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家居家庭主妇“经济学”
12551500000023

第23章 过年送什么礼物——纳什均衡

关于过年的一些话题,大家先后讨论了旅游、年货和压岁钱等问题后,又讨论到了关于过年走亲访友送什么礼物的问题。按照我们国家的习俗,过年走亲访友时一般都会带些礼物,本来这是增进感情的纽带,略表心意就好了。可这些年,随着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礼物都变样了,变得越来越高档,越来越奢华。送礼物现在已慢慢成了一些工薪阶层的负担,收入不高的阶层现在都有过年恐惧症了。

这天,罗小曼的办公室里又讨论开了,销售部的小王说:“现在这送礼啊,真是负担,可我这刚毕业两年,收入又还不够高,存的钱还不够送礼。每年这高中、大学同学都有几个结婚的,现在这结婚送礼都不像以前那样了,都是几千几千地送,我到现在一分钱都没存,日子还过得紧巴巴的,都不知道什么时候考虑结婚了。唉,这送礼真是害死人啊。”

销售部的张工说:“我们不比你好多少,这过年就是一大负担,除了过年之外,每年还有很多同事和朋友的乔迁之喜、小孩升学或者老人殡葬。希望这礼金能点到为止,不要那么重才好。”

罗小曼说:“礼金的标准想降下来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最多只能在小圈子里协商,大范围之内几乎是不可能了。”

张工问:“为什么这样说啊?”

罗小曼说:“我们要找到礼金之所以这么高的原因,或者说要明白其中的作用机制,才能明白礼金为什么难以降下来。”

小王说:“这无非是面子问题呗,礼金送得多,既给朋友面子,又给自己面子。要想降下来,除非舍弃面子。”

罗小曼笑着说:对,面子是一个方面。那么其作用机理是什么呢?我们都学过一些基本的经济学知识,相信大家都知道经典的‘囚徒困境’问题。

‘囚徒困境’讲的是一个纳什均衡现象。对两个囚徒而言,最好的结局应该是都抵赖,然后获得最轻的罪刑,但结果往往是大家都互相坦白,都获得了比抵赖要多得多的判罚。

其实,我们平时或者过年送礼也是一个纳什均衡问题。我们送较重的礼金时总有一些期望。例如,我们送的礼金较多时,会感觉很有面子,而且我们都有预期,我们这次送这么多,下次我们有什么事接受礼金时,对方肯定不会少送。事实证明,确实是这样的。虽然经常送重礼对我们来说有些负担,但相对面子而言,负担的效用不算什么。否则就会有另外一种最优选择,就是每次大家都是点到为止,这样大家习惯了,既没有负担,也不会丢面子。但是我们都会担心,这次我们送得少,下次别人送给我们的多,那就太没面子了。这样,最后应该有四种情况,就是我们少送,别人多送;我们多送,别人少送;大家都少送和大家都多送。这四种情况中,只有‘大家都多送’可以保证双方都不失面子,而且不会存在少收礼金或丢失面子的风险。既然大家都是理性人,那么这就是纳什均衡最终的结果了。

小王说:“说得有道理,面对一些世俗观念,我们真的没有选择,既然机理,那要怎么做才可以获得最优结果‘大家都少送’呢?”

罗小曼说:“要想获得最优结果,就像‘囚徒困境’一样,必须让博弈双方有协商一致的机会,达成同盟。对于送礼金这个问题,我们不用博弈,可以在小范围内协商,只要我们平时往来的礼金都点到为止就好了。”

纳什均衡来自于博弈论中的经典案例囚徒困境,在这里再补充一下这个非常经典的案例。

囚徒困境是博弈论的非零和博弈中最具代表性的例子,反映个人最佳选择并非团体最佳选择。虽然困境本身只属于模型性质,但现实中的价格竞争和环境保护等方面,也会频繁出现类似情况。

囚徒困境说的是两个囚犯的故事。这两个囚徒一起做坏事,结果被警察发现抓了起来,分别关在两个独立的不能互通信息的牢房里进行审讯。在这种情形下,两个囚犯都可以做出自己的选择:或者供出他的同伙(即与警察合作,从而背叛他的同伙),或者保持沉默(也就是与他的同伙合作,而不是与警察合作)。这两个囚犯都知道,如果他俩都能保持沉默的话,就都会被释放,因为只要他们拒不承认,警方无法给他们定罪。但警方也明白这一点,所以他们就给了这两个囚犯一点儿刺激:如果他们中的一个人背叛,即告发他的同伙,那么他就可以被无罪释放,同时还可以得到一笔奖金。而他的同伙就会被按照最重的罪来判决,并且为了加重惩罚,还要对他施以罚款,作为对告发者的奖赏。当然,如果这两个囚犯互相背叛的话,两个人都会被按照最重的罪来判决,谁也不会得到奖赏。

那么,这两个囚犯该怎么办呢?是选择互相合作还是互相背叛?从表面上看,他们应该互相合作,保持沉默,因为这样他们俩都能得到最好的结果:自由。但他们不得不仔细考虑对方可能采取什么选择。A犯不是个傻子,他马上意识到,他根本无法相信他的同伙不会向警方提供对他不利的证据,然后带着一笔丰厚的奖赏出狱而去,让他独自坐牢。这种想法的诱惑力实在太大了。但他也意识到,他的同伙也不是傻子,也会这样来设想他。所以A犯的结论是,唯一理性的选择就是背叛同伙,把一切都告诉警方,因为如果他的同伙笨得只会保持沉默,那么他就会是那个带奖出狱的幸运者了。而如果他的同伙也根据这个逻辑向警方交代了,那么,A犯反正也得服刑,起码他不必在这之上再被罚款。所以其结果就是,这两个囚犯按照不顾一切的逻辑得到了最糟糕的报应:坐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