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华民俗文化:中华鬼神
12496500000016

第16章 佛教诸神(2)

文艺家则利用宗教的一身多化塑造了许多风姿绰约的观音娘娘。这些观音几乎没有一位是削发为尼的打扮,她们或福泰端庄,或温柔娴雅,或雍容华贵,或俊俏清丽,这便是唐至近世观音在中国的造形。北京市郊的的北普陀,正殿的观世音,修长的身材,直鼻大眼,富于曲线的嘴唇,令人倾倒。而长廊又另有一系列的观音塑像,名称各异,配以与名号吻合的装饰,正是现在艺术家们根据历来的宗教和民间有关观音的传说,而塑造的观音群体,几乎全都楚楚动人。观音的造形都和名号相连。如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的杨枝观音(又名杨柳观音),为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公元493年左右)所塑,是那时期现存的代表作之一。突出观音右手执尘尾,左手托净瓶。杨枝观音也有持净瓶和杨枝的,象征佛法中的普洒法雨。姿容妩媚动人,恰似娇柔少妇。白衣观音突出的是素雅,身穿白衣,处白莲之中,手执白莲,高洁端重,给人神圣不可侵犯的感觉。叶衣观音的形状比较特别,身披树叶衣,佛教称之谓“忍辱柔和衣形如天女,头戴宝冠,有四臂。水月观音,面庞丰腴,衣带飘然,跣足,坐水边观水中之月,悠然娴静之极。

还有一种观音如中年妇女,梳高髻,面含微笑,合掌,持青莲,被称为”世间母“,名号谓眼观音,据说生于观世音的眼瞳。最标准最正统的叫圣观音,头戴王冠,冠上有弥陀像,结跏趺坐于莲台,或手持莲花,或两手交合于身前,一副既慈悲又庄严的宝相。

千手千眼观音

佛教有显宗和密宗之分。显宗又称显教,其教义被说成是释迦牟尼(应身佛)公开宣说(即”显“)之教。密宗又称密教、密乘、真言乘、金刚乘等。密宗自称受大日如来(法身佛)深奥教旨秘密传授(即”密“),乃”真实“言教。

其中,密宗六观音包括千手千眼观音、圣观音、马头观音、十一面观音、准胝观音和如意轮观音。

千手千眼观音又叫”干眼千臂观音“,简称”千手观音“、”大悲观音“。据密宗经典《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称,观世音在过去”无量亿劫“即极其遥远的过去,听千光王静住如来说”大悲心陀罗尼“,即发誓要”利益安乐一切众生“,于是身上变化出千手千眼。千手表示遍护众生,千眼则表示遍观世间。总之度一切众生,广大圆满而无碍,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表现。供养千手千眼观音菩萨,则被认为可以得到息灾、增益、敬爱、降伏四种成就法。

相传,妙庄王有三个女儿,名妙因、妙缘、妙善,尤以小公主妙善聪慧貌美,并从小便笃信佛教。庄王为女儿们择婿,大女二女都很乐意,唯有妙善决心抗婚,出家为尼,独自到山林里的清秀庵修行。庄王大怒,率人马将寺院烧了,又把妙善抓回,斩首示众。妙善魂游地府,得到阎罗王相助,脱离了地府,原尸还魂。在林中孤身无助,释迦如来的化身指引她到香山落脚修行。后来妙庄王重病,久治不愈,一僧医对王说:“必须有亲骨肉的双手和双眼配药,便能痊愈。”又告知到香山寺便能取得。其实这僧医正是妙善的化身。妙因、妙缘巴不得父亲早死,好得天下,自然不肯献出手眼。妙善此时已修成香山仙长,自己断手剜眼,献给了妙庄王。后妙庄王得知仙长即妙善,愧疚万分,痛呼天地让仙长再生手眼,果如愿。一下长出了全眼全手。妙庄王为了纪念三公主,下旨在香山建寺,造“全眼全手”的观世音像。哪知宦官错听错传,以为是“千眼千手”,工匠便造了一尊千手千眼的观世音。

对千手千眼观音,佛教自有其解释,为了普度众生,眼到手到,千眼能遍观世间,千手能遍护众生。其造像是在两手两眼之外,另外左右各长出20手,共40手,眼长手中,再各配25手和25眼。佛教的25即“25有”,指三界之中的生存环境。25乘40,恰是千数。故此她尊号的全称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广大灵感观世音菩萨”。

观音娘娘被中国化,反映了中国的佛像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工匠们杰出的艺术天才。试想,创造这般姿态各异的千只手,无鬼斧神工之技岂能办到。

马头观音

马头观音,亦称“马头观世音菩萨”、“马头菩萨”、“马头大士”、“马头明王”等,中国佛教天台宗一派称其为“师子无畏观音”。

观音菩萨的变化相很多,皆呈温柔慈悲之相。只有马头观音现怒相。《大日经疏·卷五>称其“作极吼怒之状,此是莲华部愤怒持明五也”。马头观音双眼上吊,獠牙显露,面有三日,头发倒竖,头顶马头。此观音形貌愤怒威猛,以摧伏妖孽和各种魔障,照众生之明暗,并以击毁恶趣苦恼为本愿。

