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中外名家修养教育格言与故事
12507600000016

第16章 修养教育故事(8)

父亲看了看儿子,说:“作为一个手艺人,如果认为自己的手艺到了家,没有改进的余地了,或者认为根本没有改进的必要,那么就意味着他的长进就此停止了。艺人什么时候一自满,他的手艺就再也不会提高了。我学做泥人的时候,有一天,我也对自己的手艺自满起来,结果从那天开始一直到现在,我做的泥人就只能卖两卢比一个,从来没有超过这个价钱。”

儿子听了,惭愧地低下了头。

我给爸爸擦皮鞋

爸爸要去北京打工了,一大早,妈妈就忙着为爸爸准备。我难过地站在一旁,呆呆地看着爸爸妈妈忙碌,我真不舍得爸爸走,我的眼眶里聚满了泪水,我忍着不让它们流下来。

“儿子,给老爸擦擦皮鞋。”爸爸坐在凳子上对我说。

我不情愿地拿来了皮鞋油、皮鞋和擦布,心里想:都什么时候了,还有心情让我帮他擦皮鞋。

“儿子,帮老爸擦亮点,好让老爸看见脚上的皮鞋就能想到你。”爸爸摸摸我的头。

我使劲地点头,没多大工夫,我就擦完了。爸爸脚上的皮鞋,锃亮的能照见人影。

“爸爸,擦完了。”我抬起了头,突然发现爸爸的眼睛潮湿了起来。

是啊,爸爸这一走,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回来,他也想他的儿子呀!可是,我不要爸爸在外牵挂着我们,我要让他走得安心,于是我忍住了即将流出来的眼泪,努力做出一副笑脸说:

“爸爸,穿上儿子给你擦的鞋,你一定会一路顺风的。”

爸爸终于笑了。

我和妈妈一直将爸爸送到了火车站。我知道爸爸去年开家具店赔了本,欠了别人不少钱,如果不是为了还债,不是为了我上学,爸爸不会离开家出去打工,那是非常辛苦与艰难的。尤其是爸爸已经不年轻了,身体又不好,到了人生地不熟的北京能落住脚吗?

天,灰蒙蒙的,风掀起了我和妈妈的衣裳,但我们全然不顾,只是依依不舍地望着远去的列车。而我的眼前一直晃动着爸爸脚上那双被我擦过的皮鞋,我希望我擦过的皮鞋能给爸爸带来好运。

父亲

一个小老头儿下巴蓄着又白又长的胡须,上唇的小胡子被尼古丁熏成了红色。他披着一件大红斗篷,脚登高跟皮鞋,头戴一顶龙舌兰编的草帽,胳膊上挎着一个小篮子,来到兵营的门口。他想向哨兵打听什么,但哨兵没等他开口就高声喊道:“警卫班长!”

班长仰起头用询问的目光打量着这个陌生的老头儿。

老头儿说道:“我儿子在吗?他叫曼努埃尔·萨巴塔,先生。”

班长皱皱眉头,顷刻,他以肯定的语气说:“我不知道有哪个士兵叫这个名字。”

老头儿骄傲地直起身子讥讽地笑了:“可是,我儿子不是士兵,他是军官,是正儿八经的军官……”

警卫团的号手听到了他们的谈话,凑过来低声告诉班长:“是新来的,刚从学校来的,在这儿是中尉的官职。”

班长叫他去警卫团等着。老头儿坐在一条木凳上,把篮子放在身边。士兵们一下子围拢过来,他们以好奇的目光盯着那个篮子。篮子不大,用一片口袋布盖着。那帆布下面先是听到啄食声,接着便有一只红冠老母鸡露出头来。看到老母鸡,士兵们一边鼓掌一边像孩子似的高声叫道:“炖鸡吃!炖鸡吃!”

老头儿也不禁傻乎乎地笑起来,语无伦次地说:“哈,对,炖鸡吃,炖了鸡给我儿子吃。”

说罢,老人脸上立刻蒙上了一层阴影,接着又说道:“我都5年没见他了!”

一个卫兵去叫中尉。中尉正在驯马场上跟一伙军官在一起。他个子矮小,长得黑不溜秋,身体粗得像个木桶,面容俗气。

卫兵打了个立正,报告道:“有人找您,我的中尉。”

不知怎么回事,中尉的脑海里一下就闪出了他父亲那干瘪矮小的身影。他仰起头,为了让他的同事们听到,以鄙夷不屑的语调大声说道:“在这个镇子上,我谁都不认识……”

卫兵又主动解释说:“是个满脸皱纹的小老头儿,披着斗篷……他从很远的地方来,提着一个篮子……”

虚荣心顿时把中尉闹了个大红脸,他把手举到帽檐上说:“行啦……您走吧!”

