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圆满
12557200000046

第46章 “忍”字诀——屈伸的哲学

世界上找不到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人更是如此。形形色色的人们在一起交往,摩擦、矛盾不可避免,这种时候遇到通情达理的人还好说,几句话也许就应付过去了,可有的人就是要找你茬,你能怎么办?有的人性子急,遇到出言不逊者即暴跳如雷、大打出手;有的人虽然表面上“以和为贵”,可事后越想越气,一口气憋在胸口,久久不能平静,影响了心情也影响了健康……

面对他人的挑衅和侮辱,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还是忍辱负重、静待他日?

在净空法师还是个小沙弥的时候,由于体形瘦小,反应又慢,常常受到师兄们的奚落。小净空一直默默承受着,但内心始终想不开,终日郁郁寡欢。

一日,寺里的灶房起火,旁边的几座屋宇都被烧坏。几个老和尚迫不得已要和小沙弥们挤一张床。和小净空一起就寝的一个老和尚身形高大,他一躺下床上已没有多少剩余空间。见小净空面露难色,老和尚缩手缩脚,乐呵呵道:“不过几夜而已,又不是常年累月,天总会亮,屈一会身子算什么难事!”

老和尚说的是睡觉的事,可小净空却听出了另一番道理,暗自品味一番,小净空不禁笑了。

灰暗的日子总会过去,就像天总会亮一样,不管遇到什么事,暂时屈一屈吧,你总会等到伸展的时候。人们常说“好汉不吃眼前亏”,但有时的“眼前亏”你还不能不吃,现实生活是残酷的,很多人都会碰到不尽人意的事情,像无故遭人诬陷、恶语中伤等种种遭遇谁也无法幸免,若受辱后不堪忍受,立即反击,往往会再次自取其辱。敢于硬碰不失为一种壮举,可是胳膊拧不过大腿,硬要拿着鸡蛋去与石头斗狠,只能是无谓的牺牲。

在一个树林里,狮子建议9只野狗与自己合作猎食。这一天,它们打了一整天的猎,总共猎到10只羚羊。狮子说:“我们得去找个英明的人来给我们分配这顿美餐。”说完以后,一只野狗就接过话说:“一对一最公平。”狮子听完非常生气,因为它认为自己是捕到这些猎物的最大功臣,于是立即把那只野狗打昏在地。这时,另一只野狗鼓足勇气说:“我的兄弟说错了,如果我们给您9只羚羊,那您和羚羊加起来就是10只,而我们加上一只羚羊也是10 只,这样才公平。”狮子听了非常满意,问:“你是怎么想出这个分配妙法的?”那只野狗答道:“当您冲向我的兄弟,把它打昏时,我就立刻增长了一点儿智慧。”

小亏不吃,往往会招来更大的亏。这则故事中,野狗们之所以能分到一只羚羊,正是因为肯吃眼前亏,否则分不到羚羊不说,还会遭到狮子的暴打。

很多时候,残酷的现实需要人们“俯首听命”。事实上,这个世界上,容忍无处不在:成就大事业者要容忍;辛苦谋生者要容忍;出门在外祈愿平安者要容忍;急欲摆脱困境者要容忍;商场获胜者要容忍。关于忍耐,巴尔扎克曾说过,人类所有的力量只是耐心加些时间的混合。人们常说:“识时务者为俊杰。”所谓俊杰,并非专指那些冲锋陷阵无坚不摧的英雄,还应当包括那些看准时局、能屈能伸、忍辱负重的处世者。要知道,机会不可能俯拾皆是,需要认真地寻找;力量也不是随时都有,需要慢慢积蓄。忍耐,是在等待中对机会的窥伺;忍耐,是在冲锋前对自己爆发力的凝聚。忍耐不仅是一种机智,还是一种坚韧的毅力和顽强的意志。它调动了人生命中最大的承受力,像海洋一样可以盛载万物,像高山一样屹立永久。

孙膑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同时也是一个深知“忍”字秘诀的人,面对命运的不公,面对“朋友”的诬陷,他仍能隐忍不发,潜心等待时机的到来,最后成为一名创作出《孙膑兵法》的杰出军事天才;三国时期,魏国官吏王昶曾经训诫他的子孙:“屈以为伸,让以为得,弱以为强”。意思就是,若能以暂时的委屈作为伸展,以暂时的退让作为获得,以暂时的懦弱作为强大,就没有办不到的事。

可见,做人要能屈能伸,“屈”是暂时的,暂时的忍辱负重是为了长久的事业和理想。不能忍一时之屈,就不能使壮志得以实现、抱负得以施展。“屈”是“伸”的准备和积蓄的阶段,就像运动员跳远一样,屈腿是为了积蓄力量,把全身的力量凝聚到发力点上,然后将身跃起,在空中舒展身体以达到最远的目标。

所以,做人要能屈能伸、懂得忍耐,在人生的丛林中碰到对你不利的环境时,千万别逞一时的匹夫之勇,要知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受点辱、吃点亏又算啥?

“圆满箴言”“熬字下头四滴泪,忍字心头一把刀。”忍耐这一“屈”是痛苦的,但想要“伸”的一天早早到来,只能以忍为上。它不是无所作为、得过且过,而是一种玄妙的处世哲学和只属于智者的韬略和计谋。人生在世,只有学会忍耐,才能屈伸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