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好妈妈要培养孩子的好习惯
12531900000006

第6章 诚实守信——孩子为人处世的成功法宝

生活在今天的社会中,很少有人不知道“毒奶粉”事件,也很少有人不知道“地沟油”事件。为什么会频繁出现这些事件呢?其原因之一便是,在利益驱动下,某些人弃诚实守信于不顾。

诚实守信就是做人忠诚老实,不撒谎;不歪曲事实,光明磊落;而且重信用,懂得遵守诺言。诚实和守信其实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诚实是守信的基础,而守信是诚实的表现形式。

诚实守信是我国的传统美德。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言必信,行必果!”“人而无信,不知其可!”《弟子规》中也说:“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这些都是通过言论来表现诚实守信在为人处世中的重要性,不仅如此,我国还有很多故事都生动地体现了诚实守信的重要性。

曾参,孔子门下有名的弟子,他博学多才,而且十分注重修身养性,德行高尚。人们尊称他为曾子。

一次,他的妻子要去集市,儿子哭闹着要跟着同去。他的妻子对儿子说:“你先回家,等我回来杀猪给你吃。”她刚从集市上回来,曾子就马上要捉猪杀猪。他的妻子阻止他说:“我不过是和孩子开玩笑罢了。”

曾子说:“我们是不能和小孩开玩笑的。小孩子没有思考和判断能力,等着父母去教他,听从父母的教导。今天你欺骗孩子,就是在教他欺骗别人。母亲欺骗了孩子,孩子就不会相信他的母亲,这不是用来教育孩子成为正人君子的方法。”于是,曾子就杀了猪煮肉给孩子吃。

曾子的话很值得我们深思,如果我们欺骗孩子,孩子日后就会去欺骗他人;如果我们以诚信对待孩子,孩子日后就会以诚信对待他人。而一个诚实守信的人更容易赢得他人的信任,获得他人的帮助,在为人处世中也更容易成功。

所以,作为父母,我们一定要培养孩子诚实守信的习惯。

成为孩子看得到的榜样

作为父母,我们都希望孩子不对自己撒谎,孩子能够说到做到。可是,我们能做到这些吗?

一个男孩说:“我爸说,只要我考试得了100分,星期天就带我去看海豚表演。我真的考了100分,爸爸却说他没有时间。”

一个女孩说:“我妈说,写完作业就让我出去玩。我写完了,妈妈却说还必须完成她额外布置的练习题。”

我们为了达到目的,很容易对孩子许诺,但对于是否兑现诺言却很少考虑。对善于模仿的孩子来说,这样做无疑是一个不好的暗示:即随意许诺是可以的,不兑现诺言也是可以的。这怎么能培养孩子诚实守信呢?

孟子的母亲可以说是我国古代母教的一个典范,她不仅为避免孟子受不良影响而三迁居住地,还以身作则,用自己诚实守信的行为来影响孟子,在《韩诗外传》中记载着这样一件事:

孟子家住集市旁的时候,东边的邻居以杀猪为业。有一天,邻居家猪叫的声音很凄厉,孟子就问妈妈:“他们为什么要杀猪呢?”孟母随口说了一句:“要让你吃猪肉啊。”但她说完之后就后悔了。因为她想到了自己一直教育儿子要诚实守信,怎么可以随便开玩笑呢?虽然当时家里非常拮据,但是为了不失信于孟子,孟母还是买了一块猪肉给孟子吃。

同样是不经意间的许诺,但是,孟母却以实际行动向孟子展示了什么是“言而有信”,同时也提醒了自己,许诺之前一定要三思。

我们都知道身教重于言教,所以在生活中,我们一定要首先做到诚实不欺、言行一致,成为孩子看得到的榜样,这样孩子耳濡目染,才能做到诚实不欺、言行一致。

告诉孩子:说真话比不犯错更重要

每个人都会犯错误,孩子更不会例外。但是,对于孩子的错误,大多数人都会责骂和惩罚,这样孩子在犯错误后就会非常恐惧,为了逃避责骂和惩罚,他们往往会说谎话。从这个角度来看,孩子的不诚实是被逼的。

其实,我们应该知道,说真话比不犯错更重要。犯了错误可以改正、弥补,但是,一旦养成撒谎的习惯,就可能影响孩子的一生。所以,应告诉孩子:说真话比不犯错更重要,鼓励他说出事实真相。当孩子说出真相后,我们要及时肯定他说真话的行为。

