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好妈妈要培养孩子的好习惯
12531900000037

第37章 情绪调控——掌控情绪才能把握住未来

情绪,是我们人类喜怒哀乐的一种表现。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情绪,孩子也不例外。作为父母,我们都乐意看到孩子处于愉悦的情绪状态中,而不喜欢看到他有悲伤、哭泣、愤怒等不良情绪,这实际上是对情绪的一种误解。

小毅4岁,回家看到妈妈独自坐在沙发上,脸上写满了不高兴。小毅观察了一会儿后,关切地问妈妈:“妈妈,你怎么了?”妈妈回答:“我有些难过,一会儿就好了。”小毅理解地说:“难过了,你就哭一会儿,哭会让你舒服的。”听完小毅的话,妈妈很吃惊,然后笑了起来。

我们自己的成长经验认为:哭不好、哭不能解决问题、哭是无能的表现,甚至哭不是“男子汉”的作为……我们对哭似乎有一种本能的焦虑感,这种焦虑感直接导致我们不接纳孩子的哭。然而,对孩子来说,哭是他本能地调节情绪的一种方式。

著名教育专家孙瑞雪在她的《完整的成长》一书中这样看待孩子的情绪:

儿童时期,情绪状态是判断孩子是否正常成长的一个衡量尺度,甚至孩子身体的状态,也可以通过观察情绪的“好坏”来判断。愉悦而平静的恒定状态,是保证儿童情绪成长和其他各部分成长的前提。情绪始终沮丧的孩子,他的各部分都有可能停留在原始的状态,这也意味着他的生活、他的成长可能就是不幸的。成年后他会成为情绪的俘虏,被情绪掌控,这就容易发展为成人的道德问题。

由此可见,儿童时期的情绪问题如果得不到合理的调控就会影响到他的成长与未来。

我们不能消灭情绪,但是,情绪是说来就来、说走就走的。所以,情绪是流动的,它能在流动中得到调整,调整的过程就是情绪管理。现在很多人、很多组织都开始研究如何调整、管理和治疗情绪,这表明人们都逐渐意识到了情绪的作用和情绪管理的重要性。我们,包括孩子,如果能够调控情绪,就能成为情绪的主人。如果我们成为了情绪的主人,我们就拥有了两种能力。一种能力是清晰地把自己和别人的情绪剥离开,清楚地知道“情绪是我的”、“我要为我的情绪负责”。这里的“负责”是指自己照顾自己的情绪,知道情绪的来源,允许自己有这样的情绪。另一种能力就是转化情绪。即当我们平静下来时,把情绪的来源转化成支持我们生命成长的东西。

我们都想让自己的孩子成为情绪的主人,那么就要从他小的时候培养他调控情绪、管理情绪的习惯。

营造自由、平等、和谐的家庭氛围

大多数孩子在家庭中待的时间是最长的,家庭承载着孩子大部分的喜怒哀乐。所以,家庭氛围对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玲玲的爸爸是个生意人,脾气很暴躁,如果生意不顺就会冲妈妈和她发脾气,有时候对她和妈妈又非常好。这让玲玲总是小心翼翼的,不知道爸爸哪天回来是晴天,哪天回来是阴天。

慢慢地,玲玲的情绪也变得不稳定了。在学校,同学不小心碰了她,有时候她会宽容地说“没关系”,有时候却大发脾气。时间长了,同学们都不敢接近她。她对同学疏远自己很难过,就回家向妈妈发泄,结果她们家的气氛常常很紧张。

玲玲的情绪不稳定,很明显是受到了爸爸的影响。在一个家庭中,爸爸妈妈是孩子情绪稳定的保证,所以,我们要努力给孩子营造一个自由、平等、和谐的家庭氛围。我们可以在他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伤害物品的前提下,让他自由地玩耍。作为父母,我们之间要互相尊重,并且尊重孩子,不把他当成家里的一个玩偶看待。我们之间有不同意见时,要尽量平心静气地谈,而不是大吵大闹。

在自由、平等、和谐的家庭氛围中,孩子和爸爸妈妈之间有着良好的亲子关系,爸爸妈妈能给孩子提供情感支撑;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孩子的性格也会比较开朗,出现不良情绪的次数比较少,即使出现了不良情绪,也能够在家庭中得到疏导。

帮助孩子认识自己的情绪

兴奋、喜悦、高兴、生气、愤怒、悲伤、难过、恐惧、害怕……这都是我们的情绪,当我们处于其中之一时,我们能清晰地知道,但是孩子不知道,他只知道哭或者笑,而不知道自己究竟是处于哪一种情绪状态中。要培养孩子调控情绪的习惯,首先要教孩子认识自己的情绪。