马头观音的形象有多种:一面二臂、一面四臂、三面二臂、三面四臂、三面八臂、四面二臂、四面八臂等等。

十一面观音

十一面观音菩萨有些怪异,共有十一个颜面,每张颜面皆不一。十一张脸孔重叠而上排列,像座小宝塔。这十一张面孔可按前后左右划分为:

正面三面为菩萨善面慈悲相;左侧三面为嗔怒相;右侧三面为獠牙上出相;背后面为暴恶大笑相,共计十面。加上观音本体共有十一面。若再加上顶上的佛面共十二面。

十面观音的前后左右十面代表大乘菩萨修行的十个阶位,即“十地”。“十地”修习的内容分别包括施、戒、忍、精进、静虑、般若(智慧)、方便善巧、愿、力、智十项,最上面的佛面则代表第十一地--佛果。

佛教提出“六道轮回”的理论,认为一切有情众生在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六道(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天)的生死世界中,如车轮回旋不停,循环不已。观音菩萨为化度六道众生,就要为众生破除“三障”,即烦恼障、业障(不利于佛法的言行)、报障(恶报)。为此观音菩萨要随缘应化,感化众生。

如意轮观音

如意轮观音因手持如意宝珠和轮宝得名。如意宝珠表示满足众生的祈愿,轮宝表示满足众生的祈愿,轮宝表示法轮常转。

如意轮观音多为坐像,六臂,其姿态为竖右膝,右第一只手支颐,左膝盘坐。这是种十分自在舒适洒脱的“思维相”。六手各有寓意。右方第一手为誓愿救拔地狱道之手;第二手托如意宝珠置于胸前,为誓愿实现一切愿望救拔饿鬼道之手;第三手持数珠而倚膝,为誓愿救拔畜生道之手。左方第一手置于莲花瓣上,有的按在一座山形物即“光明山”上,为誓愿救拔阿修罗道之手;第二手持莲花,为誓愿救拔人间界之手;第三手捧法轮于眉前,为誓愿救拔天界之手。显示了如意轮观音救助众生之大愿。

圣观音

圣观音亦称“正观音”、“圣观自在”,是诸观音的总代体表。一般所说的观音即指正观音。一面二臂的圣观音可视为观音菩萨的标准像。

圣观音温柔秀美,头戴宝冠或作宝髻,宝冠中有阿弥陀佛的化佛像。或坐或站于莲台之上,手中或持莲花或结印相。身披条帛、天衣,饰以胸饰、腕钏、璎珞等。妙相庄严,慈祥美丽,堪称中国的美女神。

佛教有“十界”之称,十界是佛、菩萨、缘觉、声闻、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前四者称为“四圣”,后六者称为“六道”。四圣已脱离生死轮回之苦,在净土乐园中永远享乐,六道则在秽土中轮回往复。圣观音正是具备自利与利他的大慈大悲并追求无上觉悟境界,并且已证得性空之理的。

文殊菩萨

文殊的全称谓文殊师利或曼殊室利,梵文音译,意译为妙首、妙德、妙吉祥,乃大乘的智慧之神。由于印度大乘、小乘的派别甚多,各自立说,四此文殊的来历,传说不一。

文殊在印度佛教中的地位,本来比观世音高,中国化以后。两者的地位调了个。

文殊为佛陀释迦牟尼的左胁侍。和佛陀、普贤菩萨合称华严三圣。是佛陀的大弟子。智慧与辩才第一,为众菩萨之首。象征佛陀智慧的菩萨,称“大智”。在中国,他和观音“大悲”、地藏“大愿”、普贤“大行”并称四大菩萨。山西五台山是文殊师利的道场。其外形为顶结五髻(代表大日如来的五智)、手持宝剑(表示智慧之利),坐骑为一狮子(表示知慧的威猛)形。

《文殊师利盘经》说他是释迦牟尼的大弟子,本是舍卫国一个婆罗门贵族家的公子,离家投奔释迦牟尼学道,功德圆满修成菩萨身并尊为众菩萨之首。

五台山义称清凉山,最高海拔三千多米,方圆五百里,属太行山一支脉,处山西省东北部。佛教中心区在台怀镇。该镇位于五台山五大高峰东台、西台、南台、北台和中台的怀抱之中而得名“台怀”。该镇有灵鹫峰,据说酷似摩揭陀国王舍城东北部的灵鹫峰,正是释迦说法之地,故得名。又说,文殊曾在峰顶显灵并说法,故又称菩萨顶。这是佛教在五台山的中心之中心。因为最早文殊居四大菩萨之首,因此五台山在我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中亦位居首席。

