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中国应该对美国说“不”
12496800000023

第23章 剑指中国(5)

值得指出的是,“遏制派”,也即“蓝队”势力,近些年来在美国大有不断上升势头。蓝队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由美国会职员、记者、智囊机构分析员、学者和情报官员创建的,其成员全部是国家安全专家,不过其中很少有人是科班出身的中国问题专家。如今,蓝队已不再是一个势单力薄的小团体,“它正在对民主、共和两党体系中财大气粗的中国游说团构成有史以来最大的挑战。美国《洞察》周刊2010年6月4日一期刊登的一篇题为”蓝队向红色中国发难“的文章对蓝队的发展历程是这样介绍的:

“一个由国会高级职员、大学教师、记者、学者、智囊机构分析员及情报官员组成的群体已崛起成为抗衡亲华院外活动集团力量。就像是蓝天中一道闪电,这个群体已成为华盛顿最有影响的对外政策力量之一,它没有领导人,没有章程,没有机构,没有办公地点,没有正式会员。它得不到基金会赠款,也没有企业界补助或政府划拨经费。它没有固定形式,但却有着共同使命感。”

蓝队“精神”根植于对华政策论战,这样的争论最早可追溯至毛泽东1949年的共产党革命之前。然而,蓝队成为新一代群体主要还得益于20世纪90年代中相继发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乔治·布什当选总统、拉姆斯菲尔德被任命为国防部长以及中国迅速崛起及其军队的改革,后者包括1996年台海危机、1996年4月1日中国在自己领空拦截并迫降美国海军侦察机,扣留机组人员及飞机等事件。如今,随着蓝队的关切得到更多理解,蓝队成员已成为应邀进入白宫的坐上宾,他们提醒共和两党政府不要听从身边的亲中人士建议。

这就是美国“新军事战略”出台的理论基础。显然,新军事战略的出台是美国代表“遏制”的蓝军派的一大胜利。也因为同样的“理论”基础,孵化了我们在下节要阐述的2011年出台的《中国军力报告》,这成为嗣后出台的“新军事战略”的最直接前奏。

“新军事战略”的前奏曲

冷战结束后,美国总有一些政界和学界要人出于一种莫名其妙的恐惧,对那些可能的“竞争对手”进行各种各样的军力评估。作为一个新兴的发展中国家,中国自然难逃其关注。

进入21世纪,美国五角大楼根据《2000财年国防授权法》,每年均要向国会提交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安全发展状况的机密和非机密形式的报告”。至2012年,美国国防部已提交了12份同类报告,不断对中国的国防和军队建设品头论足。

根据国际惯例,一个国家进行正常的国防和军队建设属于国家主权范围内的事,只要不涉及他国主权和利益,他国无权横加指责和干涉。中国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不搞军备竞赛,不对任何国家构成军事威胁。应该说,中国在国家实力不断增长、国家利益不断拓展的情况下,进行适度的国防和军队建设是必要的,是题中应有之义,不容美国置喙。然而,美国发布的《中国军力报告》却无视中国正常的发展需求,其防范和遏制中国发展的冷战思维跃然纸上。自2002年7月发布的首份《中国军力评估报告》里就确立了渲染“中国威胁论”的总基调。后续报告在延续这一基调的同时,不断拿中国军费开支、台海军事平衡、中国导弹部署、中国航母试航等问题说事,制造中国正在破坏地区和平的假象。

美国混淆国际视听,将一些不实之事强加于人,忽悠他国,有违国际道德准则。部分国家也以讹传讹,对中国原本稳定的周边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中国官方一再要求要公正地看待中国国防和军队建设,停止不利于双边关系和两军互信的言行。

据一位参加过五角大楼活动的智库人士透露,美版的评估报告实际是由国防部临时拼凑一个写作班子操刀而成的。该班子完成初稿后,首先请智库进行修改,再经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和国务院等部门审议,最后才由美国国防部提交国会后发布。其间,智库人士虽然能够参与相关内容的研究撰写工作,但他们必须放弃“中立、客观”的职业操守,完全服从于国防部的授意和要求,否则根本无法被选为“写作班子成员”。需要指出的是,美军虽然在事实上已经建立了针对中国的全维情报侦察网,但是由于绝大部分信息属于高度机密,五角大楼不能也不敢将其作为评估中国军力的核心材料。写作班子只能借助报刊、广播、电视和网络等公开渠道获取数据。对于一些紧缺而又离不开的数据,写作班子的成员只能“合理想象”和主观臆断。对此,美方写作班子成员也曾承认,评估报告的许多内容是猜测所得。因此,《中国军力报告》作为权威性、真实性和严谨性,一直遭人诟病。德国前总理施密特之前在评论美国类似报告时称,这样的报告“误导”了世人,夸大了中国的军费开支。。

2011年8月24日,美国国防部公布向国会再度提交了《涉华军事与安全发展报告》。报告表示美国欢迎一个强大、繁荣、成功和巩固国际规范、增进世界和平的中国,承认中国更多地参与了国际维和、反海盗、人道主义救助等行动,但报告同时无视中国奉行防御性国防政策的客观事实,称对中国的现代化军队“可能被用来增加中国获取外交优势或有利于其解决争端的能力”表示担忧。

这份长达84页的报告多处提及两岸关系自2008年以来取得重要进展,承认2010年台海附近区域总体形势保持稳定、没有发生任何武装冲突,但却自相矛盾地渲染所谓中国大陆的军事威胁。

