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天亮,因为你的脚步
12491800000016

第16章 不想考好的女孩(2)

还有理了你?到底为什么这么做?我真想扇他两巴掌,可我忍住了。

考不好,家里……就会不让我上学了。他低下头,眼圈红了,嗫嚅着说。

你学得好好的,为什么不想上学了?想到他曾在主题班会上说过“将来我要考医学,当一名医生”的理想时,我越发纳闷不已。为了解开这个谜团,我决定放学后去他家家访家访。

骑了二十多里山路,终于来到这个偏僻的小山村。几经打听,找到张洋洋家。眼前的一幕让我惊呆了:这是一个怎样的家庭,三间破旧的房屋,男主人瘦的皮包骨头,一条腿瘸着,一看就是久病的缘故,女主人个子矮矮的,一只手翻卷着。我的到来让这对贫困残疾夫妇十分激动和惊慌。

女主人不知所措地又是给我让座又是倒茶,可找了半天也没找到一点茶叶。男主人一脸的愧疚。

老师,是不是孩子惹祸了?女主人小心翼翼地问道。

老师,他要是不听话,您替我狠狠教训他。男主人发狠话说。

不,您误会了,我来家访是想表扬您的孩子,他不但学习优秀,并且尊敬老师,经常帮老师做好事,老师同学都夸他呢……我微笑着,把原本到嘴的那些话压了下去。

那就好好那就好。女主人放下心来,显得很开心。

走出张洋洋的家,我心里很不平静。回到学校,我再次找到张洋洋。在操场上,张洋洋终于向我敞开了心扉。原来,几年前父亲上山打石头不幸致残,早也干不了体力活,是残疾的母亲家里家外,靠着一只手养活一家三口,好几年都没穿一件新衣服。他想考不好父母就会不让他上学了,去打工赚钱,母亲就不用那么辛苦了……

我心里一颤,多么懂事孝顺的孩子,我差点误会了他。如果让这样一个优秀的学生因为贫困失学,那将是我当老师的失职,我也会愧疚一辈子!

几天后的一天,张洋洋的母亲拿着一张300元汇款单找到我,那张汇款单上写着汇款人地址是市区某街道某号,汇款人“你们的亲戚”。在汇款单附言中写着娟秀的一行字:您的孩子是一个非常有孝心有前途的孩子,这点钱给孩子改善生活,他太需要补充营养了,不要问我是谁,我是真心想帮助你们的人。

老师,我们从没有城里的亲戚,麻烦您替我查一查,把钱退给人家。张洋洋的母亲请求我说。

人家一片好心,您就不要客气了。拿着用吧。我劝说道。

不行,我们不能拿这钱,您一定要帮我给人家退回去。张洋洋母亲坚决地说。

没有真实姓名根本无法查到谁寄的钱啊。我看这样吧,您如果实在觉得欠了人家一份情,您就好好支持孩子上学,这钱就算是咱借人家的,等张洋洋考上大学能赚钱了再还人家也不迟啊……

听我这么说,张洋洋的母亲总算收下了这笔钱。

此后,每个月的这一天,张洋洋家都会收到写着同样落款的300元钱。

张洋洋的学习更加用功了,气色也好起来,头发开始变黑了。我从内心里感到从没有过的快乐。

那每月一张300元汇款单的寄款人,除了我、妻子和在市区工作的女儿之外,恐怕这世上不会再有第四个人知道。

老师也犯过你这样的错误

自从一个月前当了初二(10)班的班主任,我就没睡过一个安稳觉。这些孩子实在太难管了,班里时不时冒出个事,比雨后的春笋冒得还快。不学习、上课捣蛋的那是家常便饭,打架、破坏公物之类的事情摁倒葫芦瓢起来,搞得我焦头烂额,真想把这个班主任给辞了,可又有些于心不甘:我这个一直做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政教主任,难道就这样轻言放弃?岂不让人笑掉大牙?

可面对各种制度形同虚设,面上批评教育无效的情况,我该怎么办?一连几天我茶饭不思地冥想。那天无意中翻看兵法名著《三十六计》,眼前豁地一亮,我决定调整管理策略,采取各个击破的方针。先抓个典型,给个厉害,杀鸡骇猴,看谁还那么胆大妄为,无法无天!