军官们的脸上露出诡秘的神色,他们不约而同地朝萨巴塔扫了一眼。为了躲避别人异样的眼光,中尉一头钻进了马厩。

老头儿坚持要见儿子,卫兵班长每五分钟向上司报告一次,上司军官被弄烦了,亲自去找萨巴塔。

警卫团军官假装检查马厩找到了萨巴塔。“有人找您……说是您的父亲。”

萨巴塔移开目光,没有回答。

“他在警卫团……一定要见到您才走。”

萨巴塔狠狠地往地上跺了一脚,恼怒地咬了咬嘴唇去了那儿。

看到儿子,老头儿兴奋地浑身颤抖着高声叫道:“我亲爱的曼努埃尔!我的小曼努埃尔……”

中尉只冷冷地向他打了招呼,并偷偷地把他拉出军营。到了街上,中尉悄悄地对他说:“你都干了些什么呀!干吗到这儿来看我!我军务在身不能出去。”说罢,转身走进了军营。

乡下老头儿又回到警卫团,浑身哆哆嗦嗦,茫然不知所措。他狠狠心把鸡从篮子里掏出来给了警卫班长。

“给你们吧,就你们吃。”

非常失望地,他向士兵们告了别,拖着沉重地步子慢慢离开了。走到门口时,他又转过身来两眼含泪地补充了一句:“我儿子特别喜欢吃鸡脯,你们给他一块……”

钉子

有一个坏脾气的男孩,经常无缘无故地发脾气。一次,父亲给了他一袋钉子,对他说:“每当你发脾气的时候,就钉一个钉子在后院的围栏上。”男孩虽然有些疑惑不解,但仍接过袋子,按照父亲的话去做了。

第一个月,这个男孩每天都钉下十几根钉子;到了第二个月,他钉钉子的数量减少了,每天只钉下不到十根钉子……慢慢地,男孩钉下钉子的数量越来越少了。同时他发现控制自己的脾气要比钉下那些钉子更容易。终于有一天,这个男孩再也不会乱发脾气了。他告诉了父亲这件事。父亲又要求他从现在开始,每当他能控制自己脾气的时候,就拔出一个钉子。时间一天天地过去了,最后,男孩告诉他的父亲,他终于把所有的钉子都拔出来了。

父亲很高兴,牵着他的手,来到后院的围栏旁,温和地对他说:“你做得很好,我的孩子。但是,看看那些围栏上的洞,这些围栏将永远不能回复到从前的样子。你生气的时候说过的话,就像那些钉子一样,在对方的心里留下了永久的伤口。话语的伤痛也像真实的伤痛一样,令人无法承受。”

这个男孩就是林肯,后来他成了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

一碗牛肉面

读大学的那几年,为了磨炼一下自己,我一直在姨妈的饭店里打工。

那是一个春寒料峭的黄昏,饭店里来了一对特别的父子。说他们特别,是因为那个父亲是个盲人。他身边的男孩小心地搀扶着他。那男孩衣着朴素的近乎寒酸,身上却有着一份沉静的书卷气。男孩把老人搀到一张离我的收银台很近的桌子旁边坐下。

“爸,您先坐着,我去开票。”说着,他放下手中的东西,来到我的面前。

“两碗牛肉面。”他大声地说。我正要低头开票,他忽然又面带窘迫地朝我用力摆手。我诧异地抬起头,他用手指着我身后的价目表告诉我,要一碗牛肉面,一碗葱油面。我先是一怔,接着便明白了他的用意,他叫两碗牛肉面是说给他父亲听的。我会意地冲他一笑,开出了票。他的脸上顿时露出感激的神色。

厨房很快就端来了两碗热气腾腾的面。男孩小心地把那碗牛肉面移到他父亲的面前,细心地招呼着:“爸,面来了,您小心烫。”自己则端过了那碗葱油面。

老人却并不急着吃面,只是摸摸索索地用筷子在碗里探来探去,好不容易夹住了一块牛肉就忙不迭地用手去摸儿子的碗,把肉往儿子碗里夹。

“吃,你多吃点。”老人一双眼睛虽然无神,脸上的皱纹间却满是温和的笑容。让我感到奇怪的是,那个男孩并不阻止父亲的行为,而是默不作声地接受了父亲夹来的肉片,然后再悄无声息地把肉片夹回到父亲的碗中。

“这个饭店真厚道,面条里有这么多肉。”老人心满意足地感叹着。

那个男孩这时趁机接话,说:“爸,你也快吃吧,我的碗里都装不下了。”

“好,好,你也快吃。”老人终于低下了头,夹起了一片牛肉,放进嘴里慢慢咀嚼起来

男孩微微一笑,这才大口吃着他那碗只有几点油星的面。

姨妈不知什么时候也站到了我的身边,静静地望着这对父子。这时厨房的小张端来了一盘干切牛肉,姨妈努嘴示意,让小张把盘子放在那对父子的桌子上。

那个男孩抬头看了一下,见自己这一桌并无其他顾客,忙轻声提醒:“你放错了吧?我们没有叫牛肉。”

姨妈走了过去:“没错,今天是我们店开业一周年庆典,牛肉是我们赠送的。”

