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昨日重现:著名海难大揭秘
12507900000014

第14章 火灾与爆炸——烈焰中的海难是爆炸引起了火灾,还是火灾引起了爆炸?(4)

“共青团”号孤立无援地漂浮在海面上。除了7舱,别的舱内的火已被扑灭,水手们在甲板上为受伤的和中毒的伙伴们裹伤敷药。7舱仍在燃烧,潜艇消防队的一切努力均未奏效。

16点35分,艇长向舰队指挥所报告:“火势增强,扑灭无效。

在15分钟内舱尾部隔壁的温度从70℃升至110℃,舱室不断发生爆炸,艇员必须撤离!”6分钟后,又报告:“艇体突然尾倾加剧!”舰队很快下达:“准备放下漂浮救生舱”和收好秘密文件准备撤离的命令。

可是,在放第一个可容纳20人的漂浮筏时,发现怎么也解不开它。

当终于把筏子放下水面时,却发现能自动充气的筏子根本没有充气张开,筏子很快地漂向了远方。第二个筏子是张开了,但底朝天!

接近17点时,艇长正式下达“艇上全部人员离艇跳海”的命令。

17点08分,“共青团”号核潜艇以尾倾约70°角下沉。

遇难者在冰冷的海水中漂浮了1个多小时,许多人在落水前已经一氧化碳中毒,所以落水后多数死亡。救生船赶到后将幸存者救起。

此次事故,全艇共69人,仅有27人生还,死亡42人。核潜艇最终沉图75系统繁多的指挥舱没在1655米水深的海底。

史上最大的油轮火灾拉丁美洲北部巴巴多斯是个著名的海岛良港,位于大西洋和加勒比海之间。1979年7月19日夜晚,西德远洋救助拖轮“奥辛尼克”号像往常一样,静静地停泊在那里,尽责的值班人员在检查、察看本船及其周围的同时,抬头远望黑沉沉的加勒比海。闪电偶尔划破乌云翻滚的夜空,接着,远处传来隆隆的雷声,一场猛烈的大暴雨即将袭来。

突然,电台中传来“SOS”信号!

服务员迅速收到了海难事故船的方位,并得到最初的报告:由于视线不清,满载21万吨原油的超级油轮“爱琴海船长”号在多巴哥以东18千米处拦腰撞上了满载29万吨原油的超级油轮“大西洋皇后”号。两艘油轮火势严重,危在旦夕。

一场举世罕见的火灾正在蔓延……

对救援人员来说,时间意味着生命、财产和其本身的荣誉。6个小时以后,“奥辛尼克”号首先到达火灾现场。方圆1千米的海面上,两艘油轮的庞大躯体犹如两堆巨大的篝火熊熊燃烧,直冲云天。原油不断从破损的船舱往外溢流,形成可怕的火海,随流飘向墨西哥湾附近海域。

墨西哥湾的气候墨西哥湾位于热带和亚热带,高温多雨,降水量多。8月份气温最高,可达28℃以上;2月气温最低,北部约12℃,南部达22℃。冬季常有偏北大风,夏季常遭台风袭击。降水量多,年平均达1500毫米左右。湾内暖水从佛罗里达海峡流出,成为墨西哥暖流的重要源地。墨西哥湾的潮汐,是每天一涨一落的全日潮;潮差一般很小,只有在台风季节,潮水受台风的驱赶,引起海水陡升,成为风暴潮,水位有时高达5米,会对沿岸洼地造成威胁,特别是湾北岸的风暴潮较多。

罗特范德船长并没有丧失理智,经过冷静思考和周密安排,决定先巴巴多斯港口救“爱琴海船长”号。7月20日早晨,“奥辛尼克”号冒着随时可能被烈火吞噬的危险,进入火海。在漫天的浓烟中,视距极度不良。原油燃烧时产生的烟气令人窒息。“奥辛尼克”号打开所有的探照灯,寻救两艘超级油轮上的幸存者。12小时以后,“奥辛尼克”号小心谨慎地靠上了“爱琴海船长”号滚烫的船体。

船上的钢板已烧得通红,强烈的辐射热使救助人员难以登船灭火。“奥辛尼克”号只得向“爱琴海船长”号船首不断喷放大量的泡沫和水柱,一方面,减小火势,冷却船体;另一方面,保护自己待机登船。

不久,另外4艘拖轮先后到达。

7月21日,在另外两艘拖轮的协助下,“奥辛尼克”号救助人员终于登上了火红的甲板,救助人员在弥漫呛人的烟雾中迅速铺设管道,把原油泵入没有破损起火的后舱,减少原油的外溢。

“大西洋皇后”号依然瘫痪在海面上,火龙飞舞,烈焰腾空。一旦油舱发生爆炸,后果不堪设想,就是说在场的所有船只、人员都将随之葬身大海。真是万分危急!

