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杰出青少年要学的16堂人生哲理课
12561200000004

第4章 无论如何都要尽量恪守诚信之道

一个晴朗的早晨,曾子的妻子梳洗完毕,换上一身干净整洁的蓝布新衣,准备去集市买一些东西。她出了家门没走多远,儿子就哭喊着从身后撵了上来,吵着闹着要跟着去。孩子不大,集市离家又远,带着他很不方便。因此曾子的妻子对儿子说:“你回去在家等着,我买了东西一会儿就回来。你不是爱吃酱汁烧的蹄子、猪肠炖的汤吗?我回来以后杀了猪就给你做。”这话倒也灵验。她儿子一听,立即安静下来,乖乖地望着妈妈一个人远去。

曾子的妻子从集市回来时,还没跨进家门就听见院子里捉猪的声音。她进门一看,原来是曾子正准备杀猪给儿子做好吃的东西。她急忙上前拦住丈夫,说道:“家里只养了这几头猪,都是逢年过节时才杀的。你怎么拿我哄孩子的话当真呢?”曾子说:“在小孩面前是不能撒谎的。他们年幼无知,经常从父母那里学习知识,听取教诲。如果我们现在说一些欺骗他的话,等于是教他今后去欺骗别人。虽然做母亲的一时能哄得过孩子,但是过后他知道受了骗,就不会再相信妈妈的话。这样一来,你就很难再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了。”曾子的妻子觉得丈夫的话很有道理,于是心悦诚服地帮助曾子杀猪去毛、剔骨切肉。没过多久,曾子的妻子就为儿子做好了一顿丰盛的晚餐。

曾子用言行告诉人们:在生活中要时刻奉行诚实守信的原则,哪怕对孩子,也不能随便欺骗,身教重于言教。让孩子学会把守信放在首位是非常重要的。

古人把诚信看得极其神圣。不仅是在日常生活中,即使在处理国家大事上,聪明的政治家也会尽量做到诚实守信。

春秋战国时,晋文公在外流亡时,曾经受到楚成王的热情招待。他非常感激,表示日后如果晋国和楚国的军队要打仗,晋军情愿退避三舍(90 里)地作为报答。

不料,当初信口之言,多年之后倒真成了现实的考验。公元前 633年,因为宋国背楚联晋,楚国派军队攻打晋国。楚军已经摆开了阵势,两军相遇后,晋文公突然想到早年许诺,于是命令晋国军队先退却30 里,楚国的统帅子玉乘胜追击。下属纷纷请求晋文公:“以国君您的地位,却回避楚军的一个小小将领,这是耻辱。再说楚国军队已经被打得疲劳不堪了,必然要失败。为什么要退却呢?”

晋大夫子犯说:“各位忘记了国君在楚国时受到的好处吗?我听说,在战斗中,有理士气就高涨饱满,军队就壮盛;无理士气就会低落,军队就容易疲惫。如果我方做到以国君回避君子,它还不撤退,那楚军也就理亏了。到那时我们再攻打它,也合乎道义。”

于是晋军连退 90 里,“三舍”已毕,楚国其他将帅打算停止进攻,子玉不同意,一直逼到城濮,于是爆发了著名的城濮之战。楚军大败。

晋军以弱胜强,因素固然很多,晋文公善于运用道义感召显然是最高明的一着。

还有一事也可佐证诚信的威力。一次,晋文公攻打原国,与士兵约定 7 天为期。过了 7 天,原国还不投降,文公命令撤退。谋士们说:“原国就要投降了。”军官们也都请求等待一下。文公说:“信用是国家的珍宝。得到原国失掉珍宝,我不这样做。”还是命令军队离开了原国。

第二年,晋文公又率领军队攻打原国,与士兵约定一定得到原国然后才返回。原国人听到这个约定,于是就投降了。卫国人听到这件事,认为文公的信用真是达到极点了,也归顺了文公。

