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好妈妈要培养孩子的好习惯
12531900000034

第34章 悉心倾听——开启他人心灵的一把钥匙

在现代社会,孩子是否具备和他人和谐相处的能力,对他的一生都有很重要的影响。

在家,孩子要和我们相处;在学校,孩子要和同学、老师相处;日后走向社会,他要和同事、领导相处……这些相处关系是否和谐,决定着孩子的心情和学习、做事的精神状态。

刘斌今年10岁,长得很可爱,但是同学们都不太喜欢他。因为无论谁说话,不管别人是否说完,只要他听到,他就会插嘴把话接过去,即使老师讲课时也不例外。

刘斌并不知道自己的这个缺点,但他能感觉到同学们对他不友好。有一天,刘斌看见几个同学在一起兴高采烈地谈论着什么,他就靠近想听一听,但是,那几个同学一看他靠近竟然停止谈论并四散走开了。刘斌既委屈又沮丧。

刘斌回家跟妈妈说起这些,妈妈经过反思,明白了原因在她身上。原来,刘斌开始学说话时,她为了鼓励儿子多说话,只要刘斌开口,她就会笑着赞扬,后来刘斌就变成了现在的这个样子。

可以看出,刘斌与同学相处的不和谐,其主要原因是因为妈妈只教会并鼓励刘斌去说,而没有鼓励他去听。实际上,倾听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技能和习惯,也是人际交往中开启他人心灵的一把钥匙。

倾听是对他人尊重的一种表现。人都需要被尊重,当我们悉心倾听对方谈话时,对方从我们认真的眼神中就能感觉到被尊重和鼓励,他会很乐意说下去。人际关系大师戴尔·卡耐基在《人性的弱点》中说到自己的一次亲身经历:

卡耐基曾在纽约出版商主办的一次晚宴上见到一位著名的植物学家。他倾听着植物学家谈论大麻、室内花草以及关于马铃薯的惊人事实。直到午夜告别,他也几乎没说过什么话。但那位植物学家却高兴地对主人说:卡耐基是最有意思的人,是一个最有意思的谈话家。

卡耐基看上去似乎什么也没做,但实际上却做了一件在人际交往中十分重要的事,即耐心倾听他人说话,使植物学家感觉到自己受尊重,也因此对卡耐基产生了好感。

倾听能促进心灵的沟通。耐心倾听别人说话虽然只是一种交流和谈话的方式,却蕴含着极大的信任。因为这是在别人愉快的时候与他分享快乐,在别人痛苦、失落的时候为他分担痛苦和失落,这就意味着心灵与心灵之间的沟通。

人有两只耳朵一张嘴,就说明人需要多听少说。作为父母,我们不仅要培养孩子自由表达自己的信心,还要培养他倾听他人的习惯。通过倾听,孩子能了解他人的思想、个性、爱好和期盼等;通过倾听,孩子可以和同伴建立信任,从而和谐相处。

让孩子从我们这里“学习”倾听

在家庭中,我们总习惯站在过来人的角度去评判孩子的情感、行为,想要纠正它们。慢慢地,我们发现孩子不愿意跟我们交流了。其实,不是孩子不愿意交流,而是因为我们不会倾听,孩子从我们这里得不到理解,也得不到共鸣。所以,要想让孩子懂得倾听,我们首先要倾听孩子。

在倾听时,我们要表情平和地面对孩子,让他感觉到我们对他的尊重。在孩子说话过程中,当孩子需要回应时,我们要及时说出“嗯”、“噢”、“我知道”之类的话语,表示自己正在专心地关注孩子讲话。否则,会引起孩子的误会。

最近,彤彤的妈妈声带发炎,医生嘱咐她一周内不要开口说话。从医院回到家,她就躺着休息,这时彤彤回来了。

彤彤一看到妈妈就说:“妈妈,我再也不想去幼儿园了,老师笑话我!”如果是平时,她早就接着说:“不去幼儿园怎么行呢!”可是医生再三说不能说话,她只好忍住什么也没说。

气呼呼的彤彤走到妈妈身边,伤心地哭了:“妈妈,今天老师让我们装玩具,我把小马的耳朵给小驴安上了,老师就笑话我,小朋友们也都笑我。”

