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父母的反省:要教育孩子先修正自己
12548500000011

第11章 切忌对教育理念一知半解

想要提高教育效能,我们不仅要了解教育观念,更要理解教育观念的内涵。

教育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需要依据科学、遵循规律,还需要根据受教育者的特点巧妙实施。这些都需要教育者多学,更需要教育者多思、多想。

现实例子

有这样一位母亲,因孩子学习成绩不佳又缺乏上进心而感到灰心。在给笔者的信中她写道:“孩子学习成绩不好,为了鼓励他,嘴都磨破了,可他却说‘努力有什么用,反正我也学不好!’有时候我气极了骂他‘没出息’、‘连别人一半都不如’,希望他有所触动,他却根本不在乎……”

笔者告诫这位母亲:正因为父母经常骂孩子“没出息”,打心底里认为孩子不如人,才造成孩子自卑,缺乏上进心。孩子并非没有触动,而是表面装出一副无所谓的样子以抵触父母的训斥。其实,孩子的内心受到了很深的伤害,长此下去一旦破罐子破摔,就更难教育了。笔者建议母亲对孩子建立信心,多激励孩子上进,多赞美、鼓励,少批评、指责。

母亲回信赞同笔者的建议,但又不无疑惑:“我们也曾鼓励过他,但没起多大用啊。说实话,这孩子也真是没什么地方值得人夸的……”

自尊心、上进心的丧失不是一两天的事,重塑孩子的自信、自尊更需要长期的鼓励。许多父母把鼓励、激励当作权宜之计,而非真心欣赏,这是对“应该多鼓励孩子”这一教育理念的误解。因此,父母并没有做到发掘孩子的闪光点,真心激励孩子,更无法做到耐心与坚定。而孩子完全能从父母前后矛盾的评价中发现父母的虚假,也就无法从这种虚假中找回自信。

反省

面对教育无效和失败,我们无不渴望获得教育孩子的好方法。为此,有人买过相关书籍,有人请教过专业人士……从不同渠道,我们或多或少地了解了一些教育理念。

尽管如此,当我们在真实教育情境中面对孩子时,却找不到方向,有的不知所措,有的犯错而不自知,到最后还是没能解决问题。我们非常困惑,那些教育理念听起来很有道理,可为什么没多大用?时间一长,我们开始怀疑这些理念,甚至觉得这些理念是错的。

在怀疑教育理念之前,不如先反思一下自身:

说如今的父母已普遍具备了许多科学观念是不实的。事实是,许多父母确实知道一些观念,但只是粗浅认识,或只是听说而已,并非真正具备科学意识。

改变观念

知道一个观念,和真正具备这种意识并不是一回事!

举个例子,许多父母听说现在的教育提倡尊重孩子,但对“为什么尊重?如何尊重?尊重什么?尊重孩子有什么意义?不尊重孩子会有什么害处?怎样才是真正的尊重?”等问题没有足够的认识。许多人甚至将尊重误解为放纵。父母们对“尊重孩子”这一教育观念并未真正理解,才会感到疑惑。

当我们对一个教育理念抱着怀疑的态度时,证明我们根本没有具备这一观念,也证明我们对这些教育理念一知半解,甚至根本就误解了。

比如,专业人士告诫父母“不要压抑孩子的天性”,一些人便觉得:“这个我懂,不就是给孩子自由吗?那他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吧,我不干涉。”至于给予哪方面自由,多大限度的自由,我们要么茫然不知,要么根本不考虑。

又比如,许多父母听说“应该学会尊重孩子”,于是什么都由着孩子,结果过于放纵;有些父母觉得应该“对孩子严格要求”,于是成天对孩子又吼又叫,不是打就是骂;有的父母了解到“不可以强迫孩子”,结果对孩子束手无策……

真的是这些观念错了吗?当然不是。错在我们。

或许有人要问“我们哪里错了?我们不是按这些理念在做吗?如果理念没错,我们怎么会错呢?”

不!我们并没有遵循教育理念,而因误解误入了歧途。要知道尊重孩子并不等于放任孩子,严格要求不代表应该打骂,不强迫孩子也绝非无所作为。

由于缺少必要的教育知识,又没有认真思考教育理念的内涵,我们并没有正确理解和把握教育理念,致使我们产生了种种误解。结果,真正“指导”我们进行教育实践的,并非先进的教育理念,而是被我们曲解后的谬误,我们又怎能不陷入种种误区。

想要提高教育效能,我们不仅要了解教育观念,更要理解教育观念的内涵,做到明辨是非。

只有明辨是非,我们才能真正知道该做什么,该怎么做;只有明辨是非,我们才能把握教育的“度”,避免走极端;只有明辨是非,我们才能在具体施教过程中,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看到本质;只有明辨是非,我们才能对具体情境做出合理科学的分析……

明辨是非,做到领会教育观念内涵,理解教育观念意义,并真正落实到教育实践中,这样才算是真正具备了科学的观念,才谈得上对教育实践的指导。相反,如果我们是非不分,误解不断,只能误入歧途。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就普遍存在的家庭教育误区作一番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