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启迪成功的哲理(青少年励志成长丛书)
12547300000011

第11章 善于决策(1)

勇气决定事业的成败

大凡向往成功的人,不但要做到意志坚定,还要迅速把握机会,鼓起勇气立即行动。那些不相信自己、不敢把握机会的人,永无成功之日。

勇气是成大事者必备的素质。成大事者自信自己能够主宰整个事情的始终,他们遇事不退缩、勇敢而富有冒险精神,正是这种勇敢的进取精神成就了他们伟大的事业。

在欲想成大事的思想空间中,一直思索着成大事者是怎样从事业的开始走上事业巅峰的?

看到他们在处理各种问题时,向那些不可预知的未来发起挑战,一旦下定决心就毫不退却,最终获得自己发展的毅力,我们应该明白,支撑他们的力量就是勇气。

20世纪50年代初,台湾经济处于恢复时期,急需发展纺织、水泥、塑胶等工业。

王永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人物,像吃了豹子胆似的,竟决定投资塑胶业,因而招来了人们的非议,“何义都不做的事情,一定难做”、“不懂行情”、“不识时务”,王永庆面对非议并没退缩。

何义是谁,他是当时化学工业方面的“大哥”——“永丰”的老板,何义很早就去国外考察过,看到国际市场塑胶业技术先进,竞争激烈,自己难有立足之地,他便打起了退堂鼓。

可是王永庆顶住了压力,在1954年他筹措50万美元,创办了台湾第一家塑胶公司,1957年建成投产。

事情的发展果然不出何义所料:当台塑的产品生产出来时,日本等国的同类产品滚滚而来,充斥台湾市场,况且日本塑胶产品物美价廉,占有了绝大部分市场。而台塑产品严重滞销、仓库暴满,股东们也心灰意冷。王永庆当时陷入了绝境。

面对这样不利的境况,王永庆并没有泄气。他认为台湾当时是国际烧碱生产基地之一,而烧碱过程中有70%的氯气被弃置不用。实在太可惜,而氯气是塑胶生产的主要原料。他所有的优势就是充足而廉价的原料。

世界上失败的人很多,但不一定都能战胜失败。只有检讨反思,总结教训找出失败的原因,奋起直追,才可获取成功。王永庆认准的就是这个理,检讨才是成功之母。

塑胶公司一定要办下去。经过一番“检讨”,王永庆采取了两条令人吃惊的措施:

其一,针对供过于求的矛盾,他以常人所没有的胆识,采取了近似于“以毒攻毒”的策略:大幅度增加产量来压低成本和售价,从而获得压倒一切的竞争能力,对此,台塑的股东一致反对,他毅然购下台塑所有股权,独自经营。

其二,造成当时濒临绝境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与他连锁的加工厂对自己的产品不愿降低售价,致使销售量无法大幅度增加,因而对塑胶原料的需求量不旺。

王永庆对他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百般劝说无效后,他以义无反顾的决心,敢于拼命的勇气,毅然成立了自己的加工厂——南亚塑胶厂,从而建立起塑胶原料与加工相连贯的“一体化发展体系”。

对于国外大企业物美价廉的威胁并不可怕,关键看我们采取什么样的竞争态度。

由于王永庆改变了台塑的经营策略,又力求把台塑建成高效能、低消耗的企业,台塑的产品逐渐打开了销路,站稳了脚跟,继而逐步扩大再生产。到目前已成为台湾惟一进入“世界化工企业50强”的企业。