丫丫出生后,容易情绪失控的妈妈对自己很不满意,为了避免影响丫丫,妈妈开始学习一些情绪管理的知识,并在丫丫和自己身上运用。当丫丫因玩具被小朋友抢走而大哭时,妈妈会拉着丫丫的手说:“他抢了你的玩具,你很生气是吗?”当丫丫因小鱼死去而哭时,妈妈抱着她说:“小鱼死了,你很伤心是吗?”……随着年龄的增长,丫丫慢慢能分清自己的情绪了。

丫丫5岁了,一天吃晚饭时,她说:“我今天还没跟小朋友玩够呢!”丫丫爸爸当天在工作时与同事发生了争执,情绪本来就不太好,听到丫丫这样说,立刻站起来打开门,说:“去吧,那你去呀!”说了几遍,丫丫委屈地说:“我只是有点失望,又没说要现在接着玩。”然后接着说:“你也不用为这么点儿事生这么大气呀!”看着清醒的丫丫,爸爸不好意思地笑了。

可以看出,妈妈在丫丫身上的“实验”是成功的,一个能清楚认识自己情绪的孩子更容易调控自己的情绪,也不会受别人情绪的影响而掉进别人的情绪之中去。当孩子出现某种情绪时,无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我们都要表示理解,并说出他目前的情绪状态。久而久之,孩子就清楚自己的情绪了。

引导孩子适当宣泄情绪

当孩子有了不良情绪时,我们要引导孩子适当宣泄情绪。宣泄情绪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直接宣泄,一种是间接宣泄。直接宣泄,就是直接针对引发情绪的刺激来表达情绪。通常情况下,直接宣泄对别人对自己都是不利的,所以最好让孩子间接宣泄情绪。也就是说,孩子将这种情绪向我们、老师或者同学、朋友进行诉说,并接受劝慰与帮助,从而求得心理上的平衡。另外,还可以让孩子在亲人面前痛哭一场,释放他内心的委屈和痛苦,这样也能达到宣泄不良情绪的目的。

教孩子学会转移情绪

现代情感心理学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出现情绪反应时,人们头脑中往往有一个较强的兴奋灶,此时如果另外建立一个或者几个新的兴奋灶,就可以抵消或者冲淡原来的优势兴奋社。所以,我们可以告诉孩子,当他感觉自己情绪激动起来时,为了使情绪不至于立即爆发,使自己有时间和机会冷静地分析和考虑问题,他可以有意识地转移话题或者做点别的事情,这种方法能够分散自己的注意力,将情绪转移。转移情绪这种方法是针对大一些的孩子而言的,因为他们更容易因为冲动而做出伤害自己、伤害他人的举动。

用音乐转化孩子的情绪

荷兰作家维尔修思创作过一本名为《难过的弗洛格》的绘本,里面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弗洛格起床了,他觉得有一点难过。他很想哭,可不知道为什么。他的朋友小熊很担心他,希望他笑,可是他笑不出来。老鼠过来安慰他,希望他振作起来,可是弗洛格说他振作不起来。老鼠想了各种办法逗弗洛格开心:疯疯癫癫地跳舞、倒立、学马戏团小丑。可是弗洛格仍然没有一点笑容。突然,老鼠想到了一个办法。他回家拿来了小提琴,开始拉一支好听的曲子。没想到,弗洛格竟然听得哇哇大哭起来。老鼠拉得时间越长,弗洛格哭得越厉害。老鼠问弗洛格为什么,弗洛格说是因为老鼠拉得实在太好听了。听到这话,老鼠大笑起来。突然,弗洛格也笑了起来,笑着跟老鼠一起唱啊跳啊,再也不难过了……

情感心理学家通过研究证实,音乐能对人发生很重要的影响作用。因为优美的音乐能促使人体分泌有益于健康的激素、酶和乙酰胆碱等物质,起到调节血液流量和神经细胞兴奋的作用。另外,音乐本身就是情绪的集合和升华,所以它可以把人的情绪汇入到它引起的情绪流中,这实际上是用快乐的情绪替代或转化不快乐的情绪,从而起到调控情绪的作用。所以,当孩子出现不良情绪的时候,如果有条件,我们可以为他演奏优美的音乐来转化他的情绪;当条件不允许时,我们可以和他一起听音乐,如班得瑞的包含着自然元音的音乐,那些天籁之音能让消极情绪缓缓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