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圆满
12557200000026

第26章 自嘲计成就“无冕之王”

人人都希望自己能在人际场上左右逢源、如鱼得水,但众所周知,与人打交道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有时候或因说话不慎、举止不雅,或因他人的失误而陷入令人难堪的两难局面、把面子丢尽。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应酬也成为了许多人深恶痛绝的活动,有的人甚至一听到邀请就头皮发麻,直摆手推辞道:“别别,我可不想去丢那个人!”可见,人际交往还是个技术活。

人不可能事事、时时都能保证不犯错误,更何况是觥筹交错、推杯换盏的交际场合,既然失误不可避免,那么如何活跃气氛,在尴尬中自找台阶、挽回面子呢?

负责寺里一切膳食的皆空法师对佛法推崇至极,平日喜欢抓住一切时间向膝下弟子传授佛法心得,弄得小和尚们叫苦不迭。尽管如此,寺里上上下下却没人不爱戴皆空法师,原因就在于法师的为人非常幽默,常常妙语连珠,引得众人哈哈大笑。

有一日午饭前,皆空法师正坐在寺院休息,几个小和尚朝这边走来,待他们走近,皆空法师迎上前说:“见你们几个步履轻盈,想必现在没什么急事吧。”几个小和尚一听这话就苦了脸,知道皆空法师又要开讲了,但碍于面子,只能自认倒霉,便点了点头。皆空法师高兴了,便招呼众人坐下,说:“正巧为师昨晚刚研究了一本经书,不如跟你们讲讲吧。”皆空法师拉开架势讲了一通,最后说:“所有文明都证明了,佛法无所不包,信仰佛法的人也无所不有,我所缺少的,”法师指指天上,“只有天上的太阳、月亮了。”这时,从厨房急忙跑出来一个小和尚说:“师父师父,柴禾用完了!”几个刚才还在认真听讲的和尚忽然哄堂大笑,其中一个说:“师父,看来你并不只缺少太阳、月亮这两样东西啊。”皆空法师不慌不忙地说:“世间万物,我所缺少的,只有太阳、月亮和柴禾了。”

另一日,皆空法师因为说话有广东口音,有一次对一个问题要举例说明时,把“我有四个比方”说成了“我有四个屁放”,一时众人像炸开了锅,笑得不可收拾。皆空法师灵机一动,吟出一首打油诗:“四个屁放,大出洋相,各位徒弟,莫学我样!”皆空法师的机智幽默赢得了徒弟们的尊敬。

还有一日,皆空法师和住持就一个佛理问题展开了争论,因为措辞生硬、声音太大,住持面露不悦。皆空法师及时发现,赶紧刹住了话匣子,并说道:“住持多多包涵,我这个人容易激动,刚才真成了一只斗鸡了。”一句话说得住持哈哈大笑。所谓自嘲,就是自己骂自己,拿自身的失误、不足甚至生理缺陷来“开涮”,对丑处、羞处不予遮掩、躲避,反而把它放大、夸张、剖析,然后巧妙地引申发挥、自圆其说,取得一笑。美国的赫伯·特鲁在《幽默的人生》一书中把自我解嘲列入最高层次的幽默。如果你能结合具体的交际场合和语言环境,把自己的难堪巧妙地融进话题并引出富有教育启迪意义的道理,则更是妙不可言。

自嘲作为人际场上的润滑剂,能够活跃谈话气氛,消除紧张。例如在即兴演讲中,演讲者如能适时、适度地自我解嘲、歪曲一下自己,不仅能增加演讲的趣味,更能“润滑”演讲者与听众的关系,是高度智慧和教养的体现。

自嘲作为一种高明的脱身手段,能够使人在尴尬中自找台阶、保住面子。外貌的缺陷、自身的缺点、言行的失误等经常会使人陷入尴尬的境地,若能大胆巧妙地自我解嘲一番,不仅能出人意料地展示自信,在迅速摆脱窘境的同时更能显示出潇洒不羁的交际魅力。如你“海拔不高”,不妨说自己浓缩的都是高科技;如丑陋的你找了一个美丽的她,不妨说“我很丑但我很温柔”;即便你如刘墉一样背上扣个小罗锅,也不妨说你是背弯人不弓……

懂得自嘲的人凡事乐观,即使身陷囹圄也不会整天悲悲戚戚、愁眉不展。一个名叫海伍德·布洛思的人曾把40年的积蓄投资于股票市场,在1929年的经济危机中全部丧失。当他听到这个消息时,并没有失声痛哭、大喊大叫,而只是平静地说了一句:“来得快,去得也快。”一夜之间便丧失了所有,不能不说“去得快”,但真的“来得快”吗?不,我们知道那是他40年的积蓄。显然,他这是跳到了自己的灾难之外来嘲讽自己。他在嘲笑自身悲剧的时候,也战胜了悲剧。

总之,在社交场合中,自嘲是不可多得的灵丹妙药。智者的金科玉律便是:不论你想笑别人怎样,先笑你自己。

“圆满箴言”幽默是最高形式的语言艺术,而自嘲则是最高境界的幽默,懂得利用自嘲的人堪称人际场上的“无冕之王”,既能时时化解危机,又能处处彰显出自己非凡的修养,怎能不让人肃然起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