逆境并不可怕,准确定位的自我优势,就是突破逆境的利器。很多人找不到自己的优势所在,就是因为被困难吓怕了,抱着一种悲观消沉的态度,不是盲人,胜似盲人。

如果你处在受束缚的环境中,又缺乏勇气去摆脱它,久而久之,雄心就会丧失殆尽。

如果你够积极、够主动,就能从一粒沙石中看见世界,从一朵野花中看见天空,通过对主客观情况的分析比较,就能找到自己的优势和希望所在。

人人都希望发展,但很多人始终处于等待观望中,不敢冒险,不敢做不确定的事情,不敢跳槽,不敢辞职,不敢投资……这样很难得到发展的机会。

一个年轻人应该有胆量去面对任何困难,还要有坚强的自信心,肯勇往直前。

为了发明矿工用的安全灯,乔治·斯蒂芬森带着巨大的勇气进行实验。他下决心要对安全灯进行全面的实验和检测,为此他亲自下到矿井中,这使他的朋友们大为惊讶和不安。

当斯蒂芬森问矿工们,哪里是最危险的矿道时,矿工告诉他有一条矿道充满了瓦斯。于是他二话不说,马上到那里去检验自己的安全灯。其他人看到这一情景,都担心地后退到安全距离以外。

斯蒂芬森慢慢地向前走去,也许前面就是死亡或者失败,但在斯蒂芬森看来,失败比死亡更糟。而斯蒂芬森那颗勇敢的心没有为之颤栗,他的手并没有因此而颤抖。到了最危险的地段,他手持自己的安全灯,静静地等待结果发生。

一开始灯的火焰突然亮了一下,然后就开始明明灭灭地闪烁——火焰暗下去了——最后熄灭了。

在这种可怕的气体中,灯火并没有产生任何容易引起爆炸的迹象。显然,斯蒂芬森发明了一种可以在矿坑里使用的安全照明灯,这种灯不会遇到可燃气体就发生爆炸。换句话说,他为成千上万矿工们的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

这是最初“煤矿照明安全灯”的由来。

成功建立在一个不变的法则之上,它来自于对法则的遵守,这种法则就像数学上的公理一样不可改变。我们也许可以把它称为引力法则——在达到成功之前,应该保持对成功的渴望。

失败的可悲情绪,摧毁勇气和斗志,扼杀渴望和雄心,使人一事无成。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里,那些做事三心二意、缺乏勇气,毫无决断力的年轻人处处都会受到制约。

大凡向往成功的人,不但要做到意志坚定,还要迅速把握机会,鼓起勇气立即行动。那些不相信自己、不敢把握机会的人,永无成功之日。

如果一个人生性胆怯、缺乏自信、遇事总犹豫不决、固步自封、没有判断力、毫无冒险精神,就算上帝也不能使他在死气沉沉、毫无希望可言的日子中将他解救。所以事业的成败,决断力还在于勇气。

成在别人不敢想

成功,只怕你没有理想,只怕你没有能耐,只怕你空有抱怨。

如果一个人不相信自己能够完成一件别人从未做过的事时,他就永远不会实现它。假如你能觉悟到外力不足,而把一切都依赖于你的内在能力时,不要怀疑你自己的见解,信任你自己表现出的个性。能够成就事业的,永远是那些信任自己的见解的人,敢于想他人之不敢想,为他人之不敢为的人,不怕孤独的人。他们勇敢而有创造力,并且勇于向规则挑战。

有三个普通人,一天晚上聚集在一家酒店里,互相谈论一些有关未来工作、愿望等话题。一个人说,他希望有一部跑车,另外一个人希望存够了钱能出国旅游一番,第三个人沉思片刻之后说道:“我希望一年之内卖出一亿元的商品。”其他二人听了大笑起来,认为他不是在开玩笑就是头脑有些不正常。但是这个人没有理会他们的嘲笑,几年之后,他成为一位超级市场的经营者,拥有多家连锁店,年营业额超过亿元。

要实现我们心中的“梦想”或者说是“奢望”也许是极为困难的事,然而正因为你追求的是一个高目标,比起降低你的野心,停顿自己的进步,更能接近成功。

有胆略、有创造精神的人,从不互相抄袭,他们往往是先例的破坏者。要知道,成功是创造的,是自我的表现,即使你抄袭的是成功的人,你也只是模仿,没有得其精髓。有独到见解的人到处有出路,而模仿者、尾随人后者、循规蹈矩者,都不受欢迎。

