形的印象,却说不出畸在何处,使人感到厌恶、憎恨和恐怖。他想,总还有点别的东西。这个人实在不像有人性,好像有种人猿式的东西在里面。他径直去见杰基尔博士。杰基尔不在。他从仆人浦尔口里知道,海德有钥匙,可以自由出入屋内的实验室。杰基尔命令仆人们都服从他。

三星期后,杰基尔博士请客,厄塔森和他谈起遗嘱,并说听到一些关于海德的事情。杰基尔突然脸色发白,举止失措了。他不愿意谈起遗嘱的事情,并拜托厄塔森在他去世后能够看在朋友的面子上,履行这样一份遗嘱。

一年后,一桩凶案震惊了伦敦。一个女仆深夜从窗内瞧见海德用手杖打翻一个老绅士,像猿人一样狂暴地踩他,连骨头折断的声音都可以听见。警官在被害者身上找到一封给厄塔森的信,请厄塔森去认尸。厄塔森认出死者是卡鲁爵士,又认出凶手使用的折断的手杖,是他多年前送给杰基尔的。

厄塔森找到了杰基尔,看到他面色惨白。他拿出一封没有信封的信,签名是海德,说自己深蒙思眷,无以报答为憾,现在他已决定逃亡,到一个他认为极安全的地方去了。然而经过字迹比对后发现,两种笔迹是相同的,只不过倾斜方向不同罢了。时间一天天过去,凶手还杳无音讯。杰基尔从蛰居处走出来,与朋友们重新交往。

一天,他在家中小宴,只有厄塔森、拉尼翁医生几位挚友在座,一如美好的昔日。医生拉尼翁很快去世了。厄塔森得到他的遗信,信封上写:“私人密件,厄塔森亲启。万一我去世,必须销毁。”他拆开封印,里面还有一层包封,写着“到杰基尔博士死亡或失踪后方可阅”。厄塔森找到杰基尔,听见杰基尔的声音,好像有点变了。仆人浦尔认为主人被谋害了,里面是谁呢?浦尔说,最近一个星期,这个人日夜都在哭,要一种什么药品,但老是想不起来。他把命令写在纸上扔出来,让他去找每一家化学药品店,但每次都说是不纯。最终,浦尔挥斧砍开门板,房里传出一声像一头恐怖万分的动物的凄厉惨叫。他们冲进去,地上躺着一个人,身子痛苦地蜷曲着,仍在抽搐。他们把他翻过来,看到了海德的面孔!海德穿着博士的衣服,手里捏着一个小瓶,空气中有一股强烈的苦杏仁味。他们没有找到杰基尔,无论是死是活,都无处可寻。

厄塔森拆看了杰基尔遗留的自白书。

杰基尔,有大笔财产,生性勤劳,可是又爱寻欢作乐。善与恶互相分离,又同时合成一个人的双重特征,在他身上比大多数人都更明显。虽然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两面派,但却不是一个伪善者。他逐渐认识到一个真理:人格事实上并非单一的,而是双重的。

祸害在于这两个截然对立的孪生兄弟不停地互相殴斗。因此,问题是如何把它们分开。终于他发现某些化学品能改变肉体的外形,于是花了很长时间研制一种药剂。他从一家商号买了某种药剂,从实验中知道这是最后需要投入的成份。在一个应该被诅咒的夜晚,他终于制成了药剂,壮起胆一口喝了下去。紧接一阵撕裂五脏六腑的痛楚,后来像大病初愈,觉得自己变年轻了。一切义务感的束缚都溶解,他明白自己已变得十分邪恶,身材也变得矮小多了,从镜子里第一次看见“海德”的相貌。天亮以前,他又配了药喝下去,重新恢复了原形。那夜,他走到了决定一生命运的十字路口,有两个人格、两个外貌,一个纯由恶构成,另一个还是旧有的杰基尔。他另外买了一幢房子,向仆人宣布海德拥有一切权力,并立了遗嘱,把杰基尔身后的遗产转给海德。他甚至拜访自己,使第二肉身在自己家中成为常客。

