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45年(日本皇极天皇四年)6月12日,日本飞鸟板盖宫太极殿。这一天日本朝廷正在接见“三韩”的使者,举行“受贡”仪式。随着一阵关门声传来,宫门全部关闭,中大兄皇子突然拔剑刺杀了大贵族苏我入鹿,在场的许多贵族大为震惊。原来这是中大兄皇子联合中臣镰足等人为改革而发动的政变。
日本由几个大岛和若干小岛组成。在古代,这种岛国内部的矛盾必须自己来解决,外部势力很难加以干涉,大海在那时还是人们与外界交往的最大障碍,所以必须进行自身的改革。公元3世纪以后,日本本州地区出现了一个较大的政权--大和国家。大和国家原来局限于本州中部的大和地区。在不断的扩张中,大和国家逐渐占领邻近地区,领土逐渐扩张。5世纪时,这个国家已经统一了现在日本的大部分地区,今天的日本国就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大和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是天皇。
大和国家在领土扩张过程中,不断侵占周围的土地和土地上的人民,并将其分配给皇室成员和大贵族。大和国家把土地分为屯仓和田庄两部分,前者属于皇室,后者属于贵族。同时将劳动人民分成两部分,一小部分是奴隶,主要用于家内劳动,另一部分是部民,主要用于生产劳动。部民是日本国家形成过程中的特殊现象。在大和国家向外征服的过程中,一些归顺的部落和被征服的部落被集体安置下来,保留了原来的部落组织,在原有土地上继续生活,有许多仍保留着原始血缘关系;此外还有一些专门从事专业生产的部,其劳动者也称作部民。按照分类,从事农业生产的称作田部、米部,在手工业或其他行业从事生产的总称作品部,在品部内又按照行业的不同分为衣缝部、锻冶部等。在大贵族田庄从事特殊劳动的部民是以其主人的氏命名的。部民有自己的家庭和生产工具,可以有少量的家庭财产。
主人不允许随意杀害或买卖部民,但可以随意把他们作为礼物送给他人。所以部民和奴隶区别不大。在当时,部民和奴隶大约占日本人口的大部分。在贵族和部民之间是大批平民,他们的地位决定于财产的变化,时刻有沦为部民的危险。大和国家在基本上统一了全国之后,失去了继续向外扩张的地理环境,内部矛盾尖锐。一些较大的贵族极力想独自控制中央政权,从中获得更大的利益。6世纪之前,比较强大的物部氏控制朝政。后来新兴的苏我氏强大起来,打败了物部氏,夺得了中央的控制权,扶植有利于自己的天皇。
苏我氏家族无比孤傲,下面的中小贵族无节制地兼并土地,残酷地剥削部民,许多平民丧失土地,土地和财富不断集中,社会矛盾空前尖锐。在这种情况下,奴隶、部民和平民纷纷起来反抗,抗税逃亡。公元6世纪,整个社会已处于混乱状态。统治阶级不得不考虑如何找出更好的统治方法,以取代过时的部民制。于是在日本出现了向中国学习的改革。改革是从上层开始的。苏我稻目(?~570)是改革的代表人物。他曾任两朝天皇的大臣,在朝廷中掌管财政。他本人与中国的来日人员交往很多,与大陆的移民有着良好的关系。当时,与日本一海之隔的中国社会发展程度较高,日本上层贵族的青年纷纷学习中国。早在公元5世纪,日本就与中国南朝的刘宋和朝鲜的百济交往密切,亚洲大陆上先进的文化和科学技术不断进入日本。苏我稻目于555年在吉备五郡设立过屯仓,但部民逃跑的很多。后来他试用了编制户籍的办法,有很大作用,部民很少逃跑。这种作法得到了天皇的奖赏。采用建立户籍的办法,使过去以部为单位受奴役的田部民,变成以户为单位的小生产者。这些小生产者直接向国家交纳年贡,实际上成了自由的国家农民。但是改革的主张遭到了朝廷中顽固势力的抵制。物部氏的物部尾舆是掌管军事的大贵族,他极力维护旧有的统治方式。引起双方直接冲突的事件是佛教信仰问题。522年,百济王献给日本佛像和佛经。
在朝廷上,钦明天皇询问群臣关于崇拜佛教的看法。稻目主张崇拜佛教,以佛教来统一全国的思想,尾舆坚决反对,认为佛教会给日本带来灾难,不如仍然维持对各民族的神的崇拜。半个世纪之后,两个对立的势力再次交锋。587年,用明天皇死,因皇位继承问题,稻目之子苏我马子和尾舆之子物部守屋进行了决战。在衣折战役中,物部氏战败。苏我马子控制了朝廷。先是立泊濑天皇,后又在592年拥立自己的外甥女为推古天皇。593年,推古天皇立用明天皇的遗子厩户为太子,临朝摄政,即圣德太子(574~622年)。
圣德太子熟知中国文化,欣赏中国的大一统国家体制。极力主张加强皇权,并积极准备改革。
603~604年,进行了“推古改革”,先后制定了冠位十二阶和宪法十七条。冠位十二阶根据才能和功绩授予个人,是非世袭的官位,清除了那些世袭的贵族,使天皇的权力增大,同国家的政府官僚体制初步形成。
宪法十七条,用以中国儒家三纲五常为主的思想规定了日本臣民的行为守则。其中明确规定,“国非二君,民无两主,率土兆民,以王为主”。
宪法中还主张以和为贵,减少阶级对立。594年,由天皇下诏,提倡佛教,为了提高日本的国际地位,圣德太子在与中国加强来往的同时,不再以臣相称,而是站在平等的地位上。他还将大批留学生派往中国。但是圣德太子的改革只是一个准备,并没大力推广,顽固势力还相当强大。622年,在圣德太子死后,苏我氏担心进一步的改革损害苏我氏独揽朝政,于是杀死了圣德太子的儿子山背大兄皇子,使刚刚开始的改革结束。
但是改革已经深得人民拥护。苏我氏的专权遭到朝野反对。645年6月12日,中大兄皇子联合中臣镰足等人在接见三韩使者的仪式中,突然发动袭击,刺杀了苏我氏的代表人物苏我入鹿,接着立即在奈良组织军队,严加防卫。13日,苏我入鹿的父亲无路可走,被迫自杀。14日,革新派人物组成了以改革派人物中大兄皇子、中臣镰足为核心的集团,废黜了苏我氏拥立的天皇,拥立中大兄的舅舅轻王子继位,称孝德天皇,并效仿中国的作法,建年号“大化”,将都城迁往(今大阪)。646年正月元日,新政权颁布了《改新诏书》,并在全国大力贯彻。为了使改革顺利进行,新政权在全国各地登记人口和检查田产。
701年又发布了《大宝律令》,使改革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了下来。大化革新是个不可一蹴而就的过程,大约经历了半个世纪,改革的纲领在实施中也不断修改与完善。大化革新之后,经济方面,日本废除了部民制,建立起封建土地国有制。在政治方面,废除了贵族的世袭特权,建立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国家。在军事上,实行征兵制,在京师设立了五卫府,在地方设军团,所有军队一律归中央统一指挥。
大化革新一定和度上解放了生产力,完善了日本的统治制度,奠定了日本的国家发展方向。
从此,日本开始步入封建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