听到这些,妈妈没有说话,只是把伤心的女儿搂在了怀里。彤彤哭了两分钟,离开妈妈的怀抱,然后平静地说:“妈妈,我去玩了,我没事了。”

妈妈很奇怪,要是在平常,她们肯定会为这件事争吵起来,今天什么都没说,彤彤竟然自己好了。

其实,彤彤当然知道不上幼儿园是不行的,她只是需要倾诉,而妈妈的拥抱恰到好处地给了她回应。倾听就是如此神奇,它可以帮我们修复和融洽亲子关系。当我们倾听孩子的心声时,孩子也能从我们这里学习到如何倾听。

引导孩子在倾听中提问

一个优质的倾听过程,还包含着适当的提问。因为提问不仅能表现出我们在认真地听对方说话,而且还能让对方说出更多的信息,适当的时候还能引导对方转移谈话的方向。孩子之间的倾听也是如此。所以,我们要引导孩子在倾听时有效地提问,而不是仅仅问对方一些只需要回答“是”或“否”的问题。比如,孩子班里来了新同学,在新同学做自我介绍的时候,可以适当地问一句“你们那里是怎么样的?有没有好玩的地方?”或者“你能不能说说你来这里后的所见所闻?”这样的提问,既不让对方感觉到生硬,还能让对方说出一些孩子不太了解的事情。相对于只要回答“是”或“否”的问题,这种提问方式无疑是更为巧妙的。

和孩子进行换位体验

东东是个聪明伶俐又善于动脑的孩子,他的思维很敏捷,常常受到爸爸妈妈、老师的夸奖。爸爸也经常跟他探讨各种问题,所以,东东和大人的交流也很顺畅。

有一天,家里来了爸爸的一位同事。爸爸和叔叔聊天的过程中,东东也在旁边,刚开始还认真听,后来就积极参与了。再后来就基本成为他的“一言堂”了,爸爸和叔叔一句话还没说完,就被他打断了。这让叔叔很尴尬,爸爸也有些生气,但忍着没吭声。

叔叔离开后,东东还想跟爸爸继续刚才的话题,但是总是一句话还没说完,就被爸爸打断了。这样重复几次后,东东急了,大声喊:“您听我说完嘛!”爸爸平心静气地说:“东东,我刚才是故意的。”东东惊奇地问:“为什么?”爸爸回答:“你现在体会到说话时不断被打断的感觉了吧?你刚才就是这样,这让叔叔很尴尬、很难受。”东东沉默了一会儿说:“爸爸,我明白了。”

东东和爸爸又开始继续讨论之前的话题,但明显不那么频繁地打断爸爸了。

东东的爸爸不着痕迹地让东东进行了一次换位体验,在体验中,东东了解了不被倾听的感觉,自然也就明白了如何倾听他人。

告诉孩子,听别人说话时要专注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习惯了成为大人关注的中心,再加上孩子都有很强的表现欲,所以只想让大人认真听他说话,而他在听别人讲话时则往往心不在焉,或左顾右盼,或处理他事,或摆弄东西,或不时走动,这是一种不好的习惯,是非常伤人自尊的交流方式,会让说话的人感觉到自己不被尊重。所以,我们要告诉孩子,别人说话的时候一定要专注地看着对方,安静地听对方把话说完,这既表现了对对方的尊重,也能为自己赢来友情。

教给孩子必要的倾听礼仪

倾听是一种和他人面对面沟通的行为,为了使倾听更为有效,我们还要教会孩子一些必要的礼仪。

首先,倾听时要面带微笑,这能让对方在轻松自如中畅所欲言。其次,倾听过程中即使自己有不同意见,也不要马上说出并和对方争论,最好能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去理解他的观点。再次,交谈过程中要多听少讲,不要随意打断对方的话。另外,在倾听时,可以适当地运用眼神、表情等非语言传播手段来表示自己在认真倾听,也可以不时地说“是的”、“明白了”、“继续说吧”、“对”等语言来表示自己在认真倾听。最后,孩子如果对对方的谈话不感兴趣,一定要委婉地转换话题,如说“我想我们是不是可以谈一下关于……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