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杰出青少年要学的16堂人生哲理课
12561200000090

第90章 要努力把学习与思考有机地结合起来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一个人的学习,如果只知死记硬背,而不加以思考、消化,那他就毫无收获。思维在人认识客观世界乃至于科学的发明创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青少年在学习中,更应将学习与思考有机结合起来。

思维是驾驭知识的才能,是消化知识、创造新知识的有效方式。西方哲学家康德有言:“思维无内容则空,直观无概念则盲。”我们也可以说思而不学则空,学而不思则盲。

一个人从接受知识到运用知识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记与识、学与思的过程。学是思的基础,思是学的深化。这正如人摄取食物一样,只学不思,那是不加咀嚼,囫囵吞枣,食而不化,难以吸收,所学知识无法为“己有”。只有学而思之,才能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学与思相结合,是掌握知识过程中的必由之路,古今中外成功者的事例无不证明了这一点。牛顿思考苹果落地发明了万有引力定律,波义耳思考紫罗兰发明了指示剂……

今天正是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的领域在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内,不知扩大了多倍。面对如此浩瀚的知识海洋,只靠死记硬背是不可能达到光明的彼岸的。因此,现代青少年更应该做到,在学习中有思考,在思考中提出独立的见解,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以适应时代的要求。

学习可能是重复性的或创造性的。重复性的学习,就是死守书本,不知变通,鹦鹉学舌,人云亦云;创造性的学习,就是不拘泥,不守旧,打破框框,敢于创新。一个人是进行重复性的学习,还是创造性的学习,往往与他的智力水平高低有直接关系。例如,7+7+7+4+7+7+7=?重复性学习者就会采取“笨”的方法,一步一步地连加起来;但有的人则会用 7×6+4 的方法解题,这便带有创造性的成分;更有的人会采取 7×7-3 的方案,这个“新方案”是他“发现”的,富有较高的创造性。所以二者都是创造性的学习,只是创造性的程度稍有差异罢了。

在日常生活中,青少年一定要学会习惯于“一题多解”,而不是满足于“多题一解”。

多题一解,即套用一个公式去解决许多问题,这便是重复性的学习;一题多解,即用几种不同的方法去解决同一个问题,这便是创造性的学习。考试时,用书本上的话机械地回答问题,是重复性的学习;用自己的话灵活地回答问题,是创造性的学习。前者对智力的要求较低,因而不利于智力的发展;后者对智力的要求较高,因而有利于智力的发展。

学习贵在创新。有人认为学习只是接受前人的知识,学习书本的知识,它不是科学研究,不是发明创造,根本谈不到什么创新。实际上,学习者固然不同于科学家,但也要敢于除旧布新。这样才能学得活、学得深。例如,德国的高斯在小学演算从 1 加到 100 等于多少的问题时,他排除按部就班、机械相加的“笨”办法,采用:1 100=101,2 99=101,……49 52=101,50 51=101.这样正好是 50 个 101.于是他就很快算出了该题的结果为 5050.正因为高斯很注意创造性地学习,他在中学时便发现了某些数学公式,后来成为举世闻名的数学家。

总之,发展智力需要学习,搞好学习又需要智力。培养智力是学习的重要任务,发展智力又是学习的必要条件。只有把智力和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学得多、学得快、学得深、学得巧、学得扎实、学得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