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中外名家性格教育格言与故事
12510900000007

第7章 性格教育格言(6)

理智跟爱情是压根儿不相干的。他爱上的那个女人的推理到底正确不正确、那没有关系。爱情是超越在理智之上的。〔美〕杰克·伦敦:《马丁·伊登》

你们的理性与热情,是你航行的灵魂的舵和帆。〔黎〕纪伯伦:《先知·论理性与热情》

地位会使人失去理性。〔法〕福楼拜:《写给莫泊桑的信》

人们应当以理性来面对一切。〔德〕贝多芬:《贝多芬语录》

人的情感,人的理智,这两重灵性的发达与天赋,不一定是平均的。有些人,是理智胜于情感,有些人是情感溢于理智。〔中〕郁达夫:《郁达夫文集·理智与情感》

太感情化的人,命运多坎坷;太理智化的人,一生多寂寞。〔中〕汪国真:《年轻的季节》

任何情绪的波动都是对心灵的破坏,要么是缺乏理性,要么是蔑视理性,或者是背叛理性。〔古罗马〕西塞罗:《辩论集》

理智可以制定法律来约束感情,可是热情激动起来就会把冷酷的法令蔑弃不顾。年轻人是一头不受拘束的野兔,会跳过老年人所设立的理智的藩篱。〔英〕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

感情和理性,两者必有一个受屈。〔法〕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

当有了明确的思想,或者智力占优势时,一切感情力量就会大大失去威力。〔德〕克劳塞维茨:《战争论》

人的理智是不受感情支配的,人的理智中常常包含着伤害感情。不为感情所理解、对感情十分残酷的思想。〔俄〕列夫·托尔斯泰:《童年·少年·青年》

感情回答的话永远是快的,理智回答的话永远是慢的。〔苏〕费定:《篝火》

理智是伸展培养,往往可以把情感杀死,而情感的热浪高潮,也容易把理智搅乱。〔中〕郁达夫:《郁达夫文集·著书与教书》

情绪不愿意服从理智的调遣,顽固地否认早已恩断义绝再无瓜葛的现实,非要了解对方的一切隐私不可。〔中〕苏叔阳:《故土》

当剧院失火时,理智的人和惊慌失措的人都同样清楚地预见到了灾祸,不过,理智的人采取可能减小灾祸的行动,而惊慌失措的人反而使灾祸扩大。〔英〕罗素:《我的信仰》

不服从理智我们都会成为蠢材。〔法〕帕斯卡尔:《思想录》

理智有时纠正感情匆促作出的评断。〔法〕狄德罗:《狄德罗美学论文选》

理性的本性是一种保证,即保证它不会败给人的感情……〔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新教程》

理智要比心灵为高,思想要比感情可靠。〔苏〕高尔基:《回忆高尔基》

当激情无处排遣的时候,当它由于得不到运用而自身熄灭的时候,理智便企图战胜或制服它。〔苏〕伊·佐洛图斯基:《果戈理传》

情感必须由理智控制。要做到,必须下一番苦功在实际生活中长期锻炼。〔中〕傅雷:《傅雷家书》

人在感情冲动时常常缺乏足够的理智,或者不承认理智感到的东西。一旦实际生活了,理智感到的东西就变成真理了。〔中〕柯云路:《夜与昼》

适当的悲哀可以表示感情的深切,过度的伤心却可以证明智慧的欠缺。〔英〕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我服从理性,有必要时,我可以为它牺牲我的友谊,我的憎恶,以及我的生命。〔法〕罗曼·罗兰:《狼群》