打破常规、表现自我最重要的是勇气,无畏者方能前行。

“胆怯”足以阻碍人的成功。许多人都有志于向前,有志于表现自己,但却被过度的胆怯与缺乏自信两者所束缚、阻挡,他们感觉得到内在的力量在跃跃欲试,却不敢行动,因为害怕失败。他们害怕别人的讥讽和嘲弄,害怕流言蜚语,害怕付出没有回报,这种恐惧心理,令他们不敢说话,不敢做事,不敢冒险,不敢向前冲。他们只会等待。寄希望于出现一股神秘的力量释放他们的勇敢和能量,并给予他们信心与希望。

有愿望而不满足,有志愿而被阻碍,这是最令人丧气的事。它会摧残人的能力,破灭人的希望,甚至吞噬人的理想,使人的生命成为一个空壳,一张永远无法兑现的支票。可见,铲除一切阻碍、束缚我们的东西,唤回失落的勇气是多么重要,一个敢想敢干的普通人可以胜过一个处处受束缚的天才。

成功,只怕你没有理想,只怕你没有能耐,只怕你空有抱怨。

黑格尔曾经一针见血地指出:世间最可怜的,就是那些遇事举棋不定、犹豫不决、彷徨歧路、莫知所趋的人;就是那些没有自己的主张、不能抉择,惟人言是听的人。这种主意不定,自信不坚的人,缺乏的就是敢想敢干的胆略。

在我们决定某一件事情以前,将那件事情的各方面都顾及到并且郑重考虑各个细节是正确的,在拍板之前,运用自己的全部经验与理智做指导也是没错的,但是最终你必须做出决断,不应再有反复,不应重新考虑,否则会一事无成。

有一个贴切、常见的例子可以说明这个问题:

有一个妇人要买一顶帽子,她希望这顶帽子戴起来不要过于温暖但一定要保温,不可过于沉重,这顶帽子要晴雨咸宜,庄重、休闲的场合皆可戴。于是她会为了这个标准跑遍城市中所有出售衣帽的商场、店铺,从一个柜台到另一个柜台,她简直要把所有店铺中的帽子都试戴一遍,反复审视、反复比较,并且诘问得令售货小姐厌倦,但结果是空手而归,什么也没买到。即使终于买了一顶,她仍然没有把握,究竟是买对了还是买错了,接着是更换两三次,但结果还是不能完全使她满意。

假如你有寡断的习惯或倾向,应该决然斩断,因为它足以破坏你的种种生命机会。有些人能力很强,头脑敏捷,人格很好,但就是因为有优柔寡断的习惯,一生也就被糟蹋了。

勤奋才能突破经验

敢于突破“经验”,才有生存和成功的希望。

抑制我们不敢做事的还有一个重要因素:经验。

囿于经验不敢创新的人我们称之为“先例的奴隶”或者“先例的崇者”,因为他们把困难当作不可能,总是在说:“这不会做,那不可能”,孰不知,世界上哪一件新事物不应归功于古往今来的先例破坏者呢?现代人生活中的种种安适、便利、奢华、幸福,又有哪一件不曾经是这些先例的破坏者们脑海中的产物?

固守经验,有时候非但无益,还会害人性命。

一艘远洋海轮不幸触礁,葬身海底,9名船员幸免于难,他们登上了一座孤岛。岛上除了石头,别无他物,没有食物充饥,更严重的是,没有水解渴。尽管四周都是海水,可谁都知道,海水又苦又涩又咸,根本无法饮用。

在炎炎烈日下,每个人的嗓子都像冒了烟,他们只能盼望老天爷下雨,或者别的船只搭救。等啊等,没有下雨的迹象,也没有任何船只的踪影。有8名船员最终坚持不住,纷纷渴死在孤岛。

当最后一名船员快要渴死的时候,他实在忍不住扑进海水,奇怪的是,他一点儿也感觉不到海水的苦涩,相反觉得海水甘甜清爽,非常解渴。他想:这也许是临死前的幻觉吧。于是便躺在岛上,静静地等着死神的降临。当他醒来时,发现自己只是睡了一觉,并没有死。于是他每天靠喝岛边的海水度日,终于等来了救援的船只。

