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最草根生活
12549200000011

第11章 一碗水端平不容易

第三章 农村生活

作为一个有着五千年农耕历史的国家,尽管我们正在努力走出农业社会的藩篱,但是18亿亩的耕地面积、2.4亿的农户,让我们不得不用审慎的目光来关注农村、农业和农民这“三农”问题。

2000年,湖北省监利县棋盘乡党委书记李昌平给中央写信,提出“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再度引起了全社会对三农问题的广泛关注。从2001年起,中央连续推出一系列有关三农问题的政策决定,着力改善农村面貌和农民的生存状况。2006年的中央1号文件,更是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了全面的部署,目标十分明确:农业增长、农民增收、农村稳定。

现在大家更关心的是,中央作出了部署,在基层的落实情况又怎样呢?社会主义新农村到底怎么建设?如今的农村农民生存状况究竟如何?

归根到底,还是农民的生存状况。本章的主人公们,就用他们自身的真实故事,为我们讲述了农村生产和农民生活的现状。

虽然这些故事涉及的深度和广度还非常有限,但多少能够反映出基层农村的一些真实情况,至少是江浙发达地区的农村情况。

令人欣喜的是,从调查情况看,因为有一批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中央的新农村建设战略部署已经开始在基层生根开花。

我是土生土长的三墩人,从出生到现在,一直都没有离开过三墩这块土地。中学毕业之后,我在双桥中学当代课教师,从1982年9月到1984年11月,整整教了两年多的书。后来三墩区面向社会公开招干,我考上了,被分配在区公所的工业办公室,担任安全生产管理员。

我这个人,是个闲不住的性格,其实是不太适合在机关里工作的。在工业办公室工作了几年,接触了一些大大小小的企业家,看到他们风风火火干事业的情景后,又是钦佩又是羡慕,在办公室里就更坐不住了。于是我就开始向领导提要求,希望能把我调到企业去工作。

1995年,我28岁。这时候的三墩区公所已经撤销,改建成三墩镇了。有一天,镇领导突然找我谈话,说:“大伟啊,你不是一直都想到企业里去工作吗?现在给你一个机会,到余杭第九建筑工程公司担任经理,有没有信心干好啊?”听了这个消息,我当时的心情可以说是既兴奋又忐忑。多年的期盼终于实现,可以到企业去大干一场了,我当然是兴奋不已的。但是,作为工业办公室的安全生产管理员,我对余杭第九建筑工程公司的情况也是一清二楚的。这家企业底子薄、资质差,经营状况一直不好,派我去当经理,说白了就是让我去把那副烂摊子挑起来。

不过,我并不担心,对于搞好这家企业,我还是蛮胸有成竹的。1995年正值三墩镇的“温州村”开发建设,大批温州商人涌到新建的华东陶瓷品市场搞经营,也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当然,对于建设单位来说,风险也是有的,因为那时候的建房资金全部要由建设单位垫资的,大家心里都挺慌的,不敢轻易去接这样的工程。我那个时候年轻气盛,特别敢冲敢杀,看到有这么好的机会,哪里肯轻易放过?在大家还犹豫不定的时候,我就果断地向信用社贷款,把“温州村”的建设工程给揽下来了。

这对我的建筑公司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步。迈出这成功的第一步后,公司不仅一举走出困境,而且开始逐年稳步发展,企业产值从最初的几百万,到2000万、3000万,迅速递增,到1997年,公司的建筑资质已成功地升到了三级。

2001年,三墩镇已经从余杭划到了杭州西湖区,当时西湖区的建筑行业还没有一级资质的企业。区政府对我们建筑行业的发展是高度重视的,牵头把我们区里的袁浦、周浦、三墩三家重点建筑企业组织起来,实行强强联合,组建了浙江三丰建设有限公司,我是其中最大的股东,占30%的股份。这次资产重组,对我来说又是一次事业上的大飞跃,当年我们就取得了国家一级总承包资质,年总产值达8个亿,创税2000万元,成为3A级的信用企业和西湖区的纳税大户。

