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学校饮食卫生与疾病预防教育活动
12510800000013

第13章 心理健康基本常识(3)

青少年浮躁心理的控制

在青少年们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力量使自己茫然不安,让你们无法宁静,这种力量叫浮躁。浮躁就是心浮气躁,是成功、幸福和快乐最大的敌人。从某种意义上讲,浮躁不仅是人生最大的敌人,而且还是各种心理疾病的根源,它的表现形式呈现多样性,已渗透到青少年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可以这样说,青少年的青春是同浮躁斗争的青春。

浮躁是指轻浮、做事没有恒心、见异思迁、心绪不宁总想不劳而获,浮躁是一种病态心理表现,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从不成熟走向成熟的过渡期,这是个朝气蓬勃、充满活力的个性发展时期,这一时期同时也面临着多种危机。

一、浮躁是一种心理通病

浮躁是一种情绪表现,更是一种不可取代的生活态度。自古以来,中国的历史文化一直教人们为人处世要沉稳、含蓄,心平气和、不急不躁。浮躁现在已成为一些青少年们的心理通病之一,对前途盲目,对做任何事缺乏思考和计划;学习时心神不定、缺乏主动、恒心及毅力;比如,有的青少年看到歌星能挣大钱,就盲目地想当歌星;看到著名的作家,又想当作家,就这样整天浮想联翩,但又不愿付出行动。还有的青少年爱好转换太快,不管做什么事都忽冷忽热的,今天学弹琴,明天学古筝,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最终一事无成。

在茂密的树林里,有两只小鸟,一只叫麻雀、一只叫啄木鸟。它们俩在树林里寻找食物。麻雀站在树枝上“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它从这棵树上飞到那棵树上,东瞅瞅、西看看,一条虫子也没有找到,饿的在树上直发慌。而聪明的啄木鸟默默无言地跟在喜鹊的后面,一旦发现树有病了,就停下来专心致志地寻找,直到找到虫子为止。

最后,麻雀因为浮躁饿了肚皮,啄木鸟因为认真、专一有了收获。

现有好多青少年朋友们像麻雀那样,好急功近利,最终却一无所获。

二、产生浮躁心理的原因

1.由于家庭环境产生的原因

在社会不断更新的现代社会里,很多父母都处于矛盾甚至无法适应状态。于是,就表现出心神不定、急功近利等急躁的心态,这种不良心理往往直接影响到子女们的身心健康。

2.对自己的期望值过高

在班级激烈竞争的氛围中,心中定的目标不是太明确。于是就容易出现心神不宁、迫不及待、烦躁不安。

3.遗传基因的原故

有关心理学家研究表明,性格好强而头脑不灵活的青少年容易产生急躁、沉不住气,做事好冲动,注意力不集中。

4.从自己的自身表现来看

一般攀比心理也是产生浮躁心理的直接原因。有句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在心理上经常和别人同学攀比,造成对学习环境不适应,对自己现有的状态不满足,于是浮躁的心理就油然而生。

5.不注意文化知识的学习

有时青少年忽视了对自己灌输文化知识,自身的道德品质及意志的培养,因而造成在学习的过程怕苦怕累,做事急于求成,缺乏应有的恒心与意志。

三、战胜浮躁,走向成功的阶梯

历史上著名音乐家傅聪曾在英国留学时,有一段时间感到莫名的烦躁,始终静不下心来学习。他的父亲得知情况后,给他写了一封信,信中有这样一句话:“要经得住外界花花绿绿的诱惑,要沉下心来,坐得住冷板凳,才能保证心灵的畅通无阻,才能让知识记在内心,印在脑海。”

如今,青少年浮躁心理是一种情绪冲动和盲目相交的心理病态,这种现象与艰苦学习、脚踏实地、励精图治、公平竞争是刚好相反的。青少年有浮躁心理是一种不健康的表现,这对身心健康有很大的危害性。它不仅会使青少年失去对自我的明确定位,还容易让青少年随波逐流、盲目行动。因为它可能导致青少年为了侥幸成功而挺而走险,最终,掉进犯罪的深渊。因此,对此表现必须给予及时的克服。

1.你们在攀比时一定要做知己知彼

俗话说:“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就是人们获得自我认识的重要方式,然而比较要到“知己知彼”,只有“知己知彼”了才能清楚自己的优势和短处。

