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自然奇观
12506200000023

第23章 世界最深的湖

在几千万年之前,强烈的地壳断裂活动,使西伯利亚高原南部形成了一条狭长的谷地,两侧壁立着1000多米高的悬崖断壁,世界上最深的湖泊、裂谷型湖泊的代表——贝加尔湖就这样贝加尔湖的棕熊是捕鱼能手。海豹在湖水中嬉戏。诞生了。“贝加尔”一词源于布里亚特语,意思是“天然之海”。据考证,我国汉代著名的“苏武牧羊”即在此处。

贝加尔湖湖形狭长,湖长636千米,平均宽度48千米,面积315万平方千米。湖面海拔456米,平均深度730米,最深处达1620米,为世界湖泊的最深纪录。虽然贝加尔湖的面积仅居世界第八位,但由于深度大,蓄水量多达23000立方千米,相当于北美洲五大湖蓄水量的总和,比世界最大的淡水湖苏必利尔湖多一倍,比我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多6倍。约占世界地表淡水总量的1/10,称得上是世界最大的淡水库。其蓄水量甚至超过了面积是它30多倍的波罗的海。那么,这么多的湖水来自哪贝加尔湖像大海一样辽阔,湖中掀起的大浪拍打着岸边的巨石,发出隆隆的声响。举目远望,天水相连,不见边际。

里?据统计,注入贝加尔湖的河流大大小小共有336条,其中湖南的色楞格河独占入湖总水量的一半以上;而从贝加尔湖流出去的河流却只有湖西南的安加拉河一条,而且其每年排出的水量只是贝加尔湖总蓄水量的1/400。

贝加尔湖大量的湖水对湖滨的大陆性气候起着明显的调节作用,加之光照充足,所以湖区昼夜温差小,年内季节温差也小,冬暖夏凉。最热月、最冷月、结冰期、化冰期都比周围地区推迟一个月。冬天,湖面结冰,放出潜热,减轻了周围地区严冬的酷寒;夏初湖水解冻,又大量吸热,降低了沿岸地区的炎热程度,湖滨比周围地区温度要低6℃。但湖水本身却永远是冷的,甚至在最暖和的季节里,湖面水温也总在7℃~9℃。

贝加尔湖位于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南部,中国古代称它为“北海”。因为它是地层断裂陷落后形成的,所以特别深,最深处达1620米,平均深度730米,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湖中除生长着一般湖泊中常见的生物之外,还生活着奥木尔鱼、海螺、贝加尔海豹等海洋生物,这是贝加尔湖与众不同的显著特点。

贝加尔湖湖水还异常清澈,其能见度在世界湖泊中居首位。当春天来临,覆盖在湖面上的冰雪消融后,在湖面上可清晰地看到掷入湖中40米深处的白色圆板。原因在哪里呢?

贝加尔湖湖水的特点是含盐少,平均每千克湖水仅含100毫克盐,所以,使用此湖水的锅炉,几乎不会残留水垢。尽管每年都有大量泥沙经由众多河流流入贝加尔湖,但湖水仍能保持清澈。因为湖水中有大量的浮游生物,它们能够消化水中的矿物质和有机物质,并在光合作用过程中放出大量的氧。氧的活性极强,一年内可分解湖水中3/4的各种有机物。由于浮游生物——硅藻类的新陈代谢作用,贝加尔湖湖水的含硅率仅为流入河水的20%左右。如果没有这种生物滤清作用,只要经过60年的时间,湖水的含硅率就会与流入河水的含硅率相同。另外,湖水中生存有大量体长约为15毫米的小甲壳虫,这些小动物的新陈代谢活动也起了生物滤清作用。这样,一年内可滤清50米深的表层水的1/3。

虽然贝加尔湖湖水又清又淡,但是这里却生活着许多地地道道的海洋生物:海螺、海豹、龙虾、海绵等。在世界上的淡水湖中,只有贝加尔湖里能见到那种1米多高的海绵。海绵在湖底长成浓密的“丛林”,数不清的外形奇特的“贝加尔龙虾”就躲在密密的“丛林”里生存繁衍。著名的“贝加尔沙鱼”是一种玫瑰色半透明的深水小鱼,鳍像大蝴蝶的翅膀,身体的骨骼清晰可见。它没有鱼鳞,不产卵,而直接由大沙鱼胎生,母鱼产后很快就死去。这种沙鱼仅仅产在贝加尔湖,世界上其他任何地方,都寻不到它的踪迹。还有一种奥木尔鱼,它几乎与海洋里的鲑鱼一模一样。

据统计,贝加尔湖中共有600种植物和1200种动物,其中约有64%为该湖所特有的。而另外一些生物,有很多在西伯利亚的其他江河湖泊中都找不到,只有到相隔万里的热带或亚热带的个别地方,才能发现它们的同种或近亲;要不然,就要到几千万年甚至几亿年前的地层里,才能发掘到它们的化石。例如,贝加尔湖中有一种藓虫类动物,它的近亲却生活在印度的湖泊里;有一种水蛭,除贝加尔湖外,只在中国南方的湖泊里才能见得到;还有一种蛤子,除贝加尔湖外,只生存在巴尔干半岛的奥克里德湖里。

所有这些,使贝加尔这个神秘之湖成为一个诱人的自然奇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