人总归是人,哪怕他有一点儿理智,到他热情奔放,冲破了人性的界限时,理智便很少管用,甚至根本不起作用。〔德〕歌德:《少年维特的烦恼》

感情与理智发生龃龋的时候,要边排解,边前进。〔日〕夏目漱石:《明暗》

情感与理性平衡所以最美,因为是最上乘的人生哲学:生活艺术。〔中〕傅雷:《傅雷家书》

一个人太少用理智,固然不能应付问题;但太少用感情,也会使生活枯燥冷硬而缺乏彩色。〔法〕罗曼·罗兰:《罗兰小语》

理性是世界的灵魂,理性居住在世界中,理性构成内在的、固有的、深造的本性,或者说,理性是世界的共性。〔德〕黑格尔:《小逻辑》

人类理性从其功能上说乃是压抑性的。〔美〕马尔库塞:《爱欲与文明》

以理性来衡量一切。〔英〕博克:《蒙田·(散文集)的发展历程》

我们虽可把想象作为自己的陪伴,但必须把理智作为自己的向导。〔英〕约翰逊:《书信集》

肉体的粗野欲望,能使我们堕落为禽兽;有了理智做主宰,就可以使肉欲服从理智。〔法〕莫里哀:《女博士》

一个人永远不应羞于承认曾经做过错事,因为这只不过等于在说,他今天已比昨天更明智。〔英〕斯威夫特:《杂感集》

有理性的人使自己适应周围的世界;没有理性的人硬要这个世界适应他。因此,一切进步取决于那些没有理性的人。〔英〕萧伯纳:《革命家箴言》

对于有理性的人来说,按照天性行事与按照理智行事是一样的。〔罗马〕马可·奥勒利乌斯:《沉思》

理智是一切力量中最强大的力量,是世界上唯一的自觉活动着的力量。〔苏〕高尔基:《意大利童话》

应该信赖自己的理智,从生活的合乎情理的现象出发。〔苏〕马卡连科:《教育诗》

我们航行在生活的海洋上,理智是罗盘,感情是大风。〔英〕蒲柏:《人论》

哪里有理性的神态,那里的美就得束之高阁了。〔英〕王尔德:《灵魂的毁灭》

我们在冲动时所做的事,在冷静时就未必敢应承。(英〕司各特:《皇家浩官》

理智一旦产生,支配它们,那便是美德。〔法〕蒙田:《我知道什么呢·论经验》

理智稳坐着,握紧缰绳,决不会听任感情脱缰而跑,任其堕入荒谷。〔英〕夏·勃朗特:《简·爱》

理性并不会无意义地窒息本能,也不会减弱生命的活力,而能最有效地催生这些活力。〔日〕武者小洛实笃:《纯粹理性批判》

理智的人面临危险,会急中生智,可以说,比平时更聪明。〔法〕司汤达:《巴马修道院》

在得失面前均能适度把握自己的人,理智总是伴随着他,在游玩中越是不大发怒和激动的人,越是玩得便利和稳当。〔法〕蒙田:《随笔集》

理智是最高的才能,但是如果不克制感情,它就不可能获胜。〔俄〕果戈理

有理智的教育和培养能带来益处,而失去理智将带来危害。〔古希腊〕苏格拉底

如果理性的成长要继续下去,人的理性能够幸存,那么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以及他们的意见,意念和目的就不得加以干预。〔英〕卡尔·波普:《历史决定论的贫困》

创造理性比创造美德更容易——“理性”意谓预见我们的行动结果,而且有科学式的心灵习惯。〔英〕罗素:《真与爱》

人征服自然和历史世界,使之成为其自我实现的手段,而理性就是通过这种人的自我意识的发展而发展的。〔美〕马尔库塞:《爱欲与文明》

极少数人有理智,多数人有眼睛。〔英〕查尔斯·丘吉尔:《幽灵》

生活中成功者的成长不靠运气,而是让一切源于理智。〔美〕约翰·加德纳:《自我恢复》

善良

一善染心,万劫不朽。〔中〕梁·简文帝:《唱导文》

为善者不云利,逐利者不见善。〔中〕林逋:《省心录》

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为恶,虽恶不罚。〔中〕蒲松龄:《聊斋志异》

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中〕孟子:《公孙五章句上》

积善如种木,生意日夜滋。〔中〕《易·坤》

终身为善,一言则败之,可不慎乎!〔中〕《孔子家语·六本》

善者行之总,不可斯须离,可离非善也。〔中〕刘昼:《刘子·慎独》

德善日积,虽盛而非满。〔中〕薛瑄:《具庆堂记》

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中〕《易·系辞下》

锄一恶,长十善。〔中〕《宋史·毕仲衍传》

终日说善言,不如做了一件;终身行善事,必防错了一桩。〔中〕金缨:《格言联壁》

言之善者在所日闻,行之善者在所能为。〔中〕《黔娄子》

有善行而不仁者有矣,未有不仁而能择乎善者也。〔中〕胡宏:《胡子知言·好恶》

君子服善则益恭,小人服善则益倔。〔中〕刘向:《说苑·反质》

不以爱憎匿善。〔中〕《世说新语·识鉴》

善积者昌,恶积者丧。〔中〕《三国志·后主传》

圣人为善若恐不及,备祸若恐不免。〔中〕《淮南子·缪称训》

为善与众行之,为巧与众能之,此善之善者,巧之巧者也。〔中〕《尹文子》

形相虽恶而心术善,无害为君子也,形相虽善而心术恶,无害为小人也。〔中〕《荀子·非相》

善恶相从,如景乡之应形声。〔中〕《汉书·董仲舒传》

积善在身,犹长日加益,而人不知也;积恶在身,就火夕销膏,而人不见也。〔中〕《汉书·董仲舒传》

大凡善恶之人,各以类聚。〔中〕欧阳修:《准诏言事上书》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何若。〔中〕《老子》

