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菜啊,看看吧,新鲜着呢!”听到父亲跟人搭话,我这才会过神来。原来,过来了几个顾客,一边询问菜的价格,一边翻看菜的质量。终于有一个中年妇女说要两斤。我抓起一大捆韭菜放在秤盘里。第一次掌秤心里慌慌的,提秤的手直哆嗦。终于稳住秤一称,足足三斤重。我破开捆抽出一些,又称还多着,又抽出一些,再称还多着。我红着脸,一抬头看见那个买菜的妇女脸色开始沉下来。如此又反复了几次,直到第四次才刚好平秤。刚要结账,不料那个妇女却说不买了不买了,“这个小青年真小气”,说着转身就走。我很生气,费了好大劲,你却说不买了。正要理论,这时父亲站起来说:对不起,我儿子第一次卖菜,您多担待。也许是父亲说的真诚,那妇女又折回来,冷冷地说:“要不是看你这菜好,说什么也不买了。”说着站在一边。
父亲一边笑着,一边拿过一小捆韭菜放在斗盘里。一称不够,父亲从另一捆韭菜里抽出一把放上,再称还不够,父亲又抽出一小把放上。我很奇怪,父亲卖了这么多年的菜,耍了这么多年的秤杆子,在家里一向号称一把准,那眼像长秤钩子,不管什么东西,只要一撒目,或者放手里轻轻一掂,份量多少八九不离十。可这回却怎么了不准了?我默默地站在一边看着。随着秤杆的几次起落,父亲终于称好了秤。我看到,那个等着买菜的妇女一直微笑着。最后拿着菜乐呵呵地走了。
那几个还在一边等着的顾客陆续买上了自己称心的菜。一挑子菜不出两个钟头就卖完了。父亲显然很高兴,让我挑着空筐子,自己一边“吧唧吧唧”地抽烟,一边跟在一边走。
半路上,我将心中的疑惑说出来。父亲抖着满脸的皱纹笑着说:傻小子,这卖东西是一门学问。开始你要少给,慢慢往里添,买的看着斗盘里的东西越来越多,心里就会高兴,买起来才会更痛快,才会多买。要是一开始你就多给,再从斗盘里一次次往外拿,这样买东西的看着斗盘里越来越少,心里就会不痛快,就会嫌这嫌那,本来想多买点也不多买了,甚至干脆不买了。这种事以前我遇到的多了才琢磨出这个理……
我心里一震,想不到老实巴交的父亲心里却有这么多道道。他能悟出顾客的这个心理不知经过了多少次实践,而且他又是多么善于总结!我继而一想,是啊,岂止是卖东西这样,做什么不都是这样的吗?其实哪样都离不了勤于钻研啊。
从此,我开始振作起来。先是出去打工,几年后靠原始积累的几个钱自己干起了零售批发。而今已拥有了一个总店,两个连锁店。我也成了身边人眼里的成功人士,但我却仍然忘不了那年随父亲卖菜的情景,正是那次卖菜的经历让我懂得了凡事都有学问,只要肯琢磨就一定会成功。
一瓶酒的温暖
那年,我上大一,学市场营销。暑假里,闲着没事,叔父托人给我介绍了一个在酒店推销酒的工作,我欣然接受,打算假期中好好干一阵子,一来锻炼自己,检验一下自己的所学,二来也好赚点学费,为家里减轻点负担。
我推销的是邻近县酒厂的酒,价位从二三十元到一二百元不等。上岗之前,那家酒厂的培训师每天早晨专门对我们这些新手进行一个小时的推销技巧培训,主要灌输顾客是上帝,顾客永远是对的,推销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热情一类的理念。
我工作的酒店是个规模不大的饭店,内设七八张桌子,地理位置较差,客源稀少,并且来客的档次不高,很少有人买得起这种酒,他们喝的都是当地的十元以内的白酒,啤酒也是本市产的最便宜的那种。一连三天,我一瓶酒也没推销出去,我心里很沮丧。按照规定,如果一周之内,推销员销售不出去10瓶酒,那对不起了,请解除聘约。还剩四天时间,要是再推销不出去,那我就得灰溜溜地走人。
我埋怨厂家分配给我的饭店太差,根本没人买这种档次的酒。我心里产生了更换一个酒店服务的念头。培训师不知怎么知道了我的情绪,在第四天早晨的培训结束时,找到我说,沉住气,你还有四天时间,干我们这一行的有一句行话,叫做没有不买酒的客户,只有不会做的推销员。我听了很不以为然,但也只好耐着性子在那家酒店干下去。
又过了三天,我还是一瓶酒也没卖出去。我心里彻底绝望了。打算最后一天,如果再卖不出去,不等人家酒厂解聘就自动辞职,赔偿培训费。
