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圆满
12557200000003

第3章 我行善,我快乐

永恒的欢喜在哪里?每个人都想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事实上,很多人终其一生,都是为了这个在努力。为了升学,为了升迁,为了发财,为了享受……不管为了什么,最终还不是为了快乐?可是,有关快乐的一个最高境界,却常常被人们不闻不问。

你可知道,这个世界上最快乐的事情是什么吗?

从前有一个人,富甲一方,拥有华丽的衣服、精美的食物、舒适的住宅等无数诱人的财富,可是他从不知快乐为何物。有一天,他四处打听,找到一位德高望重的智者,请教快乐的方法。智者告诉他,现在立即放下手中的一切,到另一座城市的贫民窟走一趟,当他做了一件自己认为该做的事情,快乐自然就会出现了,如果他仍然感觉不到快乐,可以再来找他。

富翁急忙吩咐随从做好一切出远门的准备,很快便赶到了智者所说的贫民窟。在那里,富翁被眼前的一切惊呆了。这简直不是人过的日子!富翁立即吩咐几个随从到家里把食物、衣服等物品送来,富翁交代这个交代那个,生怕随从忘记了什么。接下来的几天,富翁无时无刻不在为这里的居民的生活操劳,他忙得忘记了一切,很快,一个月过去了,随从不得不催促富翁回去,家里有一大堆事要处理。富翁见这里的生活已经改善了许多,便放心地离开了。

富翁处理完家里的事情后,又想起当时帮助贫民窟时那种从未有过的感觉,他又坐不住了,后来只要又听到哪里有很多穷人,富翁都会立即过去帮忙……

智者一直没有等到富翁再来找他。看来,关于富翁是否已经找到了快乐这个问题,答案是肯定的。我行善,我快乐。付出爱心,表面上看起来是失去了本来属于自己的东西,事实上付出者却收获了更多,那就是精神的财富。曾有一个智者这样说过:“钱财多一个慈善的渠道流出去,就不会积淀下来膨胀自己无穷无尽的欲望。这种施舍反过来也会收获很多来自于人情人性乃至道德的享受,这种享受让我们的生活融入更多的安宁和愉悦,而不是狂欢和痛快,它让人生趋于平和以及幸福,而不是狂乱乃至祸患。能行善的人,当然不会是让钱每时每刻留在身边捆缚自己的人,因此钱财不再变为虚荣,而是化做了尊严。”

生于欧洲马其顿的特里莎修女是毕生行善的典型。1979 年她领诺贝尔和平奖时,挪威国王、别国元首、政要和名流要为她举行宴会。她问宴会要花多少钱,评委会主席告诉她7000 美元。她十分恳切地请求取消宴会,把省下的钱交给她去救济饥寒交迫中的穷人。不但如此,她还把自己19万美元的奖金全部捐给了麻风病基金会,就连那块和平奖章,也卖掉捐给穷人。一箪食,一瓢饮,特蕾莎修女心甘情愿地过着苦行僧般的生活。1997年9月5日这位伟大的老人谢世,享年87岁。她离开这个世界时,除了两件麻布粗衣和一双旧凉鞋,别无长物。这位感动全世界的老人,留下一句感动世界的名言:"我爱人人,人人爱我",至今为全世界所传诵。"特蕾莎妈妈"从此作为一个专用名词,被全世界用不同语言表达同一个意思,那就是爱!

最后,不得不说的是,行善要量力而行,如果超过了自己能够承受的最大限度,反而显得没有必要。前几年,“感动中国”的获奖人之一,青年歌手丛飞的名字响遍中国大地,一时间,所有人都知道了他的事迹:经济并不宽裕的丛飞不求回报地资助了上百名贫困学生,并一直坚持到在医院病逝。然而很少为人所知的是,在丛飞病逝的那年,从春节开始他就因为长期带病超负荷工作导致胃出血而病倒。医生要求他住院,否则有生命危险。然而他在医院住了几天便出院了,因为他囊中已没有多少积蓄,治病的费用成了问题。得知恩人身患重病,一些已经大学毕业的受资助者,却没有向恩人伸出援手。每天,丛飞躺在病床上接到的大量电话,多数是要钱的:“你答应上个学期就把这学期的学费送来?怎么现在还没有送来,你怎么说话不算数啊?”

媒体曾经一致报道过丛飞的家境如何清苦,五口之家挤在几十平米的房子里,如何在病魔的折磨中坚持义演,如何在一贫如洗的情况下还资助别人……的确,他感动了整个中国,然而,他得到了什么?只是一个荣誉称号,值得以生命为代价吗?我们从不否认,应该向丛飞学习,拥有一颗感恩的、行善的心,可是做好事就可以自不量力、不顾自身体质奋不顾身吗?快乐行善的哲学告诉我们,答案毫无疑问是否定的。

“圆满箴言”助人,美德,懿行也。行善,表面是“舍”,其实是“得”。不求回报的行善,令人们所行纯净,端严高贵,令我们鄙陋俱除,身心福乐光明。我行善,我快乐,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精神的力量,是爱心的真实奉献。行善要及时,但也要量力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