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国少年百科知识1:社会生活卷
12508400000059

第59章 不朽艺术篇(10)

塞万提斯回国后,发现他的家庭已陷入赤贫。他到处谋求差事,都遭到拒绝,便决心以写作为业。1584年,他创作的悲剧《奴曼西亚》出版。这是一首集体英雄主义的悲壮颂歌。它以古西班牙人民抵抗侵略者的历史事件为题材,描写奴曼西亚人民受到罗马军团的围困,拒不投降,与入侵者进行了长达14年的斗争,最后城池被攻破,全体居民壮烈牺牲的故事。全剧渗透着高昂的爱国主义热情。这个剧本受到西班牙人民的喜爱。

由于写作的报酬微薄,无法维持生活,塞万提斯不得不另找工作。1587年,他当上了一名军需官,为即将出征的“无敌舰队”采购粮食。但是没多久,他在工作中得罪了地方豪绅,被诬非法征收谷物而入狱,获释后他改任征税员。1597年,他存在银行的税款被银行经理卷逃,他又一次被控入狱。出狱后,他上书西班牙国王,要求去美洲殖民地工作,未获批准。直到1603年,他才脱离征税员的工作。在这十几年的时间里,他奔波在西班牙各地,目睹了社会上的种种丑恶现象和人民遭受的苦难,他的思想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1605年初,《堂·吉诃德》第一部问世,在西班牙获得极大的成功。第一版在几个星期内就全部销完,同年内又印了四版。在我国,清朝末年就有人以《魔侠传》为书名,译成中文,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现在,《堂·吉诃德》被译成100种以上的文字在世界各地流传,各种译本共有数百种之多。

1614年,塞万提斯正在写作《堂·吉诃德》第二部时,有人用化名抢先出版了《堂·吉诃德》的续篇。这部伪造的续篇完全歪曲了塞万提斯的创作意图,使他十分愤慨。他立即加紧写作,于1615年出版了《堂·吉诃德》第二部。

《堂·吉诃德》的全名为《奇情异想的绅士堂·吉诃德·台·拉曼却》。作者模拟骑士传奇的笔法,描写了堂·吉诃德和侍从桑丘的“游侠史”。拉曼却地方的穷乡绅吉哈达,因阅读骑士小说入迷,改名堂·吉诃德,穿上一副古老的盔甲,骑上一匹瘦马,物色了一个挤奶的姑娘为意中人,决心终生为她效劳,开始了骑士生涯。他第一次单枪匹马外出,受伤而归。第二次找了邻居桑丘·潘沙作为侍从,一同去游。由于他头脑中充满了骑士的奇遇,竟把风车当作巨人,把旅店当作城堡,把羊群当作敌人的军队,把理发师的铜盆当作魔法师的头盔,把苦役犯当作受迫害的骑士,把赶路的贵夫人当作落难的公主,不分青红皂白,乱砍乱杀,闹出许多笑话,吃了无数苦难,几乎丧命,才被人送回家,临终时才清醒过来,终于对骑士小说表示深恶痛绝。

在这部小说中,作者嘲弄了当时西班牙社会上十分流行的骑土小说。正如作者自己所说:“我的愿望无非要世人厌恶荒诞的骑士小说,使骑士小说立脚不住,注定要一扫而空了。”《堂·吉诃德》出版后,骑士文学果真销声匿迹,西班牙从此再未出版过一部骑士小说。小说还通过堂·吉诃德的游侠经历,反映了16~17世纪西班牙社会的政治、经济、宗教和道德等方面的状况,揭露了正在走向没落的西班牙王国存在的种种矛盾,谴责了贵族阶级的荒淫无耻和天主教会的黑暗腐败,对生活在封建专制统治下的劳动人民寄予了深切的同情。

塞万提斯虽然创作了《堂·吉诃德》这样一部不朽的名著,却仍然没有摆脱生活的困境。1605年6月,一个贵族在他家门口遇刺,他全家被当作嫌疑犯投入监狱。1611年,他因女儿陪嫁的事被控告,出庭受审。同年,法院又责令他偿还当征税员时所欠的税款。他的几个亲人也相继去世。哥哥在国外战死,姐姐病死,妻子去世。

生活的磨难并没有压垮塞万提斯,他以旺盛的生命力不仅创作了《堂·吉诃德》,还写出了大量短篇小说、长诗和剧本,使他成为西班牙文坛上的一个传奇英雄。

1616年,患上水肿病的塞万提斯,在病床上写完了最后一部长篇小说《贝雪莱斯和西吉斯蒙达历险记》之后,于4月23日在马德里去世。教会对他积怨甚深,连墓碑也不给他立,直到200多年以后,人们才在马德里广场上为他建起了纪念碑,堂·吉诃德的雕像在一旁和他朝夕相伴。

◆戏剧天才莎士比亚

1587年,一个23岁的青年人只身来到了伦敦。那时候,由于英国的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伦敦已经是一个比较繁华的城市了。这个初到伦敦的青年人并不想经商发财,他只是深深地迷恋着戏剧艺术。每当他经过戏院门口的时候,总是暗暗盘算着:如果能在戏院里找个工作,那该多好哇!他四处奔走,东央西求,总算在一个戏院里找到了差使,这份活儿是为骑马来看戏的客人看管马匹。在当时做这种杂活是被人瞧不起的,但他却毫不在乎。这份活儿使他有机会接触戏剧,他能经常从门缝里窥看戏台上的演出,细心琢磨剧情和角色。夜深人静的时候,他发奋读书,苦练演戏的本领。这个青年人,就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世界文学巨匠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1564年4月23日出生于斯特拉福一个小商人家庭。他7岁时,就被送进一个有点名气的文法学校,学习英国语文、拉丁文法和修辞,也接触一些古代罗马的诗歌和戏剧。但在他13岁时,由于父亲欠债下狱,只得中途退学,离开学校去找活做。困苦的生活,并没有使莎士比亚心灰意懒。他那充满幻想的头脑,对任何事情都有浓厚的兴趣。