第二天上午,培训结束后回到饭店,我懒洋洋地靠在柜台旁。这时,门外来了一辆小轿车,两位男子走进来,一位四十多岁,另一位五十多岁。两人穿着气度都不像普通顾客,且谈吐文雅有礼。也许是远处奔波的缘故,那个年纪稍大头发稀疏的男子,脸上现出很疲惫的神情。我赶紧热情地上前招呼。两人微笑着点点头,说着谢谢。
我想起在家里时父亲干活累了,母亲常给做一碗小米粥养胃解乏。我请示主厨后亲自给做了一小锅小米粥端上。两人很高兴,每人都美美地喝了两小碗。我心里一阵惊喜,看来今天有戏。
菜上来了,我赶紧拿着一瓶上好的酒上前推销,没想到两人都不要酒,这让我很失望,但脸上还是挤出一脸的笑容,嘴里说着欢迎两位次光临酒店时品尝我们的酒。
我的心情再次跌落到了极点。转过身眼泪差点流下来。看来自己真不是干推销酒的料,甚至对所学营销专业都产生了怀疑。
可万万没想到,结账的时候,那个年纪稍大点的顾客居然点了一瓶酒,一看正是我推销的那种最贵的酒,180元一瓶,这样的酒一瓶可以提成到5元。我高兴极了,赶紧递上,亲自送到车里。
在我转身的时候,身后传来两人的对话:
刘教授,您从来不喝酒,花这么多钱买这酒干什么?
小赵,你没看出来吗?那个推销酒的服务员一定是个大学生,而且销售业绩不好。这个时候她最需要的是别人的鼓励,而且这个姑娘很细心……何况我们是教授营销学的……
我明白了,您买的不是酒,是对姑娘的尊重、理解和关爱……惭愧惭愧……
两人边说边上了车走了。
望着轿车远去的背影,我心里暖暖的,原来教授不喝酒的呀,他却买了一瓶我的酒……这是怎样的心地!这绝不是可怜,是对一个涉世之初的学子的鼓励……那一刻,我更加坚定了做下去的信念,努力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酒店服务当中。
运气就从那一瓶酒开始扭转,第二天,我售出了三瓶,第三天四瓶,第五天……业绩直线上升,我成了那个月酒厂评出的十佳销酒员。
现在,我早已大学毕业,成了一家著名酒厂的市场部经理。期间经历的故事何其多,但给我启迪最大的却是当年教授的那一瓶酒……
杏儿
杏儿是川里村小学的代课教师,不过叫她是校长也行,因为全校只有她一个教师,二十来个孩子,一间教室。这些个孩子来自附近的七八个自然村,他们的家散落在山沟沟里,离校近的至少也有四五里,最远的学生柳儿距校十多里。
因了学校坐落在大山沟里,多见树木少见人烟,工作条件之艰苦可想而知,加之学生又少的缘故,正规师范生没人愿意来这里教书。杏儿一人教着这些孩子,这些七大八小的学生,分三个年级同时上课,是全县唯一的一所复式小学。杏一会儿给这个班教生字,一会儿又给那个班教数学,天天像打游击的,一天下来杏累得骨头都散了架。
虽说地处偏远,连中心校校长一年都难得来一趟,但杏儿教课忒认真,从不糊弄。杏儿和那些娃相处的很好,课上他们一起争论问题,课下一起踢毽子,课外活动一起给菜园子浇水……孩子们都叫杏儿是“姐姐老师”。杏儿对这种孩子王生活很满足,也很幸福。只要一走上课堂,杏儿就觉得自己是个“将军”,看着眼前这些可爱的“战士”,杏儿很陶醉。
杏儿感到唯一美中不足的是自己的普通话。山里人喝崆山水喝的,要舌子音很重,杏儿也不例外。她的那些个学生,方言土语更是厉害。杏儿很苦恼,走上讲台以来,她不知做过多少努力,但自己的普通话水平老是提不上去。说着一口半土不洋的“川里式的普通话”。杏儿很着急,觉得对不起学生,对不起乡民。
杏儿的村子太偏僻,抬脚碰着是山,扬头鼻子顶的还是山。村民们太穷了,没有电,更没有一台电视机。杏的家里唯一的一样电器是多年前一个下乡扶贫的县委干部临走时送的一台半导体收音机。杏想跟着收音的播音员学普通话,可惜的是那台收音机早就成了哑巴。杏儿想买一台新的,可她每月只有五六十元的工资,又要给卧病在床的母亲看病买药,又要给孩子们买粉笔本子,不到月底杏儿的工资早就花了个底朝天,她甚至连瓶最廉价的雪花膏都舍不得买。杏儿做梦都想着买一台收录机。
日子就这么一天天地过着。一天,县委孟书记到川里扶贫,专门到村小学转了转。隔着窗子,孟书记见杏儿正在专心上课,站住听了听,脸上时儿会心地笑了笑,时儿又若有所思……