正在我为抓捣蛋大王王小萌当典型,还是愣头青赵二虎当典型的事犹豫不决的时候,这不,班里又出事了。

牛亚丽的30元钱不见了!那是她准备买饭分的钱。牛亚丽的家境很不好,这30元钱对她来说不亚于一笔10万元的巨款。牛亚丽说,下课的时候她把钱放在课桌洞的文具盒里,上课时就发现不见了。看着牛亚丽泪眼汪汪的样子,我心里很生气又着急。给她垫上这30元钱好说,可这样做会不会纵容那个“拿钱”的学生?不给她,那她吃饭咋办?经过一番思考,我决定先进行调查,揪出那个“贼”,给牛亚丽一个交代,同时也给那个“拿钱”的学生一个教训、给全班学生一个警示。

经过一天的明察暗访,目标锁定在顾全宝身上,因为有学生悄悄告诉我亲眼看见他拿的,并且那钱就藏在顾全宝的一本书里。这个顾全宝父母都是小商贩,顾不上管他,别看他个头不高,在班里破坏力不小,学习成绩差不说,经常惹个麻烦,不是把教室的窗帘扯下来,就是把黑板擦扔到屋顶上。周围有四五个男生课上课下地围着他,一口一个大哥喊着。这样的学生不正是我要选的典型吗?但为了慎重起见,我把他叫到办公室,进行详细调查核实。

全宝,做了什么事,说吧。

我做什么了?我没做什么!

真的没做?

没。

敢肯定?

敢。

别看他嘴上挺硬,可脸红了,眼神有些慌乱。毕竟还是孩子,犯了错误怎么会镇静自若,一点迹象也没有呢?

要是我有证据呢,你敢再说一遍?我目不转睛地看着他,步步紧逼。

我……

他开始吞吞吐吐起来,两只脚不停地来回蹭着地面。看来是他“拿”的无疑了。

是你去把钱拿来还是我跟你一起去?

别别,我……我自己去。说着,他转身跑出办公室,一会儿又回来了,手里攥着30元钱,轻轻放到我办公桌上。

老师,我……我错了。您能不能不要在班上说,还有不要告诉我爸爸……他哀求说,我爸爸会打我的,同学也会看不起我……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现在才知道害怕了?等着看我怎么修理你!就在那一刻,我突然想起上大学时讲授教育学的马教授。曾经语重心长地说过一句话:即便是一粒干瘪的种子,也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要相信种子,相信岁月!我惊出一头冷汗,沉思片刻,我决定改变了主意,想再给他一次机会。

你有决心改吗?这样吧,你先别先表决心,但你得先听我给你讲个故事。一个和你一般大的孩子,也是上初二的时候,学习成绩比你还糟糕,不守纪律,吊儿郎当。那次一时糊涂,偷拿了同学的50元钱,被老师发现,他也怕父母知道揍他,怕同学瞧不起他,请求老师替他保密,老师最终答应了,但老师提出一个条件,那就是彻底改过,好好学习。孩子经过一番考虑后同意了老师的要求……后来,这个孩子果然说到做到,成为了一个优秀学生,考上大学……

我注意到,我在讲这个故事的时候,顾全宝眼睛睁得大大的,说,老师,我想知道,这个少年现在怎么样了?他又是谁?

你真想知道?

想。

这个男孩大学毕业后当了一名中学老师,再后来又当了班主任……他不是别人,是你们的班主任。我!

这是真的?老师,您……您也犯过我这样的错误?他显得很吃惊,将信将疑。

老师是人啊,是人都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而且那时候我还是个孩子,也犯过和你同样的错误,这是很正常的……

那您成了老师,我最想长大了当老师了……他激动地看着我,老师,您看,老师将来能当老师吗?

能!我斩钉截铁地说,我等你当上老师的那一天喝你的喜酒。

于是,这个约定在我和顾全宝之间悄悄进行。后来,顾全宝真的变了,不仅爱学习了,并且不再拉帮结派,更没有小偷小摸现象发生。他还被同学投票选为班长助理。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班风学风逐渐有了好转。

顾全宝虽然后来没有考上大学,可他高中毕业后进厂当了一名技术工人,成了一个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至于老师也当过一次“小偷”的事,现在我可以坦白地说了,其实,那样的事我压根就没做过。当年我之所以这么说,就是想给顾全宝一个机会,给他一个希望,让他相信像老师这样犯过错误的人,只要真心悔过,不破罐子破摔,一样可以当老师,一样可以成为一个对社会对他人有用的人。

事实上,顾全宝已经做到了。至于当没当老师早已不那么重要。

忆苦思甜

初一(1)班班主任司马老师这几天一直愁眉不展,不为别的,只因为学生中的浪费现象屡禁不止:本子还有好几页就不使了,铅笔用了半截就扔了,馒头刚咬了两口就不吃了,还有……实在他不象话了!这样下去如何了得,学生的节俭习惯又怎能养成!还有更为烦恼的是,为这事校长已经先后找了他两次,要他尽快拿出办法解决,否则他这班主任别当了。校长临走拽下的这句话让他一连几夜睡不着觉。

但他知道,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在家个个是“小皇帝”“小公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哪知道生活的艰辛和父母的不易?可这习惯也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改的。还有,这些年家家户户生活条件好了,有些做家长的就没给孩子带好头,他这老师一时半会儿怎么能管得了?可他清楚自己是人民教师,不管不行,管不好也不行,到底我该怎么办?

