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学校饮食卫生与疾病预防教育活动
12510800000011

第11章 心理健康基本常识(1)

青少年的心理特点

青少年期是个体从不成熟走向成熟的过渡时期。处于这个时期的个体,生理成熟水平显著提高的同时,其心理发展的特点特别是在智力发展、情感和意志表现、个性及言语表现上,都有其独特的发展特征。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认知能力发展

由于青少年时期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教学活动向学习者所提的要求有了质的变化,加上活动范围的扩大,使得个体的认知能力和言语都有了新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1.高度发展的概括化观察力

概括化是观察力向成熟发展的重要标志。儿童由于抽象思维能力差,所以其观察能力虽然是敏锐的,但缺乏概括性,观察得不够深刻、不够全面。青少年则不同,他们可以利用日益发达的抽象思维能力组织、调节和指导观察活动,以提高观察的概括性。

2.获得成熟的记忆力

与儿童期相比,青少年的记忆力达到一个空前成熟阶段。意义识记代替机械识记而成为识记的主要手段;识记的目的性增强,有意识记超过无意识记而居于支配地位;进入了记忆最佳时期。

3.形成理论型的抽象思维能力

从思维类型上看,少年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主要是经验型的,在一定程度上仍需具体形象的支持,理论思维发展得不是很好。到了17、18岁之后,其抽象逻辑思维由经验型水平急剧向理论型水平转化,理论型的抽象逻辑思维成为一种成熟的思维形式,并导致辩证思维的发展。使青少年有可能形成极其活跃的创造性思维。

二、个性的成熟

从少年到青年,个性逐步形成。少年期是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可塑性大,稳定性低。

进入青年期,青年的个性虽然还有受内外因素的影响而发展变化的可能,但已相对稳定。主要标志是:

1.自我意识趋于成熟

随着知识的积累、智力的发展以及独立安排生活道路这一客观要求的逼近,青年的自我意识日渐成熟。他们倾心于认识自己的身心发展及其社会价值;独立地评价自己和别人,并逐渐克服评价的片面性,力求全面分析;初步形成稳定的性格特征;能较好地进行自我教育。

2.世界观初步形成

世界观的形成是一个人个性意识倾向性成熟的主要标志。世界观萌芽于少年期,初步成型于青年初期(此时尚不太稳定),到青年中后期进一步成熟。青年对世界全面而深刻的认识,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政治活动以及青年中后期生活道路给青年的锤炼是青年期世界观形成的基础。青年世界观的成型表现在他们对自然、社会、人生和恋爱都有了比较稳定而系统的看法。

3.兴趣、性格趋于稳定,能力提高

兴趣是个性倾向性的一个重要方面。青少年的兴趣是广泛而多样,逐步稳定,持久性提高,日益深刻。性格和能力都是最能表现个性差异的心理特征。性格在青年初期基本定型,此后的改变十分细小。

能力有各种类型,不同类型能力发展的速度不尽相同,但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注意力等一般能力都要到青少年期才能趋于成熟,并在青年后期都先后达到高峰。

4.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水平提高

青少年开始进入自觉的道德水平阶段,形成信念,知道自己行动的原则。这一方面表现在道德意识在道德行为中的作用日益加强,所掌握的道德准则范围广、质量高。另一方面表现在道德情感中的直觉式情感逐渐减少,伦理道德式的情感体验开始占优势。此外,道德理想更为现实,知行脱节的现象也日趋减少。

三、情绪、情感特征

青少年的情绪和情感已趋向成熟和稳定,但与成人相比,又显得动荡不稳。其主要特征有:

1.热情、容易激动

青少年办事积极、富于热情,伤感易被激发,行动迅速,表现为奔放、果断。但由于生理和自我意识上的急剧变化,有时青年的情绪、情感容易过于激动。

2.情感的内容越发丰富、深刻

青少年的几种基本情绪如愤怒、恐惧、欢乐、悲伤和爱的起因以及表现特点与儿童期不同,表明其情绪情感已经从不成熟发展到成熟。由于智力和社会需要的不断增长,青少年慢慢地形成许多具有明确道德意识的社会性情感,如集体荣誉感、社会责任感、义务感、正义感和民族自豪感等,其深刻性和持久性明显提高。