满足孩子合理的需求

春天来了,小刚所在的小学要开运动会了。小刚不喜欢开运动会,因为别的同学都会带好多零食在运动会期间吃,但是,他妈妈不给他买,说吃零食对身体不好。结果,每次运动会同学们都以同情的眼光看着他,让他很难为情。

小刚想:这次怎么办?要么装病不参加,可是自己还有跳远比赛呢!放学后,小刚回家跟妈妈说:“老师说明天交10块钱订一份学习资料。”小刚妈妈痛快地掏了钱,她没发现小刚说话的时候有一些不自在,当然也不知道小刚在撒谎。

妈妈不希望小刚撒谎,但是,她不知道正是她的行为促使孩子去撒谎。尽管吃零食的确对身体不好,但是,孩子都有求同心理,希望别的同学有的自己也有,这样就不会被“另眼相待”。经常被“另眼相待”容易挫伤孩子的自尊。所以,当孩子向我们讲述了他的需要后,我们应该认真分析这些需要,然后尽量满足其中合理的部分。分析的时候,我们要用孩子的眼光来看待事物,要认真倾听孩子的心里话,而不要以成人的想法去推测孩子的心理。对于不合理的部分,我们也要对孩子讲明道理,这样就不会引起孩子的误解。另外,我们和孩子一起分析的过程能让孩子明白什么是合理的、正确的,这也有利于孩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以信任换取诚实守信

很多父母都对孩子有着天然的不信任。一个刚出生的婴儿那么小,他不会吃饭,不会喝水,不会做任何事情,只会用哭声向我们求助。于是,我们习惯了帮助和看管他们。当他慢慢长大了,主动要求端一盘菜的时候,我们可能会习惯性地说:“你不行,会烫着你的。”孩子要求扫地,我们可能会说:“你不行,你扫不干净。”……如此多的“你不行”表明了我们对孩子的不信任,有些孩子也许就真的认为自己“不行”而不去做了,而有些孩子就会“偷偷地”做。再大一些,当孩子在房间写作业时,我们可能会每隔几分钟进去看看孩子是否在偷懒;当孩子帮家里买东西时,我们也会检查找回的钱,唯恐他们用多余的钱买吃的玩的……

其实,孩子天性是诚实守信的,只要我们能给他足够的信任,他就一定能展现出本真的那一面。

有一天,小飞的妈妈发现抽屉里的钱少了10块,她问小飞爸爸,回答是没有动。“难道是小飞偷偷拿去花了?”小飞妈妈想,但她觉得小飞不是这样的孩子。

小飞放学回来后,小飞妈妈拿了50块钱给他说:“小飞,妈妈今天买东西借了王阿姨30块钱,你替我还给她,回来时顺便买瓶酱油。”小飞答应着就转身走了。小飞妈妈虽然相信小飞,但还是担心小飞最近有什么坏习惯。

妈妈正忐忑不安的时候,小飞回来了,他一边把酱油和找的零钱给妈妈,一边说:“妈妈,我中午走的时候从抽屉里拿了10块钱交资料费。老师昨天说了,可是我忘跟您要了,早上同学们交的时候才想起来。”听到小飞这样说,妈妈悬着的心放了下来,并庆幸自己没有贸然责问小飞。

一个经常获得信任的孩子是不会轻易撒谎食言的,他们知道这样做要付出失去信任的代价。所以,我们要用信任去换取孩子的诚实守信。

用诚实守信的故事影响孩子

古今中外,有很多有关诚实守信的故事。古代的正面故事如季布“一诺千金”、商鞅“立木为信”;反面的如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等;现代的如宋庆龄小的时候信守约定等朋友、李嘉诚信守对乞丐的承诺等;外国的如列宁承认自己打碎了花瓶、华盛顿承认自己砍了樱桃树;等等。此外,还有很多关于诚实守信的童话故事,如匹诺曹、捧空花盆的孩子等。

孩子喜欢听故事,无论是真实发生过的故事还是童话中虚拟的故事,都能对培养孩子诚实守信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对于年龄偏小的孩子,我们可以在睡前为他读或者讲一个这样的故事;而对于年龄大点的四五年级孩子,我们可以买来相关的书籍让他进行自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