现场灭火和救助工作争分夺秒地进行,恐惧和死亡随着凶猛的火势在逼近,但它无法夺去救助人员的信念和力量。几经奋战,人们顽强地把消防泵装上了“爱琴海船长”号船上,火势初步得到控制。紧接着,破损的船首抬出了水面,止住了原油外溢,“爱琴海船长”号渐渐脱离了火海包围,张牙舞爪的火龙被压住了。

但是,“大西洋皇后”号的大火仍在熊熊燃烧。刚刚把这边的大火压下去,那边的火龙又蹿上天空。

厚厚的一层油像黑色地毯似的铺满了80平方千米的海面。火借风势不断形成新的火区。这样的潜在火源威胁着刚刚脱险的“爱琴海船长”号以及18千米远的多巴哥旅游海滩。多巴哥当局被迫宣布处于紧急状态。3架飞机和4艘船昼夜不停地清除海面上的原油,运送救灾物资。为了阻止火势的扩大,“奥辛尼克”号等几艘拖轮协力把“大西洋皇后”号转到下风处。5名消防人员组成的突击队几次试图登上这艘“火轮”均告失败。这时大火已经烧了整整10天。“大西洋皇后”湛蓝的巴巴多斯港号上的原油差不多已经烧掉或溢出了一半,剩余的10万多吨原油仍处于火海包围中,灭火救船的希望愈来愈渺茫。

8月1日夜晚,经过几次艰巨的轮番冲锋,救助人员把一部分消防器材送上了“大西洋皇后”号。

救助人员从“大西洋皇后”号左舷下来,准备再度出击。突然,响起了震耳欲聋的爆炸。原油喷出即成火柱,高达150多米。瞬间,海面上大火一片。刚搬上“大西洋皇后”号的器材转眼间化为灰烬。所有的船只被迫撤到离火海50米以外的地方。但是,还是有不少人被灼伤,救船的希望彻底破灭了。

8月3日,当地时间晚上9点30分,奄奄一息的“大西洋皇后”号尾部急速下沉。船体下沉的压力使“大西洋皇后”号再度发生剧烈爆炸。巨大的火球犹如火山爆发喷入夜空,白色汽团在海面上蒸腾弥漫,久久不散,整个海域像开锅的水一样沸腾开来……这起航运史上迄今为止最大的油轮海难事故历时16天,失踪27人。

导致了1.5亿美元的惨重损失。

疾驰的火船载客明轮船“斯洛卡姆将军”号是按纽约“尼盖尔巴盖尔·斯基姆鲍姆德合伙公司”的订货,于1891年在布鲁克林“戴万和巴尔基斯”公司的造船厂制造的,它主要海洋的原油清理作业用来运送纽约内河航线和长岛航线上的游客。该船的登记吨位为1248吨,长80米,宽11米,吃水深度达2.6米。功率为1030千瓦(1400马力)的摇臂式蒸汽发动机能使带有可转动外轮片的明轮旋转起来,船速可达18节。该船共有四层甲板,能容纳2500名乘客。

1904年夏天,纽约马丁·路德教会的一个德国团体为了庆祝他们侨居美国十七周年,租用了“斯洛卡姆将军”号去萨拉乔夫小树林游玩——这是位于长岛北岸的纽约风景如画的郊区。

在那不幸之日的清晨,“斯洛卡姆将军”号便驶离了古特索港,绕过沿岸的巴特利后,于8点20分在东利维尔河上的码头靠了岸,以便迎客上船。

1904年6月15日是个平常的日子,这天的游客主要是妇女和儿童,男人不足百人。1388人上船后,“斯洛卡姆将军”号于上午9点40分驶离码头,它转了一个弯后,便沿着东利维尔河顺流而下,向长岛海峡方向驶去,退潮时的水流加快了轮船的航行速度。

什么是退潮退潮通常指从高潮向低潮的这段时间内海面的下降过程,又称为落潮。当海面下降到最低位置时,海面有一短暂的时间处于平衡状态,叫停潮。停潮的中间时刻为低潮时,停潮状态时的海面水位为低潮水位,即所谓低潮高。

在“斯洛卡姆将军”号驶离码头20分钟后,船上突然着火了。最先发现着火的是一位乘客——11岁的小男孩。当走过明轮后侧左舷的下层甲板时,他闻到了烟味,这烟味是从一间锁着的贮藏室的门缝中钻出来的。小男孩把着火的事告诉了水兵杰克·戈克力。后者打开了贮藏室的门,里面存放着旧缆绳、装有油漆和机油的圆木桶、餐具和客厅里的坏家具。一个用来往船上送玻璃餐具的圆木桶里的稻草起火了。这位水兵为了压灭火焰,随手抓到什么就放进了桶里——他放进美丽的纽约郊区桶里的是一袋碎煤,厨师用它来生船上厨房的炉子,而后他决定去找人帮忙。他将着火的事告诉了大副艾德瓦尔特·弗拉那冈,后者同样如此,显然不愿承担责任,将此事告诉了轮机长贝·克刻林。轮机长集合了五六名水兵和锅炉工后,打开了灭火泵,在甲板上展开了水龙带。但他们刚刚打开阀门,水龙带便断成了几截:因为老化陈旧的水龙带已承受不了水的压力。几分钟后第二轮机手艾维列特·布莱顿拖来了另外一根稍细的橡皮水龙带。