有善心之民,畏法自重。〔中〕苏洵:《兵制》

君子贵迁善。迁善者,圣人之徒钦!〔中〕扬雄:《法言·学行篇》

吉人为善,惟日不足;凶人为不善,亦惟日不足。〔中〕《尚书·周书》

好善优于天下。〔中〕《孟子》

为善者不改其度。〔中〕《左传·昭公四年》

勉强为善,胜于因循为恶。〔中〕林逋:《省心录》

知贤必进,择善而居。〔中〕柳宗元:《为王户部荐李谅表》

大多数最善良的人们说不清自己为什么善良,而且,当他们坚信自己在劝人行善时,其实并非在劝人行善。这一点对于人类的天性大有好处。〔德〕利希滕伯格:《格言集》

不管世人有何言行,我的本分是保持自己的善良,就像一块黄金或绿宝石、或是一袭紫色长袍会永远坚持“不管世人有何言行、我的本分就是保持黄金或绿宝石、或是真正紫色的本色”一样。〔古罗马〕马可·奥勒留:《自省录》

越是善良的人,越察觉不出别人的居心不良。〔法〕米列:《格言》

手、善良,是一种世界通用的语言,它可以使盲人感到,聋子闻到。〔美〕马克·吐温:《马克·吐温文选》

我们的灵魂需要糖,这糖就是善良。〔苏〕高尔基:《我的大学》

生活中的善越多,生活本身的情趣也越多。二者水乳交融,相辅相成。〔俄〕列夫·托尔斯泰:《伊凡·伊利奇之死》

依据心灵的基本原则,人类是能够为了善本身而追求善的。〔英〕雪莱:《关于道德观念的思辨》

没有单纯、善良和真实,就没有伟大。〔俄〕列夫·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

善良人一生的精华,便是他那些无可称道而又不记在心上的小小的仁爱的行为。〔英〕华兹华斯:《丁登寺》

醒目和美丽的事物未必都是善良的,而善良们善自的事物都是美好的。英国谚语

要善,但不是信教才善。〔英〕哈代:《绿林荫下》

行善还需讲究方式。〔美〕莫利:《论妥协》

利人的品德我认为就是善。在性格中具有这种天然倾向的人,就是“仁者”。这是人类的一切精神和道德品格中最伟大的一种。因为他属于神的品格。〔英〕培根:《论善》

美德与过恶,道德上的善与恶,都是对社会有利或有害的行为;在任何地点,任何时代,为公益作出最大牺牲的人,都是人们会称为最道德的人。〔法〕伏尔泰:《形而上学》

善是精神世界的太阳。〔法〕雨果:《笑面人》

只有善行才会为你带来声誉。〔波斯〕萨迪:《蔷薇园》

爱真理和善良,不是为了求得酬报,而是为了真理和善良本身。〔俄〕别林斯基:《文学的幻想》

相信别人的善良,最足以证明本人的善良。〔法〕蒙田:《随笔录》

如果“善”有原因,它就不再是“善”。如果“善”有它的结果,那也不能称为“善”,“善”是超乎因果联系的东西。〔俄〕列夫·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

只是在对旁人的善意感到高兴的时候,我们才是真正地活着。〔德〕歌德:《歌德的格言和感想集》

一个民族,只有一条法律——善良。〔法〕左拉:《左拉中短篇小说选》

人善良的意图,若不加以节制,就会使人做出穷凶极恶的举动。〔法〕蒙田:《随笔集》

乐善好施总有其自私的一面。〔英〕乔治·艾略特:《亚当·比德》

大量善行可能出于严厉,更多的是出于爱,但最多的还是出于清晰的了解和无偏见的公正。〔德〕歌德:《与艾克曼的谈话》

行善者叩击着门环,仁爱者却发现门已开启。〔印〕泰戈尔:《飞鸟集》

别再浪费时间去争论怎样才算是好人,努力去做个好人吧。〔古罗马〕马可·奥勒留:《自省录》

任何行为都不可能源于纯粹的乐善好施。人类的仁慈总是混合着虚荣、利益和其他一些动机。〔英〕塞缪尔·约翰逊,摘自《约翰逊传》

利他主义作为一种激情,是迄今为止自然界最高尚的产物,是人类对生命作出的最伟大的贡献。乍一看,利他主义可能会使生物学家们感到强烈的震撼,因为它与生活中的主流完全相反。这就使利他主义是进化的产物这一事实更加值得注意了。〔英〕谢灵顿·查尔斯:《自然界中的人类》

我认为善的定义就是有利于人类。〔英〕弗·培根:《人生论·论善》

慈善是心灵的美德,不是双手的美德。〔英〕艾迪生:《监护人》

善良的心就是太阳。〔法〕雨果:《笑面人》

善良既是历史中稀有的珍珠,善良的人便几乎优于伟大的人。〔法〕雨果:《悲惨世界》

一个民族,只有一条法律——善良。〔法〕左拉:《左拉中短篇小说选》

善不是一种学问,而是一种行为。〔法〕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

我们的灵魂需要糖,这糖就是善良。〔苏〕高尔基:《我的大学》

功利是一部机器的目的和检验机器价值的根据,而善良只是人的目的和意愿。〔印度〕泰戈尔:《民族主义》

对善的无知,是犯错误的原因。〔古希腊〕德谟克利特:《著作残篇》

在一切道德品质之中,善良的本性在世界上是最需要的。〔英〕罗素:《闲散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