佛教对五台山的开辟最迟在北魏已开始,至唐代,已公认为是文殊的道场,历史上最兴盛时,有佛寺三百,僧尼上万。佛经说:“现有菩萨师利,与其眷属诸菩萨众一万人俱,常在其中而演说法。”(见《大方广佛华严经·菩萨住处品》)因为历来五台山为帝王及中外名僧朝拜之地,故文物荟萃。每年农历六月初六至十五日,要举行大誓愿会,届时,中外名僧云集。

文殊有化身为贫妇赶斋的传说:在一次“无遮法会”上,一贫妇背负一婴,手携一子,另牵一瘦犬。她要施粥的和尚给她自己、两小孩及犬都施斋,最后还要求:“我腹中还有一孩,也应当分得一斋。”惹得施斋和尚发了怒,斥她过贪。贫妇一笑,腾空而起,现出文殊的法相,犬原是文殊坐骑绿毛狮子,两孩为两童子。文殊口占一偈,意思是告诉那僧人,人与人之间要平等相待,不要对有的人嫌弃。又传说,这次文殊化身贫妇时,因无钱财,便剪下了头发供养佛祖。发呈金黄色,后被藏于塔。此塔在台怀镇塔院寺,名文殊发塔,乃佛徒必定朝拜的圣迹。

普贤菩萨

普贤菩萨,音译:三曼多跋陀罗,或译普贤、遍吉。象征佛陀理德、行德的菩萨。表“大行”,与文殊菩萨之智德、证德(大智)相对。为佛陀释迦牟尼的右胁侍。和佛陀、文殊菩萨合称华严三圣。中国佛教的四大菩萨之一。其职责是推行佛门的“善”,可谓功德无量。

这一菩萨跟观音、文殊一样,没有历史人物原型,完全是虚构的。因此对其来历,不同的经书有不同的说法,都没有什么根据。

普贤的地位略逊于文殊与观世音,也有过性变史,先是男身女相。宋以后,完成了由男到女的性变。

《华严经》说有一座光明山,普贤就住在这里,常常给三千弟子说法。中国佛教徒们把光明山指为峨眉山。因为此山昼有“佛光”,夜有“圣灯”,一片光明。《杂花经》更明确宣称普贤曾于峨眉山中化度众生,“密引世人”。峨眉山至今尚存庙宇七八十座,峨眉山最早的寺庙是普贤寺,供的第一尊菩萨就是普贤。

跟普贤关系最直接的名胜有:洗象池,传说普贤骑象登山时,曾汲池水洗象。万年寺,晋代原名普贤寺。十景之冠的金顶海拔3000米以上,在山之顶峰。西,能望尽天府平原;北,贡诸山尽收眼底。只要能登上金顶,如置身云海,可见日出,即金顶祥光,又称峨眉宝光,也就是佛教所说的“佛光”。正因为如此,佛门把峨眉山又称作“光明山”。

山中各大寺庙都有普贤殿,因此可说,普贤菩萨的道场在四川的峨眉山。

地藏王菩萨

地藏(zang葬)是梵文的意译。《地藏十轮经》对这一名号作这样的解释:“安忍不动犹如大地,静虑深密犹如秘藏。”意谓深厚的大地,蕴藏着无数善根。

四大菩萨各有分工:文殊主“大智”,普贤主“大行”,观世音主“大悲”,地藏则主“大愿”,故又被称为“大愿地藏”。

据《地藏菩萨本愿经》中说:地藏受释迦如来嘱咐,要在释迦灭度后、弥勒佛降诞之前的无佛之世留住世间,教化众生,度脱沉沦于地狱、饿鬼、畜生诸道中的众生。而且地藏发誓“地狱未空、誓不成佛”。自发誓必尽度六道众生,才愿成佛,现身于人、天、地狱之中以救苦难。

尽管地藏事实上已达到佛的水平,能当过渡时期的代理佛,由于大愿未了,因此一直在四大菩萨之列。这一菩萨的造像无什么特别之处,手持宝珠锡杖。

与其他三菩萨相比,他一贯保持着男相男身,坐骑是世界上不存在的一头怪兽,名叫“谛听”。“谛听”最大的能耐与其主那样,都离不开大地,牠只需伏地一听,便能辨别事物的真伪。《西游记》第五十八回两个真假孙悟空,闹得不可开交,连玉皇大帝、观音菩萨、诸天、十殿阎罗……三界之神都辨别不出,第一个辨出假孙悟空原型的便是“谛听”。“原来那谛听是地藏菩萨经案下伏的一个兽名。他若伏在地下,一霎时,将四大部洲山川社稷,洞天福地之间,赢虫、鳞虫、毛虫、羽虫、昆虫、天仙、地仙、神仙、人仙、鬼仙可以照鉴善恶,察听贤愚。”那假孙悟空的怪名果被此兽识出,但幽冥之神法力不够,由此兽建议,再到释迦如来那里,才道出六耳猕猴的本相。坐骑尚且如此高明,坐骑的主人当然更胜一筹,故佛门将地藏补充进了仅次于佛的最高菩萨行列。从此,三大菩萨增加为四大菩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