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校园科普类活动指导手册
12487300000006

第6章 学生发明创造指导(1)

发明创造的涵义和技法

发明创造的涵义

发明创造是指运用现有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技术,首创出先进、新颖、独特的具有社会意义的事物及方法,来有效地解决某一实际需要。因此科学上的发现,技术上的创新,以及文学和艺术创作,在广义上都属于发明创造活动。

发明创造不同于科学发现,但彼此存在密切的联系。

历史上人们利用科学的方法和方式,通过探索、研究、发现、表达、记录、信息传递交流,制作成为口语、书面信息、涂鸦图案、实物产品、科学技术理论、规律揭示,利用自然界存在的或者隐含的人类未知原理等,制作成为可以供生存、生活、生产、交流、信息交换等,具备相当程度的科技含量人类智慧结晶产品。一般地,称之为创造。

所有的创造开端,都是为了造福人类的科学技术活动。

发明创造的技法

所谓技法就是技巧和方法。技巧是人们经验的总结和提炼,它有助于减少尝试与错误的任意性,节约解决问题所需的时间,提高解决问题成功的概率。

在发明创造的过程中,可以运用以下技法:

1.缺点法

缺点法,是指从操作方法、使用对象、功能结构等方面去寻找物品的缺点,通过改正这些缺点来形成创造目的的一种方法。

2.希望法

希望法,也称希望点列举法,就是从社会和个人愿望出发,通过列举希望来形成创造目的的课题。这是寻找发明课题的一种常用的方法。

3.组合法

组合法,就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已有的技术原理或不同的产品,通过巧妙的结合或重组,从而获得整体功能的新技术、新产品的创造方法。

4.扩大法

发明技术中的扩大法,就是使现有物品的某些方面数量上变大、变多、或者质量上变好。它包括扩大体积、延长寿命和增加用途等方面。

5.移植法

移植法是将某一领域或某种物品已见成效的发明原理、方法、结构、材料、元件等,部分或全部引进到别的方面。从而获得新成果或新产品。

6.拓展法

将某产品不断向外进行拓展思维,所发现的有实用价值的新思维,并将其设计成可操作的工程。

7.延伸法

在同一个方向上考虑思维下一步的工程。从而把发明不断的推向高尖端。

8.排除法

将所有的错误选项排除在外之后,剩下的选项都是正确的。

发明专利的保护

我国专利法保护的发明创造分为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三类。

1.发明

发明是指对产品、方法或其改进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我国专利法规定,可以取得专利权的发明有两类,一类是产品发明,一类是方法发明。

2.实用新型

所谓实用新型是指对产品的形状、构造或其组合提出的合于实用的新方案。实用新型专利只适用于产品,不适用于工艺方法。

例如,关于机床外型的新设计是产品形状的设计;把旧式电话中分开的受话筒和送话筒合为一体,是对产品结构的新设计;把改革电话机外型和拨号键盘的设计结合起来,就是对电话机形状和构造的结合作出的新设计。

3.外观设计

它是指对产品的外型、图案、色彩或它们的结合作出的富有美感并适用于工业上应用的新设计。外观设计必须附着在产品上,如果离开产品而单独存在,就不成其为专利法上的外观设计。外观设计只限于产品外观的艺术设计,而不涉及产品的技术性能。

创造发明能力的培养

发明创造是科学技术繁荣昌盛的标志和民族进取精神的体现。有学者预言,未来将是一个创造的世纪,而迎接这个创造世纪的主人,正是我们那些在校学习的孩子们。因此对青少年进行发明创造教育,就显得极其重要了。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青少年的好奇心正是他们探索世界,改造世界,产生创造欲望的心理基础。通过开展青少年发明创造活动,鼓励青少年去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设想,实现新目标,这是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提高他们的创造力的最好途径。

激发学生发明创造的兴趣

有人说成功者与失败者的最大差别,就在于他们的意志、信念、思想、精神和行为。儿童成功在一定程度上却是始于对某一事物的兴趣上。

可以设想一下,如果一个学生对所进行的活动连一点起码的兴趣都没有,那他肯定连想都懒得想,就更谈不上发挥他的主动性了。所以,在学生中进行发明创造活动时,要充分激发他们探索科学的兴趣。