报告声称“对中国如何使用其不断增长的军力仍存不确定性”,认为中国军队过去10年来受益于在现代军事装备和科技方面的强劲投资,许多现代化系统已臻成熟。未来10年,中国军队将整合许多新的、复杂的平台,并采取新的作战概念,包括联合作战及以网络为中心的战争。

报告对中国的太空战和网络战能力表示关注,并指称美国政府的计算机系统2010年遭受来自中国的网络侵入。报告还放出一些自相矛盾的说辞,比如,一方面称中国不断增长的军力尽管能够促进美中在共同目标上的合作,但又称这会增加误解和误判的风险。显然,美方对中国军力的渲染并不具有说服力。连美国《纽约时报》8月22日都不得不指出,美国五角大楼每年的开支比中国军费多出5000多亿美元;加上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开支,每年则近7000亿美元。

报告对中国海军的发展颇为介意。报告新增加了中国海上战略和中国对外军事交往两个“特别话题”,认为中国军队正大胆进入美国海军长期统治的全球海域。报告还包括了关于中国的航空母舰项目、反舰弹道导弹及飞机发展方面的信息,大谈中国与周边国家的“领土争端”,妄称在南海问题上中国的立场是地区争端的根源。

显然,美国关于中国军力报告的主基调是中国威胁,强调中国威胁主要有五方面原因。

首先,美国军方需要中国作为战略对手以达到“拥兵自重”的目的。美国的战略哲学是绝不允许在世界上出现一个与其相匹敌的大国。反恐战争接近尾声使美国军方急于“制造”新的战略对手,以维持其在美国政坛的地位和势力。实际上,美国军方内心里并不认为中国军力发展对其会构成威胁。加强对中国的军事遏制,从战略上看是为了遏制中国崛起。

其次,对美国军工利益集团的发展是一个巨大推动。从某种意义上说,美国防部实际上就是美国庞大军工集团的产品广告商和推销商。把中国作为战略对手,将激发美军工企业的研发力度,为美国军工利益集团赢得高额利润订单,美军方将无疑是最大的获利方。

第三,为增加对台军售寻找借口。美国军方夸大中国军力,一方面可以劝说美国内要加大对台军售力度;另一方面,敦促台湾当局早作决断,大量购买美国武器,否则,台湾安全将不保。而加强对台军售,受惠的依然是美军工集团和军方。

第四,打压有意同中国加强军事技术合作的对象。蓄意夸大中国军力,着力渲染中国在东亚形成安全威胁,阻挠欧盟解除对华军售禁令。

第五,为美国的全球战略调整制造有利气氛。据美国媒体透露,就在五角大楼拟制《中国军力报告》的同时,也正组织国防部高级幕僚制定一份关于美军新军事战略的秘密报告。现在我们联系起来看,2012年1月新出炉的“新军事战略”,就是美军在全球军事部署中,把在欧洲和中东的防御重心逐步转向亚太,转向亚洲,转向中国。确立了这一战略重点,美军就拥有了要求国会大幅增加军费开支的充分理由。告的主要篇幅,仍以相对客观、中立的语言,描述了中国面临的客观环境、战略思考、现代化努力、军队建设成果、中美军事交流和两岸利害关系。

2012年5月18日,美国国防部再度发表2012年度中国军力报告,继续为它年初的“新军事战略”添加注脚。这份名为《涉华军事与安全发展》报告主体分为“中国军事战略及准则发展”、“中国军事现代化目标及趋势”、“解放军与各国军事交流现况”、“中国对台军事战略”等4章。对于中国军事现代化的目标,2012年的报告延续了五角大楼一贯的观点,称中国希望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的地区战争,提升开展高强度、信息化的短期局部军事行动的能力。中国在2011年持续投资新武器和新技术,展示了不断提高的军事能力。此外,按照胡锦涛提出的中国军队“新历史使命”的要求,解放军在推进国际和平与稳定中也会发挥更大作用。

如何看待美国2012年的中国军力报告,笔者以为,不难看出,美国发布这类报告,从根本上是为它2012年年初定调的“新军事战略”制造舆论准备。一,报告中以较大篇幅渲染中国在太空、网络、海洋上的威胁,夸大中国对世界、中国在东亚地区的威胁。通过官方途径公布中国的军力发展,不停地渲染“中国威胁论”,为中国国力和军力的不断前进制造舆论上的障碍,能拖住一点是一点。第二,发布这样的报告,“追踪背后推手,不难发现美国庞大军工产业及其游说集团的身影。”美国军工行业的天然属性决定了他们必然会大肆渲染“中国威胁论”,以为研发生产更多更新的武器装备制造借口,他们会动用各种手段,来游说政客,引导媒体,发动受众,为他们实现自己的目的而鼓噪。中国军力提升了,美国就应发展更新的技术和装备,这确实合乎美国一般人的思维逻辑。就在美国国防部发布2012年度《涉华军事与安全发展报告》的当天,美国国会众议院表决通过一项法案,要求美国政府至少向中国台湾出售66架F-16C/D战机。同时,美国国会众议院以299票同意、120票反对通过了2013年度美国国防授权法案。2013财年,美国的国防预算为5540亿美元,还有885亿美元的海外应急行动经费,以提供在阿富汗等战场的军费开支。而更重要的是,美国这份报告最终是提供给国会,目的是争取国会从预算上更多地支持其“重返亚洲”,“制订战略首先要回答的问题是:威胁来自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