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美食中华饮食风俗教程
12508900000006

第6章 聘礼中的饮食风俗

我国民间婚俗,若男女双方相互中意,“生辰八字相合 ”(旧时认为一个人出生的年、月、日、时,各有天干、地支相配。每项用两个字代替,四项就有八个字,即可推算一个人的命运。旧俗男女双方订婚前要交换八字帖,也叫 “庚帖 ”),并经父母同意,便可正式订婚。订婚之日,男方必备聘礼,聘礼中除衣物饰品外,还少不了一些食物。这些食物除了具有一般食物共有的食用价值之外,还结合婚嫁的主题,含有某种吉祥寓意。

在我国多数地区,茶叶是必不可少的一种聘礼食品。拉祜族有句民谚:没“有茶叶就不能算结婚。”在湘黔一带,男方向女方求婚叫 “讨茶 ”,女方受聘叫 “吃茶 ”或 “受茶 ”,有的地方甚至干脆把聘礼叫 “茶礼 ”。如某家女子已许于人时,则以 “已受过人家的茶礼 ”来说明已订婚约。可见茶是民间婚姻聘礼中的主要礼品。

聘礼为何必用茶 ?明人郎瑛在《七修类稿》中引《茶疏》说:“茶不移本,植必子生。古人结婚,必以茶为礼,取其不移植之意也。”清末苏州民歌《拣茶叶女》中唱道:“茶叶如何可定亲,只缘茶树忌移根。阿奴尚未将茶受,可有郎来议结亲。”由此可见,行聘用茶,并非取其经济或实用的价值,而是暗寓婚约一经缔结,便铁定不移,绝无反悔。

当然,现实生活中的谈婚论嫁并非都是美满的,缔结的婚姻也有反悔的时候。贵州三穗、天柱一带的侗族姑娘,如果对父母包办的婚姻不满,就用退茶的方式来退婚。其做法是:姑娘用纸包一包茶叶,选择一个适当的时机,亲手拿到未婚夫家,跟男方父母讲:“舅舅、舅娘啊,我没得福分服侍您老人家,你们另找一个媳妇吧 !”说完,将茶叶放在堂屋的桌子上,转身就走。这包茶叶就代表了所有的聘礼,退掉了茶叶,表示退还了聘礼,婚约就此解除。

除茶叶外,旧时鸡、鹅也是聘礼中的重要物品。聘礼用鸡、鹅,是与古代聘礼 “纳吉”携雁到女家去确定婚约有关。《五礼通考》引《礼志》说:“其纳采、问名、纳吉、请期、亲迎,皆用白雁、白羊各一头。”关于聘礼用雁的取义,《百虎通 ·嫁娶篇》中说:“用雁者,取其随时南北,不失其节,明不夺女子之时也。又取飞成行、止成列也,明嫁娶之礼,长幼有序,不逾越也。雁”为候鸟,秋南飞而春北返,来去有时,从无失信,故以雁为男女双方信守不渝的象征。又按 “不违民时 ”的儒家思想中的仁政原则,因性欲是生理上最强的冲动,男女到了青春期,则要男婚女嫁,倘若婚姻失时,性欲问题不能调节,则难免流于淫。故聘礼用雁,表示婚嫁以时之意。雁转徙飞行,老而壮者在前引导,幼而弱者尾随其后,从不逾越。“长幼有序 ”的儒家思想用于婚姻,有叔季不得跨越伯仲而成婚之义。故聘礼用雁,实有多重意义。后来由于雁难得,人们便以鸡、鹅取而代之。如今在河北、辽宁、安徽、江苏等地民间,仍有以鸡、鹅作聘礼的,不过是否知道其中的含义,这就很难说了。

酒与久谐音,聘礼用酒,有预祝夫妻白头偕老、天长地久之意。杜佑《通典》中对聘礼用酒的意义解释说:“清酒降福 ”、“白酒欢之由 ”。酒能带来幸福和欢乐,以酒作聘礼当然是十分合适的。如今无论是在城市还是乡村,当青年男女正式确定恋爱关系后,小伙子上门认亲,总少不了要买两瓶上等好酒孝敬老丈人。

不同地区的聘礼因自然条件和历史的原因各不相同。西北地区以畜牧业为主,婚嫁聘礼常使用羊。《新疆礼俗志》载:“羊酒布帛,视家有无,女家受之,分馈亲友邻居,示得婿也。”羊乃吉祥之物。《七修类稿》中引《晋书》释羊的取义:羊“者,祥也。然则婚之有羊,自汉末始也。古”代羊与祥同音,认为羊具有吉祥的意思,婚礼最重吉祥,所以羊也就成了游牧民族结婚聘礼中最受欢迎的食物。

此外,一些地方还有用红糖、石榴、莲子、糕点、面条等作为聘礼的,这些则是为了图个生活甜蜜、多子多孙、延年长寿的吉利。

哈尼族商订婚约必不可少的聘礼是糯米饭和熟鸡蛋;白族订婚时的聘礼是一瓶酒和一只公鸡,当地称为 “鸡酒礼 ”;侗族订婚所送的聘礼除猪肉、酒之外,还有酸鱼一条、糍粑二三团;鄂尔多斯的蒙古人订婚,男方须向女方送五十公斤酒;纳西族订婚聘礼中少不了盐和糖,他们认为糖代表 “山盟 ”,盐代表 “海誓 ”。有了盐、糖,从此情深意笃,决无反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