男孩笑了笑,不再发出疑问了。他又夹了几片牛肉放进父亲的碗中,然后把剩下的都放入一个装着馒头的塑料袋中。

这时进来了一群附近工地上的建筑工人,店堂里顿时热闹起来。等我们忙着招呼完那批客人时,才发现男孩和他的父亲已经吃完面走了。

小张去那张桌收拾碗时,发现在男孩的碗下压着几张纸币,那几张钱虽然破旧,却叠得平平整整,一共是六块钱,正好是我们价目表上一盘干切牛肉的价钱。一时间,所有的人都说不出话来。

很多年过去了,我一直不曾忘记那对父子相濡以沫的一幕,不知他们如今可好。想来那样的儿子一定能为父亲和自己营造出一份温馨和安逸。

对这一点,我深信不疑。

责任要自己担

有个11岁的美国男孩在踢足球时,不小心打碎了邻居家的玻璃。邻居向他索赔125美元。125美元是一笔不小的数目,足够买125只生蛋的母鸡!闯了大祸的男孩向父亲承认了错误,父亲让男孩对自己的过失负责。

男孩为难地说:“我哪有那么多钱赔人家?”父亲拿出125美元说:“这钱我可以借给你,但一年后你要还我。”

从此,为了偿还父亲的借款,男孩开始了艰苦的打工生活。经过半年的努力,男孩终于挣够了125美元这一“天文数字”,并还给了父亲。这个男孩就是日后成为美国总统的罗纳德·里根。

另外一种力量

一天上午,小彼得在他的玩具沙箱里玩耍。沙箱里有他的一些玩具小汽车、敞篷货车,塑料水桶和一把亮闪闪的塑料铲子。他在松软的沙堆上修筑公路和隧道时,在沙箱的中部发现了一块巨大的岩石。

小彼得开始挖掘岩石周围的沙子,企图把它从泥沙中弄出去。他是个很小的小男孩,而岩石却相当巨大。他手脚并用,似乎没有费太大的力气,岩石便被他连推带滚地弄到了沙箱的边缘。不过,这时他才发现,他无法把岩石向上滚动、翻过沙箱边墙。

小彼得下定决心一定要把岩石弄走,他用手推、用肩挤、左摇右晃,一次又一次地向岩石发起攻击,可是,每当他刚刚觉得取得了一些进展的时候,岩石便滑脱了,重新掉进沙箱。

小彼得气得哼哼直叫,拼出吃奶的力气猛推猛挤。但是,他得到的唯一回报便是岩石再次滚落回来,并且还砸伤了他的手指。

最后,他伤心地哭了起来。这整个过程,小彼得的父亲从起居室的窗户里看得一清二楚。当泪珠滚过孩子的小脸时,父亲来到了跟前。

父亲的话温和而坚定:“儿子,你为什么不用上所有的力量呢?”

垂头丧气地小彼得抽泣道:“但是我已经用尽全力了,爸爸!”

“不对,儿子,”父亲亲切地纠正道,“你并没有用尽你所有的力量。你没有请求我的帮助。”

父亲弯下腰,将岩石搬出了沙箱。

父亲的愿望

他来自农村,学的是医学专业,上了几年学,家里值钱的东西都给他交学费了。医院不好进,没钱也没关系的他,混了几年还是一个默默无闻的乡卫生员。

一辈子在土里刨食、对他寄有太多希望的老父亲为此很着急,从百里外的农村老家赶来,带着他到医院求职。他成功地为某医院做了一例断肠接合手术。有热心人提醒他们父子要及时送礼。礼也送了——一壶家乡产的小磨香油,只是太轻了,轻得微不足道。院领导说,如果他能做断肢再植手术,就可以把他调进医院。

农民父亲听不出弦外之音,更着急不知道要等到啥时候才会有断肢的病人来到这小医院做接肢手术。即使有,也未必轮上儿子做。如果没有上手术台的机会,就意味着儿子还要一直等下去。

为了儿子的前途,生性笨拙的农民父亲突发奇想,用菜刀剁掉了自己的一个手指,在手术台上指名要儿子做手术……

手术后拆线,看着还能弯动的手指,身为农民的父亲笑了,儿子哭了,医院领导无话可说了。

父亲的光头

年轻的父亲和6岁的儿子正做着游戏,突然父亲问儿子“爸爸帅吗?”

“当然帅!”儿子仰着脑袋,无限崇拜地看着父亲,使劲点头。

父亲问:“比罗纳尔多怎么样?”

儿子说:“他哪儿能跟你比?”

父亲接着问:“那比陈佩斯呢?”

儿子快乐地笑了,“比他帅多了。”儿子斩钉截铁地说。

“那么,”父亲说,“假如我现在把头发剃光,还会比他们帅吗?”

儿子想了一会儿,说:“仍然比他们帅!”

父亲就站起来,拉了儿子的手。“走,”他说,“现在就陪爸爸理发去。”儿子有些不愿意了。6岁的他隐隐地感觉到似乎落人了父亲的圈套。他不解地问父亲:“为什么要剃成光头?

父亲说:“你都可以剃成光头,我为什么不可以?”儿子说:“我是小孩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