3.对情感的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的能力提高,情感逐渐稳定

这一方面表现在青少年情感持续的时间延长,情感不再像儿童那样容易转换,受外部情境的影响减少。另一方面表现在青年的情感类型正从外倾型向内隐型过渡,他们能根据条件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支配和控制自己的情感,表现出外部表情与内心体验的不一致。

四、意志特征

青年的意志发展迅速,其特征是:

1.完成意志过程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增强

青少年在遇到困难时,往往乐于独自思考,想办法克服困难,不像儿童那样轻易求助于他人,表现出良好的主动性;同时青少年能不依靠外力的督促和管理,自觉性日益增强。

2.行动的果断性增强

由于认识能力的发展和逐渐成熟,青年面对充满矛盾的问题时,能够按照一定的观点、原则、经验比较迅速地辨明是非,作出决定并执行决定。与少年相比,青年的轻率和优柔寡断都相对减少,动机斗争过程也逐渐内隐、快捷。

3.自制力增强

青少年控制和支配自己行为的能力逐渐增强。此时,他们努力使自己的行为服从于原定的目的和计划,能较好地调节自己的激情。行动的理智性比较强,当然有时也表现出冲动。

4.富于坚持精神

由于神经系统功能尤其是内抑制功能的发达,以及动机的深刻性和目的水平的提高,青少年在面对困难时表现出坚持性,不过在这方面,青年人比少年强得多。他们勇于求成,凡事不肯轻易服输,即便受挫,亦不灰心。

五、言行特征

言语和行为特征是表达青少年心理发展状况的重要标志。它像一面可以折射的透镜,将青少年的内心活动反射出来。

1.成熟的言语表达能力

其主要表现是:青年人的词汇已很丰富,且内容日渐深刻;口语表达中的独白言语趋于完善;书面言语表达基本成熟;内部言语已达到完全“简约化”的水平。

2.行为动机、表现上的成年型,行为控制上的童年型

青少年要求完全摆脱成人干预,独立行事;要求社会承认他们行为的社会价值;要求两性交往、恋爱等。他们要求像成人一样地参与社会生活,但是又往往不善于控制自己的行为。特别是在情感受到触动的时候,容易冲动。在这方面,少年尤其突出。

六、性心理

进入青春期的青少年,随着性生理机能的成熟,其性意识也开始觉醒,性心理的发展随年龄的升高而变化。在这变化过程中,必然伴随着相应的行为表现。

比如:对性知识的追求,对自我形象的关注,对导性的爱慕、向往,对爱情的渴望,性的幻想与欲望,性冲动与自慰行为等。这些性心理活动的表现是青少年走向成熟的必然。

但是由于社会文化因素中的不良影响、家庭和学校的性教育的相对缺乏、个人认知模式偏差或早期性经验等原因,使得青少年不能以正确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来应付自己的性心理的变化和表现,有的还因此而导致心理障碍的发生。

青少年逆反心理的矫正

逆反心理是指人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把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来处理的一种心理状态。逆反心理是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过程中,因自身固有的思维模式和特定的教育情景所产生的认知信息是相对立的,与正常的教育要求相反的对立情绪和行为意向。

这种现象青少年表现的最为明显,青少年时期是从不成熟走向成熟过程中出现的心理失衡期,它是个危险期。

逆反心理的形成是青少年一系列的心理活动所产生的结果。与其成长的过程中在不同阶段都可能会发生,而且,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对学校的活动宣传表示不认同、不信任的反向思考;对先进人物的成绩和榜样表示无端的怀疑,甚至否定;对一些同学的不良行为持认同情感,并齐心协力、大喝其彩;对思想教育及道德规范产生消极和蔑视的对抗等。

还时常“不受正规教”、“不听父母的话”,常与父母或老师顶嘴、对着干。这都是背道而驰,以不正常的心理状态来显示自己的优势,这都是逆反心理的表现。

某校某班在选举班长中闹出了一个大笑话:一个曾因小时候患脑膜炎而留下后遗症的弱智学生,在班级选举中竟得票数最多,搞得班主任哭笑不得。

青少年有逆反心理的实质是在特定的教育环境中所教育的内容及相关的信息,不能引起青少年的兴趣,进而他们把所接触并理解教育的内容,通过自己的观点转化成自己的价值观念,并与其观念加以比较,经过自己的比较和分析后,做出接受或抵抗的态度反应。