2.正确对待自己

青少年要以“实事求是,不自以为是”为目的,这是为今后的发展打基础的。

3.调节好自己的心理状态

当心情不好或为学习而烦躁时,可以放一曲优美、舒缓的音乐,来减轻心理上的负担,等心情平静下来了,可以全身地投入到学习中。这样,就会心无杂念、专注学习,慢慢地浮躁的心理自然就会消失。

4.遇事时要善于思考

考虑问题时要从现实情况出以,最好不要跟着感觉走,目标要切合实际,在实践的过程中要有坚强的意志,从而走向成功的阶梯。

付出努力不一定就会收获结果,关键是过程。总之一句话,人无贪心就不会浮躁,踏实的走过一生,不要总羡慕那些所谓比自己成功的人,不要拾起芝麻丢了西瓜。

青少年孤独心理的排遣

孤独并不是指单独生活或独来独往。人人都可能有孤独的时候,一个人也许在他的身边有很多的人,然而在大庭广众之间,未必就没有孤独感产生。真正的孤独是那种貌合神离,没有情感和思想交流的人。确切地说,孤独就是对周围一切一点也不了解,对所处环境及周围的人缺乏情感和思想的交流。

孤独是在日常交往中产生的一种冷落、寂寞和被遗弃的心理体验,这是一种消极的情绪表现,特别是对于青少年,在人际交往中出现的孤独感已是困扰的重要因素。这对青少年行为发展极为不利。

一、孤独感往往是自己造成的

孤独感是一种封闭心理的反映,是感到自身和外界隔绝或受到外界排斥所产生出来的孤伶苦闷的情感,这是在日常交往中产生的一种冷落、寂寞和被遗弃的心理体验,这是一种消极的情绪表现。

常见的情绪情感障碍有:害羞、恐惧、愤怒、嫉妒、狂妄等,其中,与孤独感密切相联的是害羞和恐惧。害羞和恐惧往往会使人产生逃避行为,从而避开与人交往的情境,离群索居,封闭自我。到了青少年这个时期,人际关系的特点也随着不断地发生着质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从精神上脱离对父母或成人的依赖,自我意识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以及对成人权威的抵触和反抗,竞争和对抗的激化等方面。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卢朋是一个很不爱说话、性格相当孤僻的孩子,在学校他很少和老师说话,同学们和他说话时,他也很少与人交谈,这对同学们和他之间的沟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对于这些问题学校老师和她的家长进行了了解,原来卢朋在家里也是如此:卢朋的妈妈是养花专业户、平日里忙于整花、卖花,一天从早忙到晚,与孩子相处的时间很少。卢朋的爸爸又经常出差,在家团圆的日子都很少,所以卢朋从小就很少和父母说话,也很少叫妈妈,从来没有带朋友或同学到家里玩过。

人的身心要想处于正常状态就需要不断地从外界获得新的刺激。由于青少年自尊心的增强,生理、社会性发展的不平衡相互作用,导致有闭锁心理,并因此而产生出孤独感。产生孤独感的原因主要是以下几方面:

1.独立意识差

独立意识是一种向外的力量,青少年处于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时期,是从不成熟走向成熟的过渡时期。此时,自己的社交和实践范围也在逐渐扩大,各方面和思维能力也在迅速增长,于是不愿再盲目地依从父母。

而是积极地用自己的眼睛观看世界,感觉自己长大了,不需要依靠父母了,但残酷的现实又让你们觉得心惊胆战。为了摆脱这种困惑,大多数青少年积极和同龄人交往,做个彼此间的了解。但也有一部分青少年不屑于与同龄人交往,害怕被骗从而转向自闭。

2.不当的自我评价

有些青少年往往对自己的自我评价过低,这样不仅会产生自卑心理,还容易因缺少朋友而产生孤独感。而有些青少年在自我评价过高时,都比较清高,看不起别人,这种类型的人在交往中一般表现为不随和、不合群、不尊重他人,容易引起别人的不满,因此,过高自我评价的人往往因缺乏朋友而感到孤独。

3.自我意识比较差

自我意识是一种向内的力量,在青少年这个时期,自我意识开始觉醒并逐渐建立,产生了了解别人内心世界并被其他同龄人接受的需要。青少年很关心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重视他人的评价。他们会将自己隐藏起来。一方面他们觉得自己心中有很多秘密,又不愿告诉别人;另一方面他们又渴望别人能真正了解自己。这种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便会陷入惆怅和苦恼,产生孤独感。

二、走出自己的世界,摆脱孤独

孤独感会使你们产生挫折、寂寞和烦躁等,严重的甚至有厌世轻生的念头。所以,青少年应学会打破心理闭锁,消除孤独感。具体方法如下:

1.多和父母沟通

要多了解、多学习成年人的优点和长处,如果遇到不开心之事,可以向父母诉说,也许可以得到很好的解决办法,这样不仅可以增进父子之间的感情,还可以减少与父母之间的代沟。

2.要克服自卑

因为自卑而觉得自己各方面都不如别人,所以不敢与别人交往,时间久了就造成了孤独。其实,人和人之间是不可相比的,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每一个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所以,有孤独的青少年要自信起来,走出孤独的困惑,从而克服孤独。

3.多做好事

星期天帮助自己的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在放学的路上,遇到老人或残疾人了帮助他们过马路。这样不仅可以排除孤独感,还可以净化心灵。

4.朋友是最好的良药

开放自我、真诚、坦率地把自己交给他人。交往是一个相互沟通的过程,所以别人也会对你以诚相待,如果你感到孤独或需要关心时,可以主动接近别人、关心别人,别人也会以同样的真诚对待你的,如果你的朋友离你较远,你可以翻翻旧时的通讯录,给久未联系的朋友写写信。

这样不但扩大你的社交面,还融洽了人际关系,孤独感自然就会消退了。要注意和朋友的联系,不只是在你感到孤独时所要做的事,要知道,别人也和你一样,也需要得到体会和友谊的温暖。

5.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

学会为自己安排丰富有益的业余活动,把思想感情从孤独的小圈子里尽快解离出来,全身心地投入的高尚的活动中去。如游泳、打球、跑步等体育锻炼,既可以松弛心情,也可缓解孤独感,同时还可以得到激励。

6.享受大自然的美

如果遇到挫折或心情不好时,此时又不愿向别人倾诉,可以到公园或田野里散步,用一丝丝的清风吹走你的坏心情,慢慢地心情就会开朗起来。要知道生活中有很多活动是充满了乐趣的,只要能充分领略它们的妙处,也能消除孤独感。

孤独绝对是可以克服掉的,只要我们愿意从自己的世界里走出来。相信,当我们走出孤独感的那一刻,便会发现,外面的世界原来是如此精彩,生活是这么美好,你们就会问自己:自己以前是不是很傻啊?

青少年依赖心理的克服

依赖心理是中学生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拥有依赖心理的人生活中处处依赖他人,经常需要他人的帮助和指导,不够自立、自信、自主。人在天地间行走应该是独立的,作为一名中学生,跨进青春之门,进入青春期,头脑中应具备一定的独立意识,这种独立意识外在的表现首先就是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克服对他人的依赖。

现代社会,独生子女的家庭越来越多,你们自幼就是在6:1的重重关怀之下成长的。也许你就是其中之一。在家里,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视你为宝贝,自己生活的一切均由父母包揽,生活中从没有为自己的事情考虑过,全部听从父母的安排,这样就养成了你的依赖心理。

抑或者,从小你就比较自卑,总认为自己不如他人,如知识贫乏、能力不强、笨嘴拙舌等等;于是,遇事往往犹豫不决,缺乏自信,总需要他人的帮助和指导,很难单独进行自己的计划或做自己的事。久而久之,也容易养成依赖心理。

一、人生第二断乳期的普遍心理

其实,依赖心理在中学生当中是比较普遍的现象之一。曾有报道说,一个孩子面对没有剥壳的鸡蛋竟不知如何下口,因为平时都是父母剥好壳送到嘴边的。这样的说法也许有点夸张,但也从某些方面反应了当代社会中一些人尤其是未成年人依赖性比较强这个事实。

对于青少年来讲,跨入青春之门,就意味着进入了心理断乳期。在这一时期,随着身心的发展,青少年一方面比以前拥有了更多的自由度,另一方面却担负起比以前更多的责任。然而,由于从小受到父母的过度溺爱和娇纵惯养,使得自己不懂生活的艰难。所以面对这些责任,就感到胆怯,因为已经养成了做事靠父母的依赖心理,缺乏独立生活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或者由于自卑,在日常交往中,不自觉地就总把自己放在配角位置,心甘情愿地受他人的支配,这也是严重的依赖心理。总之,这些特征概括来讲就是在心理成长上不够自立、自信、自主。

李丽芳是重庆某中学的一名学生,中考过后,她对自己的估分感觉还不错,估计上市里她心目中的那所重点高中是没有问题的。然而在兴奋之后,她又泛起了淡淡的焦虑。她家离市区比较远,如果到那里上学的话,肯定就要住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