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家居家庭主妇“经济学”
12551500000018

第18章 钻石不能吃,却贵过面包——欲望与效用

凌若晗和罗小曼已经不止一次逛各种大型超市了,现在她对各大超市的布局基本都清楚了,不管怎样,一楼总是女人用的东西居多,如化妆品、手表、各种珠宝首饰,等等。而且她还发现,不管什么级别的商场,珠宝似乎总是有人青睐,钻石从来都不用担心卖不出去。她也明白这是女人的最爱,可以象征女人的高贵,但她却不能很好地解释这种现象。在陪同罗小曼逛了几次之后,在一次喝茶的休息时间里,凌若晗向罗小曼请教了这个问题。

凌若晗说:“小曼姐,我有一个小小的问题不明白,每次我们逛商场时,我都发现一楼的黄金柜台都是卖好东西,尤其像钻石珠宝那些贵重首饰,我们都知道,一楼的柜台租金肯定高得不行,但即使这样,每个大商场的好柜台都用来卖珠宝首饰,这就说明珠宝首饰肯定比较好卖,事实上我也发现,即使像钻石这样贵重的东西都从来不缺买家。我就纳闷了,钻石又不能吃,怎么还好卖了,而且钻石肯定比面包贵得多。”

罗小曼听了凌若晗这一番话,知道凌若晗问这个问题前已经思考过了。对于凌若晗这么上进她感到很高兴,先是报以赞许的微笑,接着说道:这个问题应该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复杂。我们都知道效用这个概念,面包和钻石都是有效用的,面包能解除人的饥饿,满足人的基本生存效用,而钻石能满足人的心理尊贵感效用,单纯从效用的角度来讲,钻石应该不能卖那么贵的。

但是,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生理需求只是最基本的需求,也是最低级的需求,而高级的需求是在人的低级需求满足之后才能获得的,而且高级需求的代价肯定比低级需求的代价高得多,在高级需求当中,人的心理满足就是一个主要方面,表现为人的一种欲望需求。钻石带给人的就是这种心理欲望的满足,而面包永远不可能带给人欲望的满足,即使没有食物的时候,面包只不过会卖得更贵些,但很难上升到欲望的层次,所以面包的价格很难超过钻石。

凌若晗说:“从欲望的角度来解释确实比较合理,不过我觉得还应该补充一点,那就是女人在这方面比男人更有这个需求,才导致这个市场一直以来都这么好。正因为有了女人的这种欲望,而且女人之间喜欢攀比,男人有的时候为女人这种攀比撑腰,所以这个市场才显得非常火暴。相比之下,男人这方面就要好些。”

罗小曼说:就整个人类来说,欲望作为心理层面的需求比简单的温饱效用始终要付出更大的代价,这一点不管在男人和女人之间都是一样的。当然,具体情况可能有差异,在首饰、衣服和皮包这些装饰品上,女人确实比男人有更大的需求欲望,但这并不是说男人就没有这方面的欲望追求。你只要看看中世纪的欧洲历史就知道,在那个时期,男人喜欢为了女人而决斗,这就是一种炫耀征服的欲望。今天,在权力方面,男人的欲望早就超过了权力给生存的基本效用了,因而权力的获取就像女人的钻石一样,需要很大的代价,而且权力获得之后,权力拥有者总是会抓住机会利用权力,从而给自己带来最大的效用。这些方面男人和女人应该说是一样的。

凌若晗说:“仔细想想,生活中的例子确实是这样的。效用要是上升到欲望的层面了,代价从来就不会小。所以当我们面对的是要满足一个欲望而不是简单的效用时,就该考虑成本了。如果这个欲望对我们在某一方面比较重要时,我们就要舍得投入成本了,是这样吗?”

罗小曼说:“是的,生活中真的碰到这样的情况,我们就该视情况考虑成本了。”

在经济学中,效用是用来衡量消费者从一组商品和服务之中获得的幸福或者满足的尺度。有了这种衡量尺度,我们就可以在谈论效用的增加或者降低时有所参考,因此,我们也可以在解释一种经济行为是否带来好处时有了衡量标准。

功利主义的学说把效用最大化看作是衡量一种社会组织的道德标准。按照这种学说,功利主义的代表人物边沁和密尔主张社会应该以总效用最大化为目标,也就是以大多数人的幸福最大化为目标。

在新古典经济学中,理性人的假设是基于在经济约束中寻求效用最大化的人来定义的。按照这种假设的行为衡量标准,效用不是由像幸福、满足这种心理状态来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