如果青少年经过比较分析之后,确定与原有的认知相悖就会产生抵抗,进而产生逆反心理。可见,逆反心理的实质不仅是特殊的反对态度,也是青少年在步入社会的过程中所形成的逆向心理倾向。

一、逆反心理的主要表现

青少年人群有史以来都是受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及父母的特殊关注的对象。从12岁~18岁是青少年的生理特征基本完善的过程,认识和情感上也有快速的变化和发展,理想、信念、世界观逐渐形成的重要时期。此时,他们的生理成熟与心理成熟都处于不平衡的阶段,因此,青少年的心理会出现错综复杂的现象。其逆反心理的主要表现如下:

1.对一些英雄事迹表示无端的否定

青少年在受教育过程中,大多数老师和父母都希望通过一些感人的英雄事迹来感染青少年的道德品质,希望能唤起他们的同情心和热情,以便起到积极向上的目的。可结果往往恰恰相反,青少年会对那些英勇事迹产生无端的怀疑,还以“拍马屁”的行为表示排斥和嘲笑其行为方式等。

2.对思想教育和遵规守纪产生的消极概念

具有逆反心理的青少年对于思想道德教育表示冷淡和排斥,他们认为在现实中那只是一种形式教育,并不符合他们的实际生活。因此,会对思想教育课程产生应付、抵制和消极的对抗心理。

3.对于正面的宣传工作产生反面思想

具有逆反心理的青少年对学校、领导、教师的正面宣传,表示不认同、不信任的态度。他们常常用一些不公正的事实来以偏概全地否定正面宣传。用一些片面的思想来夸大社会主义制度的某些不完善的制度,有时还故意进行反面宣传,这都是逆反心理的表现。

4.对一些不良行为产生同情

青少年把打架斗殴被看成是有胆识;与老师和领导公开作对是有本事;对于拉帮结派表示认可。而对于那些助人为乐、爱护集体和公物、遵守校规校纪的青少年具有讽刺、挖苦的行为,使整个集体产生好人好事没人夸,坏事大力支持的局面。

某班同学在上课时看小说被老师发现,老师将其小说收缴,该学生便一不做二不休,在课堂上睡觉。老师也拿他没办法。

二、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

逆反心理并非一种异常现象。它与青少年时期特殊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紧密相连的。青少年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主要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1.思维方式的转变

青少年时期是大脑的发育逐渐趋于成熟的时机,他们的脑机能越发达其思维判断和分析能力就越强,思维活动范围就会越来越广泛。特别是思维方式、思维视角都已经超出了童年时期简单和单一化的正向思维,进而使他们逆向思维、多向思维或发散思维等都从得过且过到了全面发展。尤其是正在接受文化教育过程中的青少年,他们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也学产生了逆向思维的模式。

2.不切实际的愿望

随着现在社会的全方面发展,大多数父母都期盼“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部分家长从来不考虑青少年的兴趣和爱好,根据自己的意愿强迫青少年学些不感兴趣的课外培训班。这种拔苗助长的教育方式往往会适得其反,使青少年产生强烈反抗的情绪。

3.父母的管教过于严厉

有的家长信奉传统的教育方式,抱着“不打不成才”的观念,来挖苦、讽刺甚至打骂孩子,家长们本以为这种教育方法会激励孩子们的成长进步,但结果却往往不尽人意。原因在于父母这种不正当的教育严重地伤害到了青少年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因此,使青少年为维护自己的尊严而产生反抗的心理。

三、调适逆反心理的方法

那么青少年自己应如何调适这种不良的心态呢?

1.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

青少年博学识广,在直觉上就能感受到逆反心理的荒唐之处,从而能不断的完善自我,广闻博见避免自以为是的固执和偏激,远离逆反心理。

2.正确认识自我

青少年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可以从正面的思想的重新认识自我,经常反思自己,并通过实际行动来努力完善自我。

3.要学会宽容

俗话说:退一步,海阔天空。青少年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按照思想政治的行为规范来严格要求自己,并取长补短,改正缺点。在日常生活中,宽容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即使对方错了,也要心平气和地把对方的错误指出来,这样不就会赢得别人的宽容相待,进而使你们的关系就会更稳定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