平心而论,我的事业能够不断发展壮大,真的是离不开政府的关心扶持,离不开家乡父老乡亲们的支持。所以对于家乡的建设、对于乡邻们的困难,我没有理由不关心、不尽力。每逢过年过节,不管公司里的事务有多繁忙,我肯定都要抽出时间回到村里,去看望那几位孤寡老人。记得小时候,他们都曾经是那么爱护我们这些小辈,现在他们老了,身边又没有亲人,我能像晚辈一样跟他们嘘嘘寒问问暖,给他们送点礼品,道一声节日的祝福,多少也能给他们一些安慰吧?这实在是应该的。

听说镇政府要改建老年公寓,我可高兴了,马上报名参加了改建项目工程的竞标。对于财政投资的工程,明文规定必须经过招投标的,我自然要遵守这个规矩。但是,在那次的竞标中,我有意报出了一个接近成本的价格,尽管整个工程获利甚微,尽管一起参与竞标的同行事后都怨我不该把价格压得这么低,但我心里却是非常高兴的。你想想,我们的公司有今天,还不都是靠了政府和群众的支持?只要是家乡建设和群众需要,就是没有报酬我们都愿意,也照样要做好的。

老年公寓建好后,我的心里总还觉得有些过意不去。虽然这个工程获利很少很少,但按照我的本意,应该是一点都不能赚钱的。想想老年公寓建起来后,里面肯定得添置不少物品吧?所以我又特意跑去向他们捐了8000元钱,当然是我自己掏腰包的,公司的钱怎么能随便开支?我们的财务制度很严格的。

我有自己的企业,平时只要节省点,省个几千块钱下来是很容易的,可这几千块钱要是给那些遇到困难的家庭,就能帮他们解决大问题了。所以,我始终抱着这样的一个想法:对于乡邻生活上的困难疾苦,能帮的我尽量都要去帮的。

还有一位姓王的村民,有一对活泼可爱的双胞胎儿子,本来应该是个十分幸福的家庭。可孩子小的时候因为一场病延误了治疗时间,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失去了正常的语言和行动能力,老王的家庭因此背上了沉重的经济包袱和精神负担。这样的困难家庭,我有这个能力,你说我能不去帮帮他们吗?孩子治病需要钱,我就给老王送去。孩子长大了,到了该上学年龄,老王无奈地说:“不上了,随他们去算了。”我一听就着急了,这怎么行啊?孩子越是有缺陷,就越不能再失去学习的机会了!我赶紧联系了附近一所小学的校长,跟他商量:“你一定要帮忙照顾照顾这两个孩子,钱我会解决的。”学校也是很好的,不仅收下了这对双胞胎,还跟我一道,共同承担了孩子们的全部学习费用。

2002年,为了加快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三墩镇开始实施“领头雁”工程,并对辖区内的行政村进行适度的合并。这时,镇党委的主要领导突然把我找去谈话,希望我出任合并后的华联村党支部书记。说心里话,当时我是不太想去的。原因嘛,有很多的,主要是两个:一是当时正值建筑业市场竞争最激烈、建筑企业规范调整的关键时期,稍有疏忽企业的发展就会受到影响,那损失的可不仅仅是我个人,还有我们全公司几百上千号员工的切身利益啊。第二个原因是心里没底。合并后的华联村有两千多村民,是个规模不小的村,而我之前一点农村工作的实际经验都没有,工作起来难度一定会很大。我这个人就这脾气,轻易不会去做没把握的事,但如果真的要做一件事了,做不好我是不肯的。

镇党委领导得知我的顾虑,给我打气:“现在华联村正值关键时期,我们派你去,并不要求村里的经济有多快的发展,稳定才是主要的任务。我们相信你的能力,应该是可以达到‘双赢’结果的。”看到领导信任的目光,再想想家乡与其他城郊村社发展之间的巨大差距,我终于坐不住了。干吧,只要我尽心去做,总能做好的。