杰基尔是有史以来第一个化身为双重身份的人,在公众面前德高望重,一霎那间就一头扎进自由自在的大海。海德很快变成暴虐凶残的化身,这是从灵魂深处召唤出的家伙。杰基尔有时在海德的行为前目瞪口呆,但这与杰基尔毫无关连,他一早醒来仍是一个德才超群的知名人士,丝毫未受损害。如有机会,他赶快补偿,良心就安定了。如果,他天性的天平向一边倾斜,海德这角色就会变成不可改变的自我。杰基尔不得不在两个自我中做出选择。他选择了善,但发现要坚持下去极其困难。最终,恶念摧毁了他心灵的平衡。

这个故事来自于罗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的《化身博士》。

教育良方

人格的完整,对于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都关系重大。人格是一种具有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具有感情,情绪意志等机能的主体,人格也可以叫作个性,是先天的气质加上后天环境的影响所共同形成的,7岁以后要帮助孩子树立更好的人格发展倾向,修复人格中的一些缺陷。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一面,擅长的一面,都会有自己能够充分发挥才能天赋的一面,就看我们如何引导,如何发掘,如何去鼓励他。我们给您如下小建议:

首先认可孩子性格的独特性

家长最关键的是要认识到,每个人都存在负向的特质,自己的孩子也不例外,要容许、认可、尊重这些负向特质的存在。“这就是我的孩子,我养育的就是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孩子。”孩子的一些负面特性,有时会在生活中慢慢改掉,这需要父母长时间的引导。但只有先认可孩子本身具有的特点,才能发挥孩子的优点,引导孩子往更好的方面发展。

了解孩子的智能优势

上世纪八十年代,美国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博士提出多元智能理论,二十多年来该理论已经广泛应用于欧美国家和亚洲许多国家的幼儿教育上,并且获得了极大的成功。霍华德·加德纳博士指出,人类的智能是多元化而非单一的,主要是由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知智能、自然认知智能八项组成,每个人都拥有不同的智能优势组合。找到孩子有哪些方面的特长,集中引导孩子发展,才能给孩子带来一个不一样的明天。

给孩子一个开放的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决定着孩子拥有怎样的人格模式,也决定着孩子拥有怎样的特质,且是否能把正向的特质发挥到淋漓尽致。如对一个顽皮的孩子来说,家长可以在孩子顽皮的特质中寻找正向的信息,让孩子的特质起到推动人生前进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人不存在负面的特质,只是看能不能找到这个特质在另一个方面的正向作用。一个健康而开放的家庭,能让有着特质的孩子,通过其特质的发挥,使将来的道路走得更顺畅。

延伸阅读

史蒂文森写于?1886?年的小说《化身博士》是一部关于多重人格的中篇小说。作者出生于英国苏格兰,从小就体弱多病,日后更恶化为结核病。虽于二十五岁取得律师资格,但他一向对法律兴味索然,而且那时已开始从事写作,是以终其一生从未担任过一天真正的执业律师。除《化身博士》外,作者著述颇丰,诗歌、散文、小说多有涉猎,《金银岛》是其成名作。

这是一本充满想象力的书

《化身博士》是史蒂文森的代表作之一,它是一部想象力相当丰富的作品。杰基尔平时为人勤劳善良,海德却阴狠凶残,但是他们却是同一个人,这一切都要归功于一种神奇的药水。因此,原本一个社会公众认为行善不遗余力的温文儒雅之士,一旦喝下药水,即变身为一个邪恶、毫无人性且人人憎恶的猥鄙男子——海德;一个是善的代表,另一个则是恶魔的化身。

这是一部充满心理学暗示的书

因为书中人物杰基尔和海德善恶截然不同的性格让人印象深刻,后来“Jekylland?Hyde”一词竟成为心理学“双重人格”的代称。本书乃心理小说的先驱,其生动鲜明的叙述笔调,紧凑刺激、扣人心弦的故事发展过程,读来更宛如一部紧张悬疑的电影侦探作品。

推荐版本:《化身博士》,(英)罗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著,中国城市出版社,2009.

(卞晓雯编写)

习惯箴言

能自立者必有骨也。(李贽)

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陶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