晋文公后来能够称霸诸侯,看来并不是偶然的。作为政治家,在许下了对自己不利的诺言之后,能够做到言而有信不撒谎、不找借口是很难的。然而,“诚实守信”的品德恰恰有助于一个人成就伟大的事业。即使在非常的情况下,也要尽量恪守诚信之道,这样才能赢得人们的敬仰。

那么,青少年应该怎样才能培养讲诚信的行为习惯呢?如下建议可供参考:

(1)要增加一点责任感。

有的人为什么说话很随便?就是因为缺乏一点责任感,不会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比如,答应了他人 3 点钟约会,却磨磨蹭蹭 4 点还不到,一点都不考虑对方是多么的焦急,不考虑浪费他人的时间,甚至还认为是“小事一桩”,无所谓,这就是无责任的表现。一定要加强这样的意识——人是一个社会的人,我们的任何社会活动都在表现着一种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的一种责任,因此做人做事一定要“言必信,行必果”,这既是对别人的尊重,也由此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和尊重。因此要做到讲信用,就必须加强做人的责任感。

(2)做出承诺要慎重,要考虑到践诺的可行性。

有许多诺言是否能兑现得了,不只是决定于主观的努力,还有一个客观条件的因素。有些照正常的情况是可以办到的事,后来因为客观条件起了变化,一时办不到。这是常有的事。因此,我们不要轻率许诺,许诺时不要斩钉截铁地拍胸脯,应留一定的余地。有些人口头上对任何事都“没问题”、“一句话”、“包在我身上”,一口承诺。可是,嘴上承诺,转身即忘;或虽真心想帮忙,但心有余而力不足;或办到了就吹嘘,办不到就噤若寒蝉。这种轻率承诺的行为,也是不讲信用、不负责的行为,迟早得失信于人。

一旦许下诺言,就一定要努力实现,即使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的确是非人力之所能为的,就一定要放下面子,及时诚恳地向对方说明实际情况,请求对方谅解。我们如果真的做到了这一点,相信对方大多是会谅解的。

(3)要避免受功利的诱惑。

狡诈、欺骗他人是人不讲信义的表现之一,而受功利的诱惑则是导致人产生狡诈、欺骗行为的最主要原因。因此,做人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不受功利的诱惑,不要太实用主义,不要为蝇头小利去算计他人,不要只看到自己鼻子下的一点事,眼光要放得远一点,只有这样才能以诚待人,才能谈得上信义两字。

如果一个人在人行道上发现一个装满现钞的皮夹子,他将怎么办呢?

也许有人会说:

“那要先看皮夹子里有多少钱。”

“我会把它保存起来,如果没人认领,我就把那些钱花光。”

“我会把钱留下来,把皮夹子寄回给失主。”

……

青少年应该具备这样的操守,若在人行道上发现一个装满现钞的皮夹子,应根据皮夹子里面的身份证件同失主联络,然后原封不动地把皮夹子与现金送回。除了一声“谢谢你”外,不应接受任何酬劳。如果丢掉皮夹子的是我们,不正是希望拾到的人这样做吗?我们若想要在人际关系中找到诚信,就必须诚实地进行一切活动。

(4)要注意从小事做起。

很多人都没有注意到,越是细小的事情,越容易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比如,你向别人借钱后,到了约定日子仍不还钱,只是随口说过几天再还吧。对方如果稍有判断力,他一定可以看出你是一个怎样的人,是否值得信任。

你也许会这样想:过几天有什么不得了的呢?那位借给我钱的人不是很有钱吗?但是,你反过来想一想,这样一来你本身的信用要受到多大的损害啊!

有不少人平日为人的确很诚实可靠,但他们有一个毛病,那就是对任何事情都太马虎,这样就容易在不知不觉中使自己的信用丧失。比如,一个人答应了别人某件很容易办成的小事,过后却忘得一干二净。如果经常这样做,那么,他就会逐渐失去别人的信任。守不守信用,讲不讲信义,是一个人具不具备良好人品的表现,而它是在生活实践中慢慢形成的。百尺之台,始于垒土。为此,青少年一定要注意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当一个人从小形成一撒谎骗人就会在内心感到耻辱、不安、难为情的心理时,他就会成为一个守信用、讲信义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