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华民俗文化:中华鬼神
12496500000013

第13章 道教诸神(2)

金星被神化已有悠久的历史。《史记·天官书论》说:“水、火、金、木、镇(土)星,此五星者,天之五佐。”可见,包括金星在内的五星已被神化。星相家宣扬日月和五星(又称“五曜”)在不同日子里会分别作祟。旧时的皇历根据这种理论规定了种种禁忌。古代的占星家常常通过察看太白金星的变化,来占算国家大事。如《宋书·天文志》就分别记载过魏明帝太和四年十一月、青龙二年二月“太白犯岁星”、“太白犯荧星”的占卜,这种纷纷应验的战争预言竟然被记载到正史中,可见当年人们对太白金星作乱的信仰是多么根深蒂固!

金星被人格化之后,最初不仅是象征战争的恶神,而且还以女性的面貌出现。山西芮城永乐宫壁画中,就有日月、五星神像。金星就是个女像,手抱琵琶。这是根据佛经、道经而来。唐代编译的《七曜禳灾法》指出:“金,其神是女人,著黄衣,头戴鸡冠,手弹琵琶。”僧一行译《梵天火罗九曜》也指出:“(金星)形如女人,头戴酉(鸡)冠,白练衣,弹弦。”

到了明代,由于《西游记》的广泛影响,太白金星在人们的心目中不仅成了一个身背一角天书的和善形象,而且还一改过去女神仙的面容,变成一个德高望重的老翁形象了。也许只有这种身份才符合人们的期待,也只有这种身份的神才有可能完成求和的使命。

(十)王母娘娘

王母娘娘是玉皇大帝的第一夫人,即西王母转化而来,也是道教的最高女神。

《枕中书》说她是元始天尊与太元圣母所生的九光元女,号日太真西王母,治群女仙。有的说她同东王公是元始天尊所生,东王公则是男仙领袖。也有的说东王公就是天皇,又号玉皇君,似乎他们之间既是兄妹,又是夫妇的关系。有的说西王母是九灵太妙龟山金母,号太虚九光龟台金母元君,三界十方女子之登仙得道者,均隶属于她,故被奉为女仙之宗。有的干脆说她和东王公都是造物主。如“东王公为男仙之主,西王母是女仙之宗。此二元尊,乃阴阳之父母,天地之本源,化生万灵,育养群品,长生飞化之士,升天之初,先觐西王母,后谒东王公,然后升三清朝太上也。”(《集说诠真》)从种种异说可归纳为:西王母在道教已升格为独一无二的最尊贵的女神。

相传王母住在昆仑山的瑶池,所住的九层玉楼云台,左带瑶池,右环翠水。她有五女,分别为华林、媚兰、青娥、瑶姬、玉卮。周穆王驾八骏西巡昆仑时,曾手持白圭玄璧,拜见西王母娘娘。二人在瑶池上举杯对饮,西王母为周穆王高颂歌谣道:“白云在天,山陵自出。道里悠远,山川间之。将子无死,尚能复来。”另外,王母娘娘的花园里种有蟠桃,食之可长生不老。所以后亦称其为金母、瑶池金母、西王母。

根据古书《山海经》的描写:“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意思是说:西王母的外形像人,有一条像豹子那样的尾巴,一口老虎那样的牙齿,经常吼叫。蓬头乱发,戴一顶方形帽子。是上天派来负责散布病毒和各种灾难的神。由此可见她的外形恐怖,而且是位散发灾疫的煞神!她住在“昆仑之丘”的绝顶之上,有三只叫做“青鸟”的巨型猛禽,每天替她叼来食物和日用品。以上可见,从春秋战国至汉初,西王母或为凶神,或为吉神,或为人王,或为有道者,形象不一。

茅盾早年对西王母到王母娘娘曾提出过著名的三期演化论:初期,《山海经》是此神最原始的面貌。二期,已进入神仙化,道教按王宫后妃的标准着意修饰西王母,看上去酷似三十来岁的丽人。三期,进一步贵族化,华美加肃穆,进入了仙界的最上层,完成了由神话到仙化的转变。