最吸引他的是剧团的演出。当时伦敦城里最有名的女王剧团曾经到斯特拉福镇演出过,此后多年当中,每年总有几个剧团来这里巡回演出。这些演出引起莎士比亚对戏剧的爱好。少年莎士比亚常常邀集几个小伙伴,模仿自己看到的戏剧情节,认真地演起戏来。他暗下决心,要终身从事这项事业。他知道,当个戏剧家,要有很丰富的知识。为此,他开始如饥似渴地阅读哲学、文学、历史等方面的书籍,自修希腊文和拉丁文,几年后成了一个相当博学的青年。

来到伦敦后,他凭借自己的勤奋努力,很快就掌握了不少戏剧知识。有一个著名演员很欣赏莎士比亚的才能,把他请到自己的剧团里演配角。演员的职业,使他有更多的机会在实践中提高和丰富自己的艺术才能。那时,伦敦的戏院有一条规矩:如果一个戏不受观众的欢迎,只公演一次就要停止,另换新的剧目。因此,剧团对剧本的需要十分迫切。所以剧团老板常常奔波在外,为寻觅新剧本而苦不堪言。为了满足这种需要,莎士比亚开始编写剧本。从1590年开始,用了一年多的时间,他写成了《亨利六世》三部。这是根据15世纪上半叶英国国王亨利六世的史事写成的。剧目一上演就轰动伦敦,连续演了一个多月,观众仍络绎不绝。紧接着的几年里,他又连续写成了《理查三世》、《错误的喜剧》等,都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莎士比亚的成功,遭到一些剧作家的忌妒和攻击。他们看不起没有受过正规教育的莎士比亚,妒忌他的才华,于是纷纷咒骂莎士比亚:

“哼,他是一只乌鸦,是用我们的羽毛装饰自己!”

“他呀!是个地地道道的打杂工,却恬不知耻地以为全国只有他能震撼舞台。”

这些谩骂和攻击,没有动摇莎士比亚的决心。他更加专心致志地从事戏剧创作。1592年夏天,伦敦城里发生了一场鼠疫。染上这种传染病的人,用不了几天就会死去,伦敦城里一个星期就死了上千人。在这死亡严重威胁的日子里,剧院关了门,演员们纷纷离开伦敦外出谋生。莎士比亚没有走,独自住在伦敦埋头读书,并对历史剧、喜剧、悲剧等多种体裁,一一进行了写作尝试,写了两部叙事长诗《维纳丝与阿童妮》和《路克丽丝》。两年的鼠疫结束了,莎士比亚的写作水平也大大提高了一步。他的剧本,不论是安排情节、塑造人物,还是提炼思想,运用语言,都有独到之处。

莎士比亚勤奋写作,一生创作了37部剧本,154首十四行诗,还有两部叙事长诗。特别是他写的悲剧和喜剧,是世界文苑中少有的艺术珍品。他塑造的那些人物形象,如哈姆莱特、奥赛罗、罗密欧和朱丽叶等,为全世界各国人民所熟悉。曾经有人说过这样的话:“有文学的地方就有莎士比亚。”这句话并不夸张。

莎士比亚的所有作品中,足以代表他最高成就的是四大悲剧。其中《哈姆莱特》,主要是写丹麦王子哈姆莱特为父复仇而遭毁灭的故事,揭示了人文主义理想与英国黑暗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是资产阶级人文主义的一曲悲壮的颂歌。《奥赛罗》写的是摩尔人贵族奥赛罗,由于多疑和嫉妒,听信谗言,卡死了妻子苔丝德蒙娜,自己悔恨而自杀的故事。作者愤怒地抨击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极端利己主义。《李尔王》描写一个专制独裁的昏君,由于刚愎自用遭受到悲剧的结局,揭露了资产阶级在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利己主义和对权势、财富的贪欲。《麦克白》揭示了个人野心对人所起的腐蚀作用,是心理描写的杰作。

此外,悲喜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和喜剧《威尼斯商人》也颇负盛名。前者歌颂一对青年恋人为了追求自由的爱情,敢于不顾家族的世仇,违抗父命而以死殉情,显示了强烈的反封建意义,表现了莎士比亚进步的人文主义思想。后者写的是威尼斯商人安东尼奥为了帮助一个朋友成婚,向高利贷者夏洛克借了一笔钱。夏洛克出于妒恨,提出如果到期不还,就要从安东尼奥身上割下一磅肉作为惩罚。安东尼奥不能按期还债,夏洛克坚持要实践借约条款。后来鲍西亚假扮成律师,在法庭上提出,也按条款不准夏洛克多割、少割、流血或伤害安东尼奥的生命。结果夏洛克失败了。这出戏谴责了高利贷者对金钱的贪欲。

莎士比亚晚年是在故乡安适地度过的。1616年初,英国一位著名的剧作家前来拜访他,莎士比亚非常高兴,多喝了一些酒,结果却生起病来,从此卧床不起。就在他52岁生日那天,这位“剧圣”离开了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