前面说了,我们华联村是由三个村合并而成的,所以,搞好村里的稳定工作是头等大事。怎么维持稳定?我的做法是充分发挥原有村干部的作用,将心换心,尊重他们。这是非常重要的,我初来乍到,工作自然是要靠大家支持的,特别是原先的那班村干部,在村民中都还是有一定号召力的,你尊重他们,把他们当成自己人一样对待,大家才能和谐相处,劲往一处使。

要赢得大家的信任,还有一点也是非常重要的,那就是办事要公道。农村工作,最忌讳的就是亲亲疏疏、拉帮结派、办事不公、丧失民心。你不要以为村干部可以一手遮天,现在的村务都是公开的,你处理事情不公平,老百姓迟早是要晓得的。

怎么坚持办事公道?我的办法就是把村里所有的事情都用制度的形式规范下来,这样就可以避免村干部之间产生矛盾和扯皮。从2002年我到华联村起,每年都要健全几项工作制度,逐年积累,到如今已经有40多项制度了,从“两委”议事规则到党员活动制度,从村民自治章程到卫生保洁制度,内容非常全面,可以说是初步形成了民主议事、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制度体系。

凡事有了规矩就好办了。如今我们村里的开支都是要村长和村委两人签字才能作数的,如果是牵涉到组里的开支,还要村民组长签字。平时有什么事情涉及全体村民的利益,都要讲究顺序,以门牌号码来排序,很公平的,村民们都不会有意见,现在大家都已经形成习惯了。

坚持公道正派,比较难的是要处理好自己亲戚的关系。怎么办?那就只有自己先掌握好政策,弄懂弄通政策,然后用政策规定去说服亲戚了。作为村支部书记,平时还应该多到村民家里串串门,情况了解清楚了,心里就不会发虚,说话做事就能放开胆子了。

虽然来华联村之前,镇领导并没有在村经济发展方面对我提什么目标要求。但是作为一名村支书,能不考虑这个问题吗?尤其是像我这样自己还有企业的,如果不能带领群众走上致富的道路,我这个支部书记的脸往哪儿搁啊!

我们华联村面积大、人口多,但是处在西湖区的最西北,地理环境比较偏僻,相对要闭塞很多。过去我们这里一直是以单一的水稻种植为主的,农业效益不高,村民生活水平较低,集体经济更是薄弱。对村里的情况做了一段时间的调研后,我提出了“两条腿走路”的发展思路。

这第一条腿,迈的是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路子。刚去华联村担任村支部书记的时候,三墩镇正在实施万亩低产田改造,镇领导动员我把村里的230亩低产田承包下来,给周边的农民起个带头作用。可那些农田有不少是由原先的道路改造而来的,根本不适合种粮食。怎么办呢?通过市场调查和信息筛选,我选中了花卉苗木。种了一段时间,效益果然不错,我就想让周边的村民一道来搞。为了消除村民的顾虑,带动大家一起进行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尽管我对花卉行业是个外行,但还是拿出了200万元,建立了杭州三丰市政园林工程有限公司。依托这个平台,我请来了省农科院的专家,定期为周边农户开展技术培训。通过我的公司带动,不仅华联村有一半以上的土地先后调整为花卉苗木,而且整个山桥片的花卉苗木都发展起来了,如今这已成了西湖区的特色产业呢。

农民要致富,就要从牵绊了千百年的土地上解放出来,所以这第二条腿,我们迈的是办企业的路子。

华联村原有一家私人办的服装厂,虽然税收的贡献比较有限,但我发现服装厂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对解决村民的就业,提高村民的收入是很有帮助的。于是,村里就大力扶持服装厂的发展,以服装厂带动村民致富。如今,我们村里有500多村民就近在本村的服装厂就业,其中绝大多数是妇女。村民们每年从服装厂和园林公司取得的报酬超过了500万元,人均增加收入2000多元,全村有80%以上的家庭都直接得到了实惠。村集体的可用资金也从2002年的不足6万元,增加到了2006年的40万元。