1.引导学生明白发明创造就在身边

一提起发明创造,人们都觉得挺神秘,挺高深。大人们觉得,那是科学家们的事,孩子们觉得那应是大人的事,谁也不愿去想这个“高深”的问题,谁也不愿去揭开这层神秘的面纱。

因此,在活动中应首先要向学生指出,发明创造离自己很近,它就存在于自己的周围。看得见,摸得着。复杂的不说,单是我们熟悉的用废纸裹铅做成的新型铅笔,其功能与用木材做的铅笔一样,却节约了木材,还不用刀削;用纽扣电池做电源做的只有大拇指大小的手电,既方便又实用。这些物品都是发明创造的结晶。

发明创造一点都不神秘,凡是人们没有做过的,没有想过的事,你做了,想了,就是发明;你在生活中碰到过的不称心,不满意,你给它改进了,就是发明。消除了发明创造的神秘感,就会激发孩子的创造欲望。

2.引导学生知道发展离不开发明创造

古往今来,人类社会的进步,离不开发明创造,发明创造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发明创造是促进社会进步的动力。

如我国古代印刷和造纸的发明,极大地促进文化交流;指南针的发明极大地促进了航海事业的发展;火药的发明,使整个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天正因为拥有了诸如大到飞机、轮船,小到汽车、电视等发明创造,才使我们的生活有了新的改变。

3.引导学生懂得信心是发明创造源泉

尽量介绍学生的发明成果,因为年龄相近,知识水平差不多,容易激发孩子的兴趣和信心。通过介绍使学生认识到发明创造其实不难,自己要是认真琢磨,也能成为一个发明家。

4.引导学生坚信发明创造永无止境

引导学生用发展的眼光去看问题。知道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发展的、变化的,不存在永远不变的事物。

知识和技术也是如此,每一种知识都会随时增添新的内容,任何一项技术都会有更完善的方式。用发展的眼光看事物,孩子就会觉得生活中需要我们发明创造的东西还很多,一生中有无尽的机会。

培养学生发明创造的思维

创造思维可以产生创造意识,而创造意识又是从事创造活动的出发点。要使学生具有科学的创造力,必须使学生真有创造性思维。

1.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

“直觉”是人们认识过程中的一种跳跃式的思维形式,它是人类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没有一个创造性行为能脱离直觉活动。

科学直觉的产生就像许多经验丰富的医生做出的诊断一样,由于他们积累了许多疾病的表现和特征,因此当观察到病人的某种症状时,很快就能开出治病的良方。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应注意:

(1)积累知识和经验。知识和经验积累多了,尽管可能平时感觉上对直觉思维无意识,在某个外来刺激或紧张思考后会突然涌现。

(2)养成思考的习惯。要注意广泛的联想,这是培养和形成直觉思维的一种重要方法。不但新旧知识之间存在逻辑联系的地方需要联想,对超越原有知识的地方也要联想。

(3)学会注意力的调节。集中注意力思考某一问题,使头脑下意识地考虑这一问题,有益于直觉产生。在紧张的学习思考之后,悠闲地放松一下,也容易产生直觉。

(4)愿意与别人进行讨论。不论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交流,都有利于获得启示,产生创造的灵感。

2.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求异思维亦被称为发散思维,它的核心是不受常规束缚,竭力寻求变异。可以不受现代知识和方法的局限,不受传统知识和方法的束缚,能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1)让学生学会逆向思维。三国时期,蜀国丞相诸葛亮所用的“空城计”,所用的就是逆向思维法。利用敌人一向认为他是不会冒险的人,反其道而行之,安然脱险。

通过这样的事例引导学生明白逆向思维就是为达到目的,将通常的思考问题的思路反过来,以背逆常规现象或常规方法为前提,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法。

(2)让学生学会转换思维。这是一种人们常用的思维方法,是求异思维最普遍的形式,也就是所谓转换角度看问题。当以原来的思维角度考虑问题而不能解决时,转换另一个角度,就有可能把问题顺利解决。

(3)让学生学会完善思维。早期的电子计算机,主要部件都是电子管,十分笨重,运算速度慢,但是人们不是弃之不用,而是想法完善。

用晶体管代替电子管制造了第二代电脑。然后又用集成电路代替晶体管生产出来第三代电脑。使用一些年后,人们感到它还需要更新完善,于是人们发明了大规模集成电路,用来生产第四代电脑,也就是我们现在使用的电脑。