又是大半夜没睡。司马老师躺在床上,冥思苦想着,脑子里乱糟糟的,一忽儿东一忽儿西,许多往事如赛跑似的你追我赶地拥出来。司马老师的记忆忽然回到了20多年前,让他想起了那年村里召开的那次忆苦思甜大会的情形。那时他才五六岁,他和小伙伴们一起被大人领着到大队屋开大会,那次给他印象最深的是会上发的那两个糠窝头。他清楚地记着那两个糠窝头,又糁又硬,味道难闻死了。虽然难以下咽,他还是坚持这一点一点地吃下。就是这两个窝窝头让他永远记住了什么叫旧社会的苦,真正懂得了什么是新社会的甜。

想到这儿,司马老师脑子里灵光一闪,有了,我何不嫁接过来,也在班里开个忆苦思甜主题班会?也好让学生体验一下过去的苦和父辈的艰辛,从而从点滴做起养成节俭的美德。

司马老师很为自己的这个点子感动,他觉得自己简直就是个天才,多日来笼罩在心头的愁云刹那间一扫而光,只觉得眼前阳光明媚,神清气爽。

我要亲手蒸一锅糠窝头,让每一个学生都尝尝。对,就这么办。司马老师仔细回忆了当年的那两个窝头。他记得父母告诉他那是用花生皮、地瓜秧掺了一点地瓜面做的。制作不难,工序也很简单。说干就干。他立即动员妻子和自己一起跑到乡下,买来了花生皮、地瓜秧面、地瓜干面,连夜蒸了一锅糠窝头。

窝头蒸好了,圆圆的,黑不溜秋。司马老师抓起一个咬了一口一尝,又苦又粗,真的难以下咽。一个问题冒出来:学生要是不吃怎么办?自己岂不是白忙活了?他和妻子商量了一夜,对可能出现的这种情况定出了详细对策。

第二天一上课,司马老师就将窝窝头带到了教室。他在一笔一顿地在黑板上郑重地写下了“弘扬勤俭节约光荣传统,做新时代合格中学生”几个大字,写完司马老师又用红粉笔认认真真地描了边。司马老师一抬头,正巧一束阳光透过玻璃窗落在黑板上,那几个大字显得越发光彩夺目。司马老师满意地笑了。

班会开始了。司马老师站在讲台上,深情地回忆了多年前自己亲身经历的那次忆苦思甜大会,语重心长地告诉学生要接过老一辈的光荣传统,大力弘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优良作风,真正担当起建设祖国的重任。接着,司马老师给全体同学每人发了一个糠窝头。司马老师动情地说,同学们,现在让我们一起回到旧社会,每人必须吃掉手中的窝窝头。相信大家吃完之后就会懂得我们这次班会的主题。好,现在开吃!

司马老师边说边往台下一看,却见同学们一个个好奇地望着手中的窝头,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肯先动嘴。司马老师正要张口,只听后边有个同学说,这窝头味道很不错,蛮好吃呀。也许是受了这个同学的感染和鼓动,学生们一个个举起窝头,先是小口小口咬着嚼着,继而大口大口地吃起来。

看着学生有滋有味地吃着,司马老师欣喜地问道,同学们,这窝窝头味道怎么样,好吃吗?

味道好极了,我以前从没吃过这样好的东西。

老师,还有没有了,我想再来一个。

老师,我也想再吃一个。

回家就让爸妈做。

……

学生们七嘴八舌,嘻嘻哈哈地说着。司马老师一时间懵了,他怎么也没想到这忆苦思甜班会怎么会是这样的结果。

门卫老牛

老牛创了记录,不,确切说创造了一个奇迹。这几天,全校老师都这么说,连最不爱评头论足的老马也这么说。

老牛是何许人也,弄出这么大的动静?

老牛是我们学校的门卫。五十出头,一脸络腮胡子,别看外相凶巴巴的,说话却是极轻柔。不管年纪大的、还是新来的年轻教师,都管他叫保卫科长,简称牛科长。老牛从来不气不恼,总是笑嘻嘻地说,才科长,太瞧不起咱老牛了,提两级,安全局局长还差不多。

其实,老牛这半开玩笑的话一点也不过分。全校1500多名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老牛和保卫室另一名教师担了大头。

老牛嘴上笑嘻嘻,工作可丝毫不含糊。白天在大门口一侧的小屋子里把守大门,盘问进出人员,给进出车辆开关大门。晚上值班巡逻。这活用老牛自己的话说,好汉子不干,懒汉子干不了。

不过,不少老师却不这么认为的。关于这一点,有考核打分作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