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调血脂
12545400000017

第17章 高脂血病的中医调理与康复(4)

高脂血症的心理疗法

1.心理因素对血脂的影响

国内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有些高脂血症的老年患者,离退休后在药物和饮食习惯、生活方式不变的情况下,血脂浓度却明显下降甚至逐渐恢复正常,且血脂下降特点是稳定的、持久的,并不是短暂的波动。显然其血脂浓度下降与离退休密切相关。

据国内外普查资料表明,长期睡眠不佳、精神经常紧张、忧虑及时间紧迫均能影响血脂代谢。而离退休后脱离了紧张的工作环境,血脂代谢障碍有可能得到了纠正。情绪紧张、争吵、激动、悲伤时均可增加儿茶酚胺的分泌,游离脂肪酸增多,促进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升高。抑郁会使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在动物实验中也观察到,对已形成高血清胆固醇血症的实验动物,每天给予安定及抚摸动物,结果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形成范围明显减小。

由此可见,精神、情绪等心理因素对血脂是有一定程度影响的。在治疗高脂血症时,除了运用药物、饮食、运动等疗法外,同时配合心理疗法,治疗效果会更明显。

2.心理调护时应遵循的原则

(1)接受性原则

对所有的病人,不论其年龄、性别、职务,都要做到一视同仁,热情对待,认真地倾听病人的诉说,要用同情、理解的目光和鼓励、启发式的提问引导病人,并耐心地倾听。其实,倾听的同时就是治疗的开始,因为病人在诉说的时候可以得到宣泄,并可能由此而减轻症状。要让病人感到不论病人所说的内容是什么,你都不会觉得好笑,更不可冷眼旁观、猎奇,甚至讥笑鄙视。而要以极大的同情心来理解病人的所作所为,要深有同感,这样病人才能感到你是可以信赖的。只有当医护人员对病人的接受换来病人对医护人员的接受之后,才能进行正确的治疗。

有的高脂血症及相关疾病病人患病后必然会产生一种受挫折的心理,但又无可奈何,常常是经历了一番磨难或痛苦的挣扎之后才不得已而来求治的。有的可能是辗转再三疗效不好,才来到你这里求治,此时有的已感到绝望或仅抱有一线希望,所以常常询问:我的病能治好吗?为此,治疗者要不断向病人传递支持的信息,告知高脂血症的可治性,以解除他因缺乏有关知识而产生的焦虑不安的情绪。可举出成功的例子,增强其同疾病作斗争的信心和勇气。支持的方式要让病人感到你是有科学依据的,要坚定慎重,亲切可信,充满信心,不要让病人感到你是在信口开河或夸夸其谈。

(2)保证性原则

高脂血症及相关疾病能否治好,不仅是病人及家属十分关心的问题,同时也是治疗者不能不考虑的一个非常具体的问题。因此,治疗者应当以十分认真负责的态度对病人的症状、发病机制、诊断以及治疗过程中的反应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在慎重地确定治疗方案之后,还要根据具体情况不断地进行修正和完善。在此基础上就可以科学地、恰如其分又实事求是地向病人作出解释和保证,让病人感到你的保证不是空头支票或流于形式,而是有理有据,合情合理,非常可信。对于时间上的保证倒是宁肯稍长一些,以免到期达不到预期效果而引起病人的失望和挫折感,甚至对治疗者产生怀疑和不信任。当然,也需要向病人说明,任何保证都需要病人积极配合,发挥主动,服从医嘱,否则会影响治疗。对治疗过程中病人取得的进展,也应及时给予积极的肯定和赞赏。

(3)科学性原则

进行心理调护一定要遵循心理学规律,要以科学的心理学理论为指导进行治疗。因此,治疗者首先必须具有坚实的专业基础,并具有良好的医德,树立治病救人的态度,不能一门心思地以赢利和惑众为目的。心理治疗也不是随便什么人摆上两把椅子,端上一杯水,凭着三寸不烂之舌就能进行的。更不能像江湖医生那样故弄玄虚,装神弄鬼,让病人感到神秘莫测,不知所云。

(4)保密性原则

对病人的姓名、职业、病情及治疗过程进行保密是治疗者所应遵循的职业道德,也是进行心理治疗所应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没有获得病人的许可,治疗者绝对不可泄露病人的情况,包括对自己的亲朋诉说,同事问直接地进行交流或公开发表。保密性原则也是心理调护所必需的,在治疗的一开始就应向病人说明,这样可取得病人的信任,促进良好的医患关系,从而获得有关病情的可靠信息,以便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

