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校园收藏类活动指导手册
12486600000008

第8章 陶瓷的收藏指导(2)

粗陶是最原始最低级的陶瓷器,一般以一种易熔黏土制造。在某些情况下也可以在黏土中加入熟料或砂与之混合,以减少收缩。烧成后坯体的颜色决定于黏土中着色氧化物的含量和烧成气氛,在氧化焰中烧成多呈黄色或红色,在还原焰中烧成则多呈青色或黑色。

精陶按坯体组成的不同,又可分为:黏土质、石灰质、长石质、熟料质等四种。黏土质精陶接近普通陶器。石灰质精陶以石灰石为熔剂,其制造过程与长石质精陶相似,而质量不及长石质精陶,因之近年来已很少生产,而为长石质精陶所取代。长石质精陶又称硬质精陶,以长石为熔剂。是陶器中最完美和使用最广的一种。

炻器在我国古籍上称“石胎瓷”,坯体致密,已完全烧结,这一点已很接近瓷器。但它还没有玻化,仍有2%以下的吸水率,坯体不透明,有白色的,而多数允许在烧后呈现颜色,所以对原料纯度的要求不及瓷器那样高,原料取给容易。

半瓷器的坯料接近于瓷器坯料,但烧后仍有3%~5%的吸水率(真瓷器,吸水率在0.5%以下),所以它的使用性能不及瓷器,比精陶则要好些。

瓷器是陶瓷器发展的更高阶段。它的特征是坯体已完全烧结,完全玻化,因此很致密,对液体和气体都无渗透性,胎薄处星半透明,断面呈贝壳状,以舌头去舔,感到光滑而不被粘住。

软质瓷的熔剂较多,烧成温度较低,因此机械强度不及硬质瓷,热稳定性也较低,但其透明度高,富于装饰性,所以多用于制造艺术陈设瓷。

特种陶瓷是随着现代电器,无线电、航空、原子能、冶金、机械、化学等工业以及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新能源开发等尖端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而发展起来的。这些陶瓷所用的主要原料不再是黏土、长石、石英,有的坯体也使用一些黏土或长石,然而更多的是采用纯粹的氧化物和具有特殊性能的原料,制造工艺与性能要求也各不相同。

制作陶瓷的原料泥土中有些放射性元素,比如坐便等都是有放射性的。而一些经过表面修饰的陶瓷也会在装饰的过程中引入有害物质,比如重金属铅等,所以家庭用瓷选择釉下彩的比较好。

陶瓷的鉴赏和收藏

瓷器的鉴赏

一般来说,鉴赏瓷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看整件茶具的釉色是否分布均匀。若是窑变茶具,要看是否对比强烈,在所有茶具瓷器中釉色均匀与否是决定产品档位的一个重要因素。

2.看茶具或者瓷器是否是高温烧制,而不是低温中温。高温烧制过程中变化系数大,而且产品的质量稳定。如果是低温或者中温烧制的,一般都不用来盛放餐饮之类的。原因之一是陶瓷茶具中有些元素会稀释出来。但是经过120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烧制的瓷器一般不会存在这种情况。

3.如果是白瓷,要听听瓷器声音是否很清脆而不带杂音。如果不是白瓷请不要以此来鉴别。一般高档白瓷的声音是非常清脆的,红瓷的话。要看釉面是否光洁、流畅。红瓷表面的色泽是否都是一致的,高档红瓷的话显示的是中国红,而不是暗红或者微红。然后,红瓷更要看手感,戴个鉴赏手套慢慢滑过红瓷表面,看是否顺畅而不带有凹凸感。最重要的一点是在灯光下和阳光下的对比,这样更能检查出红瓷是否有瑕疵。

4.如果还是分不清瓷器的好与劣,最狠的一招就是敲碎它(不建议这么做),敲掉的过程中细听它破裂的声音,较脆的是上品,瓷骨较好,然后其他的请参照以上三点再仔细辨别。

瓷器的辨伪

一个收藏爱好者若想辨别陶瓷的真伪,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掌握各时代各类器物的基本特征,将所需鉴别的器物与标准器物对照、比较。

2.瓷器辨伪最根本的是从瓷器本身着手。因为瓷器本身由胎釉、造型、纹饰及款识和烧制工艺所组成,各时代有各自的特点。

3.可以从瓷器所反映的外部特点入手,如瓷器所反映的各时代的文化特征(可以从器型、纹饰上体现出来)、瓷器的用途等来辨伪。

4.我们知道,仿瓷之难,第一是胎质。因为各时代、各窑口烧制瓷器的胎土是各不相同的,且“瓷质之贵,在于瓷泥”,不仅是瓷土的成分不同,其炼泥之法也不同,因此,烧制成器所表现出来的胎骨也是各具特征的。