方士小说《汉武故事》、《汉武帝内传》都登载了汉武帝会见西王母之事。关于她的形象,《汉武帝内传》描写得尤为详细:

王母至也,群仙数千,光耀庭宇。王母唯扶二侍女上殿。侍女年可十六七,服青绫之桂,容眸流盼,神姿清发,真美人也。王母上殿东向坐,著黄金褡,文采鲜明,光仪淑穆,带灵飞大绶,腰佩分景之剑,头上太华髻,戴太真晨婴之冠,履玄凤文之舄。视之,年可三十许,修短得中,天姿掩霭,容颜绝世,真灵人也。

西王母在众多美貌仙女的陪同下出场,其打扮之华贵、容颜之秀丽都被描画得无以复加。她穿的是黄金褡鬣,文采艳丽,仪态风度庄重肃穆,肩上挎着灵飞大绶带,腰中佩戴着神话传说中的分景之剑,头上的发髻高耸,戴着一顶装饰华美的帽子,穿着描有凤凰的绣鞋,长得的确天下无双。她用蟠桃七枚来招待汉武帝。武帝吃了之后,余味无穷,就偷着把三枚桃核藏起来。西王母见此笑着告诉他:“这种桃三千年才结一次果,中夏地薄,种之不生。”武帝只好悻悻作罢。同时,在这些方士小说里,西王母还被描写得含情脉脉。可见,步人中年之前的西王母也是风流成性的。至此,关于西王母的造神工程又告一段落,她已经是一个容颜绝世的美貌妇人了。

道教在每年的三月初三定为王母娘娘的诞辰,此日盛会,俗称为蟠桃盛会。过去北京的东便门内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有著名的蟠桃宫庙会,此庙很小但名气颇大,庙会时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旧时西王母在社会上亦有很大影响。首先,在民间很早就有西王母庙,其次在张华《博物志》和《汉武帝内传》的影响下,宋元明时期,许多文学家皆以西王母蟠桃会为题材,写入小说、戏曲中。如宋官本杂剧,即有《宴瑶池爨》。金元院本有《王母祝寿》一本,《蟠桃会》一本,《瑶池会》一本。元钟嗣成、明朱有燉俱有《蟠桃会》杂剧,情节皆类似。

在《群仙庆寿蟠桃会》中谓:“瑶池蟠桃结实,西王母召东华、南极、八仙,以及人间香山九老,洛下耆英等,开蟠桃大会。”另外,小说中涉及西王母事的也很多,《西游记》所写孙悟空大闹蟠桃会故事,也是据此演化而来。

(十一)真武大帝

真武大帝又称玄天上帝,民间和道教尊奉的北方玄武神。

玄武本二十八宿中北方七宿之总名。战国典籍已有记载:“玄武谓龟蛇,位在北方,故日玄,身有鳞甲,故日武。”真武大帝在道教中诸神中地位次于“三清”、玉皇大帝和紫微大帝。该神的造形披发、黑衣、仗剑、跣足、踏龟蛇,从者执黑旗,由神话的北方之神兼水神演变而来,龟蛇是其表征。龟蛇均为水物,“玄武”即龟的异名,玄指黑色,武指龟身之甲能捍御,故合称“玄武”。

玄武信仰之兴盛和玄武神地位之提高始于宋代。北宋开国之初,即受到北方外族契丹、辽国的威胁,为了提高防御入侵的自信心,于是乞灵于北方大神玄武的护佑。太宗即位,筑宫终南山阴。太平兴国六年,封其“翊圣将军”。宋真宗时,加号“翊圣保德真君”。从此以后,玄武与翊圣、天蓬、天猷合称“四圣”。后为避赵玄朗讳,改玄武为真武。后诏加真武为真武灵应真君。

明成祖朱棣原为北方一藩王(燕王),意欲举兵夺取帝位,需借助北方大神真武为其出师“正名”。谋士姚广孝遂造玄武助战的神话。朱棣即位以后十分崇奉真武,除在京城建真武庙外,又于永乐十年(公元1412年)命隆平侯张信率军夫二十余万大建武当山宫观,使崇奉真武的香火臻于极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