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父母的反省:要教育孩子先修正自己
12548500000056

第56章 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

现实例子

笔者曾从一位小学老师那里了解到:有一个学生,平时非常文静胆小。一次作业迟交了,被老师批评了几句,没想到这个小女孩竟当场用头撞墙,幸好老师及时阻止,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在惊诧和担忧之余,这位老师感叹道:“为什么孩子幼小的心灵外,裹着一层易碎的蛋壳。面对外来压力,如此不堪一击,竟然会采用这种极端行为来解决问题?”

类似这样的情况还有很多,经常有报道说学生受不了批评从学校教学楼跳下去,还有的孩子竟然自杀或伤害老师。

日常生活中经不起挫折的孩子就更多了:比如批评孩子看书不认真,孩子索性不看了;和父母玩游戏一旦输了就大发脾气;发现其他孩子表现比自己好就妒嫉……孩子们的这种“蛋壳心理”已日益成为影响心理健康的隐患。

普遍现象

据统计,目前中国20%~30%的家庭中存在心理疾病问题,全国心理疾病病人约1600万,三分之一是在儿童、青少年时期发病。心理问题已经成为严重影响儿童身心健康的重要障碍。

对此,相当多的父母并没有意识到,忽视了为人父母对孩子心理健康应有的关注。

心理问题不仅影响孩子的正常学习,而且影响孩子个性的健康发展,进而影响人际交往、日常生活和行为方式。严重的心理问题还会诱发各种精神疾病,导致反社会行为。震惊全国的马加爵案、多起弑师案,以及学生自杀和伤人事件都与青少年心理问题有直接关系,必须引起父母们的高度重视。

提高认识

现代健康不仅指没有疾病,还包括心理健康即心理正常和社会适应良好。其中,心理正常指人的知、情、意和个性心理特征协调统一的、持续的心理状态,没有人格障碍;社会适应良好指能面对现实和适应环境,积极向上,有与别人建立和谐关系的能力。

身体与心理紧密相关、互为因果。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基础和前提;心理健康是身体健康的动力,是智力和脑功能健全的标志。孩子只有身心都健康,才能称得上真正健康。健康的心理,有利于儿童正常认知客观世界,这是顺利学习的必要条件;有利于儿童正确认识自我,认识他人;有助于孩子与他人正常交往,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有益于孩子正常生活。

可以说拥有健康的心理,是一个人顺利成长、走向社会、获得幸福的基础。作为父母,我们不能只关注孩子的饮食起居、学习成绩,必须对孩子的心理健康给予更多关注。

心理健康教育、预防心理障碍和疾病,培养孩子乐观豁达的性格,树立孩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重视孩子的情商教育和情绪管理等,都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是为人父母的重要责任。

具体指导

1.提供心理营养

孩子的成长既需要物质上的营养,更需要精神上的营养——父母的爱与信任。父母应多对孩子表达关心和爱,用言语、动作、神态等多种方式与孩子交流,满足孩子渴望爱的心理需求,而这一心理需求的满足是心理健康的关键。

2.培养孩子正确的自我意识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可以在孩子能力范围内,分配一定任务,给孩子自主权、选择权,独立去完成。通过提供独立完成任务的机会,培养孩子良好的自我意识。

当孩子遇到困难时,先鼓励他们自己想办法解决,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创造性。此后,如果孩子确有困难,父母可以给予一定的帮助,但不是替代。

父母还应正确认识孩子,正确评价孩子,并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自己,客观评价自己。让孩子知道自己能做什么,适合做什么;了解自己的优点、长处是什么,缺点、不足又是哪些。让孩子做到既不自轻自贱,也不自骄自傲。

3.培养有益的兴趣爱好

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可使人充实,心情愉快,精神有所寄托,还能陶冶情操,有益心理健康发展。兴趣爱好是人重要的精神生活之一,一个人具有丰富的兴趣爱好,有利于适应环境,发挥生命活力和身心潜能,而这些都是心理健康的基础。

儿童自发的兴趣和由此进行的各种活动,既是学习的桥梁,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兴趣爱好能给孩子带来情感上的极大愉悦,使孩子精神饱满,感情充实,心情愉快。

父母应鼓励、尊重,并引导、培养孩子有益的兴趣爱好,借助这些爱好,提高孩子的生活热情,稳定孩子的情绪,培养孩子良好性格品质,促进心理健康。

4.鼓励孩子参与团体生活

与他人交往是人的社会性的需要,和衣、食、住、行一样不可缺少、无法避免。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一个人生命所需的宝贵滋补剂。能否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既是一个人综合能力的体现,又是衡量心理是否健康的重要标准。同时,与人顺利交往,并得到他人和团体的认可、接纳,也是每个人的心理需求,特别是儿童和青少年。

儿童能否与他人很好地交往,能否在团体中处理好各种关系,能否得到团体认同,关系其心理能否健康成长。如果孩子缺少交往,得不到同伴、师长的认可和接受,便会产生孤僻、自卑、甚至怨恨等不良情绪。孤影自怜,郁郁寡欢本身就会给孩子的心理蒙上一层阴云。而良好的伙伴关系、师生关系,以及亲子关系不但可以减少孩子的不良情绪,而且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集体生活能给人以温暖,给人施展才能的机会,使孩子心情开朗、精神振奋。父母应鼓励、支持孩子结伙进行各种游戏,支持孩子参与学校团体生活,关心孩子在团体中的地位,培养孩子人际交往能力,帮助孩子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

5.父母必须摈弃不当教养方式

家庭教育对孩子心理的影响最早也最深远。不健康的家庭教育环境,和不正确的教养方式是孩子产生心理障碍的重要原因。

建立民主宽容的教养方式,有助于孩子形成谦虚、真诚、自立、乐观、自信等良好个性特点,有利于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

6.父母自身心理建设

父母自身的心理状况,对孩子的心理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父母情绪稳定、心理健康状况良好,有利于孩子性格、情绪等心理因素的健康发展。相反,父母心理健康不佳往往是儿童心理问题的根源之一。父母应加强自身心理建设,努力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心理环境。

从现在起,我们对孩子关注的焦点,应从关注生活起居、学习成绩等方面,转变为更多地关注孩子的心理,为孩子的心理健康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并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这将使孩子受益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