3.高脂血症患者的心理障碍

人的心理反应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制约,患病后所处环境的变化,常会带来病人情绪上的变化与反应。人的心理反应和生理变化有一定联系,如紧张的情绪会使得脉搏加快、血压升高。通过观察病人的面部表情、行为变化等,也可了解病人患病后的心理反应,如焦虑、抑郁、感知过敏等。

了解病人的心理反应是搞好心理护理的前提。一般来讲,高脂血症及相关病症患者的心理活动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情绪不稳定

人生病之后,很容易形成不良的心境,如表现为情绪极不稳定、焦虑、激怒、抑郁、恐惧或悲观等。有的病人爱发脾气,甚至变得任性起来。男性可以为了一点小事就吵吵嚷嚷,女性多表现为抑郁哭泣。

(2)疑虑心理

疑虑心理主要发生于性格比较内向的人、易受消极暗示的人和心理疾病的人等。一般可以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①当见到医护人员低声说话时,就以为是在讨论自己的病情,觉得自己的病重了,甚至没救了。

②对别人的好言相劝半信半疑,甚至曲解别人的意思。

③对服药打针产生疑虑,担心误诊,担心服错药、打错针等。

④当身体某部位稍有不适就会胡乱猜想。

(3)依赖心理

一个健康人一旦生了病。就会意志减弱,被动依赖性增加。这时,病人一般会变得被动、顺从、依赖,情感变得脆弱、甚至带点幼稚的色彩,有的表现出早年的退化性行为,只要亲人在场,本来可自己干的事也让别人做。此时,主见和自信心也表现不足了。养病中,他们的爱和归属感增强,希望得到更多人的关心和帮助,希望有更多的亲友探望,否则就会感到孤独无助。

(4)自怜心理

自怜心理这种情绪往往发生于痛苦的检查、患有预后不良或病情危重的病人身上。

这是病人有一种无能为力、无可奈何、悲哀而又怜悯自己的情绪状态。这类病人由于自我价值感的丧失,自信心降低,认为自己对所处情景已失去控制力,周围对他的帮助也是无能为力,因而失去了生活的勇气。这是与期待心理相反的消极心理状态,医护人员要努力运用心理治疗、心理护理方法改变病人这一消极心态。否则,它对治疗疾病是极为有害的。

(5)期待心理

期待心理对病人来说是一根渴望生存的精神支柱,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从客观上讲这种心态对治疗和康复是有益处的。病人都希望获得同情和支持,期待着迅速康复,期望生存下去。那些期望水平较高的病人,往往把家庭的安慰、医护人员的鼓励视为病情减轻,甚至是即将痊愈的征兆。当病情加重时,又期待着病重过后即将出现的好转。当已进入危重期,也期待着有起死回生、转危为安的可能。

(6)孤独心理

一个人生病以后,离开了工作单位和家庭,住进了医院病房,这时接触的人少了,或周围接触的都是陌生人,或接触的时间极其短暂,这就加重了病人的孤独感。总希望别人陪伴,说几句话,以得到心理上的宽慰。

(7)自尊心理

病人非常重视别人对他的态度,具有比平常人更为敏感的自尊心。人生病以后,不能为社会创造价值,个人在社会上的地位也有所动摇,自我价值感受到挫伤,自尊心也不同程度地因失落感而受到伤害。对于病人来说,自尊是不愿屈服于疾病的自强心理,是热爱生活、与疾病作斗争所必须的积极的意志品质,应当得到支持和受到保护。

(8)主观感觉异常

患者主观感觉异常表现在对事物的过分敏感。他们不仅对声、光、味等外界刺激很敏感,如怕嘈杂声和畏光等,对自己的体位、姿势,甚至心跳、呼吸等也十分关注,有时觉得枕头低,有时觉得被子沉。由于病情迁延,治疗需要一定过程,有度日如年之感。久卧病床者,会出现空间感觉异常,甚至会有床铺在摇晃的感受。

4.心理疗法调整患者的饮食

人的心理因素对饮食也是有影响的,人们都有这样的体验,在一定的日子里吃元宵、粽子、饺子、月饼、生日面条或蛋糕等食品时,特别有味道。这是因为这些食品已变成了联结情感的食品,具有特定的社会心理学含义。同样,人们爱吃鱼翅、年糕,或不吃猪肉等习惯,也不是完全从人体营养需要出发,而可以是从品尝稀少珍贵食品,或是图吉利,或是民族信仰等社会饮食心理需要决定的。在认为“能吃是福”的社会心理影响下,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已经造就了越来越多的高脂血症患者。