如龙泉窑器与哥窑器均为原处州(今龙泉县境内)的窑口,使用的基本是同一地区的胎土,两窑胎质均白,微带灰色。但龙泉窑淘炼最纯,哥窑则别有紫泥、黑泥两种。由此就可分别出龙泉窑器与哥窑器。

5.仿制、伪作之器的胎土则区别更大,由于时过境迁,很难找到相同的瓷土,这就是辨伪需掌握的第一要点。第二是造型品名。因为历代所制之器,造型品名不尽一致,有的称盘,有的称盆,甚而有称为洗的,加之尺寸规格没有一个统一的定制。历代仿制作伪之器,一是照蓝本模仿,虽形制正了,但尺寸规格又不能完全一致,此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仿制作伪之器是根据文献或历代相传而作,故更差矣。而有些“创造性”的作伪则更无衡量的标准。

第三是釉药。历代瓷制品的釉药多为凭经验所得而无文字的记录,除清唐英首先研究记录制瓷的方法和釉药的配方,在他之前几乎无人做此工作。因此,仿制、作伪的器物由于釉药的配方、各种釉料的比例不同,加之烧造技术,包括窑温、气氛的掌握不一致,烧制出来的釉色很难与原器相同。

另外,瓷器的纹饰(包括笔法、题材、表现手法)、款识、青花料、彩料等要仿制得如同真品一样,确实很难。

科学的辨伪方法

1.分类法。即将各时代的同类器(包括相同器型、相同纹饰题材)理成发展序列,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再找出其不同点来摸索它们的发展规律和各时期的特征。

2.比较法。主要是利用考古发掘出来的、有地层年代的器物作为标准器物,将所需鉴定、辨伪的器物与之比较,从而得出鉴别的结论。

3.鉴别法。即利用同时代的同类器或不同类器上的时代特征来对照、比较所需鉴别的器物,从而得出综合鉴别的比较合理的结论。

总之,鉴定、辨伪中国古代瓷器,用以上三种方法,再从胎质、造型、釉料、纹饰、烧制工艺、款识、青花料等几个方面着眼,在掌握了出土的或传世的标准器物的前提下一定能鉴定出好坏,辨别出真伪。

瓷器的收藏

如何收藏陶瓷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收藏必须以实践为主,结合理论反复研究,鉴赏水平才能有所提高,有所进步。

1.收藏者必须先端正心态,不可贪字当头,心存侥幸。因为很多收藏者都是“利”字当头,认为花十万八万元,买进一百几十件官窑器,总有一、两件是真的,只要有一件真的就能值几十万、几百万元了,有利可图。这是大错特错的想法,这样做的后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2.面对超值的“古董”,收藏者的头脑必须保持冷静,千万别发热,不要人云亦云,应以平常心待之,慎重地分析,确认是真品后,再购入。千万别按图索骥,机械、教条地照搬书本,应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因为仿制品也大都是按书本上的说法、版图上的尺寸、造型、纹饰仿造出来的。

3.藏品必须求其真实性,否则就不存在收藏二字的意义了。收藏者应先从价值不高的民窑器入手(必须是真品),通过入藏的各朝各代民窑器的“老化”状况着手研究其胎釉、工艺及因年代“老化”所留下的特征状况,这样有利于比较对照各朝代各窑口的真假产物。虽然说官窑器的制作、用料特别精细,但因时间久所形成的风化老化却是不争的事实,特别是出土出水器,在其器物的表层、胎釉所留下的“老化”迹象(例如釉表面的包浆状,胎的干燥,使用过的痕迹等)。年代形成的“老化”状况是仿制品所无法仿制的。

4.不要太执着于追求收藏名窑、官窑器。因为古代烧“御瓷”的窑口烧出的瓷器经挑选后,余下的器物都必须打烂埋掉,不允许流出民间,加上改朝换代、战争动乱,存下的真品也就少之又少了。就是有,也只在博物馆及少数一些大藏家手里,要想收藏到这些名贵品种也只能随缘,不要心存侥幸,绝不是随便“捡漏”就能捡到的。

5.“固执己见”是收藏者的一大通病。做一名真正的收藏家应谦虚,多请教有经验的老前辈,达者为师,切忌自以为是。但也不可盲目相信专家,因为有些所谓的专家是自吹自封的专家。有时一件器物请教于三名这样的专家,往往就会得到三种说法。

6.建议广大收藏者应着重于收藏各朝代的青瓷器及民窑器,此类器物的真品、精品在国内市场上存量还比较多,假的也多,进行理智的收藏,藏入真品、精品的机会很大。

在此,建议广大收藏者应理论结合实践进行理智的收藏,要多到国家级、省级博物馆参观,多看馆展实物,这样才有利于提高自身的鉴赏水平。