几天后,杏收到了孟书记托人捎来的一台崭新的收录机和一封亲笔信。信中写道:杏儿老师,你的课上得很生动,感谢你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认真教书育人……山里人掌握了普通话就等于架起了通往外界的一座桥梁。普通话教学要从娃娃抓起。希望你学好教好普通话,和孩子们一起大胆讲普通话,将来带领孩子们走出川里,走出大山,走向世界……
杏儿没想到县委书记听了她的课,并且还亲自给买了收录机。杏儿非常感动,一股热流在心中涌动,她暗下决心,一定得教出个样子,让孩子们的普通话和城里孩子说的一样漂亮。
从此,杏儿总觉得心中好像一下子有了无穷的力量,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她一边教课一边对着收录机跟播音员学普通话。清晨她早早起床,一个人跑到树林子里对着大树练,傍晚她和大山自语和大山对话……
几个月后,杏儿和她的弟子们已经能说一口很流利的普通话。前来听课的县教研室厉主任很惊讶,他没想到一个山沟里的代课教师的课教得如此生动活泼,更没想到这位代课老师和学生的普通话说得这么好,当即决定让杏儿推荐一名学生代表山区小学参加全县中小学生普通话大赛。
杏儿选中了柳儿。柳儿是杏儿的三年级语文科代表,也是她那个班唯一的一名学生。杏儿每天放了学都要徒步到柳儿的家中单独辅导上一阵子。对这次参赛,杏儿是志在必得。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再过两天柳儿就要比赛了,杏儿和柳儿练得更加刻苦。就在这个关口上,上边突然来文清理代课教师,杏自然榜上有名。看着血红的红头文件,杏儿什么话也没说。她只向领导提出了一个要求,请求不要把这个消息告诉学生们,再让她教一天,等柳儿比赛结束了自己就走……杏儿这天的课上得特别认真,她好想把自己的知识在一下午的时间全部交给学生。
放学了,孩子们和往常一样和杏儿老师道声“再见”后,像小鸟一样快快乐乐地回家了。看着孩子们快乐的身影,杏儿的眼里湿湿的,喉头里像有什么东西堵住了。杏儿呆呆地站在校门口很久很久,她甚至连晚饭也没吃。收拾完自己的东西,正要离开,她忽然想起柳儿还有一个字老是咬不清楚,她想在柳儿参赛前再辅导一次。她望了望突然下起雨的天,用雨布包起那台收录机,一头冲进雨幕里……可这一次,杏儿却再也没有像往常一样披星戴月地回来。
第二天,人们在离柳儿的家不远的一道大山沟里发现了被摔得惨不忍睹昏迷不醒的杏儿,她的手里还紧握着那台收录机……
柳儿在大赛中发挥很出色,夺得了全县小学组第一名。“山沟里飞出了金凤凰”,记者纷纷找柳儿采访,但找遍了整个赛场也找不到柳儿。此刻的柳儿早已悄悄地回到医院,她想把比赛的喜讯第一个告诉她的姐姐老师杏儿,可杏儿再也听不到了,就在几分钟之前,杏儿已经永远地走了……
柳儿从杏儿留下的那个收录机里听到了这样一段话:孩子们,我……我是多么的爱你们,可我就要离开学校了,再也不能教……教你们了,希望你们听新老师的话……还有柳……柳儿,你是个聪明的孩子,要好好学好普通话,将来走出大山,为咱山里人争口气……老师我还……还有一个心愿,我本来想办农民普通话夜校,教村里人学……学普通话,以后和外界打交道,就……就不愁了……
柳儿的父亲泣不成声,颤抖着告诉柳儿,这是杏儿老师弥留之际录下的,她要你……要你……不要忘了……那一瞬间,柳一下子长大了。
几年后,柳儿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一所省师范大学,成了方圆二十里第一个女大学生。在大学里,柳儿不但学习勤奋刻苦,并且因普通话出色不久成了学校播音员。
毕业前夕,校领导招柳儿谈话,要她留校教普通话,但柳儿却在同学的不解和老师的声声遗憾中毅然回到家乡,接过杏儿当年留下的教鞭,走上川里小学的讲台……
翌年,川里村办起了全省第一所农民普通话学校,执教的就是杏儿的学生柳儿。在每一期培训班上,柳儿讲的第一课就是桌上那台收录机和它的主人。杏儿的故事……
大胆的“情书”
老师,给,快看看吧!大课间,我正要到教室查看学生做眼保健操,纪律委员马涛气喘吁吁地跑过来,将一张纸条递给我。
什么东西?这么紧张?我一边问一边打开纸条。只见上面用很潦草的字迹写着几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