人们对食物的态度,除了上述社会心理因素外,更多取决于个体心理因素。有的爱吃鱼,不爱吃蛋类;有的爱吃豆油,不爱吃花生油。这些习惯大都与个体成长中环境影响或某种偶然原因形成而最终适应个体心理需要。高脂血症患者的个体心理特点往往是喜欢各种肉食,而且食用量从不节制。

针对高脂血症患者的个体和社会心理特点,给予适当的校正,才会有利于高脂血症的治疗。调整办法如下:

(1)在照顾病人饮食爱好和习惯的同时,告知过多进食高脂肪、高胆固醇饮食的不良后果,如高脂血症严重时会导致冠心病心绞痛或心肌梗死或半身不遂,大大降低生活质量,这样病人就能够进行很好的配合。

(2)在照顾病人饮食爱好和习惯的同时,尽量鼓励病人多食用能够降低血脂的食品,如蔬菜、水果、鱼类等含胆固醇较低的海洋动物和植物。反复向病人宣传营养与疾病的关系及饮食与疾病的关系,逐渐改变饮食习惯。

5.儿童患者的心理疗法

儿童高脂血症主要包括原发性高脂血症和继发性高脂血症,无论哪一种,它们共同存在的心理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儿童患者多不在意病情轻重及预后。

(2)儿童患者心理承受能力、理解能力有限。

(3)儿童患者自我中心比较突出。

(4)儿童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较差。

(5)儿童患者心理变化较快。

鉴于以上特点,儿童高脂血症患者在进行心理调护时,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对他们讲解病情时要耐心解释,选择适于儿童发育阶段的语言,用简短的解释,尽量用他们熟悉的词汇,避免令人恐惧的词语。告诉他们如果不好好治疗,就会出现什么不良后果,如果按时服药,坚持饮食调理。疾病就能治愈,像其他儿童一样健康,这样才能取得他们的配合。

(2)儿童认知能力的特点是以自我为中心。他们往往是想干什么就要干什么,想吃什么就要吃什么,如果大人不给满足,就会哭闹。此时要尽量引导患儿吃些他们既喜欢吃,又不影响血脂的食品,如水果、果冻、鱼干、肉松等食品。不要强行管制,以免被产生的不良情绪影响病情。也不要为安慰儿童而怂恿过量食用大鱼大肉,否则会使病情加重。

(3)儿童患者心理活动随治疗情况好转而迅速变化,认为自己病情好转,家长及医护人员应该满足一下他们的一些要求。家长此时千万不可放松对他们饮食的控制及对他们服药的管理,以免病情反复。

(4)鼓励孩子多参加运动。教育孩子不要进食后就睡觉,不要在看电视时进餐,进食后要适当活动。

(5)鼓励孩子克服自卑心理。有时由于身体肥胖经常受到同伴的讥讽,此时应鼓励孩子面对现实,积极主动地参与减肥。一旦有效就应鼓励他们坚持下去。

(6)帮助孩子建立行为降脂、减肥方案。

6.女性患者的心理疗法

女性高脂血症多发生在绝经期后,多与更年期重叠在一起,所以女性高脂血症治疗的一个不能忽略的问题就是要同时重视更年期的心理变化。

更年期是由中年向老年的转变时期,由于人体生理发生了变化,身体逐渐衰退,故其心理也随之发生某些改变。女性更年期的心理改变,主要表现为失眠健忘,烦躁易怒,易于激动,神经过敏,焦虑不安,或精神抑郁,闷闷不乐,悲啼欲哭,或多疑善恐,精神淡漠,或多愁善感,言语重复等。良好的心理状态,可以保持青春常在、延缓衰老;不良的心理状态会产生疾病、加速衰老,所以必须注意患者的心理调护。

一切对人不利的影响中,最能使人短命夭亡的要数不良的情绪和心情,如忧郁、颓丧、惧怕、贪求、怯懦、忌妒和憎恨等,因此必须注意避免。祖国医学在精神修养方面十分强调“恬淡虚无”和“精神内守”,意思是说,思想上要保持安闲清静,排除一切杂念,不能有过高的妄想,不应计较个人的得失,要性情开朗,胸怀坦荡,光明磊落,这样会促进疾病的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