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突破自我缺陷
12486900000023

第23章 怎样突破狭隘型性格缺陷(2)

4)不要给别人乱起绰号。

绰号就是外号。它是依据每个人的特点而人为产生的。有些绰号,例如称中国女排名将郎平为“铁榔头”,称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为“铁女人”等,可以说是带有褒义的一种美称,这是包括本人在内都乐于接受的。但是,如果是带有侮辱性的绰号,那就是另一回事了,决不能乱起,因为它是不文明和不礼貌的行为。

5)不要恶语伤人。

恶语是指那些肮脏污秽、奚落挖苦、尖刻侮辱一类的语言。很显然,这是一种与文明礼貌相悖的粗俗的东西,和人与人之间平等友好的关系无疑是格格不入的。俗语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恶言中伤,是最不道德的行为,不但我们自己不该说,听到这一类的话也不要随意乱传。说话要注意言辞口气,避免粗野和污秽。轻蔑粗鲁的语言使人感到受侮辱,骄横高傲的语言使人与你疏远,有可能将事情导向不良的后果。本来,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信息和情感的工具,但恶语却是损害别人尊严、刺痛别人神经和破坏相互关系的祸根:

6)不要嘲笑别人的生理缺陷。

生理存在缺陷的人,一般都较为内向,内心充满苦恼与忧伤,常常感到自卑和失望:他们中有些人因为行动不便,交际范围狭小,在集体场合或不熟悉的人面前显得腼腆拘谨,更不敢主动与常人交往,有一种隔阂感。这些由精神上给他们带来的沉重负担,会使他们对精神性的需要看得比物质需要更重,特别渴望真诚的友谊、尊重、信任和平等,当受到别人的嘲笑、冷遇或不信任、不公平的对待时,更容易引起委屈、哀怨或其他情绪。

与正常人相比,生理上有缺陷的人会碰到更多、更大的困难,例如学习上、工作上、生活上的困难等等。生理上的缺陷,限制了他们活动的天地、职业的选择、工作的开展和学习的进行。因此,他们比正常人更需要别人关心、帮助、支持和鼓励,这样,才能使他们看到生命的价值和感到社会的温暖。

3.凡事三思而后行、切勿草率浮躁

轻率行动必然失去根基,急躁妄动必然失去主宰。我们一再强调做事千万不能轻率从事,性情急躁。因为一时心血来潮,就会失去主宰。古往今来,因轻率而失败的例子比比皆是。

三国时的刘备可谓一代明君,但他一时轻率,做出了终生后悔的事,从而丧失了统一大业。

三国时关羽败走麦城,被东吴所杀,刘备感情用事,兴兵伐吴,最后导致兵败,蜀国由此开始走下坡路。

刘备兴兵伐吴,首先违背了诸葛亮“联吴抗魏,三分天下”的战略决策,将军赵云首先反对,他说:“当前,我们的主要敌人是曹操,不是孙权。如果我们灭掉了魏,吴自然会来顺服。现在曹操刚死,曹丕篡夺了帝位,我们正好利用这个有利时机,团结大家,趁早占领关中,控制黄河、渭水的上游,讨伐曹魏。这样名正言顺,我们一定会得到关东人民的响应。我们不应该把曹魏搁在一边,先同东吴交战。战火一经点燃,就会蔓延下去,很难收拾了,这不是上策。”但是,刘备不听。

孙权也不愿意再扩大两国的纠纷,两次派遣使者去求和,都被刘备拒绝了。

东吴的南郡太守诸葛瑾写信给刘备,信里明确指出:“从君臣的关系上讲,您应该亲关羽呢,还是更应亲先帝(汉朝末代皇帝汉献帝)?从地域上讲,荆州大呢,还是整个中国大?魏和吴都是您的敌国,但您应该先对付哪一个?请您仔细考虑一下。”

刘备不听任何人的劝阻,大兵伐吴,结果一败涂地,这一战损伤了蜀国元气,诸葛亮统一天下的大计也成了梦想,刘备也在大战不久后病死在白帝城。

“将不可愠而致战”。刘备伐吴时,蜀军在吴营前叫骂挑战,吴将气得浑身发抖,大家请求出兵攻打蜀军,陆逊坚决不答应。他对诸将解释说:“刘备天下闻名,曹操活着的时候还对他有所顾忌,这次他亲自率领大军,进攻东吴,已经连打了十几阵胜仗,深入我们国土五六百里,锐气正盛。现在他列阵在平原广野之间,正是得志的时候。很明显,目前他要引诱我军出战,然后一鼓歼之。因此,我们必须镇定,不能轻易出击。等到蜀军求战不得,斗志消沉,我们再进攻,一定能取胜。”同时他还指出:“刘备非常狡猾,诡计多端,绝不会只叫吴班一支军队出城,他的后面必然有埋伏。”