华联村在合并之前有几家集体企业,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基本都没有办出“两证”,有地用不上,企业也无法正常运转。我上任之后,开始跑部门,为村里所有符合条件的企业补办了用地手续,争取到了21亩的集体土地建设用地指标。用地指标到手后,我又开始盘算如何把村里现有利用率不高的资源有效利用起来。我们村里原先有个养猪场,当时承包出去的年租金只有2000元,合约期却长达十多年,猪场效益低下,资源浪费严重。而且还污染环境。我就天天跑去跟猪场老板交涉,最后终于做通了他的思想工作,解除了原先的承包合同。有了猪场腾出来的场地,加上21亩的用地指标,我们很快就争取到了2000平方米的标准厂房建设项目。

2005年,我们又实施了村企合作的华联印务公司厂房改造项目,增加了标准厂房面积2500平方米。如今,总面积达8000平方米的标准厂房已正在进行内外装修,不久就可以对外招商了。可以预见,我们华联村今后的发展前景是相当喜人的。

2006年,中央发出第一号文件,动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号召太及时、太有必要了。我们国家改革开放这么多年,经济社会都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农村的发展当然也应该跟上形势。

社会主义新农村,那是个内涵非常丰富的概念,方方面面,中央文件里都已经说得清清楚楚了。对于我们华联村来说,经济要发展,村民要富裕,改善村里的基础设施,提高村民的居住环境质量同样也很要紧。环境优美、道路整洁,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要条件嘛!

所以早在2004年初,我就在村两委会上提出了制定华联村新一轮村庄发展规划、积极争取上级项目建设支持、大力改善村庄基础设施条件的设想,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同。经过多方努力,最后我们争取到了西湖区的“百村整治”工程项目,对坑洼不平的村主干道、杂乱无章的村容卫生环境以及露天茅厕进行了比较彻底的改造,农户改厕率达到了100%,村容村貌因此焕然一新。

2005年,我们又争取到杭州市“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进一步完善了村、组的大小道路、桥梁、路灯和垃圾收集中转站等,并且在全村推行了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还完成了“二次改水”工程,全村530户两千多农民全部都喝上了清洁卫生的城市自来水。

2006年,华联村被列入“杭州市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创建村,在组织建设、经济发展、乡风文明、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等各个方面都得到了全面的提高。

村里建设得越来越好,我这个村支书高兴啊,脸上也光彩啊。当然,村容村貌能有这么大的改观,最主要的,还是得感谢上级对我们新农村建设的重视。近年来,我们在改善环境设施方面一共投资了500多万元,新建村道4150米、道路硬化4380米,修建桥梁4座,安装路灯45盏、新建公厕和垃圾中转站各2座,改造三格式厕所600余只。这些设施的建设,离不开上级的扶持啊。

对了,去年我们村里还建起了一座村民们引以为傲的中心公园呢,这座公园配置了标准的露天灯光篮球场、器材齐全的健身苑,还有实木舞台、游步道和四季常绿的花草树木,设备够全的吧?一开始大家还打算在公园里建个老年棋牌室的,可这事儿被我否决了。我这样做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在一些村民中有个不好的习惯,喜欢搓麻将,如果克制不住的话,很可能就会演变成赌博。我是担心在公园里建了这个棋牌室,到时候老年人倒是没怎么活动到,反而变成少数村民的赌博场所,那样的话影响多不好啊!我宁可在村办公楼旁边重新搞个正儿八经的老年活动室,你说我的安排有没有道理?

现在,我们的中心公园已经成了村民开展休闲娱乐和体育活动的健康场所了,天气好的时候,公园里人气可旺了,你要是有兴趣的话,欢迎来走走、看看啊。(口述人/黄大伟,男,40岁,村支部书记,浙江杭州人。采访时间:2007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