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圆满
12557200000058

第58章 你被捆住手脚了吗?——放下架子

你对“架子”一词应该不会陌生吧?看看我们身边,有多少端着架子放不下的人:求职的大学生,因为放不下架子,导致高不成、低不就;下来视察的企业高层,因为放不下架子,和工人互动不起来,使其无法产生为“家”奋斗的感觉;夫妻间吵架了,因为都放不下架子,谁也不愿开口道歉,导致关系破裂……“架子”一词是褒是贬,就不用多说了吧?

你宁愿让架子束缚住自己的手脚,也不愿意勇敢地将其放下吗?

朝云寺所在的小城连降了一个月的大雨,寺院东南角的墙壁塌了一块,师父们急忙召集了几个小和尚动手修墙壁。为了方便小和尚们干活,师父给他们一人发了一套易于活动的衣服。

半天过去了,负责修缮的师父前去观察进度,半晌过后,这个师父发现有一个小和尚动作非常慢,他的衣服也是最干净的。

这个师父走到那个小和尚的身边,手里拿着的一根木柱突然掉落到泥坑里,一时泥水四溅。看着那个小和尚布满泥印的衣服,这个师父显得有些不好意思,但又似乎是故意的。

这时从另一边走过来一个老和尚,正好看见了这一幕,忙上前说道:“怎么这么不小心?”

等两人退到别处,这个师父才回答老和尚道:“我也不想这样做,可是那个衣服干干净净的小和尚,只顾着保持衣服的干净了而不好好筑墙,可是你再看看,泥水溅污了他的衣服后,是不是干活快了许多呢?”这个故事中包含的道理显而易见,可现实中却往往被人忽视。世间有多少难事,其实只要稍稍地“放下架子”,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人生总是向上的,这是人们的普遍理念,然而就是这个“人往高处走”的理念,不知误导了多少人。客观地讲,人活一世,起起伏伏,是不可能一直往高处走的,当有钱的人变为没钱的人,局长降为处长,老板变成了小工,昨天的名人沦为今天的无名鼠辈,诸事不如前的现象每人都曾经历过。这就好比《贤愚经》中所说“常者总要消灭,高者必然堕落。会合终有离别,有生一定有死”一样。如果这个时候仍然不肯放下架子,结果只会把自己累垮,周围人也受不了。

方地原来是个名作家,为人幽默机智,走到哪里在同行中都成为中心,后来顺理成章走上从政之路,也是得心应手、游刃有余,生活很是滋润。忽一日,宦海翻船,虽然表面不动声色,内心却是五味杂陈。一次外地几个同情他的仰慕者说服了一位个体业主出资,邀请他去当地著名风景区“走一走,散散心”。他慨然应邀,却又同时给邀请者中为首的一位打长途电话,提出明确要求:他到达和离开当地,都必须由当地政府有关部门设宴洗尘和饯行,并且席上要有与他从政时相同级别的政府官员出席,因为这是他在任时下面接待他的惯例。但邀请者原都是市井寒儒,与当地官场向无交道,自然是无奈了。最后,方地竟未能成行。

在人生的许多大逆转中,许多人之所以败下阵来,甚至从此被打败,都是因为不肯放下架子,许多的悲剧往往同时是自己造成的。方地活到这份儿上,最惨的倒不是世态炎凉。

放下架子吧,不信请看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实例:

师生关系中,常常面临着学生热情地打招呼,教师不理不睬的情况,也许是教师面临的这种事情太多了,以至懒得再做回应,但教师的这种行为无疑在学生心里端起了一个高高在上的架子,令人无法接近;教室门口发现一张废纸,教师让人过来打扫一下,再支使这个批评那个,让学生把自己座位底下的垃圾处理一下,一个学生上前说道:“老师,请抬起脚,下面有一张纸。”请问,老师你为什么不能随手捡起身边的垃圾呢?只是弯一弯腰,就这么难吗?诸如此种,教师总是放不下高高在上的架子,还谈什么良好的师生关系呢?

有人说,高山流水知音难觅,阳春白雪总是远离普通大众的。可是阳春白雪难以亲近民间,是因为下里巴人天生就与之无缘吗?高雅艺术如此不为人接受,难道不正是因为它本身给他人造成了遥不可及的印象吗?再高雅的艺术,也是以群众需要为生存土壤的,想让大众彻底接受,高雅艺术需要的是放下高贵的架子,就像国家大剧院放下架子卖站票一样,唯有这样它才能真正走向民间,被更多的人所接受和喜爱,否则只能孤芳自赏、顾影自怜。

被下派到农村从事新闻报道的记者,首先要放下自己的架子,不要再觉得自己是什么国家干部,而是亲自走到火热的一线去采写新闻,只有这样,才能对得起“记者”这个称谓,做到了“以天下为己任”。倘若畏首畏尾,觉得亲力亲为就低人一等,只会束手束脚,丢了面子不说,更失去了前进的空间。

放即是升。鸟翅上系着黄金时,便是坠落。

“圆满箴言”世间有多少烦恼,皆因人们放不下架子、抹不开面子。这是一个千变万化的时代,工作会变动,生活会改变,如果自己仍死撑着所谓的架子,不但容易受到挫折,也容易被打倒。放下架子,弹性更大,空间更广,路也能越走越宽,生命中的美好时机也将随之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