刘备看吴兵不出来迎战,知道自己的计划破产了,于是把隐藏在山谷中的军队都调了出来,这时众将对陆逊才心服口服了。

公元234年,诸葛亮率大军伐魏,司马懿仍然采用防守的方法,不同诸葛亮交战。诸葛亮派人给司马懿送去妇人衣物和书信。司马懿拆书观看,书中说:

“仲达既为大将,统率中原之众,不思披坚执锐,以决雌雄,乃甘窟守上巢,谨避刀箭,与妇人又何异哉!今遣人送巾帼素衣至,如不出战,可再拜而受之。倘耻心未泯,犹有男子胸襟,早与批回,依期赴敌。”

司马懿看完书信,心中大怒,但他仍然笑着说:“孔明视我为妇人耶!”接受了衣物,并重待来使。司马懿问来使:“孔明寝食及事之烦简怎样?”使者回答说:“丞相起早睡晚,罚二十以上者来览。所啖之食,日不过数升。”司马懿回头对众将说:“孔明食少事烦,岂能久乎?”使者回去见了孔明之后说:“司马懿受了巾帼女衣,看了书札,并不嗔怒,只问丞相寝食及事之烦简,绝不提军旅之事。某以此应对,彼言:‘食少事烦,岂能久乎?”’孔明叹气说:“彼深知我也!”孔明这次出祁山,死于五丈原。

司马懿在这场心理斗争中,表现出高超的心理素质,不为孔明之辱而轻举妄动,同时,他还能做到“知彼知己”,在心理上给孔明以有力的反击。这场心理战,孔明用计不成,反被司马懿回头一击,只得自叹。

一个君主或一个将帅,必须有高度的修养,能以国家的安危,民众的生死为重,不以自己的喜怒作为战与不战的根据,这样的君主、将帅,才是明智的君主,智慧的将帅。刘备的失败,也从反面说明了这个道理。

凡事应“三思而后行”。很多人失败不是因为他没有能力,而是没有一个冷静的头脑,面对令自己愤怒的事,不能静下心来仔细考虑解决的方法,而是凭一时的冲动乱来,结果自食苦果。

4.守旧是突破狭隘的大敌

守旧老人是怎样的人?他是无知山谷里律法的执行者,是陈旧思想的忠实维护者,是实施所有传统对一切革新的镇压的代表,是无知山谷里权威与权力的象征。

所谓守旧,是指拘泥于过时的看法和做法而不愿改变。无论你是否注意到,我们周围的环境,时刻不停地在变动着。现在尤其是一个急速的转型期,不愿努力去适应,不能跟上时代,结果成为活化石,那是很可怜的。很少有人承认自己是一成不变,但到底是不是呢?要证明这一点并不难。你只需要问一问自己“我和一年前相比,什么地方有过什么改变?”或“做过什么样的变动?”

奥拉克尔公司主管全球通讯的前任副总裁保尔·霍夫曼是剑桥大学三一学院的毕业生,他说:“由于现在每一件事都很复杂,所以要想有一种超前意识是比较困难的,这正像人们所说的计划赶不上变化。不像过去,你在学校里受教育或是在什么地方得到锻炼后有了一份工作,多年以后你忽然发现自己不过像个传教士,在习惯性地做一件事,你所从事的事业不过是一种惯性运动。但是在当今的社会,这种情况不能再继续了。”尽管霍夫曼有着丰富的社会和工作经验,但面对挑战,他也在不断地进行着技术和知识上的更新。“尽管你不是领导,但是为了使你更具工作能力,你就必须不停地学习,不停地接受教育。”他指出,“现在的这种情况使经营变得很有刺激性。同时,一旦你加入到这个行列中,就会让你马不停蹄,直累得你上气不接下气。你停不下来,因为你所从事的事业没有终点,你不断地应战,不断地往前冲,否则你就会因落后而被淘汰。”现实中人总是倾向于守旧的。

人总是矛盾的,想要变化却又害怕变化。然而企业却很讨厌守旧的人。如果企业里这样的人一个一个增加,它将来就危险了。企业经营必须能应对时代和环境的急速改变。如果每个人都说:“我不想改变这块土地。”那这个企业就完了。而很多事例又无一例外地证明了一点,随着年岁的增长,这种守旧倾向就越重。其实,人死后终究是归于尘土,实在没有必要于有生之年在大地生根。所以,你如果想在五六十岁以后还做一个成功的领导和主管,你就必须克服守旧思想,那首先你要认定自己是否守旧。

有人提出判定是否守旧的检验项目,如下:

即使打老式领带也毫不在意;整个星期都穿同一套西装;饮料固定是那几种;天天喝酒;食物固定是那几样;不想尝试没吃过的食物;猛抽烟,没有戒烟的念头;碰面的几乎固定是那几位;接触的人几乎没有改变;看报纸固定看那几样;只看固定几种杂志;不会想读引起话题的书;这一年几乎没有离开自己的生活圈;恋床;不想学外语;满意现在的工作、职位;这一年里从未改善自己的工作方法;不想换新的工作、新的工作岗位;上班路线固定,不会想要试试别的路;有机会,也不想换工作;不想考任何资格考试;没有将来的目标;即使事情很重要,做事也是懒洋洋的;不再有好奇心;即使很多人围在一起,也不会想凑过去看;和初次见面的人讲话,觉得痛苦;对于事物无法专心;不曾想过忘掉时间、好好拼一场;变得半途而废;不想到新的地方去生活;开始觉得还是过去好;渐渐不积极;不想知道自己耐力的极限;害怕挫折;觉得自己本性难移;从未想过换一种思考方式;不曾想到外面看看;全不在意自己守旧;从不怀疑自己这样过一生好;没有将来的梦想和希望。

在以上这些项目中,符合你想法的,有几项呢?如果符合10项以上,必须留心别太守旧。10项以上,表示你真的很守旧。”

想不守旧,只需参考下列方法:

1)存在检讨自己是不是守旧的念头;

2)制定明确目标,向其挑战,持续地努力学习;

3)对什么事都富有好奇心,积极探究未知的事物;

4)善于调适情绪,能够变通;

5)向自己能力及体力的极限挑战;

6)天天督促自己有挑战的心理;

7)全心全意向自己的困难挑战;

8)每日反省,不断充实自己;

9)永远存在对将来的梦想及希望;

10)不满自己的现状,对于自己永远不满;

11)为了将来,有计划地利用时间及金钱,努力启发自己。

5.创新是突破狭隘的根本

有位经济学家曾讲过一个生动而有趣的事例:如果一个犹太人在美国某地开了一家修车店,那么,第二个来此地的犹太人一定会想方设法在那里开一家饮食店。但中国人则截然相反,如果一个中国人在某地开了一家修车店,那么第二个来此地的中国人,则往往开的也是修车店。

日本企业界知名人士曾提出过这样一种口号:“做别人不做的事。”瑞典有位精明的商人开办了一家“填空档公司”,专门生产、销售在市场上断档脱销的商品,做独门生意。德国有一个“怪缺商店”,经营的商品在市场上很难买到,例如六个手指头的手套、缺一只袖子的上衣、驼背者需要的睡衣等等。因为是填空档,一段时间内就不会有竞争对手。

其实,即使在人们熟知的行业里,仍然会有许多的创新点,关键是你要能够觉察得到。

“获利路有三,垄断我无权,投机我没胆,创新求发展”。这句为中国前总理朱镕基所称道的话,是被称为“摩托帮主”的尹明善自创的座右铭。

尹明善是个善于做梦的人。1992年的一天,当他站在隆达车辆配件研究所不足40平方米租来的车间里,向手下的9名员工宣布:我要造出全中国、全世界没有的发动机时,没几个人真的相信。当时,尹明善甚至“连摩托车轮子怎么转都搞不清”,是重庆“摩托帮”里的一个不入流的角色。

90年代的山城以摩托车闻名,行业老大“嘉陵”和老二“建设”齐集重庆,带动了一大批生产销售摩托车及配件的民营企业,人称“摩托帮”。在外人看来,这条道上已经有两只老虎拦路,还有数不清的同行虎视眈眈,没有相当实力,一头扎进去无异于自寻死路。可是,尹明善敢。

没有国企的资源依托,没有先入者的品牌优势,55岁入行的尹明善,要在夹缝中杀出条生路,只有剑走偏锋。他的“绝活”是一个老的不能再老的新招:创新。

他没有重复其他小企业为大厂做边角料的老路,一开始就直指摩托车“心脏”——发动机的生产。因为他看到,尽管当时的摩托车市场热浪灼人,但发动机一直是瓶颈,国内只有50毫升和70毫升两个型号,其余大多从日本进口,当地摩托车小厂还不得不远到河南买质次价高的国产发动机。

尹明善的判断是:“做摩托车尽管市场空间不大,但技术空间很大,创新空间更大,利润空间无限大”。

不懂技术的尹明善,把市场琢磨透了。他发现,把建设集团维修部的发动机配件买来,自己组装后再卖出去,成本仅1400元,而卖价高达1998元,这是一条当时无人知晓的捷径,建设集团对此也浑然不觉。

于是,他开始悄悄分批从建设集团买来发动机零部件组装销售,同时积极联系配套厂,设计自己的零配件。4个月过后,当建设集团突然醒悟,下令一个零配件都不许卖给尹明善时,他自己独立设计的关键配件已横空出世,企业“轻舟已过万重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