后来人们对这里的水进行分析才发现,这儿有地下泉水不断翻涌,所以岛边的海水实际上是甘甜可口的泉水。8名船员因为死守着“海水不能饮用”的固有经验,最终渴死在淡水边。

敢于突破“经验”,才有生存和成功的希望。

抑制我们不就做事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权威枷锁。

有人群的地方总会有权威,人们对权威普遍怀有尊崇之情,本来无可厚非,然而对权威的尊崇到了善恶不加分辨的程度,就会成为一种思维的枷锁——权威枷锁。

打破权威枷锁,先要了解它是如何戴上的。

人们从很小的时候就已亲身体验到:服从权威能够从中得到好处。抗拒权威就要吃苦头,就像下面这个例子。

一位老师上课时告诉学生们,硫酸是有腐蚀性的,它能够除掉铁锈,恢复铁器光亮的表面。但是,如果不小心把硫酸滴到衣服上,就会烧出一个洞。

一个小朋友听了老师的话,用硫酸擦了一只生锈的铁勺,果然擦得锃亮,得到妈妈的夸奖,于是他说:“老师真是了不起,听他的话,我尝到了甜头!”另一位小朋友也听了老师的话,故意把硫酸滴到自己的衣服上,结果衣服上烧了一个洞,挨了老爸一顿训。于是她想:“老师真是了不起,不听他的话,我吃了苦头!”

于是,一个权威枷锁就这样戴上了。

第二个权威枷锁是由于自身对某方面知识的缺陷所形成的。一个人一生中通常只能在一个或少数几个专业领域内拥有精深的知识,在专业领域之外,为了弥补自己的无知,以应不时之需,只好求助于各领域的专家。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按照专家的意见办事,总能得到预想的成功,如果不慎违反了专家的意见,总会招致或大或小的失败。久而久之,第二个权威枷锁也戴上了。

从成功思维的角度来看,权威定势是要不得的,不敢突破权威的束缚,也就丧失了创新思考的能力。敢于推翻权威,本身就是一种胆识、一种创新。

亚里士多德认为自由下落的物体重量越大,下落速度越快,重量越轻则下落速度越慢,伽利略对这位权威的理论提出质疑,他设计了一个巧妙的实验,便把流传一千多年的权威理论推翻了。

尊重权威这很正常,假如一味地跟随权威,就不正常了。所有的事都由权威决定了,自己的脑袋还能干什么?

如果你一味地迷信权威,奉劝你把它从你的思想中拉出去,一棍子打死,省得它占据你的思想。

冒险精神是成功的机会

只有具备风险意识,无所畏惧勇于探索和实践,你的潜能才能发挥出来。完全地展示自己的才能,实现了自己追求的目标,才能领略到人生的欢愉。所有懦夫,都不可能领略到。

欲成大事者必须具备常人不具备的冒险精神,正所谓:“富贵险中求”,与风险不沾边的人,是与成功无缘的人。“风险与机遇并存”,如果一件事没有什么风险,那么大家都能想到做到,这对欲成大事的人来说是没有半点机会的。

世界上大多数人不敢冒险,他们熙来攘往地拥挤在平平安安的大路上,四平八稳地走着,这路虽然平坦安宁,但距离人生成功的风景线却迂回遥远,永远也领略不到奇异的风情和壮美的景致。只能平平庸庸、清清淡淡地过上一辈子,一直到人生的尽头也没有享受到真正成功快乐和幸福滋味。

他们只能在拥挤的人群里争食,闹得薄情寡义也仅仅是为了填饱肚子,穿上裤子,养活孩子。其实这样并不安全,因为仍然要承受挨饿与被人鄙夷的风险。

所以,生命运动从本质上说就是一次探险,如果不是主动地迎接风险的挑战,便是被动地等待风险的降临。

惟有带着沉重的风险意识,敢于怀疑和打破以往的秩序,通过冒险而取得胜利后,才能享受到人生的最大喜悦。青年人应该强烈的追求这种境界而不应安于过一种平平常常、千篇一律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