但是他们却无法使用它,因为他们找不到接到水泵上的转换管接头。

在这段时间内,木桶里的火苗已点燃了机油和油漆,火焰迅速地蔓延到贮藏室的木制护墙板和舱壁。

“斯洛卡姆将军”号顺着退潮的水流逆风行驶着,为了不使轮船在“地狱之门”的急流处失去控制,船长万沙克驾驶着该船以极限速度向前急驶。当该船驶近海峡时,船速达18节。这加快了火苗向上和向船尾蔓延的速度。待在三层船头甲板上乘客们没想到船上着火,就连站在驾驶室的两名引航员和船长本人也不知道船上起火了。乐队继续奏着乐,而乘客们继续跳着舞。

大副弗拉那冈在水兵杰克·戈克力向他报告着火消息后20分钟,才报告船长发生了火灾。

停船或将船驶上浅滩都是不可能的,因为此时船已驶入了海峡,并开始拐第一个弯。如果这时停下“斯洛卡姆将军”号的蒸汽发动机,那么水流便会将它掀翻,并将它抛到“地狱之门”的峭壁上。没有别的出路。熊熊燃烧的“斯洛卡姆将军”号继续匆忙地向死神驶去。

坚硬的峭壁行驶在“黑尔·戈特”海峡处的“斯洛卡姆将军”号就像是一堆巨大的、浮在河面上的篝火。大火已蔓延到了轮机舱的照明舱口,并且吞没了船头两个下层甲板。

船长万沙克得出结论,能将轮船驶上浅滩的唯一地方是,位于布鲁克斯沿岸对面的诺尔特·布莱塞尔·阿列特岛。

于是“斯洛卡姆将军”号向救命岛驶去,这时功率强大的港口拖轮“福兰克林·艾德松”号紧挨着驶近它,并在它的明轮罩上系了根缆绳。约有50名乘客转移到了拖轮上。但是紧挨着“斯洛卡姆将军”号的拖轮也被点燃了,拖轮只好向岸边驶去,以便放下乘客。救火船、渡船和明轮小艇都从各处驶向“斯洛卡姆将军”号。这些船从水里救起了乘客,捞起了尸体。

船长打算将船的右舷靠上浅滩,却没成功,船头顶在了石头上,水流使轮船改变了方向,结果船尾处在深水里。因为这个原因,许多不会游泳、指望从船上跳到干地上的乘客,便永远留在了被大火包围着的船上。

在“斯洛卡姆将军”号的这场大火中丧生的人数是令人震惊的。

就在火灾发生的当天,人们便发现了498具尸体。遇难者最后人数为957人。但送往医院的乘客中又有许多人由于所受损伤和烫伤太重,医治无效而死亡,所以遇难人数很快增加到1021人。“斯洛卡姆将军”号起火后,船上的1418人中(其中包括30名船员)有175名乘客和5名船员被严重烧伤。一点也没有受伤的乘客有251人。

不幸的“斯洛卡姆将军”号的最后这次航行于9点40分开始,于10点20分结束。大火只用了1.5个小时便把它烧毁了。虽说驶到诺尔特·布莱塞尔·阿列特岛的灭火船尽了最大努力,但“斯洛卡姆将军”号封闭的甲板后面的部分还是都被烧掉了。

危险的浅滩火焰突发,超级油轮葬身在大西洋、印度洋交界的好望角海域,终日狂风呼号、怒涛排空。

危险的好望角好望角位于大西洋和印度洋的汇合处,即非洲南非共和国南部。强劲的西风急流掀起的惊涛骇浪长年不断,这里除风暴危害外,还常常有“杀人浪”出现。

这种海浪前部犹如悬崖峭壁,后部则像缓缓的山坡,波高一般有15~20米,在冬季频繁出现,还不时加上极地风引起的旋转浪,当这两种海浪叠加在一起时,海况就更加恶劣,而且这里还有一很强的沿岸流,当浪与流相遇时,整个海面如同开锅似的翻滚,航行到这里的船舶往往遭难,因此,这里成为世界上最危险的航海地段。

1982年8月5日深夜,这里虽然正值隆冬,但天气却有例外。肆虐的风浪似乎有所骈服,海空皓月高悬,繁星闪烁,海面帆影船行,百舸竞发。午夜刚过,西班牙1艘满载原油的超级巨轮——“卡斯蒂略·德贝维尔”号乘着月色,高速而平稳地向西奔驰,一条洁白、笔直的航迹足有250米长。

8月6日1时许,值班大副埃比加突然发现左舷3号油舱舱口一团橘红色火焰蹿出舱面,燃向周围。

“不好!”埃比加边说边拉响了失火警笛。这刺耳扣心的警笛,划破夜空,震惊全船。船员们翻身下床,奔上甲板,手持各种消防器材,奔向火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