生活中没有尽善尽美的事,每一件事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你发现了,把它完善了,你也就成功了。

提高学生发明创造的技法

加强案例教学。结合实例向学生传授发明创造技法,如有个小朋友发明的“提醒器”的故事就很启发人。

自行车忘了上锁会被小偷偷走,这个小朋友就把启动报警器的开关设计在自行车撑脚上。撑脚一放下,便接通蜂鸣器。

切断电路安在环锁上,上锁的同时线路被切断。这样把撑脚、蜂鸣器、锁“联一联”就成了自行车提醒器。类似的方法如“加一加”、“减一减”等十余种儿童发明技法,对学生的发明创造都很有实用价值。

合理指导学生进行选题

选题是发明创造的第一步,它决定着发明创造的方向和目标。

对学生而言,选题的范围很狭小,所以选题时应尽量本着“小”的原则,引导学生从自己的身边选题。要引导学生观察自己周围的事物,哪些是感到不称心、不顺手及不方便的事物,你怎样去改进它,使它更称心,更顺手,更方便,从而选出自己发明创造的选题。选题要力所能及,要看自己的知识水平和能力。选题确定后,指导老师要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去独立完成,切不可包办代替,这样做尽管进度会慢一些,但却可以培养学生独立的创造精神。

发明创造的主要途径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科技素质和创造能力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民族的命运。因此必须从小培养他们的科学素质,激发他们的创造热情。实践证明,开展小发明、小创造活动是一条重要有效的途径。

改变传统的观念

一提起发明创造,人们往往认为这是成人的事情,跟学生无关。原因何在呢?其实一般人之所以不能进行发明创造,是由于他们对发明创造的原理不了解,不会运用。

发明创造原理告诉人们,人人都有发明创造的潜力,关键在于如何开发和运用这种潜力。一旦老师、家长和学生知道这种情况后,就不会觉得发明创造是高不可攀的,从而使思想上打消了顾虑,为开展发明创造活动奠定了思想基础。可以这么说,学生完全可以搞小发明创造,关键在于教师是否会正确地加以引导。

必须符合的标准

发明创造出来的作品的标准是新颖性、实用性和先进性,这三点缺一不可。

1.新颖性

为了保证发明创造具有新颖性,从事发明创造的人应该查阅技术档案和专利资料,以确保自己的工作不是在简单重复前人的劳动。这对于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老师的指导。

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搞在前人的成果上进行“改进性发明”,然后再在达到一定的水平上再搞“全新性发明”,这样使学生较容易成功。

2.实用性

如果一项发明创造搞出来后,对现实生活毫无用处,或者成本太高,就无法向社会进行推广,换句话说,就是没有实用性。这一点教师在指导学生搞发明创造时要特别注意。因为学生想象力虽然很丰富,但往往容易与现实脱离。

3.先进性

一项发明创造出来的作品必须给人带来便利或节约了资金,才具有先进性。这一点教师在指导时必须引导学生进行纵向比较,然后才能得到结论。

教会学生选题

选题是发明创造的第一步,它决定着发明创造的方向和目标,在一定程度上规定了发明创造的价值和可行性。学生搞发明创造,首先遇到的麻烦是如何选题。主要有两点原因。

一是学生年纪小,知识少,生活范围窄,如果要求他们超出自己的生活范围和能力去发现问题,搞小发明创造,是不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只有启发引导学生在自己生活周围去发现问题,搞小发明创造才是正确的。

二是学生不善于观察生活,解决问题。学生不善于观察生活,更不善于发现问题,也就谈不上解决问题了。

教师平时要训练学生留心观察生活周围的事物,从而最终形成观察的习惯,为搞小发明创造创设了必要的条件。

总之,把哪些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有什么不方便,落后的地方提出来,即产生了选题。如有个同学发明的“防烫手热水袋”,就是他用热水袋装水的时候经常烫到手,于是就分析了原因,把原来的热水袋加以改进。

因此可以说,选题并不难,只要留心生活中的事物,有什么不太“对劲”的地方,然后在分析原因,也就产生了“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